[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仰应该“无条件的信”,还是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87

  觉照: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信徒虽然不了解多少教理,却非常虔诚;而一些信徒虽然掌握了很多教理,反而没有那么虔诚。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济群: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了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但佛教信仰还应以理性为基础,如果缺乏这一基础,又缺乏宗教实证,即使初发心非常猛利,也很难一如既往地保持当初的虔诚。

  至于掌握教理后能否得益,关键是看学佛的发心。如果仅仅将佛学当作学术来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关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受益的。即使教理研究得再好,也难以生起虔诚的信心。


  云海:有些人认为信仰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有些人则认为必须首先做到“无条件的信”,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济群:说到宗教,必然涉及到信仰。基督教有“因信称义”、“信者得度”之说,显示了信的绝对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无条件的信”。因为许多宗教经验是超越理性层面的,所以往往对理性进行排斥。

  但佛教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正是因为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那么,提倡理性的佛教又是如何看待信的作用呢?《大智度论》告诉我们:“佛法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要进入佛法海洋,首先必须有信,但要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则必须依靠智慧(理性)。佛法修学包括“信、解、行、证”四个次第,也是以“信”作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再辅以“解”和“行”,最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只有对佛法生起信仰,然后才会去认识和理解,才有能力去行持和实践。反过来,对佛法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实践之后,才能使信仰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于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印顺法师将其概括为:“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如果没有正见为基础,信仰很可能落入迷信乃至邪信中。佛教中还有一句话是:“有信无智(理性)长愚痴,有智(理性)无信增我慢。”辩证地指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佛法是非常重视理性的,当然这是指正确而健康的理性。佛法修行以八正道为纲领,其中又以正见和正思维为要,也就是说,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是修学佛法的必要保障。有了理性的指导,才能引发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修行。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坛经》讲“不思善、不思恶”,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对立?
下一篇:学佛所发的愿心,和妄想分别的心有什么不同?
 “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轮回与业力
 皈依僧,是皈依所有僧人吗?怎样才能如法依止?
 关于杀生的问题
 佛法弘扬是否也面临现代化的问题?现代人应如何弘法?
 您怎么看待今天这个时代?
 什么是参话头?
 香火鼎盛之下,还该做些什么?
 有人觉得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呢?
 你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灵岩遗旨 简介[栏目:智随法师]
 Maintaining the Observer[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从交易中获取进步[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六[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上)[栏目:王雷泉教授]
 梅子熟了[栏目:拈花说禅]
 学佛方程式[栏目:白云禅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辽宁宋世春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现观庄严论序[栏目:太虚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