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需要什么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9

2008年1月17日-25日广东化州市南山寺念佛七法会开示录

(21日下午) 生命需要什么

阿弥陀佛!大家好!

下面给大家讲一讲:生命需要什么。

生命需要的是礼节,生命更重要是需要尊重。人没有礼节了,那么就给生命带来障碍,所以礼节是生命的本份。(掌声)

生命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尊重,那么就给生命带来障碍。给生命带来障碍就叫做命不好了。

所以佛教非常伟大就是要生命之间的互相尊重。没有互相尊重的生命,就是叫做穷命了;没有礼节的生命,叫做贫命了。连起来叫做贫穷。贫的来历是没有礼节,穷的来历是不懂尊重生命。没有礼节又不尊重,那就是贫穷到底了。(掌声)想问大家,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啊?(众答:有。)(掌声)

佛教育我们要恭敬一切。恭敬就是包含礼节和尊重。如果我们没有恭敬一切,反而轻慢一切,那么自己的生命就受到无边无际的轻慢了。受到轻慢的生命就变成没有价值了,也是等于生命没有光辉了。(掌声)那么,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不是生命的道理啊?(众答:是。)(掌声)

大家想一想,地藏王菩萨为救渡他的父母,把财产当尽去供养佛,接受佛慈悲来救渡他的父母。我们念《地藏经》没有念出真正救渡父母的心,所以有人曾经跟我说:我念一百部的《地藏经》了,为什么我妈妈始终不老实?这样的人念得出孝顺来吗?我笑他:你念一百部,是想要父母孝顺你,原来你是这样的菩萨!(掌声)

今天早上我在往生位上的开示,大家明白到我讲什么吗?能原谅一切过就是解脱。(掌声) “解脱”这两个字,“解”就是跟“困”相对立,“脱”是跟“疑惑”相对立。真正地解了,就能把困难的东西放下;脱了,就能把疑惑的东西弄明白了。

生活中自然有顺来和逆来的环境。顺来也是生命的果报,逆来也是生命的果报。顺来的是生命福报的果报,逆来的是生命障碍的果报。(掌声)

因为我们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优点轮转到位了,我们的福报来了;缺点轮转到位了,就是障碍来了。这就叫做生命之中自作自受,怪谁都没有用。(掌声)相信吗?(众答:相信吗?)(掌声)这种是迷信吗?(众答:不是。)不是迷信,那我们怎么改变啊?应该做到顺来也乐观,逆来也要乐观。承受得了就“受难了难,受苦了苦”,这样叫做果报了了。(掌声)

如果我们念了千万部经,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就变成越念越烦恼,因为你原谅不了一切过啊!所以有人说:念一百部《地藏经》了,我妈妈始终不老实。原来念《地藏经》是要妈妈老实,都没有明白到:应该念一部就要感恩妈妈一部,念一百部就要感恩妈妈一百部。(掌声)自己没有原谅妈妈,就愿望妈妈老实,这不是念《地藏经》,是地藏经在念人。

我不是说念经不对,有发心念经是有善根的,但没有理解经文就是没有福德。人能理解到位,才能把事情做到位;人理解到位,就把生命改变到位。所以理解是生命的万岁!(掌声)世间上没有什么真理能成为万岁,只有理解真理万岁!是不是这样啊?(众答:是。)(掌声)

我开头已经讲了,生命需要什么?生命需要礼节,生命需要尊重。没有礼节的人,是贫命;没有尊重的人,就是穷命。

贫是人的福报不大,等于人没有良好的财富;穷是福德的问题,会造成健康的障碍。(掌声)又贫又穷的就是生活有困难身体又不好。明白吗?(众答:明白。)(掌声)

所以我们能把命交给佛是最好的,因为佛什么都有,又有智慧,又有觉悟,能明白一切,又理解一切。我们生命需要不需要明白和理解啊?(众答:需要。)如果我们能舍命全交,就能得到佛的成全。但是大家天天都跟着舍命全交,嘴巴交,心不交。如果真正的心交了,那就算是理解了,你所住的环境、所享受的生活,你会认为件件都是好的。如果我们感觉住的又不好,吃的又不好,这不是交命啊,这叫做顽固不交!(掌声)

今天大家应该懂得,生命需要什么?对外就是要有礼节和尊重,对内要知足常乐。内外如一了,就是真正的解脱人。(掌声)如果内外不如一,嘴巴会说,没有做到,叫做心口不一,自己骗自己,结果生命就有障碍。障碍来了,又问为什么医不好啊。

我记得净空法师在开示里面说了这样的道理:一、他不怕老;二、他不怕病。他把养老金也全部拿去做功德了,把看病的钱也全部拿去做功德了,结果他变成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年轻。他这么说,我也照他做,我感觉很好。(掌声)正因为我学他这一招有成功了,所以我认为我应该当他的学生。他有很多的学问,我还没有全面地实践好,我想在有生之年,把他的道理一步一步地实践,这是叫做完善自己。(掌声)

净空法师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把儒家、道家的道理都融进来呢?包括印光老法师,他为什么推荐《阴骘文》这一部经呢?《阴骘文》不是我们佛家的经文,是道家的;《感应篇》也不是我们佛家的经文,也是道家的。印老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为什么又弘扬“外道”的文章呢?因为这些文章对生命有用。我们佛教的禅宗六祖说了一句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从佛教的理解观念来讲,凡是对生命有利益的事,我们都应该学习,应该完善。(掌声)

佛教这么说,等于佛教的道理是有限吗?我们佛教的道理不是有限,是无上的圆融!(掌声)只是我们人对佛教的道理,始终理解不到位,因为佛教是高深的道理。(掌声)

谢谢大家!时间到。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的定位与方案
下一篇:净土不混杂
 念佛的定位
 如何消灾免难
 安守本分 精诚念佛
 忏悔和做功德
 六字洪名的微妙
 如何改变命运
 生命的定位与落实
 生活就是修行
 饮食、脾气与健康
 佛的本愿是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您有没有看过《楞严经》和《法华经》?藏传佛教里有没有这两部经?[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葛因卡的内观体系与师父讲的解脱道修法有何异同,可否兼修?[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三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最早的皈依者 The First Converts[栏目:佛陀的福音 The Gospel of Buddha]
 《现观庄严论略解》[栏目:五部大论专集·现证庄严论·释论]
 不读书与心灵死亡[栏目:雪漠]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学密须知 三、敬佛[栏目:冯达庵居士]
 放下(黎振东)[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对话一:佛教复兴靠什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