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永恒的使命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6

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永恒的使命

照一

  怎么树立佛教的形象,如何建立良好的道风。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也是僧侣毕生的家务,更是僧人永恒的使命。

  我们出家人的本职家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弘法利生是僧人安身立命的本份,是道风与形象的切实体现,是僧人本具的永恒使命。而使命它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念,它是一种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它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我们在弘法利生的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入意的地方,可是正是因为这些不尽人意,我们弘扬正法的使命才更加重要,更加神圣,才需要我们更加发奋努力。

  既然我们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学法修道的风气,形象和使命,那么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境来学修佛法,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中众生的烦恼恶习呢?首先我们必须具备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有一个能认识事实和直心向善的心态。只有具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正确的修学佛法,利益众生。说到心态让我想起了《华严经.净行品》中文殊菩萨所讲的:“善用其心”,文殊菩萨“若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等等或好或坏的人、事、物皆作相应的致善祝愿。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文殊菩萨的智慧之心,在我们的内心生起安详、希望、光明与解脱的法喜。菩萨的这颗心不正是我们所向往和缺少的吗?即使我们现在做不到象文殊菩萨那样的用心,但那是我们的目标,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坚信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心态的。再说我们现在只怕是能培养出相似文殊菩萨所教的用心,那么我们也会走出迷茫和消极。也可对我们的使命直下承当。让正法的雨露普润群生,让智慧之光普照每一位众生的身心世界。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的寓言故事,书有甲、乙、丙三人在台上做一个同样的游戏,在游戏是甲出现了一个或多个失误,乙看到后就放弃了自己尚未完成的游戏,而去对甲横加指责批评,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全是对甲失误的事情而不去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游戏,而丙见到甲的失误与乙的错误,警策自己不要犯他们的错误,而更加努力完美地完成了整个游戏。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这样的道理,每天只活在别人错误是非中的人,比那些犯错的人更可怜,因为把时间放在他人的对错是非中,即犯下了比他口中所说的别人的错误更大的错误。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也是一样,见到他人的错误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但是我们有权利让自己做的更好。就象故事中的丙那样。只有具备这样的认识和心态,才能对弘法利生的使命直下承担。因此我们不再去指责别人的好恶对错,不再在迷茫无奈中哀叹法末,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光明、希望与无穷的动力,承担起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的努力耕耘会使佛教的明天更有希望,而更显出佛教的勃勃生机。众生将对佛教的明天充满信心。

  这便是我们对建设良好的道风与树立佛教光辉形象这一永恒使命的承担。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纯正的信仰 道风建设的基石
下一篇:道风建设 重任在肩
 “竹林”的秋
 在灾难中醒悟
 珍惜
 感悟无常
 树立慈悲法幢
 学以致用
 关于生气
 为你祈祷——写给四川地震灾区同胞
 假期返乡记
 有一种修行叫新自体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七册]
 假如快乐是一种承诺[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经是一半骗一半劝...您是否赞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2010培训开示(九)共修的力量与功德[栏目:达真堪布]
 四、谦卑为怀 自大的教训[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唐朝的人生告别会[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