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2——什么是灌顶?为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顶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92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2)——什么是灌顶?为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顶

皈依及菩提心对领受灌顶是必要的

在接受灌顶之前,皈依是很重要的,没有皈依,就不是佛教徒;但只有皈依是不够的,还要生起菩提心,因为没有菩提心,就不是大乘的行者。这两点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为了领受本尊的加持,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了解而跟着念诵。

转化我们的身、语、意

在正式灌顶时,一个金刚乘的行者以凡夫的形体是无法领受到灌顶的。所以要将我们的身、语、意转化为与本尊白度母无二无别的身、语、意。究竟而言我们的本性即是法身、法性。因为心的迷惑而无法明了,所以我们得领受灌顶并修持本尊。

什么是灌顶?

灌顶的梵文是Abhisheka,无论是宝瓶灌顶或是朵玛灌顶,我们要了解这一切物质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否则以自己愚蠢的想法去理解是错误的,那不是真正的灌顶。

将心专注,观想从诸佛菩萨的净土迎请白度母形象的本尊融入到自身的身、语、意,而自身与白度母无二无别。在此自然状态中,你有机会了悟或见到本性,这是真正的灌顶。这些宝瓶、朵玛和法相就不再需要了。

在还没有了悟心性之前,这些相对的所依物都是需要的。因为我们需要借此来了悟究竟的真理。这些不同传承的本尊在实质上是没有不同的,是我们需要这些不同传承的方便道,而不是本尊们需要。

来自第十六世DB法王的传承

这是整套度母的灌顶,所以我不想分开完成。你自己决定,如果能够念诵咒语是很好的,并不一定得达到某个数目,最好是不间断的念诵。对我而言,这个传承是如此的珍贵稀有,它来自第十六世DB法王,这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你能够按照生圆二次第如法修持,你将不会浪费时间。希望大家对于灌顶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而不是把它当成娱乐,这是DB法王噶mb传承的意愿。

由空性显现的不同本尊相

一般而言,我们总会认为有各种不同的本尊,如寂静本尊、忿怒本尊以及半静半忿尊等等。我们最究竟要证悟的是所有这些不同形象的本尊与自心的实相是无二的。我们的心本来即与法界无二,与空性无二。

空性的梵文是Shunyata,它的意思要比英文的emptiness更深广。从Shunyata中显现不同本尊的形象,是为了帮助初学者有正确的修法方向,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金刚乘中要领受灌顶、进入坛城和接受教导。所有的修法都是为了引导行者直至究竟真理。

三种灌顶

密勒日巴祖师在他的道歌里提到有三种灌顶。灌顶的藏文是wang,梵文是Abhisheka。梵文的意思比藏文更为深广,意思是转化,把你的身、语、意转化为本尊究竟形象的身、语、意。因为缺乏了解,不管我们直到现在修了多少本尊,念了多少本尊的咒语,我们尚未了悟真理,我们见到真理的机会还很低。

灌顶有三种,即外灌顶、内灌顶和究竟灌顶。对于有兴趣学习金刚乘的行者,这是很重要的课程。要领受灌顶,重要的是要对这三种灌顶有所了解。

外灌顶是名义上赐予加持。从宝瓶灌顶到本尊的图片或塑像、甘露、可以吃的美味水果和糖果等,通过这些物质给予你灌顶,这是外灌顶,并不是真正的灌顶。但是为了能够领受内灌顶及究竟灌顶,外灌顶是需要的。没有外灌顶,就无法得到内灌顶和究竟灌顶。对于初学者来说,外灌顶是蛮重要的。

一旦我们获得外灌顶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内灌顶。如之前所讲到的,我们将身、语、意转化为特定本尊的身、语、意。通过修持生起经验觉受,证悟到在究竟上,本尊的身、语、意与自身的身、语、意是无二的,是没有不同的,这就是内灌顶。

最后是究竟灌顶。昨天有讲解为什么我们要领受灌顶。现在我们观想从诸佛菩萨的净土,迎请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以本尊的形象降临融入到你的身、语、意之中。此时,你离于散乱,在自然状态中有机会能够见到真理。见到真理的一刻即是究竟的Abhisheka灌顶。证悟到心的本性,或称为大手印、大圆满、大中观。

为了证悟心的本性,我们得领受灌顶。一旦我们了悟心性,则不再需要这些物质如朵玛、宝瓶等的灌顶所依物。所以灌顶并不是指用物质性的朵玛碰触你的额间、喉间和心间才叫灌顶。为了证悟心的本性,我们领受外灌顶而至获得究竟灌顶。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3——佛陀并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我们必须要实修
下一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1——解释比灌顶更重要,必须了解修法的意义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3——问答集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信心的正意
 21度母灌顶开示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5——成熟心识,转化将自然发生
 轮回实性即涅槃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4——没人能读得到你的心,我们应该读我们自己的心、..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一:出离心
 如何观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道[栏目:法藏法师]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三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12、做弟子的标准是什么?[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慧灯之光三 佛教的世界观[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第八章 俱舍宗佛教[栏目: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金刚萨垛除障法(六)[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财富来了我散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火供之殊胜功德利益[栏目:参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一)了知禅定逆缘的重要性[栏目:圣者言教]
 禅定卷第六 88.问曰:先说禅波罗蜜中,已具说五神通,今何以复重说?[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