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开示
 
{返回 格桑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90

虾扎活佛2011年4月最新开示

地点:山东潍坊

辑录:仁钦拉姆

——依靠法我们可以认识佛祖的“意”,依靠“意”我们要实现佛祖的身。

——佛法和佛法修持的一个精髓在于对上师三宝的忆念,也就是皈依(皈依种子在心田的种植培育和皈依戒体的不断圆满)。八万四千法门也无非是在各个面向上增上我们对于三宝的恩情忆念,让这个阴影在我们心中不断深刻,像烙印一样,无论怎样的风雨飘摇都无法动摇它一分半点。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忆念上师三宝是最好的获得庇护的方式。因为我们如此的孤独无依,这种感觉尤其在中阴阶段最为深刻。不管你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孤独无依,都不及生命结束后中阴阶段所感受的千万分之一。那时的你是最敏感的,最能体会上师三宝的温柔慈悲是你唯一的依怙。可如果你不在活着时不断地去练习体会这种忆念,中阴时你将非常可怜。

——所有闹僵的关系都是源于一个“我”。包括“我”与法的关系。我们最想得到的就是法,而“我”却恰恰因此和法闹僵了本来亲密无间的关系。

——少说,多做事。粉碎我执。说句不好听的,你当前所以为的“我”根本什么都不是。

——觉得上师不会病不会痛不会失眠是对三宝的大不敬,是迷信,甚至是违背了皈依誓言的表现。

——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的就是那么自然。当你不去定义什么是自我什么不是自我的时候,就是自然。自然是最好的。但这不代表自我不存在,或我们不需要去理会关注自我。是不要“定义”它,不要“概念”它。

——自然的悲伤是快乐的种子。它不苛刻,只是温柔。

——我们��教徒们成觉的渴求是一样的,这其中没有谁的追求更高贵之说。在追求的途中我们都可能会做错事,比如佛教中确实存在迷信的教徒,比如追求财富的人中确实存在使用卑劣手段的人,但佛教佛法本身和追求财富本身是无错无对的,众生对这两样事物的渴求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不要责怪佛教或财富或任何一样事物。

——有时候做事,不能让周围的人开心,怎么让自己开心呢。可有时候做事,自己都不能让自己开心,怎么能让周围的人开心呢。这两种“有时候”,都是释迦牟尼要告诉我们的。释迦牟尼尝试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决定的答案,不要去纠结非要一个绝对的答案,没有答案可以让你找到的。这就是法的真相。法,没有固定的形式。释迦牟尼的“意”,无色无声无形,所以在他证觉后的第一时间他的选择是默默深入丛林与自然为伴。法的真相,实在无法以绝对的答案告诉我们,所以不要去用我们那颗分别的心去判别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什么人怎么做是如法、怎么做是不如法...其实最不如法的就是你自己。所以不要定义你的佛法,不要概念化你的佛法,灵活起来,自然起来。法是让你更会生活,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怪物。

——情,这一个字很重要。很多人觉得佛法中不可以有情,但其实佛法是最有爱最有情的,觉悟之法是最有爱最有情的,它要教会我们的就是能对万物都有最单纯全然的情。因为对真相的认识,你不再冀求之前之后的幻觉。你不抱期望,全无梦想。你只是生起单纯的对当下的珍视。你感激一个陪伴你多年的杯子的情不会逊色于感激一个陪伴你多年的伴侣,它就像菩萨一样利益了你这许多年。你绝对不该理所当然地使用它还理所当然地忽视它。它就是菩萨。于是你的生活充满了温柔。轮回,它很温柔。涅槃,它也很温柔。一切本来都很温柔慈悲。这是佛法!

——超级自然这种感觉非常棒。尤其是它的内在。它如此的美丽动人,它绝对不是苛刻的。因为它从不被动。它是来自我们内在的大自然。它永远的如此敏感单纯。它本该如此。因为它从不为任何理由。

——慈悲心菩提心不是一直拥抱你哄着你对你笑,有时候,它就是那狠狠煽在你脸上的一巴掌。

——菩提心就像最广博的大海一样,既可以宽容包容一切,也可以摧毁一切。端看你的最需要了,而不是你的最想要。

——修行,是件残酷的事。

 

 


{返回 格桑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用灯照亮自己
下一篇:麻醉 兴奋
 培养正确的修行心、出离心、正信心和皈依戒
 观音菩萨为什么会流泪
 勇士——灵动如水,游舞人生
 修好当下
 如何让你的皈依戒律更圆满
 2007年成都开示
 放生你的孩子吧
 佛教是消极、逃避、悲观、迷信吗
 信心的培养和提升
 念诵白玛格桑法王祈请文的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行脚开示(宗性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把一切有情众生背负在头顶之上[栏目:慧语禅心]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栏目:禅诗三百首]
 解脱之门 一、道次第、修心类 3、修心日光论[栏目:解脱之门]
 弥勒大菩萨(佛)思想[栏目:郭耀华博士]
 疑问解答(于晓非教授)[栏目:其它]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慧开法师)[栏目:佛教与教育]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六节 还门的养生功法[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重阳忆父(释觉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坐禅品第五[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