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0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净寺 2006.4.11

 

人天乐本身就包含苦
修行为求无苦之乐

提要:

■ 佛眼观天乐,既不彻底也不清净
■ 求人天的乐本身就包含着苦,十善业不修仍是愚痴颠倒
■ 修行人求无苦之乐,修行本身就在离苦
■ 富能除去穷的苦,却加重了心理上的苦,仍然叫苦连天
■ 富人回忆过去,低工资时也很快乐

佛眼观天乐,既不彻底也不清净

学佛就是为了离苦得乐,乐有三种,一种是天乐,一种是禅乐,一种是涅槃乐。天乐就是人天乘的乐,也就是天人的乐,禅乐是修行人禅定的乐。天乐跟禅乐都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里的快乐,更上一步的乐就是修行成就的涅槃乐。天乐比人间的乐要高尚,世间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信神,目的是生天堂,他们使人逐渐变得心地善良,在宗教的角度来看,这是高尚的理想、高尚的行为。只有高尚你才能往上升,卑劣只会往下沉。我想这么长的年代宗教始终没有被推翻,这说明人世间还有一股向上的心。在宗教看来这就是清净,从我们佛教的角度来看,这个清净不彻底、也不圆满。这是由于智慧的观察力不同,好比洗衣服,视力差的人认为已经干净了,可是视力好的人就能看到还没有洗干净。

求人天的乐本身就包含着苦,
十善业不修仍是愚痴颠倒

要得到人间的乐已经不容易了,要付出多少辛勤的劳动,要遇到多少风波、挫折、失望,本身就包含着痛苦,所以人世间的苦跟乐永远分不开的。要得到天上的乐,那就更加不容易。信宗教的人都是追求死了以后能生天,当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和努力。我们讲十善生天,要享受殊妙的天上的乐就要修十善业。今天佛门大多数的人连十善业都没有修好,因为不听法,连什么是十善业都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根本谈不上修,仍然是愚痴颠倒。

修行人求无苦之乐,修行本身就在离苦

不管是天乐、禅乐、涅槃乐,全要通过辛勤努力来达到。同样是辛苦,你即使达到天乐,天乐不究竟,这个快乐里本身就有苦,所以叫有苦之乐,还不如求无苦之乐。以修行人的体会来说,追求无苦之乐的辛苦,远远比不上追求有苦之乐,因为追求无苦之乐这条路,本身就是在逐渐离开苦,最后达到的是没有苦的快乐。而在追求有苦之乐这条路上会不断产生苦,最后也不过是快乐增加,而快乐增加并不等于痛苦减少。比如人世间“人生坎坷”这句话,到今天并没有推翻过,不管时代怎么进步,科学怎么发达,人生这条路还是坎坷的,坎坷的路怎么能离得开痛苦呢?

富能除去穷的苦,
却加重了心理上的苦,仍然叫苦连天

从现实来看,人穷有穷的苦,富了能消灭穷的苦,可是富又生长了富的苦,而且富人所受的苦往往比穷人更要厉害。有许多穷人他们生活得却非常的快乐,因为穷人只是生活上的苦,他习惯了,也成自然,他心理上并没有苦的感受。生活上的苦容易习惯,也容易适应。富人的苦是在心里,走上富这条路,心理上的负担很重,因为要致富必须要有所追求,有所奔波,必然会有所失望、有所厌恶、有所妒忌。有人说提高欲望就提高了快乐,事实告诉我们,提高了欲望,快乐提高了,痛苦也提高了。所以富虽然能够减轻穷的苦,可是不能消除反而增长了自身心理上的苦。很多人富了以后仍然叫苦连天。

富人回忆过去,低工资时也很快乐

很多年前,我在苏州碰到那些头一批到深圳的人,他们差不多都发财了。可是他们感觉到现在的生活,跟过去一个月拿十八元工资的生活也差不多。他们现在星期日都出去消费,回想过去没钱的年代,往往同事们一起爬山去野餐,那个时候也很快乐,却没有今天富了以后种种的痛苦。如果他们继续想下去,可能还会出智慧,可是他们没有这个觉悟,所以想得不深不透,仅仅是有这个感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1)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净寺 2006.4.11

 

成就出世间的快乐要靠禅定

提要:

■ 人生的路,越走越苦,只有心理上离开了苦,才是真正的快乐
■ 不离开求欲之路,想得到无苦之乐是不可能的
■ 出离三界,成就出世间的快乐靠禅定
■ 欲乐的苦很沉重啊,修禅定身轻心安,喜乐就来了
■ “无官一身轻”可见做官也很沉重啊!

人生的路,越走越苦,只有心理上离开了苦,才是真正的快乐

既然穷有穷的苦,富有富的苦,富了仍然离不开苦。就好像生病那样,这个病治好了,不能保证以后不生病,所以他的病苦并没有彻底解决。等到以后的年代他又生病了,虽然新的病不是原来的病,但也是病苦啊,性质一样。而且新病往往比旧病更复杂、更可怕,也就是说以前的病是吃药、打针治好的,以后的病就不一定治得好,这就是人生的路。要不然的话,人怎么会病死呢?

人吃亏就吃亏在很少去思考、研究自身的问题。所以自身以外的种种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把自身的痛苦解决了,那才是你真正的快乐。佛讲:心外求法,是名外道。在我们佛教的观点来看,修外道的人始终离不开苦,始终得不到圆满的快乐,因为他们心外求法。即使他们把身体照顾得非常好,可也离不开心理上的苦。假如心内求法呢?那就是真正的快乐,因为快乐并不是靠身体去感受的。比如植物人虽然有身体,可是他神经麻痹,心没有力量,就像一块木头那样没什么感受。痛苦和快乐都是靠心去感受,只有在心理上离开了痛苦,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快乐。

不离开求欲之路,想得到无苦之乐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世间上的人几千年来还是走他们自己的道路?今天末法时期的佛弟子即使真正走上了修行的道路,确实在觉悟,智慧在增长,想离开原来的道路,速度也很慢,越是末法后期的众生修行速度越慢。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如果你再接受邪师邪说的影响,路线一错,你要离开原来的道路更加困难。可是不离开原来的道路,你要想得到无苦之乐,那是不可能的。原来的道路就是求欲的道路,这种快乐就是欲乐。人道、欲界天都是欲乐。我们今天修行还没有成就,仍然在欲界。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级的,比欲界高一级的是色界,再高一层无色界,三界都有生死,都在苦里,仅仅是层次的高低罢了。

出离三界,成就出世间的快乐靠禅定

禅定的快乐比欲界天的快乐殊胜得多,人们所说的生天堂,都还是指欲界。而修禅定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是色界天的快乐,远远胜过欲界天人的乐,因为离开欲以后,他们就专心的享受禅定的快乐。虽然色界并没有出世间,可是对佛弟子来讲,这个趋向就是趋向于出世间。外道虽然修四禅八定也能得到禅定的快乐,可是路同果不同,他们对于欲的认识、对欲的过患、对欲的远离,没有佛弟子觉悟高,所以他们仍然不能出世间。禅定这条路线,通世间通出世间,你要想享受色界天的快乐,要靠禅定,你要想出离三界,成就出世间的快乐,也靠禅定。

欲乐的苦很沉重啊,修禅定身轻心安,喜乐就来了

虽然我们今天感觉到修禅定也很辛苦,天天两点半就起床了。老同学每天早晨总要修一个小时禅定,可并不感觉到怎么苦,新同学坐一个小时,腰酸背疼的。按照真正修行的要求,每天要四次仪轨六次定。人家看我们很辛苦,但我的感受越修越舒服。这个苦跟求欲的苦大不相同,这个苦很轻松,心里很舒畅,一修禅定,身轻心安,喜乐就来了。而世间上欲乐的苦很沉重啊!

“无官一身轻”可见做官也很沉重啊!

现在的苦到处都看到,越来越发展,连小孩都很苦。昨天我们在路上看见小学生背的书包很沉重啊,从前念书哪有这么苦?可是又摆脱不了,现在是竞争的社会,要想得到种种欲望的快乐,你必须要承受追求欲望的苦。更可怕的是,现在不仅仅是大学生自杀,中学生自杀,连小学生也有自杀,人世间的快乐还没有得到,苦倒不断加重。过去有句老话:无官一身轻,可见得做官也很沉重啊!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2)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净寺 2006.4.11

 

禅乐从离欲来,离欲生喜乐

提要:

■ 追求欲造成了竞争苦,承受不了就自杀
■ 乐趣越来越降低,竞争的苦却越来越增长
■ 明知是欲放不下,贪乐时惑,有惑所以迷
■ 人世的追求无非是财与色,痛苦也由此而来
■ 禅乐要从离欲来,离欲生喜乐

追求欲造成了竞争苦,承受不了就自杀

现在大家都在竞争,为了将来竞争胜利,所以小时候就做竞争的准备,就连做准备的时候也在竞争,也在苦。竞争还不是竞争当老板、做官?如果你竞争失败,做不到官也得不到富,别人就看不起你,又加上一个看不起的苦。连父母也只喜欢参加竞争苦得不得了的孩子,要不然连父母也看不起你。孩子在人世间得不到温暖,时间长了,压力太重,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最后受不了就自杀。这些都是现实经常发生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啊?就是追求欲。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无辜地被牺牲掉,假如这个人知见糊涂、没有觉悟,认为追求欲是快乐,因此遭受到很多的苦,这倒也罢了。更多的是本人非常纯洁、天真,总希望生活得舒畅自在,可是环境包括父母,都在逼着他往这条路上走。

乐趣越来越降低,竞争的苦却越来越增长

例如从前的孩子虽没有玩具,哪怕几块小木头、几张废纸,也玩得特别起劲。难道这种高兴是低级的?而今天孩子的玩具可多啦。父母认为玩玩具是高级的,所以给孩子买的玩具是论桶装的,其实孩子并不喜欢。孩子把玩具丢在旁边,仍然去玩他喜欢玩的废纸。可是孩子听了父母教导去玩玩具,玩得不高兴把洋娃娃头都扭下来。结果又要被爸爸妈妈骂,“这么贵买得来,你一下子就折坏了。”这种苦冤枉不冤枉?拿佛法上的话来说,父母给孩子玩玩具不对机。

今天父母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快乐,强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玩的乐趣越来越降低,而竞争的苦越来越增长,稍微想放松一点,爸爸妈妈就骂。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爸爸,我想跟你说》,这就说明父母对子女的心不了解,使子女遭受到很多的苦。所以人间的乐跟天上的乐都离不开苦,快乐越高,痛苦越增长,说得确切一点,痛苦增长,快乐就减少,那么人又追求新的快乐,新的快乐追求到了,苦又增长了,这是恶性循环。即使是最富裕的美国,他们精神生活也是痛苦的。在西方国家里,老年人的苦没办法消除。

明知是欲放不下,贪乐时惑,有惑所以迷

这种道理古时候也有人讲,现代也有人讲,不过讲的人越来越少了。既然这种道理在人世间还可以听得到,为什么人们不肯离欲呢?这要追根到前世,前世又要追根到前前世。欲界众生都是生活在欲里,无数世对于欲的追求已经是根深蒂固了,结果形成明知道这种追求必然会导致种种的苦,他也放不下。佛说贪瞋痴是三毒。放不下的人,好比在吸毒,明知道吸毒会毁灭自己,可是仍然放不下吸毒时的快乐。这就叫惑,因为有惑所以迷。

人世的追求无非是财与色,痛苦也由此而来

惑就是迷惑,社会上的人经常来看我,总希望我给他们讲讲人生道理,消除他们一些苦。往往是两种人,一种,事业上失败,赚不到钱,这是财。还有一种人,不好意思说,绕了一个圈子,慢慢才弄清楚,原来是家庭矛盾,丈夫外面有女人了;还有一种,也不大好意思说,年纪大了,没找到对象,也是苦,这就是色。人世间的欲无非是财与色,人世间的追求也是这两大类,痛苦也是由这两大类来的,可是放不下仍然跳不出苦。

禅乐要从离欲来,离欲生喜乐

我们无数世以来都生活在欲的环境,对欲,合又合不来,离又离不开,真好像是判了无期徒刑。所以我们想得到禅乐,这是不错的。你要想得到初禅的快乐,那就必须修“离欲恶不善法”。你心里对五欲没有攀缘了,你就不会受它们的干扰,心就定下去了。你心一放下就会产生喜乐,这是入定的准备,进而由喜乐而产生定,所以叫“离生喜乐定”,首先就要离欲。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3)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净寺 2006.4.11

 

排除五盖的干扰,即能入定

提要:

■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苦因就在欲里
■ 贪欲的人如不修行,是决定下堕的
■ 人世间充满相互摩擦、勾心斗角,这是真快乐吗
■ 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
■ 欲的念头一起来,寂静的快乐就破坏了
■ 觉悟被五盖盖住了,就会成没脑子的人
■ 排除五盖的干扰,就能入定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苦因就在欲里

佛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如果你离开欲,对你来讲,地狱就没有了,三恶道也没有了。“众生畏果”,可是他不畏因,菩萨刚刚相反,“菩萨畏因”,不造苦的因哪来苦的果呢?众生造苦的因就必有苦的果。苦的因就在欲里,如果你不想下地狱,那必须离欲。

贪欲的人如不修行,是决定下堕的

人世间修离欲为什么这么困难?这是因为我们世世等流,习气根深蒂固了,也就是说习惯势力很强。可不等于不能改变,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修行就是为了要改变,如果不能改变,修行也白修了。即使难,你每天动一点,总是在上升吧,就怕一动都不肯动,更可怕的是继续下堕。可惜有人今天动一点,明天又不动了,动的时候在上升,不动的时候在后退,连昨天起来的觉悟也被推翻了。所谓停止实际上就是后退,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一切法刹那刹那变,要么往好的方面变,要么往坏的方面变。你进一步退两步也是在加深这个泥坑,不过是加深的速度慢了一点,所以贪欲而不修行的人,是决定下堕的。

人世间充满相互摩擦、勾心斗角,这是真快乐吗

别看你现在通过种种的辛苦,得到一个快乐,好比给罪犯临死时一点快乐,这种快乐会起什么作用呢?过去死刑犯杀头前要给他喝酒吃肉,等待他的就是死刑。现在是让他跟亲人聚一聚,来一个告别,实际上这是永别。人世间的快乐,后面等待我们的就是死亡,可是世间上众生都是鼠目寸光,只看眼前。而且这个快乐也不一定真是快乐,好比菜场里准备卖出去杀掉的鸡鸭,在笼子里一面吃喝,一面还打架。人世间的快乐还不是这样,即使在快乐的时候也是贪瞋痴泛滥,烦恼很重,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摩擦、勾心斗角,是真的快乐吗?

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

禅定呢?“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破坏我们寂静快乐的就是欲。禅定全是在心里用功,为什么入不了定?因为心里不寂静,有干扰。五欲的烦恼干扰了我们心的寂静,起的念头无非是对五欲的贪求,所以欲称为贪欲。有欲的人必然会贪。贪求欲的人离不开痛苦,就好像酒鬼喝到了酒快乐,一会儿不行了,送医院,出来了,又喝酒了。家人跟他说:“医生说你喝酒再中风就没得命了。”他回一句话:“我宁愿死!”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观欲的危害,让你慢慢觉悟起来。你跳出来,也不吃亏啊,人间的欲说到底还是有苦之乐,你总得留点时间享受享受放下之后的无苦之乐啊,

欲的念头一起来,寂静的快乐就破坏了

有人说:我放下的时候确实感受到快乐,可是这个快乐不长啊。好比有的新来的人头一天快乐,第二天快乐,第三天又想回家了,为什么会这样啊?他的欲的习惯势力又冒出来了。欲的念头一起来,寂静的快乐就破坏了,所以要修好离欲恶不善法。十善的反面就是十不善,我们在求天乐时尚且要修好十善,要获得禅定的快乐,当然更要修得细致。即使十善业粗相修起来了,可是细的做得还不够。细的就是你的内心也要离开恶业。

觉悟被五盖盖住了,就会成没脑子的人

首先要离欲,然后离恶。恶就是五盖,五盖把你盖住了,你就出不了头。人世间已经够苦的,要是掉到了三恶道就更苦、更残酷。听说广东连猫也吃,蛇也吃,放在一起称为“龙虎斗”。还吃猴子的脑浆,把猴子抓在笼子里,笼子的顶上露出一个小洞洞,像盖子那样盖住猴子的头,去挖它的脑浆,真残酷啊!如果人被五盖盖住了,后来也会没脑子的,因为觉悟被盖住了。

排除五盖的干扰,就能入定

五盖是哪几种啊?贪盖,贪的人挖空心思赚钱享受,世间上认为他聪明有脑子,修行人说法刚刚相反:起贪心的人个个都没有觉悟的脑袋。第二是瞋恚,也就是气恼、怨恨。第三个掉举,妄想一直止不住,所起的全是世俗念头。如果不是世俗念头而是照佛法的理去思惟,那不叫妄想,那叫如理思惟。第四是昏沉。第五是疑悔,有人说,这个人信心倒没退,就是有时怀疑佛、怀疑法、怀疑僧、怀疑师,还怀疑自己。其实当他怀疑的时候,信心已经退了,仅仅没有退完罢了。悔也是一种烦恼,自己已经认错了,以后不犯就可以了,可是他心里一直内疚,形成了自卑,这也是烦恼呀!你要在修行路上大踏步地往前走,你必须要排除掉五盖。

其实入定并不难,难在你没有排除干扰,你只要有一分钟把欲恶不善法以及五盖的干扰排除掉,这一分钟就能入定。你有一分钟排除干扰的能力,你就能够入定一分钟。修行不是修入定,修行是修排除入定的干扰。我们晚上做梦虽然是控制不住,至少白天要把自己控制好,随时随刻在排除干扰。因为在佛的境界里一点都没有干扰了,所以佛每时每刻都在定中。今天就讲到这儿。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4)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4.13

 

佛是以法度众生,
为的是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解脱六道轮回

提要:

■ 佛是以法度众生,为的是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解脱六道轮回
■ 没有法,怎能称法门?没有法就没有成就,因为法是根子
■ 我是鼓励大家皈依法了,要学法,不要学外道典籍
■ 不懂法的人在佛门里背了罪过,死了还得下三恶道
■ 众生能听法,十方如来都欢喜,如因不懂法而失去人身,是很可怕的

佛是以法度众生,为的是度
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解脱六道轮回

释迦佛讲法四十九年,目的就是为了要娑婆世界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解脱六道轮回,所以释迦佛是以佛法度众生的。不光释迦佛这样,十方如来都是这样,所以你们要想度众生或者度自己,不懂佛法是度不了的。就是往生他方净土,你还是要听释迦佛的话。不听释迦佛的话,你修行的路线不正确,你也去不了。

没有法,怎能称法门?
没有法就没有成就,因为法是根子

无论什么法门,都必须要有法,没有法,怎么叫法门呢?净土宗既然是一个法门,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必须要懂法。我年轻时候,净土宗的法师经常讲《佛说阿弥陀经》,还讲《普门品》、《普贤行愿品》,这些都是修净土必须要学的法。

我二十二岁进佛门,今年七十七岁了,五十五年佛门大变样,现在变成只要唸就能往生,那么法岂不用不着了?没有法就没有成就!因为没有根子。种子必须要生根才能开花结果,没有根是不可能开花结果的。

我是鼓励大家皈依法了,
要学法,不要学外道典籍

我鼓励大家听法,我不是鼓励大家听外国宗教的《圣经》、中国道教的《太上感应篇》,这些都是外道,听不得。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就永不归依天魔外道。我是鼓励大家听佛法,学佛法。

不懂法的人在佛门里背了罪过,
死了还得下三恶道

从我年轻到现在,五十五年,想不到现在佛门普遍主张不必多听,念经不必求懂,这岂不成了求知的反对派?你怎么不叫你家里的孩子,“唸书不必懂”,这样能考出成绩来吗?所以讲佛法的人要讲得没错,才能指导你、帮助你稳稳当当往生极乐世界。你不懂佛法,你也不会明白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是怎么个模样,也就找不到极乐世界。不懂佛法的人在佛门里背了罪过,死了还得下三恶道。

众生能听法,十方如来都欢喜,
如因不懂法而失去人身,是很可怕的

我是照释迦佛话讲的,假如你不懂法,认为释迦佛也讲错了,这不是谤佛谤法又是什么?谤法的人罪很重啊,非但去不了极乐世界,而且要下地狱,那不是跟你的愿望相违了吗?有因必有果,否定了因果就不是佛教。所以大家喜欢听法,这是十方如来都欢喜的事。

经书上说“人身难得”,咱们在六道里不知道轮回了多少世,总算今天得到人身,这是一个极大因缘,是过去多少世修来的。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亲人、朋友,今世就不一定得到人身。释迦佛打个比方,他从地上抓一点土,说:“死了以后还能得到人身的,就好比我手上的土,得不到人身的就像大地土。”由此可以知道,死了以后能得到人身那是非常少的,可能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想想就非常可怕。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4.13

 

不懂佛法的人很吃亏,
掉在贪、瞋、痴、昏沉、妄念里也不知道

提要:

■ 只信佛不懂法的人,对佛讲的话也会起怀疑,懂法明因果的人对佛的话就
相信
■ 懂了法能发起菩提心,修行就快了
■ 阿弥陀佛成就妙观察智,我们也要从法上来观察一切。观细观正、不颠倒,
才叫妙观察
■ 不懂佛法的人很吃亏,掉在贪、瞋、痴、昏沉、妄念里也不知道
■ 学佛是学佛的法,应该要努力的学,厌多怕难而不学是不对的

只信佛不懂法的人,对佛讲的话也会起怀疑,
懂法明因果的人对佛的话就相信

不懂佛法的人以为:我在人世间没有干坏事,难道我死了下三恶道?难免不信,还要怄气。这种人往往只信佛而不信法,所以佛讲的话,有时候他也不信。他只懂得世间苦,赶快进佛门培福求保佑,其他佛法道理,他都不懂得,因为他不听法。但是懂佛法的人,如果好好的修,对世间上一切众生,尤其是对自己种种的造业,都能看清楚,就会很害怕。我们如能细细地观察,就能发现我们的心很肮脏,很不清净。所以越懂佛法越能明白因果,对释迦佛的话就越相信。

懂了法能发起菩提心,修行就快了

如果修行人对娑婆世界苦恼众生,发不起菩提心来,这就不对了。极乐世界是净土,净土都是佛土,佛都是发菩提心成佛的,你发菩提心才能跟佛土相应,不发菩提心就不相应。懂了佛法,觉悟就提高了,就能发得起广大的菩提心,那样修行就快了。

阿弥陀佛成就妙观察智,我们也要从法上来
观察一切。观细观正、不颠倒,才叫妙观察

阿弥陀佛智慧圆满,最突出的智慧就是妙观察智。我们的本师是释迦佛,但是释迦佛又叫我们同时要归依十方佛。修阿弥陀佛法门的,也要归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妙观察智,我们也要有智慧。你没有智慧没有觉悟,看问题都看错了,那你妙观察智怎么来呢?要以法上的智慧来观察一切,而且要观察得很细、很正确,不能观察错、不能颠倒,这才叫妙观察。

不懂佛法的人很吃亏,
掉在贪、瞋、痴、昏沉、妄念里也不知道

懂了法,才能观得细,才能明白什么叫贪,什么叫瞋,什么叫痴,什么叫傲慢,什么叫疑,也可以懂得什么叫禅定,什么叫妄想,什么叫昏沉,这些我们都懂了,然后才能修得起来。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一面唸佛一面打妄想,或者一面唸佛一面在昏沉、打瞌睡,妄想昏沉养成了习惯,你临命终时能一心不乱吗?即使有人在给你助念,你在昏沉中也难提得起正念。所以不懂佛法很吃亏啊,即使你想用功,却没有用功的方法,不知道用功的标准,一辈子白忙。

我是照经书讲,讲的都是实话,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打妄想昏沉,随便你一天念多少万,都不起作用。

学佛是学佛的法,佛法应该要努力的学,
厌多怕难而不学是不对的

还有人唸佛,听人说唸得越多越好,年纪大了,来不及了,唸四个字可以多唸一点。因为想多,多必须快,心里着急,高血压中风了咋办?

我是高血压,到现在还没有好,所以我现在还在修不着急。临终哪怕是小中风,也往生不了,因为中风的人意识模糊。中风死是最坏的一种情况。所以没有法会造成盲修瞎练,很危险的。

有人说,“三藏十二部这么多,咱们一辈子也学不完,”这句话也不错,人生很短,把三藏十二部学通。除非是特殊聪明的人,悟得快才行。有人说,“学不完就别学了,让别人去悟”,这话就错了,应该是学不完也要学,学多少算多少。学佛是学佛的法,应该要努力的学,厌多怕难而不学是不对的。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4.13

 

要赞叹佛法僧三宝,
赞叹了佛,更要赞叹法

提要:

■ 修极乐净土的至少要学好三本经,就能起到修止修观,不犯无间罪和不谤
法的作用
■ 法是一切成就的基础,谤了法罪很重,要赞叹净土,但不能引错路
■ 要赞叹佛法僧三宝,赞叹了佛,更要赞叹法
■ 要赞叹贤圣僧,反对假和尚,真假分不清,结果真比丘受欺负,假和尚受
恭敬
■ 能亲自走上三宝这条路,功德更大,要有志气成佛,要弘扬佛法,要修清
净行
■ 修行要自己解脱自己,善知识给你加持,好比把你扶起来,路还是要自己
走,至少要把戒定慧学好

修极乐净土要学好三本经,就能
起到修止修观,不犯无间罪和不谤法的作用

因为如今修唸佛的居多,所以我对你们修念佛法门的比较关心,出发点还是想帮助你们。净土法门的三本功课你们要学好,一本是《佛说阿弥陀佛经》,一本是《佛说无量寿经》,一本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三本经典都重要。

《佛说阿弥陀经》主要是要你止住妄念。要你命终前准备七天,至少要准备一天,一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起一个妄念就叫一心不乱。为什么要七天呢?七天一心不乱最稳当。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叫你修十六观,止修好了就要修观。止是排除妄念干扰,观使你认识清楚,要通过修止修观往生极乐世界。

《佛说无量寿经》告诉你不能谤法。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一面求往生一面谤法。有的人《佛说无量寿经》唸了三千卷,仍然在谤法。《佛说无量寿经》里有说:谤法的人跟五无间罪的人除外,这两种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法是一切成就的基础,谤了法罪很重,
要赞叹净土,但不能引错路

有人说:五无间罪还可以忏悔。(当然忏悔也不容易)谤了法忏悔也忏悔不了,因为法最重要,法是一切成就的基础,连阿弥陀佛也把你除外了,因为带不动你。

净土法门应当赞叹,因为你要往生的是佛土。我年轻时就发心,有时间要把净土三本经,好好跟大家讲一讲。我是根据经文讲的,不离开经文讲就不会错,这样讲法就有作用了。离开经文讲往往讲错,引路人引错了你还有啥希望?

要赞叹佛法僧三宝,赞叹了佛,更要赞叹法

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都有功德。一般人喜欢赞叹佛,很少有听到赞叹法,有些人受了邪的影响还讨厌法,说反话,“越听多越不好”,这岂不是在说佛法不好?这样就有谤法的嫌疑了。

要赞叹贤圣僧,反对假和尚,真假分不清,
结果真比丘受欺负,假和尚受恭敬

我们应当赞叹僧,僧宝就是贤圣僧,我们批评的是假和尚,这些人喝酒吃肉、养女人,犯根本戒。批判假和尚,为的是要保护真正的出家人,假和尚打着出家人的牌子,就好比魔王波旬化现比丘相。假的跟真的混淆,会使我们真假难分,结果真比丘到处受欺负,假和尚却处处受恭敬。

能亲自走上三宝这条路,功德更大,
要有志气成佛,要弘扬佛法,要修清净行

赞叹三宝有功德,如果你能够拿出行动,亲自投入到三宝里去,走上这条路,你的功德更大。要得到这个功德,必须要发菩提心。你自己恭敬佛,佛希望你成佛,你也发心成佛,走上成佛的路。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度娑婆世界众生,你将来也弘扬佛法,你能自身学法、弘扬法,这是真正的恭敬法。清净的比丘僧,一心为断烦恼、了生死、到彼岸、证阿罗汉果,恭敬僧要恭敬这样的比丘僧,而不是为名为利搞钞票的假和尚。

对清净比丘僧我们都要赞叹,假如你把佛法学懂了,头脑里完全是正法,你再发心出家,参加到比丘僧团里去,你也成为清净的比丘僧,你这个功德极大。

修行要自己解脱自己,善知识给你加持,
好比把你扶起来,路还要你自己走,至少要把戒定慧学好

有人信佛为求保佑,这也很起作用,但修行要自己解脱自己,自己救自己。佛菩萨、善知识给你加持,好比你摔倒了,把你拉起来,拉起来了,路还是要你自己走啊。你们至少要把戒定慧学好。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7)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4.13

 

涅槃是功德圆满,烦恼寂灭,
度出生死到彼岸的意思

提要:

■ 人间有三乐,天乐、禅定乐、涅槃乐
■ 涅槃是功德圆满,烦恼寂灭,度出生死到彼岸的意思
■ 没有男女爱心就不会投胎,没有生就没有死,所以涅槃不等于死
■ 持五戒保人身,修十善能生天,天人福报大,所以快乐多
■ 十善就是身不作杀盗淫,口不作四恶业,意不作贪瞋痴

人间有三乐,天乐、禅定乐、涅槃乐

修行是为了离苦得乐,有三种快乐:一是天乐,六道中天道福气最大,天人快乐比人间大,享受比人间多。

二是禅定乐。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做好事,能生欲界天,如果你修禅定,能生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在色界天,还能升到更高级的无色界天。修佛教的禅定,能达到一心不乱,能断烦恼、开智慧,还能出三界、了生死,那都是出世间法。我们今天修的是出世间禅定,这个禅定修好了,就能出世间,不再流转生死。出离了六道轮回,这个境界就叫彼岸,彼岸就是涅槃。

第三种乐,就是涅槃的乐,最彻底也最圆满。涅槃不能解说成死,死也不叫涅槃。就好比人死了就应说死了,现在佛门里看见人死了就说往生了,你怎么知道他确实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果他并未往生就说他往生了,这叫未得言得,是大妄语,犯根本戒。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同样的道理,死了就说死了,不能说涅槃。

涅槃是功德圆满,烦恼寂灭,
度出生死到彼岸的意思

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圆寂,又叫灭度。圆是修行的功德圆满,寂是烦恼寂灭。功德包括断智悲三德。他昨天还在喝酒、抽烟、陪老婆,贪酒肉、贪打牌、贪名贪利,贪女色,这种人死了能叫功德圆满、烦恼寂灭吗?涅槃又翻译成灭度,灭就是烦恼灭尽,度就是他已经度到彼岸。至少要证果的人,或者说有极大修行功德的人,才能作这么赞叹。不要看见哪个出家人死了,就说他“圆寂了”。

没有男女爱心就不会投胎,没有生
就没有死,所以涅槃不等于死

所以死不能叫涅槃,涅槃也不等于死,刚刚相反,涅槃是永远不死。他已经不再有生老病死了,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烦恼断得很好,看到男女的境界他不再心动了。男女的爱心一动就有生死。没有男女心就不会去投胎,不生下来就不会有死。有生必有死,这一世你已生下来了,你这个躯壳总会有一天会坏,下一世你再也不投生了,就没有老,没有病,没有死,也没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什么苦都不会有了。

有人想,不投生不是变成鬼了吗?鬼并没有到彼岸,鬼还有贪嗔痴,鬼还有一个身体,叫中有身。而涅槃的境界是没有身体的,他是以法为身,法身遍虚空。要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懂佛法,照佛法去修,修到烦恼断尽,你就永远不会投生,也就不再死亡了。

持五戒保人身,修十善能生天,
天人福报大,所以快乐多

再讲一讲天乐。要求得天上的快乐,你修好十善就行了。佛讲五戒保人身,在五戒基础上再修十善,命终生天,所以说修十善的人的福气极大。佛经上常有这样的话,假如你心向善做好事,死了就生天。可是现在把佛经故事写成白话文的人,经常把生天改成往生净土,修改佛经这个罪很大啊。

十善就是身不作杀盗淫,
口不作四恶业,意不作贪瞋痴

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不能做杀、盗、淫三恶业。口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就是假话;恶口就是讲污蔑人、诽谤人、讽刺人的话、吵架的话,恶声恶气骂人的话,这些全都不能说;不两舌,不能说挑拨离间的话;不绮语,说话不算数、心肠谄曲,要利用你的时候尽说好话,事后才明白,他这个好话是哄哄你的,这就叫绮语。还有意三,心里不能有贪心、不能有恨心、不能有痴心。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4.13

 

人都有惰性,快乐的人易
拖拉,受苦的人易勤奋

提要:

■ 忙于享受,忙于生活的地方,修行很困难
■ 太富了,即使想修行,也难放得下,精神也难于集中
■ 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最好的地方,他方世界的菩萨还发愿往生到娑婆世界来
■ 极乐世界众生听佛说法后,仍要依法断烦恼、学修四禅八定才能了脱生死
■ 极乐世界众生不下三恶道,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 我受失眠的苦,才努力去止住妄念,所以往往受苦的人容易生起修行的心
■ 人都有惰性,快乐的人易拖拉,受苦的人易勤奋

忙于享受、忙于生活的地方,修行很困难

天上快乐,可这个快乐不彻底不究竟。由于太快乐了,所以修行很困难,三恶道生活条件太苦了,也修不起来。比如现在许多苦的地方,天天出去打工,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生活,那他有什么条件修行呢?三恶道更加苦,整天喊疼啊苦啊,就拿我们人世间的病苦来说,生病的时候就很难修得起来。

太富了,即使想修行,
也难放得下,精神也难于集中

所以太快乐、太享福修不起来,太苦了也不行。几个月前,有个企业家禅定营,来开化文殊院听听法、学修禅定。可是他们忙啊,只能来三天。说好过三个月再来学,而且一定要延长一点,结果还是三天。(众笑)所以人太富了条件太好了,即使他很想修行,也难放下。还有一点,忙着赚钱的人也很辛苦,再干别的事情,精力集中不起来,懒洋洋的,总想偷懒,让自己放松放松。

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最好的地方,
他方世界的菩萨还发愿往生到娑婆世界来

所以什么地方修行最好?根据释迦佛说的,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好、最快的地方。十方如来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能在娑婆世界教导众生修行,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最苦,这是释迦佛的大悲心。也是释迦佛的大智慧,因为这里修行最快,别的世界的菩萨还发愿往生到娑婆世界来呢。

极乐世界众生听佛说法后,
仍要依法断烦恼、学修四禅八定才能了脱生死

经书里说,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得到上等品位,那必须要有相当的基础,要深入经藏,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要弘法度众生,要断烦恼,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还要修得好。如今一般人能往生下品下生,已经很好了。下品下生十二大劫花才开,十二大劫多少年?一百六十一亿万年。莲花开了,要面见阿弥陀佛,听佛讲法,你再依法去断烦恼,同样要修四禅八定,才能了脱生死。

极乐世界众生不下三恶道,
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释迦佛赞叹极乐世界,又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如果把极乐世界一百年换算成娑婆世界年份,那个数字太长了,我也没办法记住。这么长的时候,你在娑婆世界只要修一天就能胜过他。

为什么释迦佛要说这些?佛都是互相赞叹,极乐世界确实是好,往生莲花就能不堕三恶道,你生天还是要下堕的,所以应当赞叹极乐世界。可是讲到修行,也要说清楚:娑婆世界修行最快、最好,因为娑婆世界苦。

我受到失眠的苦,才努力去止住妄念,
所以往往受苦的人容易生起修行的心

我举个自身感受的例子。我现在最苦恼的就是晚上睡不着,这跟高血压有关系。我现在讲法一般都在早上讲,下午一兴奋,晚上就不容易睡着,吃药也不一定解决问题,很苦啊。

修行人总是动修行脑筋,我就睡前练习修止——止住念头。念头一止住,马上打哈欠,因为我确实是疲劳,是想问题兴奋了才睡不着。念头又起来了,哈欠又不打了。所以我到七十七岁才发现,我修止没修好,止住妄念的力量不够。年青时我一倒在床上马上睡着了,由于对修止不重视,一拖就是五十年。现在因为受了失眠的苦,有了这个亲身体会,才努力增加修止的功夫,所以人要在苦的地方修。

人都有惰性,快乐的人易拖拉,受苦的人易勤奋

当然条件好的地方也能修,可是太慢了,因为你醒不过来。你在快乐的环境里蛮舒服,即使想修,也不会起劲、不会着力。比如说,两个人都是胃病,这个人没有什么苦,胃也不疼,只是消化差。叫他去看病,他拖呀,总说没事的。那个人胃疼得受不了,马上到医院里去,这是人世间的事实吧?

人都有一个习气,叫惰性,如果没有苦,今天拖明天,会一直拖下去。所以大家求往生极乐世界很好,现在没有往生前,是修行条件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极好的机会,因为你还在娑婆世界受苦,为了免除苦,赶快修。你娑婆世界把修行基础打好了,能够止住妄念一心不乱,再把观修起来,那样你往生更有把握。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明天再跟你们讲禅定的快乐。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4

 

在痛苦时求点快乐,仍是有苦之乐
。佛教是以佛陀的智慧给予
众生没有痛苦的快乐

提要:

■ 与人为善,福大生天,佛教不求生天,所以不同于宗教
■ 佛教承认有天人,但天人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 在痛苦时求点快乐仍是有苦之乐,并没有真正解决苦
■ 佛弟子的行善,是以佛陀的智慧给予众生没有痛苦的快乐
■ 佛教不是宗教,佛弟子就不应该在佛门搞宗教仪式和无知的迷信

与人为善,福大生天,
佛教不求生天,所以不同于宗教

我们知道信宗教的人都是劝人为善,一个人心地好,各方面都能上升,身体也会好起来,现在科学也说,心地好的人容易长寿。心地好的人喜欢做好事,布施供养,救苦救难,好事做得多,福气就上升,死了就生天,成为天人。

现在人把佛教也归在宗教里,应该说佛教不是宗教,首先观点就不同,都在劝人为善,可是佛教更高级,尤其不同的是,宗教都希望死了生天,我们真正懂佛法的修行人不求生天的。

佛教承认有天人,但天人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我们相信有天,佛教讲六道轮回,第一道就是天道,升天也不过是做天上的人,天没有什么神秘的,仅仅是福气大。天人跟我们身体不一样,如果天人也有我们这个皮肉的身体他不可能生活在虚空里,因为皮肉的身体,在虚空里要掉下来的,他是另外一种物质的身体。天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天人都有物质存在。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就是佛经里讲的帝释天,帝释天住在须弥山的山顶上,还不是在空中,不过须弥山高得不得了。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八小洲,我们这个地球就是南方的南瞻部洲。因为须弥山很高,从我们这里看上去就是在天上。所以信佛要懂佛法,懂了佛法就知道佛法是科学,就不会搞迷信。搞迷信的人修行没有希望的,因为他搞的一套都是胡思乱想想出来的。

在痛苦时求点快乐仍是有苦之乐,
并没有真正解决苦

不论是信宗教还是不信宗教,人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求得快乐。但佛教认为在痛苦的时候,求点快乐仍是不解决问题的。世间人求的快乐都没有离开痛苦,都是有苦之乐,宗教求的快乐呢?也是没有离开痛苦,仅仅是用快乐去冲淡苦痛罢了,并没有真正解决苦,光是求有苦之乐,暂时高兴一下,不要说宗教办得到,世间上也办得到,比如世间人常说:“你这两天心情不舒畅,我陪你出去玩玩。”有人苦恼了去喝酒,喝了酒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上舒服了一下,可是酒醒过来还是痛苦,能解决问题吗?钱倒用掉了不少,所以古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

佛弟子的行善,是以佛陀的智慧
给予众生没有痛苦的快乐

我们不能否定世间上的快乐,可它带有麻醉性。这个麻醉也不一定坏,医院里给病人止疼,也是用的麻醉药,可是药性一过还是疼。宗教劝人为善,也算是一种智慧,但这个智慧不彻底不究竟不圆满。佛教是求没有痛苦的快乐,既求快乐,又要离开痛苦,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真正能够离开痛苦的智慧,才是我们佛教的智慧。所以说我们的目的不同,方向不同,我们不走宗教这条路,我们不是宗教。

佛教不是宗教,佛弟子就不应该
在佛门搞宗教仪式和无知的迷信

那为什么把佛教归在宗教里呢?因为现在信佛的人自己在搞宗教。宗教无非两种东西,一种很着重宗教仪式,吹吹打打求保佑,外国宗教弹钢琴唱赞美诗,中国的道士也要唱,至于唱什么,我可不知道。今天佛教也变成这个样了,敲敲唱唱,宗教气氛很浓厚,就像蒙上了一层面纱,真正的佛教就看不清楚了。还有一种,宗教都带有迷信,什么叫迷信?讲不清楚就叫迷信。如今信佛的人有许多问题讲不清楚,总是说“业障业障”,业障啥东西?他也不知道,只知道一个人受苦了就是业障。还有给死人烧纸,现在还烧冥国银行钞票。你问他:“这个钞票是在人间印的,阴间能不能通用啊?”“当然能用喽。”“你到阴间去过吗?”“我没有去过。”那不是迷信?在我们这里就不准搞宗教迷信,这是在给释迦佛脸上抹黑,掩盖了释迦佛的伟大,这样一搞,人们就把佛教也归到宗教里去了。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
下一篇: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0~29)
 空观、跏趺、观息的作用
 空观开示(40~49)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平等爱徒的乐趣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9)
 谈三宝功德(1~9)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20~29)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宏印法师)[栏目:中观宗文集]
 见相非相[栏目:慧光法师]
 临终禁忌[栏目:大安法师]
 五戒修学述要(净界法师)[栏目:三皈五戒]
 菩提道次第引导 粹炼精金[栏目:夏坝仁波切]
 能对治烦恼习性是真英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追随佛的境界[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摄大乘论 第38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逆境有助于修行 1-4[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用智慧面对生死[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