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性具法门
“性具法门”是台宗一切理趣的极谈,是以法性本具一切善恶之诸法来体现宇宙万有真实性的圆妙正观。元代怀则大师在《天台传佛心印记》的开头就说:“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说明性具学说比之华严宗的性起说,更能圆融地解释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的本觉心性,法尔具足佛界善法及其余九界恶法。因为总具十界三千的善恶诸法,所以叫作“性具法门”。这性具义是专就性体所具的功能而言,因觉性体中,本来没有善恶可言,只是在性体上天然地具有善恶染净之法。由此而知,十界既然互具十界的性德,那么烦恼生死也是心性所本具。烦恼生死既是心性所本具,则心性也具恶法。心性具菩提涅槃的善法也是如此。但这性恶之义,是台宗独特的理论,其他宗派都论性善,不主张性恶,台宗则特重此义的发挥。
有性德所具也必有修德所成,所以心性虽然常住不改,但全体在迷时,必须依靠智慧观行来返照觉性,由性德而起修德。藉此来断一切修恶成一切修善。性德是理,修德是事,以本来相即不二而言,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在性一边言,则全修成性;在修一边言,则全性起修。虽然全性起修而未尝少亏性德,因常不改故;虽全修成性,而未始暂阙修德,因常变造故。修又有二种:一是顺修,全性起修,返本还源,以智明而成菩提;二是逆修,背性成迷,造恶受罪而成轮转。因此违背自性而动的就是恶,顺于自性而动的就是善,只是一体的迷悟不同。
再进一步说,善恶既然是心性所本具,那么诸佛也有恶,阐提(断善根者)也有善,二者都不可断坏。所以说:“如来不断性恶,阐提不断性善。”又说:“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在性具的三千而言,阐提与佛于三千善恶,不断纤毫;在缘起的三千而言,阐提因染逆之极,所以说断修善尽。因为善性不断的缘故,阐提遇到善缘也能开发善德而生善根;又因性恶的缘故,诸佛以慈悲力,还能起恶,入阿鼻地狱,化恶众生,虽起于恶,而不污染障碍,通达恶际即是实际,能以五逆相而得解脱。又大智无住,不缚不脱,故能行于非道,即通达佛道。如《无行经》中说:“淫怒即是道,痴恚亦复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由此而成无作妙行。阐提因有污染障碍之故,不达无二圆融之理,所以处处系缚,不得解脱。
其次,阐提因为邪见愚痴而断于修善,不了达性善本空,因为不达,以后还被修善所染,所以修善还得生起,即以修善治修恶,则使修恶不得生起,逐渐成就善法。佛因为空慧断了修恶,了达性恶本来清净,不取不舍,因了达恶的本性,所以于恶自在。因此不被修恶所污染,所以修恶不能再生起,因此佛永远没有修恶。又因于恶自在故,能随缘而起权恶,广用一切诸恶法门,化度众生,终日用之,终日不染,一切诸法平等一如,应用自在,无非是自性的妙用。
性具善恶对人类社会的进化、思想道德的提高、佛教徒的进取修善能起鼓舞作用,因此是十分积极的。它能使人自觉去恶,积极修善,开发自性所具的一切妙德。
因心法近要冥易于观行,以上就心性讲性具善恶:然台宗不仅讲心性具善恶,也讲性具十界,性具三千,更讲色法体性亦具三千。湛然大师《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五说:“学者纵知内心具三千法,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知礼大师在《十义书》卷上进一步阐发此说,认为①性具三千虽有依正、色心、内外、己他的区别,但却都是彼此融泯,举一全收。②内外色心既是互具互收,就能随观一境,皆具三千。因此修外观时,就应当先揽万法唯一色,然后于此一境而观诸法。③外观原为对治内著,若说色不具三千,还要摄外归内,摄色归心,便更增内著。
因此,性具法门就包括色心(心境)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其理体与三千诸法都一样是即空、即假、即中的诸法实相。故从观行(包括自行、化他)方面说,性具是法门;从体性方面说,性具无论能所,都是实相。又一一法当体即是实相,一一法无非法门,实相法外无法门,而法门也未曾离实相。学人何不于此法门通达此实相呢?既是性具,又何劳他求?
练习题:
1. 什么叫性具法门?
2. 性具法门就什么而言?
3. 为什么我们法性会具有善恶一切诸法?
4. 什么叫修德?修善和修恶怎么解释?
5. 什么叫全性起修,全修成性?
6. 阐提为什么能再起善根?
7. 诸佛为什么能行恶法?
8. 怎样才能于一切恶法中得自在?
9. 性具除讲心性善恶外,还有何内容?
思考题:
1.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与性具善恶及修成善恶的关系如何?
2. 性具法门对修行人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