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离苦的方法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5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离苦的方法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苦。但是如何离苦呢?
  
  佛法中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是转凡夫为圣贤的道路,苦谛是人生论,道谛是修道论。道谛的内容分为八项,称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正精进,只要修成八正道,便是离苦的解脱境界。
  
  正确的知见非常重要,正确的知见是相信三世因果。有了正知正见后,就会相信自己这一生所受的苦,是肇因于过去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常有人说:「我这一生从来没害过人啊!为什么要受伤害呢?」要知道当前的果报正是过去生中所种的因。
  
  我们从无始劫来,流浪生死,在这么多的一生又一生当中,不知道跟多少众生结了善缘及恶缘;结了善缘便能得善果,结了恶缘自然就会得到恶报。因此,果报不能只看现在这一生;许多人因为看不到现世报,就以为没有因果,事实上,今生所造的恶因,如果不在今世受报,来世一样逃不过因果律。
  
  (二)不造诸恶,坦然受报
  
  如何才能够离苦得乐?首先是停止一切恶因,亦即不造诸恶,然后是坦然受报,自己在受报受苦的同时,也要救苦救难。即使人家让我们受苦,非但不以为忤,反而要为他设想,替他谋福,这就是菩萨精神。如果能行菩萨道,虽然自己受苦、受委屈,也不会认为不公平。
  
  我有一位在家弟子,出生不到三天就被父母卖掉。他年过半百后,为养父母送了终,此时生身父母也行将就木,照顾他们的担子又落到他的身上。别人为他抱不平,他却对我说:「师父啊!我真是很有福报,别人只有一对父母,我却有两对!」
  
  他能这样想,心里就很平衡、愉快。相反地,如果他埋怨着说:「我的生父母真不是人!我生下来不到三天,就把我给卖了,现在老了,还要我来养他们,简直没有天理!」这就非常痛苦了。
  
  像上述这种儿女比父母付出较多的例子,少之又少。多半都是父母付出的比较多,儿女付出的比较少,这算不算公平合理呢?没有什么不公平不合理的。只要自己心平气和,生活便能快乐一些。
  
  现在的社会样样讲求公平,但是,真的有办法做到吗?例如为什么只有太太怀孕生产?男人却不会怀孕生产呢?所以,在某些事情上是根本无法公平的。公平的真义应该是:每个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与角度,适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是合理公平。
  
  尤其是具备了佛法的正知正见后,透过正确的因果观,会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福报、因缘和智慧,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懂得这层道理,便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就能够心平气和,没有烦恼,眼中的敌人自然就少了。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佛法的作用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佛法的基本思想-知苦与离苦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情与理 一、情与理的定义
 生与死的尊严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谁-能够安人必能安己
 人生为何 发愿的层次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情与理 三、善用情与理
 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的方法
 为什么要做佛事 五、亡灵是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潮音草舍诗存续集[栏目:太虚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D 第498经(那罗揵陀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赞叹菩堤之超绝。[栏目:界定法师]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一章 解说《心经》 2 《心经》辑译[栏目:谈锡永居士]
 佛教常说的精进就是苦修吗?(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4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