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四依止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01

学佛四依止

    佛教真是理性或者说理信的宗教。

    在弘法中,我常常感叹这一点。这不是空口无凭,而是确有实据。

    就以学佛四依止为例。这四依止,多理性,多有智慧啊。

    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曾经,六祖慧能,某些原因,携着五祖的衣钵脱离曹溪南华寺,惠明比丘随后追来,慧能看逃也逃不脱,便置衣石上,自己禅坐,并问惠明是为法而来或为衣而来。惠明回答说,“尊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为此,慧能便为说法。过去,舍利弗探病维摩诘,见其无床座,很担忧。维摩诘于病床上问舍利弗,“尊者,你为法而来,还是为床座而来?”舍利弗不好意思地说,“为法而来,非为床座而来。”

    是啊,我们学佛,是为了得真法味,得真义味,得真智味,得真了义味,不是为了某个人,不是为了某句语,不是为了识,也不是为了不了义。

    华严经就说,以法为依,以法为救,以法为归,以法为舍。

    有次,佛弟子赞叹佛是世上最伟大的老师,佛就反问他:你见过世上所有伟大的老师吗?见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伟大的老师吗?弟子说:没有。

    佛陀就反问他:如果没有,凭什么就断定我是世上最伟大的老师呢。

    佛陀开示他道:遵从、实践我的教示,比赞叹我更重要。

    这就是依法不依人啊。

    世界上文字、语言有多少呢。不管多少,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真理本身。真理在文字语言的表达之中。我们的经典,有巴利语、中文、藏文,甚至英文等等。佛法的真理本义,随着佛弟子的转述转译,越来越辞不达意了。因此,不能仅看表面文字语句,要看其本身的真义。否则,真的如文偃祖师之言:“三藏十二部,把它拿来当抹布”了。

    此即依义不依语啊。

    什么是依智不依识呢?有关佛陀有一个故事。一天,一位清道妇女在清道,因其身上臭味,路人避开着走,甚至有人讥其为“臭女”。佛陀见此,召集人们说法:那女人,清洁着城市,使城市洁净,你们嫌她臭。但外表洁净岂就是洁净,只有内心洁净才是洁净。你们光有光鲜外表,嫌那女人臭,内心不洁,有什么尊贵呢?

    我们凡夫就是如此,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感受为感受,以为其受是真实的,却不知,识及其对象皆是虚幻的或错觉的。

   为此,不可依识,只能依智啊。因为,智乃般若,反应了真实。

   什么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呢?了义,是终极的真理,是究竟法。不了义,是方便法。佛陀说了此句,是为了让我们透过方便法,见到佛法真义,体悟佛法第一义。佛曾于《法华经》中说:“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金刚经》也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要众生莫执于方便法,就如过河人,不要再扛着船走;见月人,不要再看着指月手一样。

    在此四依止基础上,如果,你愿意再了解一下“四法印”以及“十不盲信”,你就会如我一样感叹:佛教,真是理信或理性的宗教啊。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惭有愧,无怨无悔
下一篇:修证的异象
 禅茶一味
 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有惭有愧,无怨无悔
 生命的真实与虚幻
 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昨天、今天、明天
 忙与闲
 祖师诞生的三大要素
 佛教文明的复兴之路
 由杀戒想到堕胎与安乐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渴求强烈才能心无旁骛[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30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凡夫与圣人[栏目:妙境法师]
 如果想解脱的话《显密前行与正行修行心要》颂词要解 圆满资粮[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栏目:吕凯文博士]
 僧伽罗国的佛教[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入出息念 第五节、调整坐姿[栏目:玛欣德尊者]
 莲师祈愿法会的圆满开示[栏目:达真堪布]
 正见 第二章:情绪和痛苦[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