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明学源流(吉美桑珠)
 
{返回 因明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01

因明学源流
 
作者:吉美桑珠

  一、因明学在印度的传播
  因明学根据基本内容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理论体系:外道因明学和内道佛教因明学。藏传因明学属于后一类。其源流如下:公元前561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印度。佛祖获得无限慧识后,传授了以因明为主的八万四千法蕴。依据这些法蕴,阿罗汉法救著《因明灯论》讲授给学著王天,后著传于世亲论师。世亲有众多高徒,将因明学传给学识超过自己的弟子陈那。陈那论师在天竺广开因明学派之门,闻说因明论著之风便在印度和藏区盛行。
  被视为因明学开宗大师的陈那,生于古印度南部僧迦巴达城一婆罗门家庭。叙软·次成仁软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他出生于刹帝利之家,此亦可探讨。对于陈那为世亲的亲传的弟子,众学者看法一致。幻年苦学婆罗门、吠陀、外道各派教义、踏上学者之路,看破世尘,陈那不留恋婆罗门族的清闲富裕生活,在犊子部(也叫可住子部)堪布纳揭陀达门下受戒为僧,取名陈那。学小乘佛教三藏而成为学者。请求堪布赐矛解脱世俗之教诲,堪布提出要求他寻觅法蕴、非真非他的“实我”,并令其修行寻道。陈那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样的实我,便白昼敞开所有门窗,夜晚四周点满明灯,裸着身体不时张望四处,继续寻觅实我。人们见其状,告于堪布纳揭陀达。堪布问他此般所为之由,陈那回禀:“本人生性迟钝,劣等根器,寻不见堪布所指的实我,就想是否被什么掩盖物所遮蔽,故而四处观察。”堪布十分不悦,说:你这讥讽我宗派者不许再留此处,遂将其逐出。陈那认为,对堪布虽能以理驳倒,但作为自己的上师则不可无理,便磕头致礼而别。为寻到大乘一切经部,最终来到世亲论师门下,在其座前闻习佛教大小各乘经论,从而铭记大乘五百经部并将此作为口诵经文,这几乎是所有大小乘和密咒的总和。尤其从一密宗论师闻习至尊文殊之持诵传法,加以承修而见到文殊荣颜。由至尊亲授,闻修至深教诫。在欧迪普沙地方幽静的布陀萨惹山洞专心裸定静虑。几年后,亲眼见到精通推理之数、辩才无比且被自己的本尊时时显颜面授机宜的外道婆罗门毕惹札亚同不少外道专程来圣地那烂陀寺辩经,佛教班智达们未能应辩,便从欧迪普沙邀请陈那论师应辩。经三个回合的舌战,论师击败了那位外道之主,其他外道也一一以理击倒,被归入佛门。他给那烂陀寺的僧侣讲授三藏经论,撰写了百余部有关思维、哲理方面的零星著作,而后重回欧迪普沙的原处坐禅。一时,认为由自己与众不同的智慧法力所创造的这些哲理辩术过于零散,需要整理同一,便在《集量论》篇首赞颂辞写道:“是为正理益众生,人佛慈悲拜其足、为求正理将已著,集中所散为此论。”当他把这段格律词用白灰写在山崖时,一股强大的光芒照遍世界,大地震动,巨声轰响。因此惊动了婆罗门外道黑汉,外道黑汉以神通之法探察,得知为陈那所书格律词的法力,就趁论师出门化缘之际凭幻术而来,扶了两遍。第三回时,论师在篇首赞颂旁写道:“此若是因戏耍、讥笑而擦,应知此大有用途,请勿擦涂;若欲辩论,请显真身辩之。”再去化缘时外道重至,见所写词句,欲辩而候。于是,论师同外道誓立所奉之教为证展开辩论,多次驳倒外道徒。论师请他立地入佛,外道黑汉却抛撒诵持过密咒的灰尘,烧焦了论师之用具,差点连论师的身躯也被烧,之后扬长而去。论师心想:自己于一人之事也无能为力,何以能为芸芸众生谋利。便痛苦不堪地将石笔抛向空中,决心石笔落地之处,只求自我解脱,再说不谋饶益众的利他之事。可是笔偏不落地,抬头仰望天空,却见至尊文殊手持石笔明示:“弟子,不可为之!不可为之!凡夫遇小乘而生邪念,可知道外道无力加害汝之论著。汝未悟道成佛之前,吾将是善知识,后世所有著作之眼珠,将是此作矣。”论师回禀:“身受不堪苦,不喜正行者,难遇大圣哲,而今显尊荣,尚不加持吾,日后奈何之!”“弟子莫丧气,一切弱者由我护之。”文殊说完就消失了。
  于是,论师鼓足勇气,完成了《集量论》的写作,将智慧之眼献于众生。有一次他身体欠安,从城里化缘返回途中坐在一有林之滩时,不觉人眼。梦中谒见众多佛祖并获得数百三摩地。为此众神降下鲜花之雨,林中花木低头敬之,大象乐而入荫休憩。该地王臣连同侍从恰好消遣野游,谒见论师而倍感惊讶,奏乐催醒。醒后国王问道:“汝为陈那大师乎?”答曰:“在下便是。”国王及众臣竞相磕头致礼。后前往南方,以理铲除外道邪说,恢复前世诸师树立但已衰落得教制,重回欧迪普沙将国王及众臣引人佛门。由一婆罗门为施主,修建十六座佛殿,为大僧团创立诸多叫教规,兴律、论、经三藏之闻说。该地有一棵名叫米喀札黑如陀迦的诃子树,神奇异常、根治百病,却一时间干枯了。论师诵说明咒,七夜之间恢复原样,深得众人信崇。该论师于佛祖之业功德无量,后在欧迪普沙山洞谢世。与论师善结佛缘之弟子广布天下,随行紧承之徒却连一个都未曾收留,一生致力于所学十二知识。人们广为宣称:世亲论师弟子众多,其中在因明学方面胜过自己的莫过于陈那。
  陈那的著作有:《俱舍论释》、《龙树〈大智度论〉释》、《观所缘论》等百余部零散著作,因明学理论的开山著作《集量论》及其《自注》、《三世论》、《观所缘论》及其《自注》、《所缘论入门》、《因明入正理论》、《九教*轮》、《般若八千颂要义》等。以此,陈那将因明学理论传授给自在部论师,此人学有所获,成为学者并著《集量论诠析》。自在部又将因明理论传授给吉祥至尊法称。
  内外数万学者之泰斗法称大师,于公元7世纪初诞生于古印度南部的褡玛罗地方,父亲是个婆罗门,名叫外道遍步萨惹那难陀。法称大师童年即显出先天才慧。从父亲和许多外道办智达门下学得医方明、工巧明、声韵学、逻辑学等内外大众文化以及外道所有吠陀经和教派旨义,至18岁业已精通外道一切知识。父亲和该地众婆罗门异口同声地称颂:“婆罗门四吠陀之乳海,无先例慧光普照耀,圣莲花千瓣喜畅开,智明净蜜缝纷至聚。”一时间见到一些佛经后大开眼界,觉得自己教派的许多观点说不通,而佛和正法恰恰与此相反。不久改信佛教,着佛教居士之装。父亲和诸婆罗门询问其因时,他公开称颂佛祖功德,婆罗门们很不高兴,将他从故土驱逐出去。
  法称来到中部地区,从佛教班智达护法论师受戒出家,正式入佛门。他精心学佛,该苦钻研,使自己贯通三藏,把经部和明咒共五百多佛经章节记于心间,作为日常口诵经。修学不少哲理逻辑经典,仍不满足,渴望精通陈纳的《集量论》,便打问谁为陈那门徒。得知自在部论师仍在世,前往其座前。在此求学《集量论》,学习一回可与自在部论师相伯仲,第二遍后可与陈那媲美,学习第三遍时发现上师自在部论师也未能完全理解陈那的主张。法称见状,问询上师。上师喜悦万分,说:“你如同大智大慧之陈那,我未能如实察见陈那的深奥旨意,请纠正有误之处。也请你批驳我所承许的观点,撰写一部完全符合《集量论》的注释吧!”
  法称意识到,若不全面了解外道数论派的宗派秘语,就无法批判他们的承许和立宗,便著仆人装束,前往南方询问熟通外道者为谁。人们告诉他:对所有外道教派和全部共同文化学识出众的是婆罗门妙享,于是前往妙享身前。那论师的妻室和儿子等也学过吠陀,能道出外道秘语。法称论师克服千辛万难,承担起全部男奴女仆之事,打动了妙享及其妻子等。上师妙享问论师:“你做了如此艰辛之事,有何要求?”论师说誓愿聆听外道教义。妙享讲授了包括秘语在内的全部外道教义,妻子和儿子也以其所知传授于他。因服侍妻儿深得欢心,有些只能授与妻儿得绝对秘咒,也以巧计获和。他不仅通晓了一切秘语,且懂得何以阻止之法。这时,法称查看其他学徒怎么交学费,法称估算所学新知应付的酬金,认为婆罗门贪财恋物,不奉酬薪势必造孽,便积聚上师所给的报酬共五百巴那(印度卢比之十六分之一),又从一居于此地的夜叉取来七千块金币,将所有金子呈给妙享,用银子为重婆罗门大设宴席,使妙享等喜悦万分,夜里他就逃了出来。
  论师来到拥有众人和宫殿的南方嘎迦袼哈,给该地国王铮玛日芜致函,说此地谁能与我论辩,愿在论场,一决胜负。食密斋牌(也谓胜论派)学者婆罗门迦那葛拓和其他五百多名学者应辩而集。经过三个月的辩论,论师使所有学者败倒在自己门下,并引入信佛之路。国王也叩拜论师足前。论师让那些婆罗门中富有财宝的五十人每人创建一处寺庙,使佛祖圣胶在原前未传入之地兴起。当妙享以及随从听到他的盛名时,如似毒箭射中,愤怒之火燃烧傲慢之山,紧系妒忌之缰,变得惶惶然夜不安眠,食不甘味,露出极度愤慨的神态质问妻子、儿子和随从:“敌在我处装奴仆,窃走梵门甚秘法;我之矛头指吾处,无疑催毁我教理。我等从速练慧兵,直奔嘎迦战论敌;如是不能败对手,我等教基临毁塌。”便带领五百名学者前往嘎迦袼哈聚集众人之地。他告诉国王铮玛目芜:“我和法称要论辩。若我辩胜,则要给法称处以极刑;若法称辩胜则请毙我性命。”论师大救主对众婆罗门发慈悲之心说:“若妙享取胜,可杀我,任意处置,若我得胜,则不能怪罪伤害妙享等任何婆罗门。”于是发誓立据败者要皈依胜者教派门下,开始论辩内外教义。智者妙享立自己独一无二的五百条宗见,论师法称却以五百条阻击之理猛攻,使妙享的所有立宗如狂风清扫垃圾般一一推到,妙享哑口无言,既恐惧又丧气,疑惑自己的立宗论证,出言道:“五百立宗如钢铁,一切后攻驳不倒;法称思维如天雷,驳斥无余我心灰。”便归入佛门。正如只要挫败对方一个被视为佼佼者的干将,就会动摇其他所有同类的信心一样,妙享的随从们也纷纷出家入佛,成为依佛法行事的沙门。
  此外还论败尼犍陀派惹何圳底、弥曼差派布什惹葛岈、婆罗门葛玛任陀、外道论辩泰斗迦札恒若日等以及隐居宾陀山的诸论师,使他们落于闭口不言之地。又到札瓦黎的地方发出告示,要求通过辩经以决高低,该地外道大多数闻风逃亡,有些知道辩不过他的只好磕拜论师足下矛以承认。重新恢复该地业已衰落的佛教业基,论师又返回林中专心静虑修禅。
  外道学者森迦惹俺杂亚向印度北方的圣地那烂陀罗寺发应变战书。那烂陀罗寺的学者们信心不足未敢当即允诺,就说越明再辩,以拖延时间。那烂陀罗寺的班智大们向住在印度南方的圣者法称请求,论师欣然应诺,到时,那烂陀罗寺众僧侣隆重迎请。极明国王召集波罗奈斯城内外道所有学者。辩论时,以国王及其随从为见证,外道众学者围坐在外道学者森迦惹俺杂亚的座席周围,内道(佛家)学者们绕坐在法称论师的座席周围。在聚集数千人之中央内外二论师准备舌战,森迦惹俺杂亚说:“若我获胜,你等旋即或投诚吾道,或跳恒河自尽;若是你获胜,我们将跳入恒河自尽”进而就内外教派问题展开论战,法称论师多回击败森迦惹俺杂亚,令其哑口无言。森迦惹俺杂亚决意要跳入恒河,法称论师以慈悲相劝也不听从。他对门从徒巴褡俺杂亚说:“你一定要辩胜这光和尚。若胜不了,我还会托胎转世为你的儿子来打败他。”说毕跳入恒河自尽。其学生中多数正派的行梵天者归入佛门,其余逃之夭夭。第二年森迦惹俺杂亚转生为巴褡俺杂亚之子。巴褡俺杂亚又用3年时间尽力供奉本尊生上,再用3年勤学众多佛学理论及其驳阻理法。第7年,依然誓立所奉宗派为证而辩。巴褡俺杂亚被彻底打败,也不听论师劝阻跳入恒河死去。他的高徒第二个巴褡俺杂亚、森迦惹俺杂亚之转世以及无限忠于婆罗门教的人们远逃东方,约五百名诚直的婆罗门出家入佛,又五百名皈依佛教。又有摩揭陀的婆罗门斟满和磨吐罗的婆罗门满贤,富于权势财富、精通伦理之学、深受本尊神灵妙音天女和遍入天(毗湿奴)之加特。他们先后专来争辩,被论师以理征服,引归佛门。两婆罗门在摩揭陀和磨吐罗各创建五十个佛教业基。论师盛名远扬天涯海角,后长期隐居于摩揭陀附近的摩澄揭林中,圆满许多教理秘法。
  在宾陀山一方有个盛花国王,统辖三百万庄,极为富有。论师漫游前往此地。到宫门前,国王问他现时最有学问者为谁?论师答:“智慧至圣为陈那,旃陀阁弥善演讲,马鸣工诗熟声韵,盛花之财无以比,十方殊胜我莫属。”国王惊奇,问你是不是法称。答曰:“世人如此称呼。”国王极为崇奉,修建不少佛殿,让法称留住此地,大加供养,极为恭敬。此间,论师者《因明七部》,风趣地写道:“法称之说如日轮,残月西沉不复出,正法或睡或死去,非法邪道始起床。”散传于国王阁楼。在此,两万比丘前来论十足前归入佛门,建五十余处佛寺。
  到周围各地将无数外道徒和婆罗门引入佛佗足下。修建孤大怖惹神殿。此地外道遍布,甚是不乐,便火烧论师住地,灰燃各方。论师诚挚供奉本尊神并通于秘咒,就以神变法术步入空中,来到离该地一由旬远的一座王宫,令众人惊讶不已。现在盛行的八十得道者(大成就者)传记载:“上师金刚座者,摧毁对手行空中。”是指法称论师。
  这是,论师原先在波罗奈斯城辩败的森迦惹俺杂亚已转世为自己门徒之子。他比前世更加聪颖无比、善于论辩、本尊之神向其显现全身。现年满18,欲与法称论战,便同五百名婆罗门来到波罗奈斯城。他委托国王摩诃萨亚尼告知各方,将论师从南方请来,并聚集了五千名婆罗门以及国王等无数俗人。依原前仪轨誓立宗派为证进行辩论,外道彻底败北,依然不听劝阻跳恒河自尽。五百婆罗门随从大多出家入佛,不少成为居士。又有什米尔的婆罗门奔惹亚塞陀、德佤奔惹亚、德瓦塞陀三位大师前来吉祥法称身边,诚心探讨教旨,法称也授予精确学理。三婆罗门对佛教很是崇仰,主动接受皈依和五教诫,闻修教义,尤其精通于因明,并将法称因明学广泛传播于北方克什米尔。史称其中等二位长住婆罗奈斯城。而后法称又去南方,在佛法兴衰各方以雄辩消除佛教的绊脚石,将国王臣相等以教理引附门下,大力发展僧团和寺院。论师自己建立的神堂有余座,倡导别人修建的数不胜教。有人说:该论师倡导入佛的比丘和居士约十万人。然而普遍的观点是:大多仅为依其他上师而已,与他善结佛缘的门徒虽遍布人间,真正跟随的门徒却不过五名。晚年又出现原先森迦惹俺杂亚的第三个转世,此人的聪慧远远超过前二者,本尊之神经常显身面授教理,几时还魂附森迦惹俺杂亚体内使其精通各种文化,颇具高傲气魄,论辩无与伦比。12岁时,他宣布欲与法称辩论。其他婆罗门劝他先和其他班智达争辩,再与法称相争为宣。他不听劝告,声称:“我胜于其他班智达则不得盛名,辩胜法称方可成为十方殊胜者”。遂去印度南方,立誓法称和自己中的失败者将归人胜者教派门下,辩论结果法称获胜。外道森迦惹俺杂亚第三世极度灰心,立地入佛,深深崇仰法称,人们宣称:南方出现了一位供奉佛教的婆罗门居士。据说觉囊·多罗那它去印度时仍然保留着此人所建的佛殿。晚年的法称还在迦陵迦造佛殿,令不少人步人佛陀门下,而后圆寂。众梵天行者将遗体在葬场火化,七昼夜间天降盛大花雨,十方充满香味琴声,全部遗体如同琉璃结聚成一团圆石,根本不像是遗骨,据说至今还有人祭祀纪念。多罗那它的《印度佛教史》记载:该论师生活时代与赞普松赞干布同时之说是正确的。
  在此还需探讨的是:有些藏族史籍说,论师在写作《因明七部》期间,由于专心思考正理理论,没有察觉到所敬菜中有蒂丁一事,并以入行论中的“骑于斟满蔓菁器”为据说得头头是道。但此说不足为实,若在思考理论正题时不见它物,则与所有愚蠢的凡夫没有区别。作完《因明七部》散发给众班智达,多数人不解其义,有些人懂得却因嫉妒而说它不好,并系于狗尾。论师说:“如同狗漫游一切街道,我的著作也将在各方盛开。”在论著开篇写了“凡夫俗子沉湎繁琐事”等一段(四行)。后精心讲授给势天智和释迦智,且劝令释迦智著自注之注疏。第一次完稿呈阅时论师不满遂将稿件弃于河流,重作呈阅又火烧之,再次著完呈阅时释迦智写道:“恐我无胜缘,岁月不待人,摄义作注疏,助人通妙理!”含蓄地表达了适可而止的意思,接受之。且认为自己的学说谁读难以彻底理解,便在《释量论》结尾写道:将与入海的大河一样,自身变得无影无踪。
  法称论师著作浩繁,仅因明学专著有:《释量论》、《量抉择论》、《理滳论》、《因一滳论》、《关系论》、《关系论自注》、《正理七部》、《释量论第一章自注》、《诤理论》、《悟他论》等。
  综上所述,陈那论师开创因明学之门,而后根据吉祥法称的《因明七部》,有势天智论师、释迦智论师、法胜论师、戒贤论师等不少印度学者撰写大量因明方面的经典论著,使得因明学在印度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藏传因明学的传播
  赞普赤热巴巾统治雪域之时,藏传佛教“前弘期”的大译师噶瓦·贝则、祥·益喜德、毗卢遮那等,把诸多印度因明论著译成藏文,因明学理论始在藏区建树。拉萨、桑耶出现了少量闻说因明之风,但只是落脚立足,未能形成气候。此间,大译师噶瓦·拜则将法称论师的《因一滳论》、《关系论自注》、和《悟他论》,莲花戒论师的《理滳论前部摄义》,戒贤论师所作《因一滳论广释》和《观所缘论广释》,护善论师的《遍智成就本领》等译为藏文;毗卢遮那大译师翻译旃陀阁弥论师的《正理成就明灯》;大译师益喜德翻译了胜友的《理滳论要义》和戒贤论师的《理滳论广释》。由是因明学开始在雪域大地传播发展。上述论著收入德格版《丹珠尔》ka函ce、che、we、zhe二十卷。
  “前弘期”还有堪布菩提萨埵、香杰念宁桑、札那德佤郭喀得大译师、婆罗门阿难陀、益喜旺布、杰·奇珠等翻译了许多未传于西藏的经典。但因这些典箱译自印度、于阗、萨霍尔等多门语言,译法又不尽相同,使学修佛教困难重重。为此,天下之堪布阿则惹亚遮那米札、素冉达布德、许惹烂陀布德、达那许罗、益喜旺布、噶瓦·拜则等近千名译师,将多部佛教大小乘三藏经论、密乘各续不及其注疏从梵文译成藏文,把定名者列入目录,下令永不许再译此作并供大家学习。又对原先所译重新厘定。经三次厘定,那些理论以讲、闻、修在藏区得以兴盛不衰。
  在“前弘期”,大译师焦若·鲁坚赞藏译其它佛祖教诫及其注疏之典,但从未翻译过因明学著作。
  期间,大译师噶瓦·拜则和祥·益喜德二者也翻译了吉祥法称、论师莲花戒、戒贤、护善、胜友等所作因明学论著,但没有藏译一部陈那论师的因明学论作。有些学者说“前弘期”有噶、焦、祥三译师翻译许多陈那论师和吉祥法称之因明学论著,这些际上是错误的。而翻译陈那论师之因明学作品的却是后期的译师居士夏玛桑加、戴巴喜饶、沙门慈成坚赞、扎西坚赞、善知识顿雄、达摩罗迦等。虽然,大译师噶瓦·拜则、祥·益喜德、毗卢遮那等于“前弘期”藏译很多印度因明学典籍,藏区兴起闻说因明理论之风,但自公元901年朗达玛灭佛,至公元1073年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俄·勒贝喜饶建桑浦寺而开闻说先例之间的172年里,研修因明理论之俗处于休眼状态不复存在,而戒律、显宗、蜜乘等的传乘却依旧廷续下来。
  藏传佛教“后弘期”,阿底峡尊者来藏整治佛教,培养了众多弟子。住聂唐(今西藏曲水县)期间,大师指着桑浦一方对门徒俄·勒贝喜饶预言:“在对面深沟,此地呈天然右旅白螺状,空中呈千辐金轮状,并出现了将以佛祖为中间评判者弥勒和文殊二菩萨以了义不了义为题进行辩经的幻景。请你在那里修殿闻说诸法,必于佛业大为有益。” 俄·勒贝喜饶回禀:“那么暂时请保密,”故得名为桑浦寺。不久由持宝鼬携带用具至此,又名奈托寺。阿底峡圆寂后,俄·勒贝喜饶于藏历第一饶迥之水牛年(公元1073年)正式建成桑浦奈托寺,开展教诫三藏的讲授、闻习,积聚了五百多名持藏僧团。
  (一)      译师俄·洛旦喜饶广兴因明之风
  译师俄·洛旦喜饶于藏历第一饶迥之土猪年(公年1059年)诞生,俄是姓氏。他是俄·勒贝喜饶四个弟弟中的三弟曲加之子。因幼时家庭很群,17岁时闻知伯父俄·勒贝喜饶之名而离家出走。穿一破旧单面衣服,只系一圈马兰草腰带。向水磨师讨要些许炒青稞装于坏内上路。夜未敢惊动伯父,寝于马棚。于是,伯父梦见马棚里有一金色狮子。次日打问,晓得是侄儿,就叫到身边,要他磕头致礼。磕头时腰带断开,炒青稞撒于一地,伯父说此为必成大业之兆。为究其智力,盛满一碗酸奶并放炒面使其高高捧起后给他吃。他将木碗放在前面,由一领取一根粗针划过边缘,吃去粘在针上的点滴酸奶,过不多久下沉了许多。之后从腰间拿出一肋骨作筷子,觉拌而吃,连一滴也没有漏出,让人惊讶不已。在伯父座前受戒出家,取名洛旦喜饶。她反问:“俄·洛旦和喜饶同为智慧之意,何必重叠?”伯父答:“那就叫洛旦桑波吧!”后在许多著作的后记写成“洛旦桑波”字样。因原本熟悉读写,伯父给他一箭长的长卷《因明略义》一书,命他当日去对面林中背诵此经。晚上回来说:字之妈妈们已捉(默记),若要捉字之幼子明日再去。伯父曰:“我不配做你的上师。”次年予以教诲并创造条件,派他去印度深造。尊伯父之命,他途经阿里前往印度。途中与到印度学经的译师赞咯沃且、琼泼曲宗、热译师、年译师等为伴。在印度中部和克什米尔等地,置性命于不顾,寻找并拜师班智达萨佤札那、本查松巴、把热黑哈、嘛哈杂纳、瑟玛帝格德、阿底拉亚、瓦冉札日其、具善王等多名。从本查松巴闻习佛经时酷署难熬、身患劣病,仍在经院挖一容纳下身的地洞听经。因于一切佛法一听即通,同伴嫉妒而请求上师用其它语种讲授,又悉通了其它语言,卓米巴嘿如迦前来说:“请骑我虎背,领你去净土。”(译师)面向藏区并指着说,“只有等到那鸟云地下(藏区)弘扬佛法如日中天普照光芒时,我才跟你去净土!”期间用尽资粮,派信使到克什米尔乞金前往阿里,旺底奇来许多金子。在印度中部和克什米尔学经的17年里,他对显宗、密宗、声明学、因明学等勤学苦修并精通诸学。35岁返回西藏。先于伯父后于凯普巴处听迦当教言。从印度语把因明学、般若等十万余种经典翻译成藏文,并且所译准确顺达,卓隆瓦因此说:“传译正法笔生华,佛说论说诸卷帙,一十三万七千余,所译经典无以计。”
  藏族译师中他属译经最多、译文极善者。但他却毫无骄慢自傲之态,说:“我和如日月一样的先辈译师相比,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行星罢了。”无论翻阅什么书籍,甚至对标点也做校订。在拉萨、桑耶、尼格纳、涅唐岗、藏江喀等地将经时,因善于讲授,每次讲经都有多则万余名,少则不下上千的人前来听经。故说“依次善识比丘等,二万再加三千人,……”旁听讲经的弟子中,讲授庄严论和胜法者五十五名,讲《量抉择论》者二百八,授佛记别者千八百名,共聚集听经者(听后讲授者)二千一百三十余名,广泛讲授了《量抉择论、》《慈氏无论》、《中观论》等。他在经院中先后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主要的香策邦·确吉喇嘛、卓隆瓦·洛智迥乃、琼·仁钦扎、卓·喜饶贝等四人,称为杰出四弟子。另有岗巴西午、贡布热坚、香波梅豆、梅浪采、玛格浪及加沃、哲武·确喇等多名。其详传见聂唐活佛阿旺循努所著《桑浦寺志》一书,请参阅。
  对雪域恩德无量宛如佛法之太阳的大怙主俄译师,共议不同部卷的劝戒和典籍十三万七千多,这可从其门徒卓隆瓦·洛智迥乃所说得知。尤其因明学典籍,从“前弘期”的赞普赤热巴巾时期到俄译师之间,虽有译师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祥·益喜德等从印度翻译少量因明著作,形成些许闻习之风,但未能发扬光大。此后俄译师将多部印度因明学著作译成藏文,校订修正旧译,并在闻说间矛以厘定。藏族所有译师中,因明学经典藏译之多无一人能与该译师相比拟,《丹珠儿》对此有明确记载。因深知:因明学在藏区的传播该译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俄译师撰写了西藏第一部因明学论者—《量抉择论疑难广释》,从而开始了藏族学者自己创作因明学注释著作之先。此前是以研习印度学者的因明学著作为主,而没有藏族本土学者所作因明学注释著作。该论著还记载了许多奇特的逻辑论式,如:“有人说”、“知于数了义故”、“是如此,则极为不遍也”、“已所特者皆许不究,他人所持也皆许不究”等。
  后来,藏传因明论著中以“宝瓶有法,应是无常,为实有法故”探问,以“许”、“因不成立”、“周遍不定”等对答的逻辑论式,首先是恰巴·却吉桑格确定的。但为恰巴所定诸论式最先播下种子的却是俄译师,这点可以从他的《疑难广释》一书中留下很多资料。据此可以肯定,首创藏传因明闻说之风和藏族因明注释论著的鼻祖就是俄译师勒贝喜饶。
  (二)      恰巴·确吉桑格开创藏传因明的论辩模式
  藏传因明摄类学的开创者恰巴·却吉桑格生于藏历第二饶迥之土牛年(公元1109年),少时勤学一切科目,获得超众才智。约40岁起共18年主持桑浦寺,讲授因明学、中观论、般若等,弟子广布天下。尤其对因明理论的细微要点大有见地,主要讲授法称论师的《量抉择论》本注;撰写因明学广论、中论、略论三部著作,并广泛讲授《因明如意祛蔽论》。对释量之见也做了独到的分析,对经部、唯识之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自己的术语、主张尽量同世俗公认的定理和略婆沙之见相吻合。他还广泛、深刻地批判了佛教中观应成派的主张。
  在对境与有境的总论中,他不拘泥于前人论述中关于所知境和能知境的定义,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能知境有三种,即总相、义自相和无所明相;使能知境为所知境的有境亦为三:分别识、实有、无分别颠倒识(错觉)。举烈说:一月感知成两个月亮的感官错觉,就叫做无分别颠倒识。探究因明组合时,他独辟蹊径从因明的慨念引申出藏传因明独有的性相基即法性(定义)、名相(共性事物)、基相(个体事物)关系论式。此前印、藏学者都没有做如此广博的注释。值得一提的是,恰巴·确吉桑格独标新意开创了总括释量学精要、分班级学习的因明摄类学论辩之风。同时还开创了许多卓越的辩理规则和思维逻辑方法及提高论辩思维的方法。具体地说,开展辩论时先分班级,同一班级的人轮换角色,立宗者坚持承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敌论者站立班级中央猛拍一掌,说“德!何以礼佛法”。后取消语气词“德”,在道出文殊菩萨之种咒“德”同时说“磕礼佛法”,这一询问立宗之俗沿用至今。辩论过程中的有些规则,如辩论者将袈裟系于腰间,考问承许并引出过矢的同时拍击掌心,进而分析周遍、考问因由、左脚顿地、甩摆念珠、讥其败式、高呼“晕转三轮”等动作及承许前攻反击后攻——当后攻对有为法(命题)题出疑问,引出理由攻击时,立宗者则以“许”、“周遍相违”、“何而谓之”、“因不成立”、“周遍不定”术语进行反驳的论辩模式也是恰巴·确吉桑格首创的。他不仅开创了这些辩论模式,还就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培养了人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一五一十地理解因明等五大部经纶的正确要义大有裨益。
  这位因明学大师有很多通才学子,其中最著名的八大弟子为:藏纳巴·宗者桑格、丹布·玛韦桑格、支夏·索南桑格、玛夏·佐白桑格、孜·旺秋桑格、娘占·确吉桑格、丹玛·关却桑格、聂哇·云丹桑格。以上弟子的姓名中也都有“桑格”,其意为“狮子”,故称他们为“八大狮子”。他的弟子中还有萨迦·索南则摩、帕竹·多吉加布等许多学者。
  智慧大自在恰巴·却吉桑格开了因明摄类学之先,于土牛年去世。之后第三十年即水虎年萨迦班智达出世。萨班17岁时就深入研习并精通《因明精要》等。27岁拜见克什米尔班智达,首次闻习量论胜法,其后有从其他班智达处学习了正宗《七部量理论》,决心翻译校正《释量论》,并每天讲经一课。有俄优巴·热贝桑格(又译萨迦寺西院的正理狮子)等不少将因明学发扬光大的弟子。他以为前人之注释与本论有差距,以经部、唯识论之理论为依据,作《量理宝藏》和《量理宝藏注》,为经部和唯识论的深人研究开了先河。
  继而出现宁玛派喇嘛迷旁南杰嘉措所作《释量论注》、觉囊派之巴多格西所著《巴多摄类学》等多部优秀著作。
  (三)      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在卫藏地区的发展
  在藏区,闻说因明理论的辩经院最初兴于桑浦寺。其后兴于桑、德、功、尕、觉、瑟六大寺院。之后昆·关却杰波创建萨迦寺,藏历第二绕迥之水狗年(公元1137年)萨迦索南则摩出世,幼时勤学一切知识,尤其现后十一年在桑浦奈托寺于恰巴·却吉桑格门下修学因明等三藏论说,成为精通摄密咒与因明的论师,特别悉通于《量抉择轮胜法》。在恰巴·却吉桑格论师之杰出弟子八大狮子、近似狮子八名及四佛子中,称他为子中泰斗昆·索南则摩。18岁主持萨迦寺。在此广泛传播因明理论,使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兴于萨迦一方。
  藏历第三饶迥之水鸡年(公元1153年),董郭·洛智扎巴创建纳唐寺,闻说因明学之论坛始建于纳唐一带。此外还在内娘、昂让、山南则塘一带修建了闻说因明之辩经院。15世纪,在卫地拉萨的三大寺,后藏的扎什伦布、江孜,南部的阿里、大波等地得以兴盛。
  (四)        因明辩经院在多康地区的发展
  在安多地区,藏历第六饶迥之第二十三年即公元1349年(元至正九年),至尊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之上师曲结·顿珠仁钦(1309——1385年)创建鹏鹫大乘功德兴盛洲即夏琼寺,使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在夏琼一带兴起。
  公元1612年,至尊沃色嘉措任塔尔寺第一任总堪布,在圣地塔尔寺建立号称“吉祥讲修洲”的因明学院,使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始兴于根本上师宗喀的诞生地。夏日仓·噶丹嘉措于公元1631年在隆务寺建成“闻修殊胜洲”,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始兴于热贡地区。公元1709年遍智嘉木样协巴创建拉卜楞寺,甘肃藏区开始有了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另外,理塘强巴林、色须寺等康区各大经院以及惠寺、佑宁寺、支扎寺等安多不少寺院也一直没有闻说因明学之辩经院。
  2006年5月20日
 
 


{返回 因明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明纲要(罗劲松)
下一篇:中国汉传因明之著作
 杂阿含经卷第三(八○)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二五)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五○○)
 杂阿含经选集 三十、安那般那
 杂阿含经卷第二(五六)
 贤愚经白话 华天因缘品第十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1集
 解深密经 7 菩萨净化生命的修行阶位
 贤愚经白话 波斯匿王女金刚缘品第八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十八无解作师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堂讲话 附录:念佛与拜佛[栏目:道源法师]
 吃素的慈悲[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李开宇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七圣财[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60~169)[栏目:傅味琴居士]
 14.放生池 The Free Life Pond[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相应3经 识经[栏目:相应部 25.入相应]
 作为次第根机修持者,座下应如何护持正念?[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理性、感性与愿性[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佛教医学的根-识-尘整体结构[栏目:佛教与医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