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灶神记(化人)
明朝嘉靖时候,江西有俞公名讳都,字良臣,博学多才,十八岁为秀才,每试必高等。因为家贫,靠教书为生,当时称为「私塾」,所收学生也不多。他与十余个同学结「文昌社」,依照《文昌帝君阴骘文》修学,阴骘文讲的是珍惜字纸、放生、戒淫、戒杀、戒妄语等。俞公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四个不幸夭折,留下一个儿子,左足下有两颗痣,极聪明,八岁时在外面玩耍,又跑失了。四个女孩又死了三个。他的妻子,因哭儿女,两眼都瞎了。他自己反省,好像没有甚么大过,为甚么会遭遇如此贫窘潦倒命运?到了每年的大除夕夜,他总要上一张疏文祷告灶神,说他没有做甚么坏事,为甚么会遭天谴?到了四十七岁那年三十晚上,有一位穿着皂袍戴了角巾的老人来到他家里,对他说:「知道你的处境,很替你难过,特来相慰。」俞先生对老人说出自己的遭遇。老人对他说:「你的事我全知道!你意恶太重,专务虚名,上疏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怕受罚不止于此。你每月行放生,实无慈悲之心,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你家常食虾蟹等生物,尤其是口过很多,阴间记录得很清楚。邪淫虽无,然见色还是动心,幸无邪缘凑合。贪淫嫉妒,高己卑人,恩仇报复心重,犹以简厚自居,真自欺欺人也。你每年所写的疏文,灶神确实有代你送到天上,呈给天帝,天帝命日游使者考察,这些年中,并没有善事可记。逃祸尚不暇,那里有福可求呢?」俞公听罢大惊,跪伏说:「你老人家既然可以通幽,请你想个办法救救我罢!」老人说:「从今以后,只有摒除恶念行善,不务名,不求报,不论大小难易的事情,只要利益于人,落实耐心去做,那怕就是力量做不到,也要勤恳去做,使善意圆满,久而久之,可回天意,自有不测效验。」老人说罢就往灶下去了。
这时候俞公知道原来是他家的司命之神前来点化他的。之后他焚香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初行善时,杂念纷飞,都是进进退退,依旧浮沉,得不到好处。后来,他在家里供奉观世音菩萨,在菩萨像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去除贪瞋痴妄想,倘有丝毫自宽,愿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菩萨加庇。发誓愿后,言行举动,不敢欺心,济人利物的事情,不论大小,尽力去做,并且逢人就劝化行善积德。这样做了三年,首相张居正请他任教席,第二年也中了进士。一日往拜见内监杨公,杨公命他的五个义子出来相见;五子中有一少年,年约十六岁,俞公见之非常面熟,疑为八岁时跑失的儿子,于是细问他姓名并观看他的左足,双痣宛然存在;父子相认,抱头痛哭,杨公亦仗义还儿。一家团聚,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儿子捧母面,用舌尖舐母亲的眼睛,双目顿明。俞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辞江陵返回老家,其子娶妇,连生七子。俞公感观音菩萨灵应,书《灶神记》以训子孙。(详见《立命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