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返回 佛陀的圣弟子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1

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沙瓦提城中有个妇人有十个小孩,她一直都忙着生产、养育与照顾孩子,忙着教育他们,以及为他们安排婚姻。她一生都环绕在小孩身上,因此被称为「多子的索那(Sona,古译:输那)」。[1]我们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家庭怎么有这么多的子女,但这在过去的亚洲并不罕见,甚至直到今日也是如此。

预期回报的自私母爱

索那(Sona)的丈夫是佛陀的信徒,在虔诚奉持在家戒多年之后,他决定献身梵行,因而出家成为比库。对索那来说,接受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而她并未因而怀忧丧志,反之决定过更虔诚的生活。她召集十名子女,将庞大的财产过继给他们,并请他们只要提供她生活所需即可。

这安排顺利进行了一阵子,她有足够的支援,能将时间都花在宗教活动上。但不久之后,这个老妇人便成为子女与他们配偶的负担。他们未曾真正接受父亲出家的决定,更不同情母亲的宗教信仰,而认为父母亲是心智失常的宗教狂,因此对母亲的态度很快就由尊敬转为鄙夷。

他们不再顾念对母亲的积欠有多深,以及她过去无私奉献给他们的财富与多年辛苦的照顾。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因此视这个老女人为讨厌鬼与负担。佛陀说世上懂得感恩的人就如圣者一样稀少,在此再次得到验证(AN 3:112, 5:143, 195)。

对索那来说,孩子们对她的冷落,比丈夫和她分离更令她痛苦。她内心五味杂陈,其中混杂着对孩子的责备与控诉。她了解到,过去她所认为无私之爱——纯粹的母爱,事实上是含有预期回报的自私之爱。过去她完全依赖子女们,并相信他们会在她年老时奉养她,以作为她长期照顾他们的回报。过去她一直都认为,感恩、感谢与参与他们的事务,是她应得的回馈。难道那时她未将子女视为是一种投资,是对抗老年寂寞与恐惧的一种保险吗?

以这样的方式,她观察自己的动机,并发现佛陀的话在自身上得到应证,即女人依赖的不是财产、权力与才能,而是她的子女;而沙门则只依赖自身的美德(AN 6:53)。

思惟年老出家修行的障碍

这样的反省让她决定出家,如此才能培养无私之爱与美德。为什么她要继续待在家里受到无情的冷落呢?她认为在家生活是灰暗与沉重的,而想像中的比库尼生活则是光明与美好的。因此,她追随丈夫的脚步出家,成为世尊比库尼僧团中的一员。

但不久之后,索那(Sona)就了解到,她只不过是又将自己的自私之爱一起带入新生活中。她以一个老女人的身份进入僧团,身上带着许多习气与怪癖,使得她在新环境中处处碰壁。她习惯以某种方式做事,其他比库尼则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因此她动则得咎,经常遭到年轻比库尼的指正。

索那很快就发现,达到圣果并非那么容易,而比库尼僧团也不是她所想像的天堂。就如未在子女身上找到安全感一样,出家为比库尼也并未带给她立即的安稳。她还了解到,自己受到女人身的束缚,而光是憎恨缺点并不够,她渴望自己有更多阳刚的气质,此外,也必须知道怎么做才能产生改变。她接受必须更精进用功的事实,不只因为年纪较大,也因为到目前为止,她都只有培养女性美德,而欠缺男性精进与稳重的特质。索那并未因此而气馁,也不认为正道遥不可及。

索那明白必须努力战胜自己的任性与轻浮,必须修习正念与正知,并且牢记能对治情绪的教法。如果她被情绪带着走,而且在最重要的时候忘失教法,那么所有的知识与誓愿又有什么用?这些想法闪过内心,更加深她自愿完全投入修行的决心。

精进不懈,证得阿拉汉果

因为索那(Sona)是在老年时才进入僧团,因此她修行起来更具有急迫感。她甚至会彻夜坐禅与经行,只有很少的睡眠时间。为了避免晚上陷入昏沉,她在漆黑的小禅堂中练习经行,她将脚步对准柱子,以确保不会绊倒或踢到东西。就这样,她快速蓄积精进的动能。

索那在毫无预期的情况下,证得阿拉汉果。有一次,其他比库尼都外出,只有她一人留在寺院中。在《譬喻经》她的偈中以自己的话描述此事:

彼时其他比库尼,
留我独守寺院中。
行前特别指示我,
煮沸一大锅之水。

完成汲水行动后,
将它倒入大锅中;
置锅灶上并坐下——
然后吾心便入定。

吾观五蕴皆无常,
见彼为苦与无我,
断除心中之诸漏,
当下证得究竟果。(Ap. ii, 3:6, vv.234-236)

当其他比库尼回来时要求热水,索那却还未烧水。于是她运起火大神通力,迅速将水烧开拿给尼众。她们向佛陀报告此事,世尊很高兴并以偈赞叹她的成就:

若人寿百岁,
懈怠不精进,
不如生一日,
勉力行精进。(Dhp. 112)[2]

笑看老死苦,不再受后有

在《长老尼偈》中,索那以五首偈描述她的一生:

吾以此身育十子,
以吾此肉身躯体。
当吾年老体衰时,
往谒德高比库尼。

她开示我此教法——
关于蕴处界诸法。
从她听闻此法义,
吾遂剃发而出家。

当我仍为学戒女,
吾已净心得天眼;
今吾知往昔居所,
它乃吾曾住之处。

制心一处得安止,
专意修习无相观[3]。
吾便立即得解脱,
止息欲贪之苦边。

彻底觉悟五蕴法,
从根断除彼等执。
笑看痛苦之老死:
今已不再受后有。(Thig. 102-106)

原注

[1]出处:Thig. vv. 102-106与注释:Ap. ii. 3:6。另外请见《法句经注》(针对第115颂),BL, 2:260-261。这里关于一个名为「多子」(Bahuputtika)比库尼的故事,是《长老尼偈》注释中索那故事的翻版,但细节有些差异。

[2]在《法句经注》与《长老尼偈注》中佛陀对她的赞颂偈都是《法句经》第115颂。但在《譬喻经》的版本中则是《法句经》第112颂,而这似乎比较恰当,因为索那(Sona)是以她的精进著称。

[3]无相(animitta):无有为之相。它可以被视为无常观法,或从思惟无常生起的出世间道。


{返回 佛陀的圣弟子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下一篇: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九章 马哈咖沙巴的偈
 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一章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维沙卡
 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六章 给孤独之死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七章 马哈摩嘎喇那的前世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四章 各种事件
 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一章 阿难达的个人道路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七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偈
 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三章 阿奴卢塔的心灵之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定智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浅淡佛教入世(蒋鑫)[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春节见闻[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不同的丛林、道场,各有不同的道风[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闻思修的“思”是什么?[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第三节:十随念[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那先比丘经 第十问 什么叫做智慧?[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