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0八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2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0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从第四十一,四十四光,从四十一看「香清净光」:
 
  【又放光名香清净。令诸臭秽悉香洁。香水洗塔菩提树。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个以下一共三首,讲香光、味光、触光,香味触。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境常随心转,什么心?清净慈悲舍。说到这个地方,现前全世界灾难很多,灾难从哪里来的?佛家讲得非常清楚,比科学家讲得还要高明。科学家完全是从物理数据上总结的结论,在佛法上讲这是比量,是一种推测。而佛法则是现量境界,就是说这些业因果报是你自己亲眼看见的,当然比推测要真实得多。推论有时候会推错,尤其在数学里面,小数点之下多少个数字,有一个数字错误就不准确,所以那是多么精细的一桩工作。佛的心量,也就是说他看到,他确实接触到前因后果。这些话我们听起来感到很神奇,灾难的因怎么形成的?绝不是一朝一夕,谚语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的业因,他怎么会知道?确实过去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受空间维次的限制。如果有能力把空间维次突破,就能明了了,这个道理大家能接受、能承认。如果你能够看出来,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几万年前,亲自看到一切众生造的是什么因,这里面就很微细了。众生造业总不外身语意这三大类,最难明了的是意,众生心里想什么,谁能知道?佛告诉我们,佛与法身菩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心想,没有一桩他不知道。为什么?这里面障碍完全突破,没有了。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就是我们的障碍重重,非常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这造成障碍。
 
  佛教众生非常活泼,合情、合理、合法,佛绝对不是武断的,我怎么说你们就要怎么听,不是的。佛说了之后,是叫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求证,把佛所说的证实。这是佛菩萨心目当中所希求的,我们只听他的,不能证实,佛看到都摇头,为什么?你不得受用。你那个知不是真知,你是记问之学,连儒家都讲「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之师也」。这个不可贵,可贵是自己亲证,佛菩萨所说的我证明了。所以佛家讲信解行证,重要的是你要把它证明,他说得没错,说的是真的。
 
  我们把这三条合起来讲,香是气味,现前的这个世界,我们鼻根所嗅的气味不正常,这大家都知道,空气不新鲜;如果我们到高原,或者是人口稀少的地区,我们到那个地方,鼻之所嗅感觉就完全不一样,空气新鲜,不相同。我们到澳洲,尤其到纽西兰,那个地方地大人少,你到那个地方看到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们今天所接触的香、味、触,都叫人真正感觉到不舒服,一般人所说已经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譬如吃东西,吃东西是味,中国人很讲求,饮食讲求色香味都要美。现在的饮食真的是严重的问题,为什么?人为的,人造成的,把自然生态环境给破坏了,这里面就有饮食。我们所吃的东西不是自然的,为什么不是自然的?以我们素食的人说,稻米、蔬菜种植的时候加上农药、化肥,就不自然,它就变了,色香味全变了。这个东西不但不能养人,而且给人体带来许多疾病的因素。
 
  肉食,动物里面就更严重,饲养的动物你看它喂什么,化学饲料,让它发育、成长时间缩短了。在从前养一只鸡,要吃它的时候,这个鸡差不多养半年多,它真的长大了;养一只猪从前是一年。现在科技发达,有很好的饲料,猪只要两个月,像鸡鸭一类的大概只要二、三个星期,本来要半年多,大概半年到十个月,现在二、三个星期。你要是看到这个情形,就感觉到很恐怖,这怎么能吃!所以现在人得这些奇奇怪怪的病,癌病,从哪来的?病从口入,你说可怕不可怕!这不是天然灾害,这是人自己害自己。所以我读汤恩比博士的书,他常常讲,人类如果还想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我们的饮食要恢复到从前人工农耕的时代,才有健康的饮食,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换句话说,机械化的农耕,用化学肥料,用这些农药杀虫,这是不健康的。好象农作物又好看又快速的长成,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病痛增长了,寿命缩短了。也许有人说现在医药发达,好象平均寿命都延长了,这是个幻想,这不是真的。如果你要把这些现在所谓是自然灾害而死的这些人做个平均的寿命,你就会知道人寿命在下降。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佛教导我们是从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来说的,这哪里是迷信!人到这个世间来,什么原因来的?佛给我们说两种因,一种是引业,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得人身;第二种叫满业,你这一生当中的富贵、穷通、夭寿,人人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福报不相同,满业。引业是什么?佛家里面讲的五戒十善,这是引导你来受生,中国儒家讲的五常,外国许多宗教基本的戒律都相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概都相同,这引导你到人道来。满业,满业是你一生的造作,从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有善有恶,尤其是佛讲得清楚,那个跟满业关系太大了,就是佛法讲的三种布施。
 
  他为什么会得财富,会有这么大的财富?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百亿、千亿财富的大富翁,有!他怎么修来的?佛告诉我们,修财布施得来的。并不是说他过去生中布施这么多,不是的。真诚心的布施、清净心的布施,一文钱抵得千万都不止,这是诸位读《了凡四训》,你看到《了凡四训》有个例子。一般人、有钱人做不到,得不到这么大的福报,为什么?施的时候心不清净,施的时候心有怀疑、有目的,所以他的果报就很小,就不大。大乘教里讲得好,福报大小是凭你的心量,心量大的,就是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心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心量大,所以布施一文钱功德遍法界,这我们没法子,不能跟人家比。那个做好事真的是恻隐之心,看到别人需要,看到别人可怜,没有任何条件,不求任何回报,诚心诚意去帮助他,这个福报就大。当然这里面与自己的修行、涵养有密切关系,所以修行到底修什么?这个要懂。拓开心量是修行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大家疏忽了。你看佛家不是常讲量大福大,你没有量,再多的布施,福报都小。为什么?量不大,施报是跟你心量成正比例的,不是跟你施的多少成比例,不是的,是跟心量,你量太小了。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的利益,你的施,施得再多,得的不多。如果你起心动念都是众生,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想的,你施得很少,果报不可思议。这些道理、方法、效果,大乘经里面讲得太多了。
 
  我们多少年来修学,没有把自己的环境改善,不是经不灵,是我们疏忽了,粗心大意没听清楚,没有学会。如果真清楚,真学会了,你的命运就显著的改变。我们看袁了凡的家训,你看他的改变,看《俞净意遇灶神记》那改变更快,胜过了凡先生多多!他们俩还是同时代的人,俞净意比了凡先生大概大十岁。中国自古以来像他们那样的人很多,不只他们两个,没有写下来给后人分享,他们两位是写出来。了凡先生写出来是勉励他儿子,俞净意先生的事迹是他的同乡,乡亲帮他写出来的,不是自己写出来。所以心量多重要!
 
  特别是中国佛教,对于拓开心量,包容一切,这样的教诲做得最圆满。他用什么做?用弥勒菩萨来表法。你们进到任何佛教道场,一进山门一定看到弥勒菩萨,他坐在那个地方就是教给你拓开心量,他肚皮大。古人提了八个字赞叹他老人家,「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你看对任何人都是笑眯眯,笑面迎人,大肚能容,表这个,能包容。我们怎么样修福报都有限,就是你的心量很小,你没有大福,心量很小,也没有大智慧,大智慧也是要靠清净心、平等心,你才能得到。所以世间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些小福小慧,很少有的人修的是大福大慧。大福大慧的人,当然他到这个世间来投胎还得有缘,他的缘在哪里,这个好象都是注定的。不是人给他注定的,不是上帝注定的,也不是阎王注定的,是他的业注定的,业力注定。他生在那个环境,很容易成就自己,他一生当中所遭遇的,我们讲的贵人相助,也不是偶然的。
 
  从这个地方看,我们跟人与人的关系就很重要了,不要跟人结恶缘,恶人都不能跟他结恶缘;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不跟他结恶缘,这是正确的。你要说为什么?《华严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我们前面念过。这个恶人陷害我,他跟我是同体的,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就举个比喻说,舌头跟牙齿是我们一个生命共同体,牙齿不小心把舌头咬破,在舌头立场上,这牙齿太可恶,它伤害了我。舌头要不要报复?要不要瞋恨?要不要?没有!为什么?他知道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你要是了解了,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跟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论他是有意、是无意都没有怨恨。他如果是有意,那是冤冤相报,过去生中我们欠他的,我们是用这个态度对他,今天他是用这个态度对我,一报还一报,业障消了,欢喜接受。我们还要诵经念佛、修积功德回向给他,这是对的,这个没有错。
 
  所以修行是在日常生活里面修,特别是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修,你离开这个环境到哪修?顺境、善缘不可以有贪恋,在这个里面有高度的警觉,决定没有贪恋,这是真修行;逆境、恶缘里面不生瞋恚,这叫真修行,断贪瞋痴。佛法修学的纲领常常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息灭贪瞋痴在哪里息?特别是人事环境里面去息,第二个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顺境、逆境,人事环境就是善缘、恶缘,缘是讲人事。在环境里头你有警觉,警觉就是什么?就不愚痴,不痴,这是会修。你为什么不会修?顺境里面起贪恋,恶缘里面起怨恨,愚痴,痴在当中;真正能做到的时候,跟恶人相处没有怨恨,跟善缘相处的时候不生贪恋,智慧,他不迷,不愚痴。我们有没有学会?如果真的学会了,天天干,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能表演出来,你真的做到,那叫真修行。讲经讲得天花乱坠,没有做到,顺境、善缘还是贪爱,逆境、恶缘还有怨恨,这没用处。我们严格一点讲,你搞佛学,你没学佛。
 
  学佛的人,把所学的东西真的得受用,如果这个受用能够不间断,有个十年、八年的功夫,就能转境界,为什么?功夫得力。常常保持着什么?清净平等心,怎么转境界?现在这个生活环境,化肥、农药栽培这些食物,一般人吃了容易得病致癌,你吃了没事。为什么?你心地清净、平等,不受它的染污。现在人讲什么?免疫力,诸位要晓得,免疫力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清净、平等、慈悲。慈悲能解毒,清净、平等就是真正的免疫力,他不会受干扰,有毒的东西到他这儿来就化解,这就是境随心转。我们要是被境界转,就很可怜,有能力转境界这就正确了。
 
  无论什么境界到面前统统转了,你看这个地方香,香是气味;我们闻毒气,毒气『臭秽』,你闻起来是香,是清洁的,它转了,这就是『香清净』。所有一切物质清净,都是心清净。心清净则国土清净,国土里头包括山河大地,包括所有的生物,植物、花草树木,没有一样不包括在其中。现在所说的,我们空气里面有严重的污染,这是工业带来的灾难、灾害,像二氧化碳这一类的太多,造成温室效应。空气里面有毒,水里面有毒。佛法的化解不需要用药物,用清净心、用平等心。我们今天接触这些有毒的水跟有毒的空气,我们还是无法忍受,还是会中毒。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的心不清净。首先,我们自己没有信心,这是不清净最明显的标志,你没有信心。如果有信心,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金刚经》上这句话我们都会念,「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都会念。实相是什么?般若,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没有这个信心,我们的信心常生疑虑,怀疑、顾虑,念念总在那里防范,你说苦不苦?谚语有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防人之心也不可有,为什么?防人之心很痛苦。人家没有害你,你自己苦死了,错了!你能真把这个放下,你得大自在。别人是偷我的、抢我的、伤害我的,都是过去生中有冤结,如果没有冤,你的财物摆在那里没人动你的。
 
  我在早年读一些传记,《高僧传》里面记载的杜顺和尚,华严宗第一代的祖师。他住小茅蓬,常常修定,在入定的时候,有一个居士做了一双鞋子供养他,看到他老人家入定,就把这鞋子挂在他茅蓬的门口。这一带地方小偷很多,这个居士就离开了。到第二年的时候,他又从这里过,再来看看老和尚,看那鞋子还挂在那个地方。他就很奇怪,你们这个地方风气不好,强盗、小偷很多,怎么你这个鞋子还挂在这里?杜顺和尚说,他生生世世持不偷盗戒,所以他的东西摆在那里,虽是小偷、强盗看到了,也不会动心。这个话说的有道理。明白这个道理,要不要防范?不需要。人家拿去,拿去就算了,我用他用不都是一样,何必有这种分别执着?你心量拓开了。心量拓开,福报更大,有福大家享,不必我一个人享。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每天能吃饱穿暖不就够了,多余的都希望给大家共享,你的心量愈来愈大,你的福报、智慧也愈来愈大。这是正确的。
 
  佛这些道理、事相讲得很明白,我们听的时候点头,可是听完之后马上就忘掉了,生活当中还是斤斤计较,这是没有学会!所以我们对佛很感激,对佛很佩服,佛教众生不厌其烦,无数次的重复。真的,我们中国人讲的长时熏修,佛真的做到了。中国圣人在这一点还比不上佛,人太笨了,老师教他不耐烦,不愿意教他,喜欢教聪明人,中下根性的人不喜欢教。可是佛对人平等,下下根人他能不厌其烦,聪明人教一遍就会了,他能教下根人教一千遍、一万遍,这个难得。从这个地方才体会到佛陀的慈悲,没有人能比,父母都比不上。而且佛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不是这一世。晓得这些道理之后,我们要懂得怎么转这个境界。现在这一条里面香,我们讲空气的染污。
 
  学大乘佛法,真正把我们的方向目标,用念佛的方法,方法就是执持名号,用念佛的方法修什么?修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这三个心,清净、平等、觉,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了,一而三,三而一。你说我心清净了,还不平等,假的,没清净;清净一定平等,清净一定觉,觉就是智慧长、烦恼轻。所以一个得到了,三个同时得到。在《弥陀经》上就叫一心不乱,那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世尊给我们介绍了,也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另外一个名号就叫「清净平等觉佛」,觉就是佛,我们一般习惯是清净平等佛,就是阿弥陀佛。
 
  真正做到清净平等觉,你证得了,你已经跟阿弥陀佛一体。那你就晓得你肯定往生,往生品位很高,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真正会修行。所以,依《无量寿》就是修清净平等觉,依《弥陀经》就是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清净平等觉亦复如是,这里面有功夫浅深不同。很浅的功夫就有很大的受用,这个受用我们讲今天转境界,『令诸臭秽悉香洁』,你就能做到。这空气对别人是污染,对你是很新鲜的,你这身体就好象一部机器一样,过滤的,通过你的鼻子吸进去是新鲜空气。有一点怀疑就不行了,你就一点得不到,你要相信你自己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万法唯心。心转境界,从这里开始转。
 
  它这个业因,『香水洗塔菩提树,是故得成此光明』。「香水洗塔」,塔是代表道场,「菩提树」一定是用香水去灌溉它,这个香水是干净的水。道场里面,你看看道场做这些佛事之前要洒净,洒净就是香水洗塔。洒净有没有效果?不能说没有效果,可是效果好象不大,不明显,那是什么?那水不香。水有没有香味?有,江本胜还没发现,他只发现色。这是矿物,矿物它的体是法性,法性有见闻觉知,有色声香味。他现在只发现,用显微镜看只看到色,还没有办法闻到它的香。但是心转境界,这个香味真的也被人实验成功了,不是江本博士。我是在一些报导里面看到的,他们从网路上下载下来,好象是在台湾,小学生,有好几个小学,他们看到江本实验的,他们自己也做实验。
 
  他们用水果,香蕉、苹果、梨,还有饭、馒头,我看到这么多,这许多种实验。同一个蒸笼蒸出来的馒头,应该是一样的,两个,他把这两个馒头放在两个玻璃杯里面盖好。一个杯子里面,让小朋友天天跟他讲:我喜欢你,你很好吃,很喜欢你。那个说:我很讨厌你,我不喜欢你,就用这种念头来对它。大概到一个星期,这个天天接受善的意念的馒头发酵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候它发酵,颜色变成黄色的,闻闻味道很好闻。另外一个不喜欢的那个馒头,到一个星期的时候它就发臭,都变黑了,很难看,气味很难闻,两个完全不同。
 
  由这里证明,它是个物质,它也等于矿物,它并没有见闻觉知,但是它能够接受人的讯息,它有这个反应。这个反应不但有色,而且有味。江本博士水实验里头只看到色相,没有闻到味道。那些小朋友他用两个香蕉,两个苹果,一个树上摘下来,统统有很明显的变化。所以说,一个原理可以在很多地方去做实验,这就把味道实验出来了。这是什么?我们的心理能转变境界。当然这些小朋友心理也并不是很强,也不是像佛法讲的真心,离开妄想分别执着,那还得了!如果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个意念,你摆一碗饭大概一个月也不会坏,还是新鲜的。我们虽然没有做这个实验,从理上来推断这是很可能的。所以证得阿罗汉果,食物馊了、坏了,气味很难闻了,他照吃,没事。我们现在懂得道理了。他吃下去整个就变成最美的,《楞严经》上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他有能力,他能转物,他不被外面境界转。
 
  现在不仅仅是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这些,现在理我们明白了,理明白了,对事相我们就一点怀疑都没有。剩下来是我们自己要努力做,我要有能力转境界,这就正确。要转境界,没有别的,菩提心,我写了这十个字,这十个字老老实实做到,你就有能力转所有境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做到,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你一遇到全化解了,也就是不正常的全都恢复正常。
 
  所以菩萨,不要说法身菩萨,权教菩萨执着没有了、分别没有了,他还有妄想。这个境界里头,我们真是所谓说青春永驻,不老了,长生不老。古人这些话不是夸张的话,也不是恭惟的话,是事实。在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天人,夜摩天以上,夜摩天是欲界天,人就没有衰老的相,连忉利天都没有衰老的相,他是化生,他不是胎生。他有寿命,寿命没有到的时候,他的相貌永远是年轻人,寿命到的时候他就产生变化,变化时间很短,七天。就是寿命终的前七天他才开始变化,有衰老的相出现。腋下出汗,身体不会,这是平常决定没有的现象。他也不需要要洗澡,永远是干净的,真叫一尘不染。不但身不染尘,衣服都不染尘,所以他衣服也不需要换洗,天衣无缝,而且一切受用随心所欲,想什么衣裳,他衣裳在身上了,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放衣服的地方都不需要。天人居住的环境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什么东西都没有。有客人来需要座位的时候,念头一动,那个座位都摆得很整齐,走了之后东西就没有了。极乐世界也是这样,这是性德。哪里像我们这么啰嗦、这么麻烦,做人可累死了!
 
  这不是寓言,这不是小说,都是事实真相,所以确实长生不老。忉利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也是这样一样的算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忉利天人在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这个岁数我们能够计算得出来,大概人间是几千万年,因为他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一千岁。三千多万年,长生不老,只有到临终七天开始有衰老相,叫五衰相。他也不苦,他很快乐;到衰相现前,他苦了,所以他有生老病死苦。但是生,他是化生,那个没有的。老病死时间很短,很短他非常痛苦,为什么?从来没受过苦,有那么一点苦就吃不消,就感觉得很痛苦。天有二十八层天,愈往上去,果报愈殊胜。
 
  到色界天,五欲放下了,五欲我们通常讲财色名食睡,没有了。欲界天有,很轻、很少,色界天没有,到无色界天连身都没有,我们一般人讲只有灵魂存在,佛法里面讲叫神识,一般人叫灵魂,没有肉体。所以他没有坏苦,但是他有行苦。什么叫行苦?他还是有寿命,寿命到的时候,他苦就来了,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感觉当中所受的苦是极大的痛苦,他会堕落。所以楞严会上,世尊提醒我们一句话,「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要学着能转物,能转物,灾难就没有了。中国谚语也有两句话,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一种好象是颂词,祝贺的意思;实际上,我们学了大乘教,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能够成就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确实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用清净的心,真诚的心、清净的心,这就有感应,这就是真正洒净,不必要这些形式。你用清净心供养,九法界众生都得利益。我们修清净心用什么?就是用一句佛号,念头才起来,不论是善念、是恶念,统统把它放下,就是提起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就打掉,这叫真念佛。如果能保持二六时中,就是二十四小时,心里面只有佛号,没有其他杂念,你就得念佛三昧,这就叫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预知时至,可以自在往生,你什么时候想去都可以。一般有这个功夫的人,没有一个不想走的,真的就去了。你说修成这样的功夫要多少时间?绝大多数三年就够了,不要很长!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真正求生西方净土,实在讲太容易了!你一天到晚就干这桩事情,就是这一句佛号把所有念头都打掉,念头要断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一个念头代替一切念头,这是净宗的妙法,这是净宗的殊胜。
 
  什么时候该念佛?念头起来就要念佛,宗门大德常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念头,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把它换掉了。所以参禅跟念佛不一样,参禅要把念头完全放下,念佛人是用佛号把它换过来,都换成佛号,这就方便太多了。这个方法、效果跟禅没有两样,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叫无上深妙禅。佛讲的话是真话,不是安慰我们的,是事实真相,深妙禅,无上深妙禅。念佛人自己并不晓得。听,时间要长,长时熏修,你才不会忘记,才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时刻提不起来,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讲起来都知道、都明了,可是一离开讲堂统统忘掉了,就是习气太重、烦恼太重,我们学的这一点经教力量很微薄,敌不过。唯一的办法经教要加强,长时间的熏修,自然就产生这个力量,念头一起来,你佛号就起来,自然就起来。这就好,这功夫得力。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一生就功德圆满。
 
  明白这个道理,「香水洗塔」,菩提树是自己,自己是个菩提树,神秀讲得很好,身是菩提树。我们用什么来养这个菩提树?要用香水,就是清净心,清净平等觉就是香水。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又放光名味清净。能除一切味中毒。恒供佛僧及父母。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是味,前面我们讲的是空气的污染,这个地方讲到饮食的污染,你有能力化解;换句话说,你什么都可以吃,没有障碍。古时候,我们在小说里面看过,这是我念小学的时候看这些小说,《济公传》。我好象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小说,看中国古老小说,看到初中一年级,四年,把中国古老的小说全部看完了,很用功,日夜都不间断。在学校里,我是有名的不念书的,因为什么?自己的记忆力很好,所以应付学校功课很容易。我听讲很注意,听完之后不要复习;考试的时候,考试之前用十分钟温习一下,决定通过,不是高分数,一定及格,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的时间就很多,喜欢看小说。初中一年级以后不看了,因为全看完了,不看了。看一些哲学、科学的东西,文史的东西,看这些东西。
 
  《济公传》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他有能力『能除一切味中毒』。近代,发现一个跟济公一样的人物,世俗人称他做金山活佛。这个人是抗战时候,抗战大概还没有结束的前一、二年,他才往生,他往生在缅甸走的。他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出家人,他的法名叫妙善,跟我们前几年往生的普陀山的方丈妙善,名号完全相同,不是一个人。这个人一生行持跟济公一样,他吃东西,他什么都吃,尤其看到一些破铜烂铁,生锈的东西,他拿到就像吃糖一样把它吃掉了。还有人家供养他的钞票、钱币,钞票也是很骯脏,多少人摸过的,他也不藏起来,人家供养他,他全吃掉,他有这个本事。他能很多天不吃饭,能一餐吃几十碗,这都是真的。以前在台湾有一位乐观老法师,曾经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他曾经看到他吃十八碗饭。人很慈悲,信徒每个人添饭来供养老和尚,他很快吃掉,吃给他看,那个又来,吃了十八碗。他在旁边就告诉信徒:你们不能再害老法师了!不行,太多了,吃不消了。妙善法师听到了,告诉他,不增不减。他听了莫名其妙。他吃了不增不减,这就是什么?他有这种能力,能化解掉。
 
  那一年,我在台湾讲,好象是第一次讲《弥陀经》莲池大师的《疏钞》,那时候没有经本。乐观法师听说我讲这部经,他很欢喜,正好他印了一千本跟大家结缘,就派人来问我,他说我讲这个《疏钞》有没有经本?我说没有。他说我还剩一百本,送给你好了。我非常欢喜。这个老人很慈悲,我看他写金山活佛的传奇,看到他跟金山活佛的一段因缘,告诉我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说他确实有神通,我们心里想什么东西他全知道。所以从这些,这些人都是给我们来做证明的,佛经上所说的不是假的。能力,他有,你也有,我也有,每个人都有!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智慧,无量的智慧,具足德能,神通包括在德能里面,具足相好。
 
  现在我们对这些道理逐渐明白了,原理是什么?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既然是心现识变的,我们的心识就能够改变一切。于是我们就得到这个讯息了,心行不善,性识不善,就把外面境界搞乱了,所谓破坏了。不正常的念头、言行,最重要是念头,把正常的色声香味破坏,就变成毒害。心里没有这个东西,外面物质上也没有,可是我们心里有三毒,外面物相上就有三毒,境随心转,这是真理。我们内心里面没有三毒,贪瞋痴没有了,外面带着毒的,像这一切食物带着毒的,到我这个地方来,它毒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的免疫能力,你有能力不受这些毒害,跟它接触不受。大慈悲心能够化解,一接触它自然就没有了、就化解了,不需要用解药,慈悲是解药,清净、平等是免疫。真心就是慈悲心,法性就是慈悲心,那我们的修学终于找到目标跟方向,修什么?就是修真诚,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用真诚心,都要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你就是佛菩萨。
 
  佛菩萨的心能转境界,转恶为善,转染为净,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些高僧大德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一般凡人,现在我们知道,我们跟他没两样,为什么他能受,我们受不了?那个破铜烂铁我们去咬,一定牙齿都咬坏,他的牙齿跟我们牙齿一样,他也不是钢的。他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诸位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有分别、有执着,说这个决定不行,那就不行了。一切法在意念,意念能改变一切境界。上周我们看到一篇讯息,从夏威夷传过来的,夏威夷一个土著以意念治病。方法很简单,不麻烦,可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信心,你没有信心,你就转不了境界。实在讲,他这个理论跟方法、效果都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能转境界。人人都能转,并不是只有他特殊,不是的,人人都能,只要你自己有信心,你自己先把你的清净心恢复,你的能力就现前。
 
  这个因,修因是「供佛供僧及父母」,出家人也不例外。出家人得的供养,一般人不能用,母亲可以用,为什么?母亲的恩德跟佛是平等的。可是出家人所得的供养,出家人布施给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可以用。一切众生在有苦难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接受出家人的布施,这个道理也要晓得。你要不晓得,这是三宝物,我们不敢用。看什么时候,真有苦难,这是三宝布施给你的,这个可以接受。『恒』是不断,事有断的时候,供佛、供养父母的心不能中断。佛不在了,那是释迦牟尼佛不在了,过去佛不在了;现在佛,我们肉眼凡夫业障很重,也见不到;可是未来佛在,要知道供养未来佛。出家人供养最重要的是法供养,法供养里头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养,这是真供养。佛菩萨在经论里面教诲,我们一条一条全做到,这是真供养。我告诉大家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要没有做到,你没有供养,你这一生没供养父母,也没有供养佛菩萨。为什么?你来生还是在六道搞轮回,你没有依教奉行。佛菩萨的教诲,《弟子规》字字句句都在佛经里头。
 
  不仅是如此,永明延寿大师,这大家都晓得,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讲《大藏经》,《大藏经》分量太多,《大藏经》里面最好的教训,把它编成一册叫《宗镜录》。那本书是《大藏经》精华,所以过去人说这是小藏经。你读了这个东西,整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东西全都在里头,一百卷。雍正皇帝对于这本书,我相信他念了很多遍,他非常佩服。在印度,佩服释迦牟尼佛,在中国,他一生当中就佩服永明延寿,他说永明延寿大师就是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他把这一百卷再浓缩成二十卷,一百卷太多,在里面再节录,节录成二十卷。我在这里面看到一条,他引用释迦牟尼佛说的,本师说的,「所有外道经书不是外道书,全是佛书」。那《弟子规》这儒家的经,你说是不是佛书?你能不好好的学吗?你真做到,你就是供佛,就是供僧,就是供养父母。我们今天提倡的扎根,《弟子规》之外,《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四个根。能这样供养,你就得到味清净,你就能够转所有一切的食物,食物、用品里面之毒全都能化解。
 
  再看后面一首「触」,触比较长,触有两首偈,我们先看第一首:
 
  【又放光名触清净。能令恶触皆柔软。戈鋋剑戟从空雨。皆令变作妙华鬘。】
 
  前面所说的,现在人叫天灾,这个地方所讲的是人祸,你在战乱当中你不会受伤害。天灾人祸统统能避免,不必要有意去躲避,接受到的时候,打不到你、伤害不到你。触是讲身体的接触,『能令恶触皆柔软』,下面举个比喻,『戈鋋剑戟』这是从前的兵器。「鋋」是防身的短兵器,像匕首,防身的,短的这些刀剑,短的,防身的,现在是手枪。所以枪弹、炮弹这些东西都不会伤害你,到你面前,它自然就落下去,它不会碰到你身体。这是不思议的境界,这是意念能化解,《高僧传》里面有个例子,像这种例子很多,我们还是看得少。有一位灵运法师,他住在山上,有一天他跟四个朋友,大概都是出家人,上山遇到野火,火烧山,四面火烧山,都包围起来了,那三个跑掉了。他心里想,心外没有火,如果真有火,我命里头要真的是被火烧死,我逃也逃不掉。所以他一切放下,身心清净,火烧到他面前之后,就不再往他身上这边烧了,就有一段距离;火并不是灭掉,火还在烧,但是它就不靠近他身边。有这么个例子。好象有个界线一样,火不越过这个界线,四面烧,他当中有个圈,火就不越过界线。由此可知他心清净,这说明什么?他没有瞋恚心,这一点我们要能够理解。他没有疑惑,没有瞋恚,肯定这个法师平常待人接物很慈悲,所以像这样灾难,他不需要避免。
 
  例子很多,你看我们有很多看到地震,严重地震的时候,旁边房屋都倒了,这一家他不倒,他没有损害,那是个念佛人。我们一般讲护法神保佑他,其实护法神保佑他,佛菩萨加持他,还是他自己净业所感,我们常讲是纯净纯善,这个可以避免一切灾变,这是人为的。所以这个地方举的例子,这个地方举的可以讲自然灾害,底下一句是战争,遇到这些灾难统统都能够避免。这些例子在感应录里面很多,《太上感应篇汇编》,古人笔记小说里面记载的也非常多,像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容斋随笔》都是讲这些事情;还有一部流传很广的《聊斋志异》,这看的人很多,里面这一类感应的事情很多。什么感?净善的心能感。现在我们晓得,佛门知道有佛菩萨加持,实际上自己定力、信心、意念能够化解这些灾难。纵不能化解,这是共业,众生造的恶业太严重,不能化解,自己不受这个灾害,这是肯定的。
 
  明白这个道理,同时想到我们现前整个世界,这不是局部,这全部了,整个世界的动乱不安,灾害频传,我们要想避免这些灾祸,古人所谓趋吉避凶,你采取什么方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哪里用功?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只要我们会用真诚心,真就不是假的,诚不是虚妄的,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高下。所以真正能成就德行,永远要记住一个字,谦卑。《易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不知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都有凶,唯独谦卦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这一卦,你就晓得谦卑的人有福,谦卑的人不遭灾难。
 
  世出世间的学问要从谦卑里面才能成就,稍稍有一点傲慢就完了。《论语》里头有一句话孔夫子说得好,他说假使这个人的才华「如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拜的人,最仰慕的人,圣人。假设遇到这么一个人,他的才华、能力像周公一样,「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矣」。这个人还有一点傲慢,还有吝啬,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这句话我们要记住,要想自己这一生当中,世出世法有成就,决定不能有一点点傲慢,不能有一点点吝啬。吝啬是该帮助别人的时候舍不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不肯照顾他,你有能力而不愿意照顾他,这个不能成就。世法尚且不能成就,何况佛法!
 
  别人有苦难,全心全力帮助他,舍尽了,明天,明天还没到,何必为明天操心?这才叫真正有仁有义。帮助人,除非缘不足,这个就无可奈何,因缘具足,慷慨助人。平常总要有一个敬爱人的心、关怀人的心、照顾人的心,要有这些念头。时时刻刻你都不中断,无论这个人是认识不认识,是我们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同族人还是异族人,都不要分别,凡是人,皆须爱。你能有这样的心,你决定不会遭到这些天灾人祸,你遭受不到。既使灾难现前,你也是如如不动,你不会惊慌,你不会恐怖,你心是定的,只要心一定,问题全解决了。这种灾难无论是现在所讲是自然灾害、战争人为的灾害,心一乱,一恐怖,灾难马上就来了,你就逃不过,不惊不怖反而没事。像灵运法师一样,碰到山火,四面都烧燃了,不惊不怖。居然这个火好象有一条界线一样,它不会越界线,他能保全。如果我们在古籍里面多读这些、多看这些感应的事迹,对于这些事实真相,你就愈清楚愈明了,也愈有信心。
 
  这首末后一句『皆令变作妙华鬘』,「妙华鬘」是人人喜爱的,鬘是花,串成一个花环,通常是戴在脖子上。这句是比喻,确实是谚语里面所讲的,「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们今天读这个几首偈子,想到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的混乱、灾难之多,如何来消除?这个教诲真是适当其时,现在读了真管用,提醒我们应该怎样修学。不要去找地方去躲避,躲不过,谚语也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到哪里去躲?改变念头,断恶修善,自然就改变了外面境界,这真正是一个化解灾难的方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0九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0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0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四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三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九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六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Lankavatara Sutra - Chapter III. Right Knowled..[栏目:A Buddhist Bible]
 万善先资集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栏目:因果原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不能因为慈善被贪污就不捐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七九)[栏目:杂阿含经]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栏目:洪修平教授]
 第十届夏令营 开营式上的讲话[栏目:净慧法师]
 表演 Dance Performanc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八)[栏目:辨中边论颂讲记]
 学修晚课─玛哈噶拉[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