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请问回向的意义是什么 ?
 
{返回 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04

请问"回向"的意义是什么 ?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三)

  问:请问"回向"的意义 ?

  答:回是回转,向是向着一个目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修学的功德不要为自己,如果说为自己求福报、求长寿也能得到,那个利益太小了。佛教给我们,你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菩提",回向菩提就是我们常讲的,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求人天福报,提升自己灵性。"回向实际",实际是法性,我所修的一切,我只有一个目标,明心见性,这就对了。第三个是"回向一切众生",众生很苦,我要有福报,应当与众生共享。这个回向不是口头的,我们今天回向全是口头的,所以回向的功德利益太小了,太微弱了。应该怎么回向?我有财富,我的财富拿出来跟这些贫穷的人分享,这真回向。我有能力,我的能力确实每天为一切众生服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开悟之后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他的工作是教学,像中国孔子一样有教无类。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只要你肯学,你见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都会很恳切的教导你,这是回向,回向众生!真正为众生服务,没有自己,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们今天的回向是有口无心,所谓口惠而实不至,事实上我们没有去做,所以学佛的人真正认真去做。今天世界上人这么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怎么救他?救他里头最重要的方法是帮助他觉悟。怎么帮助他觉悟?先要自己觉悟,我自己都没有觉悟,我怎么能帮人觉悟?然后你才晓得,原来自行即是化他,才是真的回向。我自己修行成功了,是大家的好样子,好榜样,他看到我的成就他会向我学习。我自己没有成就,我讲得再好,人家打问号不相信,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遇到不少所谓是专家学者,有人提问,我在国际和平会议里面,确实有讲到学佛、佛学,学儒、儒学,学道、道学,我是这样讲过。有人来问什么叫学儒?什么叫儒学?简单的说,《论语》上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叫学儒。学儒是真干!你把你所学的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做到了,那个习就是做到,你才会真正快乐。我们讲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真正得到最高的享受,那是学佛,没有得到是佛学。儒也不例外,你是个儒家的大德,儒学的泰斗,著作等身,是大学的教授,你的家不和,你跟你太太搞离婚,儿子不听话,这跟儒里面所讲的差距就很大。你的家没齐,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家没齐,家为什么没齐?肯定你身没有修,你没有做修身的工夫。身为什么没有修?你心不正。心为什么不正?你意不诚。意为什么不诚?你没有看破。为什么没有看破?你没有放下。

  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物是什么?物是欲望。你有很多的欲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物欲,格是什么?格是格除;换句话说,你要把这些欲望放下,放下你智慧就开了,放不下没有智慧。智慧开了你才诚意,有诚意你才正心,有正心你身修了、你家齐了,那叫学儒。这些东西你会讲,会念、会讲,你没有做到,所以你是搞儒学,你不是学儒,这问题讲得很清楚了。学佛也是如此,佛经会讲,讲得头头是道,做到没有?没做到。十善业道做不到,净业三福没做到,净业三福头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没做到。这四句话里头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你看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孝亲尊师;弟子规没有做到,你不孝父母,你不敬老师。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那是业因果报,你不懂;佛家是十善业。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个统统能做到你有根,你有圣贤的根,你有生天的根,你有学佛的根。学儒、学佛、学道你都有根,哪里会不成就!你当然成就;你这三个根都没有,不可能成就,这个不能不懂。所以回向要做到,不是天天念回向文,没用,要真正做到。
 


{返回 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读诵《地藏经》后梦全是亡者该咋办?
下一篇:怎样像老法师一样修大福德、大智慧?
 为随顺家人只吃肉边菜可以吗?
 如何理解学习佛法不能执着佛法
 请问如何对待学佛的逆境?
 如何控制坏念头?
 世尊投胎到这个世界是示现成佛的吗?
 道场义工职员拉帮结派搞是非,请开示
 佛不带业为何能到九法界示现接引众生
 敬请开示佛法的不二法门
 为什么会有众生附身?都是冤亲债主吗?
 同修对做善事总是持反对态度,请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六、问答四智心品有漏无漏[栏目:韩镜清教授]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五 第五章 轮回之苦痛[栏目:宽见法师]
 修行:修自己的心,用到行为上![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透过“神七”想到的宗教与科学关系[栏目:黄夏年教授]
 《道次第》修学漫谈[栏目:济群法师]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代序)[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道纪念日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杂阿含经选辑 V[栏目:白话佛经]
 凡夫与圣者信心的区别[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吃清净食(林清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