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8-159卷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2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8卷 A面

现在说这个善财童子,经过了五十三参到最后入弥勒楼阁之前,遇见两位,一个是德生童子、一个是有德童女,那么这个两位善知识、把他自己所修证的内容,先一一告诉、教诫乃至于加持他,使善财童子如理的了解,乃至于如量的证得,那么这个中间它有一点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说一下、在这地方说一下,他说像你这样能够发菩提心,然后行菩萨行,不记一切经过这样长远,然后这样的一步一步的深入啊!那实在是非常的好,同时呢,又告诉他说,你啊!我引那个经文,那一段的经文在唐译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三十九的后面第七十七卷、就是善财童子参访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那一段里边说: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应集无量菩提具,应修无量菩提行】

等等一大段,这个是简单的就告诉他,说你不应该修很简单的是一善心、一发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等等,不应为在这个地方生究竟,我们在这个地方也顺便看一看吧,前面我们说我们通常是得少为足,乃至于证得声闻也不可以,乃至于修学无上菩提,然后呢!说得了忍以后,欸,这个尚且不可以,要怎么办呢?要不可以限量的,要无限量在十方一切国土是善知识,这样,说这个菩萨摩诃萨种无量无边的善根,集无量无边的一切的菩提资粮,说了这么一大堆以后下面他又说:

【善男子举要言之啊应普修一切菩萨行,应普化一切众生界生界,应普入一切劫,应普生一切处,应普知一切世】

下面等等,这几句话是说了前面这个道理以后,他又总摄起来说举要言之,把那个纲要,单单的纲要我们去看一看喔!他第一个说应普修一切菩萨行,所有菩萨应行的,没有一点遗漏的统统要去学、统统要去行,然后化众生的,要普化一切众生界,没有一个众生遗漏的你都要去化,然后再学菩萨行、行菩萨道、化度菩萨、一切众生众的时候,这个时间应该怎么办呢?应普入一切劫,所有的时间,所到的地方呢要普生一切处,然后所对的境界是普知一切事,要这样的、这样的情况,这样,那么要想得到它。

后面又说了,应普事一切善知识,这些等等了以后,最后呢要普遍伺候所有的善知识,下面他又说:

【善男子,汝求善知识啊是不应疲倦,见善知识啊勿生愿足,请问善知识啊勿山惮劳苦,亲近善知识啊是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啊不应休息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改变,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应善知识听闻菩萨一切诸行】

然后成就等等。这样的又特别说明。这个地方看噢!而是经过五十三参,参访了这么多大善知识,最后已经到了等觉菩萨了,这都是等觉菩萨喔!而是等觉,然后要进入最后关头的时候,那两位大善知识又告诉他这样多话,这个里边有他很特别的内涵在喔!所以这地方我先把它随便的点醒一下,除了这个以外,它又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还应该具足什么条件呢?那它下面继续的又讲说:

【复次善知识,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钢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下面等等则要这样的心,这样的心,这样心,一口气说了二十几种。我们在学广论之前前面曾经说过,一开始要善知识,后面又要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应该有几个说:总括起来九种心、四个条件。」它这个上面所说都是引华严经,实际上千真万确,华严经上面说的更详细,一共有廿十几种,一共有二十几种心,然后亲近善知识的时候他又说应该还有个条件,说你跟他学应该怎么办呢?在广论上面曾经说,在我们亲近善知识就前面做准备的时候,他又说,应该晓得闻法的胜利,然后去听闻佛法,听闻佛法之前呢,应该断器三过、具六种想,这个在华严经上面,主要的都在华严经上面,那么就在这一段上面,前面说了这个亲近善知识以后,他下面又说,这个文我们也念一念:还是在华严经八十华严第七十七卷当中紧跟着上面,所谓紧跟着还是由于经过了很长一段里面的内容喔!他下面又说:

【善男子,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这个四个,这个四个广论上面都有,下面又说: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

这一种我们就没有了,像这样的一个一个想法,一共有多少?一共有四十几种、四十几种,在我们广论上面一共只仅聚集起来,只说了六种,不过在这个上面只是说把想的原则提出来,而广论上面为什么要这样想的内涵也说明,这是两个的差别,这是两个的差别,然后说了这么多以后,它下面最后又说:说

【一切菩萨是诸行、诸波罗蜜】

等等,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以善知识生、以善知识出、以善知识长等等,他又说了这么个一大堆的话,下面我就不再一一的再继续引证下去,这是把这个道理现在在这个地方来说明一下、来说明一下。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特别见到一个事实,说这个善财童子,他之所以能够快速成佛的原因,第一点,点出来的他就是由于听从善知识的指导,而他不随顺自己的习性,能够以善知识的引导为引导而不自满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进步,最后听了这个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两位指导以后,他就去见弥勒菩萨,然后在正见到弥勒菩萨之前,首先跑到那个地方,所谓弥勒菩萨的这个、大…,这个毗卢遮那的楼阁以外,以外还没进去之前,弥勒菩萨从别的地方来了,来了以后,他也一样的这样去至心的恳切的请求,弥勒菩萨先给他一个开示,那个开示之前又特别说明、说这个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是菩提心,说这个发菩提心真正的非常殊乘,但是这个菩提心有什么多少的好处呢?那个单单说关于菩提心的好处那一方面嘛说了一大堆,说了这个以后,这一点我也是赞成,也建议我们诸位同修直德我们好好的把他看一看、好好的把他看一看,那么浓缩起来,这个重点在我们广论上面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它也引用了诸大经论,而主要的都是引用那个华严上头的,说,你发了这个菩提心以后,然后紧跟着还要行菩萨行,否则虽然你发了心,如果不行还是不对,行菩萨行应该什么道理?弥勒菩萨就没有给他仔细讲,说你进到那个楼阁去,你自己去看就晓得了,所以那个弥勒菩萨就弹指开弥勒楼阁让他进去,当然他进去了以后,这个地方有几个重要的,善财童子在进去之前,他一再的反省,说听见了善知识,这么多的指导,然后他自己回想以前无量劫来,哎呀!无非都是错的,那时候深深对以前的错误的忏悔,然后深深对于善知识的引导生大恭敬、大努力,勤勤策励自己,所以努力照着去做,以后就进入这个弥勒楼阁,然后在这个里边,又见到不晓得多多少少是美好的东西,最后有一段交待,说明这个也说一下,由于这样的几个内涵,他就把是弥勒菩萨所有学的东西,当然前面每一位菩萨没有例外的,所学的内容他一一的了知,乃至一一的证得,最后离开了这个弥勒楼阁以外,弥勒菩萨还告诉他,喏喏喏,你所有前面一切的,你要晓得都是什么?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指引,也是文殊师利菩萨摄受,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示现,换句话说,总归一句话,都是依靠着善知识,现在你再下去的话,怎么办呢?应该去再见普贤菩萨,所以他最后又再去回过头来找普贤菩萨,最后又找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也一样的,这样的把他所真正的修证的内涵,如理的教导,然后加持他,这个文很长远,我不能在这个地方,不能一一细说,我把纲要只说一下,最后在这个是七十九卷里边,大概七十九或者八十卷,这个没有什么太多关系,你自己去一找就找到了。最后他所证得的跟普贤菩萨齐,也就是跟诸佛相等,那个时候普贤菩萨就告诉他,说善男子,你现在所学的,你能够证得这样,你要晓得这个是好不容易、好不容易!十方一切诸大菩萨,要达到现在你所修证的这个程度,要经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喔!而你现在却在短短的一生之内,都能够圆满的证得!你晓得这是什么原因?就告诉他,这个实际上的什么?就是他能够一开头的时候找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以善知识之见作为他自己的见,然后努力照着善知识的行持去,随顺着善知识的行,就像前面所说的,每一位善知识告诉他,他一点都不违逆,不但不违逆,而且不惜一切以生命的代价、全部精神,所以他很快的能够证得,而把这个普通一般修大乘行者要经过无量阿僧祇劫才能够圆满成就的,在短短的这样的经过五十三参次以后圆满了,最后所以再以十大愿王总结起来,把前面所有的这个菩萨的无量的行愿还归纳成功缩成、总结成十个大项目,以这个十个大项目,最后所谓回向导归极乐,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它华严上面的特质,这个里边,我先首先就是说一下!喏!前面说的,法华上面所说成佛的情况,现在同样这个地方的成佛的情况就是对比出来,两个之间的差别有多么的大,而这个里边我们刚才说的,要找出它两者之间,为什么是一个是这么快速?一个是经过这么的久远呢?当然这个里边的原因是非常多,真正说起来,佛法一定是因缘等等两个主要的大纲,而这个里边一一细分就有很多很多,不过这个地方特别我们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就是善知识,要真善知识,所谓真善知识,所以为真善知识,他有最圆满的指导,在广论上面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解,现在的问题,不在善知识的有无,而是说我们是不是已经净除了我们的障碍,能够去接受这个善知识的指导,这个话我们在这儿重新再提一遍,广论上面已经说的很详细,那么在法华经上面一开头佛就说:我呀!在因地当中发什么心?发无上大菩提心,无非要救度十方三世,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圆成无上佛道,所以这样的努力,现在成了佛了,既然成了佛,佛有这样的悲心,而这个悲心有圆满的时候,智慧圆满,所谓智慧他晓得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当他圆满的时候有无上的大威神力,有这个力量能够去做,他会不救我们吗?当然,绝不可能!而且他必定一直就忙这件事情,为什么我们偏偏还流落在生死?这个好简单的一个理由,这还是我们,尤其是经过广论的说明,更是清楚明白,这也是可以说是广论的真正的殊胜的地方,平常我们常常说,哎呀,现在末法了,也找不到善知识,找不到圆满的佛法!在这个地方我们想,我们就很清楚明白,刚开绐的时候是对他的这个初机来说,如果你一开头告诉他,这个毛病都在你身上,说不定他掉头而去,可是我们现在真正的能够净化了烦恼,把自己的这种执着,多多少少拿掉一点,我们就看清楚了,问题在我们自己!这个地方我们好好的要反省哪!我们继续下去把这个重点先找到了,认得了这个条件然后去行持,我们仍旧提醒我们自己一下,说并不是一开头叫我们做到,而是最重要的要我们认识,有了这个正知见,然后根据这个正知见的渐渐的上去,净除罪障、积聚资粮,这样的一步一步上去,所以我们继续的说;关于对这个两点的真正的重要的关键,怎么样?然后使对我们引发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走上去,在这个法华经当中,有这段公案,华严经上面有这段公案,这两段公案当中总结起来,说明了了,说佛虽然有这个心,但是因为我们众生的种种的欲着、乐着,根性的不同,所以前面法华上面那一段话就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了!大家还记我们刚才引的舍利弗尊者第一个说,哎呀!他说这个不是佛陀老人家的错误呀!这个都是毛病在我自己,为什么?假定我能够,能够耐心的好好的等待佛出世的原因,究竟圆满告诉我们再去做的话,我们就不会很早取证啦!乃至于后面大迦叶尊者得到了,这个了解了以后在信解品当中,他自己说,哎呀,这个什么啊?所谓除粪人啊!这个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所以经过这个地方,我们就是应该正确的认识一个事实,这个问题啊是在,关键在这个上头,刚才我们提法华经有一段没有提到的,提到的什么呢?就是化城喻品当中,化城喻品,那是在前面的所谓这个弟子们,一个授记完了以后,他下面又说佛出世都是同样的,把他最圆满的教法,这个就是所谓甘露法雨啊!普遍一切地方来济度一切众生,可是因为各各根性不同,他自己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的爱好,那个比喻当中就说什么呢?就像那个春天,说这个下那个时雨所谓甘霖一样啦,但是虽然那个天上面下的甘霖是一样的,那个龙王下的甘霖是一样的,可是下面由于不同的说小草,根小就得到一点的小的好处,那么上面的中根是、得到中间好处,大草的话得到大好处,小树得到小好处,大树得到大好处,所以法华药草喻品当中所谓三草二木,这个比喻由于是不同的情况得到,那么这个时候他佛又说啦,说在因地当中是怎么一回事情?那又说到一些很久很久以前,这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个佛出世,叫大通智胜如来,这个大通智胜如来在没出家之前,是一个大国王,他有十六个儿子,后来出了家,出了家了以后,证了佛果,证了佛果了以后,这个十六个王子晓得他的父亲证了佛了,也一一恳求他的祖父也出家,跟着这个佛陀,这个大通智胜如来去修行,经过了请转*轮以后,于是刚开始佛、诸佛都是这样,先转四谛*轮,后来转十二因缘*轮,一趟转、一趟转,每一次转*轮的时候就有很多、多少亿的这个众生证得了圣果,所谓声闻果、缘觉等等啊!这个大通智胜如来,那个时候请法的上座就是他这个十六个王子,尽管经过前面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经过四次转这样的四谛、十二因缘*轮,有这么多少亿的人证得果了,这十六个王子却始终没有去学这个一行,这个法门,他也了解,但是不取证,到最后等到经过这样的几个次第以后,那个时候他才请求那个佛陀,也就是他的父王,说现在你转的那些*轮,你现在还要转究竟的无上的大法呀!那个时候佛陀就给他们说法华经,那十六王子听了这个法华经,就是专门修学这个法华经,于是这个十六个王子因为学了这个东西,最后一一皆成佛,这十六个佛是哪呢?佛就说了,东方阿__毗佛,那一个佛包括西方的阿弥陀佛,最后东北方有两个佛,一个是云自在王佛,还有一个就是我,换句话说,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那个十六王子在大通智胜如来法会之下,也受了这个大通智胜佛的教化,他广传、广弘法的很多,现在就是你们在座的那么很多人,这个里边有两件事情喔!第一件事情是!尽管佛同样的转*轮,有很多人哪很快的取证了,这个就像舍利弗、很多大阿罗汉都是这样,所以他陷在这个小乘当中,不是说人人听了就很快的取了,有很多人就不一定要能够,先了解了究竟圆满的道理,然后在这个里边选取最好的路线,然后这样的顺理成章的一步一步走上去,他就行持上面来说虽然慢一点,可是因为他认识的正确,最后叫慢行而先到,所以在这个时候,在大通智胜佛那个时候,很多听他们十六王子说法的,现在还……,刚刚证得这个声闻果的有支,乃至于还在凡夫地的有支,而这几个人都成了佛了!就这样,这个里边说明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修学的这个方式大概有一个,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去除几个特点,这个通常什么呢?就是骄慢之心、然后执着之心、自以为是之心,你能够把这个拿掉了以后,一心能够听从善知识的教诫,保证我们只占便宜决不吃亏,所以刚才我们说,应该这样说哦!刚才我们引证这个华严,就实说来不是说,法华上面同样有嘛?对呀,法华上面同样有,那前面是说的像这个大通智胜如来法会下面的这个十六个沙弥,十六个王子,他们没有像前面那些人取证,乃至于后面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个谁呢?就是个龙女,这个因缘我也把它简单的说一下,这个释迦世尊,一一授记也说明诸佛出世的究竟的目的在说这个法华经,这个说完了以后,正说的时候忽然之间,出现了一个大宝塔,那大宝塔,大的不得了,大家就觉得非常奇怪,说这个大宝塔庄严,那来的呀?释迦就给大家说,这个是久远不晓得过去无量边劫以前,久已灭度的,有一个如来叫多宝如来,他在生的时候就发愿,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要说法华经的话,他即使涅槃了,他那个塔会现身在那地方证明,现在这个塔就是那位多宝如来的塔,大家就请求说,那何不我们希望他要开这个塔,来见见这个多宝如来,因为他的这个全身舍利就在里头啊!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8卷 B面

这个说的宝如来这个塔,大家请求说希望要见一见,那么我们释迦世尊说,这个所以要我在十方世界化度众生的所有的化身,都一齐聚集同意了才可以,那么因为大家的请求,所以我们释迦世尊就把十方世界,在不同世界化度众生,所有的化身佛一起请回来,哇!那个数量是不晓得无量无边的多,一起来了,大家呀都同意了,每一个化身佛来了以后,都带了一个侍者,一方面嘛呢,哦向我们释迦世尊请安,一方面嘛!与欲,所谓与欲是同意,那个时候我们释迦世尊就上去开,开了以后,固然看见那个多宝如来,还再这里一动都不动,像禅定一样,他就说,哎呀好极了,好极了!说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你们说法华经真好啊,我们就是为了听这个经而来呀,这样,那ㄧ个时候在法华会上的很多大众,就看见了真是,赞叹的不得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居然这样久远的佛陀还跑得来一听,乃至于换句话说证成,千真万确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莫不皆然啊,来啊,同样的证成说这个佛法的次第等等如此,那么证完了以后,这个跟那个多宝塔一起来的啊,有一个叫智积菩萨,然后呢?就啊说来请求说好,现在啊你证明完了以后啊,世尊啊我们就回去吧,欸妙了!释迦世尊怎么说啊,我们释迦世尊就给那个智积菩萨说,善男子啊,你稍微等一下,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大菩萨叫文殊师利,不妨你等他来了以后,一起见见面,谈谈佛法,然后再回去,那个时候说完了文殊师利菩萨来了,欸妙了,当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不在,实际上在不在?文殊师利菩萨跟佛一样。当然没有一个地方不在的,不过这个因缘说,说完了以后,文殊师利菩萨又来了,从哪里来呀?从大海那里来,坐了一个大宝莲花,从下面出现,然后呢?因为佛这么一讲,他来了以后,就在佛的前面就头面顶礼,完了以后问讯世尊以后,再到智积菩萨那里,两个人大家一起互相的请安,大家一起谈,这个智积菩萨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你尊驾,在龙宫当中,说化度众生,这个有多少呢?文殊师利菩萨说喔!多极了,简直没有办法以数目来称量,乃至于我们没有办法用我们的心所去思惟,喔,你等一下你看吧,自然让你来亲自来看见这件事情,话还没说完,就有无量无数的菩萨,都坐着那个七宝莲花从大海当中出来,到世尊说法的灵鹫山,在虚空当中,而那些大菩萨们也都是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化度如说修行,而证得的这个菩萨位的这样,哇!文师利菩萨就说了,那我在大海众教化众生的成绩就这样,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又说,我在大海当中,跟他们讲的只有讲什么?妙法莲华经,这样哇,这个经智积菩萨就说,这个经啊是深极了,奥妙极了,一切经当中最难能希有的,世尊亲口说是经中之王,你现在要教他们,那么这些众生是不是很努力认真去修行?是不是很快的就成佛呀?文殊师利菩萨说有,你看,那个地方,说有一个娑竭罗龙王的女儿,今年只有八岁,她却是一个根性很利,智慧具足的,她知道种种的这一个众生的行相业行,然后呢,教了她以后,她都能够如实的了达,很快发菩提心,然后修菩萨行,很快而且证得佛果。这个智积菩萨就说了,好了这下就妙了,我亲自看见释迦世尊在无量劫以来,难行苦行,积种种的福德资粮,这个生命脑髓,生命头目是不计一切的行菩萨道,这样经过的这么长的时候才成佛,以他行菩萨道的情况来说,就拿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无时无地,没有舍过头目脑髓的,你要想找到小的像芥子那么一点的地方,这个地方,释迦世尊没有舍过目脑髓都找不到,经过了这样,经过了这样的长的时候,修这样的难能可贵的教法,行那个菩萨道成佛,现在个龙女居然说这样就成吗?这个真叫人难以相信,那么在这个时候,正在说的时候,这个龙女就出现了,龙女就出现了,然后呢那个时候不但智积菩萨,舍利弗尊者也觉得奇怪,嗯舍利弗尊者对龙女说,刚才我听文殊师利菩萨说,你发心这样修行,很快就要证无上菩提,这个听起来真是难以相信,再说这个女身本身,佛说的,是个五漏之身,不是法器,这个佛道是何等难能可贵,怎么可能?平常佛一直说的,有这个五种殊胜的,女身,女身不能作,第一个是梵王,第二个帝释,第三个是魔王,第四转轮圣王,还有佛身,这个梵是梵天主,那个帝释的我们通常说三十三天主,魔王就是欲界六欲天主,转轮圣王是世间主,还有佛是大法王,这个女人有障碍不能成就的,现在呢,你能成佛而且这么快速,这个实在无法想象,嘿结果那个龙女妙了!把她身上的一个宝珠,最值钱的宝珠,供养出来,供养给佛,佛就纳受下来了,龙女就说,你看我把那个供养佛快不快?当然很快了,嘿你,但是我要成佛的比这个便快,正说的时候,大家看见龙女一下就转化成功男的,到南方无垢世界成佛,就像我们释迦世尊一一具足,这下大家就亲自看见了这个东西,就没有话说了,所以法华上面实际上也并不是说单单,说说只有这些,慢慢慢慢慢的来,他同样的说,这个真正说起来就是,如理如法教化的,就这么的快成佛,所以问题不是在佛教我们的有所偏差,而是我们修学的人自己的条件上面,来判别它的快速是非高下,这个是两个地方的一个特点,不过这里有一点我们要了解的,法华经上面尽管这样说,还有前前后后说了很多,这地方我也不一一不举证了,但是这个我们念过法华经的人,虽然说这个经是经中之王,什么等等,但是你怎么样下手?发菩提心乃至于发菩提心之间,然后进菩萨行,然后呢真正的啊能够证实相慧,这个法华经上就没讲,啊华严经上面是很完整的说,可是有这么多与我们凡夫的这个心量,根本就还是找不到这一个内涵,妙了!菩提道次第广上面说每一个地方,它都把必要的次第步骤,一一点的清清楚楚,一一点的清清楚楚,我们前面一再讲过了,所以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真正的美,真正的妙就在这个地方,它尽管简单扼要,可是在我们应该走的所有的重要的关键,从凡夫地到最后成佛道的,每一个地方,它重点指出来,关于重点内涵的最主要的纲要也说明白,所以只要你能够在广论上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后,然后你回过头去再看法华跟华严的话,这个里边的内涵意趣是一目了然,不会像法华,法华尽管有这么好这么高明,是,大家也说,我们现在只有法华最究竟,最圆满啊,所以很多人就诵法华经,乃至于法华经一字一拜,可是拜了半天,对不起,你善根是积了,却没有办法像法华上面告诉我们这样的如理的证入行持证得,这却是个另外问题,你拜了半天还是慢慢的来,下一生再来,下一生再来,那个时候还要等到佛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佛菩萨告诉我们道理以后,照着去行持,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一点,很有趣的一个事实,看法华经上面佛讲的那个道理,尽管是最后说,你们都成佛,至于成佛的内容,他就没有讲,前面说过了,真正没讲吗?讲的,要晓得法华之所以,说法华它不是说单单说个法华呀,从我们佛陀出世到究竟圆满的所有的圆满的教法都在这个里头,啊所以它整个的行持的内容在前面,这个以我们的凡夫的心量,我们实在没办法,啊实在没办法,那么那个时候呢,宗喀巴大师就把这个整个的内涵啊。凝聚起来,浓缩起来,把它的纲要一个一个列出来,而且按照的必要的次第步骤,大家还记得吧?这个次第步骤不是宗喀巴大师的哦!而却是阿底峡尊者传来的,阿底峡尊者哪来的呀?切是经过他几个老师,这个老师都是有圆满传承,是原原本本一点不少究竟圆满把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集精要,小乘大乘性宗相宗,各部份的所有的传承,一一凝聚起来,才浓缩这个,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啊把这个广论的大概内容了解了以后啊,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法华经,乃至于华严经一目了然真正殊胜的地方,这第一点,其次呢,你看在法华经当中,这个文殊菩萨呀,欸去教这个龙女很快的成佛,而且妙了,这个文殊菩萨说我在海里边啊,跟大家讲的什么啊?讲法华经,所以说明了这个法华经啊,不仅仅限于我们现在法华经的经文,这个是求他的内涵来说,它的真正究竟指向究竟圆满一佛乘的究竟的教法,这个才真正的法华经的内涵,所以华严本身也是佛陀之所指出来的究竟的这个内涵,而在法华上面的龙女以及华严上面的善财啊,他真正的指导他的是谁呀?却是文殊菩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我们就从这两本经典上面来看,不但是眼前能够得到无上菩提快速的路线的,就是说我们本师释迦世尊,在法华上面说的清清楚楚,他在因地当中怎么的呀,还是因为呀,以前这个日月灯明佛在的时候,那么教的那些……教的那些人当中啊,哟慢慢慢慢的,慢慢慢慢的乃至于十六个王子也是他这个,啊这个菩萨这一个菩萨,也是他教化出来,佛遗教当中教化出来的,所以就实说来,文殊师利菩萨在不同的经论上面都说明他是啊这十方诸佛之母,他总归是把这个圆满的教法是教导我们的,啊现在呢?在末法当中,也可以说也只有像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母,才能够把这个佛陀圆满的教法浓缩精练而浓缩成功这么简单扼要的这本广论,而适应我们现在时代的众生,能够把我们现在的时代众生啊,欸点醒我们,或则种下究竟圆满一乘大法的种子,而条件如果够的话乃至于就从这个上面啊,一步一步深入啊,还可以很快的成就,这一次啊因为啊受于时间,所以我没办法更深入、广泛的来说明这个法华、华严跟这个广论之间,彼此之间的特别的地方,但是就到这地方已经足够了,让我们了解,啊足够让我们了解,所以根据了前面这个法华跟华严的说明以后,现在我们从新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啊广论当中它那个特点是什么?广论当中的特点的话,第一个前面啊就是告诉我们说,你要修学佛法之前,先应该怎么办?说善知识,欸不!它先啊在说明这件事情啊,先特别说出来,说没有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的原则之前,它先别说明了一点说本论的造者的殊胜,然后呢这一个概念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以及本论的殊胜,有了这二个殊胜了以后,它下面不马上告诉我们啊,这个文怎样,而是说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跟这个殊胜圆满的教法相应,前面这个说、听二种法门很重要,很重要哦!在现在经过了法华、华严这个二部圆教,圆满经典的证明以后,我们从新再回过头来去观察思惟一下,这个地方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点,说前面一再说的断器三过、具六种想,我们是不是这个点做到了,曾经前面说过,刚开始的我们条件不够,一下就把这个很深刻的道理说出来的话,大家容或啊不一定能够了解,现在经过了全部广论的一个主要的说明,有了个大概的概念以后,那地方呀我们重新再温习一下,这个断三过、具六想啊,就实说来它有二个差别,断三过它还是共世间的,而具六想是不共世间的,那么断三过那一点,这个特别的就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来说,要我们第一要心里边应该怎么样呢?就是不要被我们自己的骄慢什么等等所遮障,一心一意把自己净化了以后,仰承善知识的教诫,所以它那个比喻说,像个容器,或者我们说这个茶杯碗也好,你不能盖起来的,一定要向上,那么那个时候这个甘露,才可以灌注得进来,那么进一步呢?它虽然是能够灌注我们心里面一定要把我们心里面的这一个想法,净除的干干净净,所以这个叫等起心自己有过失,这个不可以,第三呢?你接受了这个教法以后的话,你要牢牢的记住,不要东耳朵西耳朵出,乃至于今天虽然听完了,听完了不摆在心上面,这个又不行,那么这一个情况是我们世间一般来说的大家都有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我在这里也不特别说明,至于说这个具六想当中,这个有它一个特点哦!我刚才特别说是不共世间的,那么这一点,特别的再说一下,什么叫不共世间的?具六想当中第一个什么想?我们病想,广论上面告诉说我们,被无始以来的三毒贪瞋等,整个来说叫无明大病,世间的人他发现如果有病了,他才会找医生,如果没有病的话,他会说好端端的我找什么医生,我忙的很,再不然,他说你什么倒、触我头啊,跟我过不去,怎么说去我找医生去,但是反过来他一但他真正发现有了病的话,哇!他就急急忙忙,拚命去找医生,世间的医生呢!这是治身病的,我们现在佛法里边治心病,那个心病不是说我们神经病的心病,这是说我们无明心病,而这个无明心病只有佛陀才能够指出来,不是我们世间一般人所能够了解的,所以说这个是不共世间的,假定我们在这一点上面正确的有了认识了以后,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就不一样了,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平常我们骄慢或者自以为是,种种执着,种种爱好等等,不管是你哪一种心情,哪一种状态,总不外乎一个事实─无明,而这个无明现出来的行相,粗猛的说贪瞋痴,贪瞋容易了解,痴就是事实的道相不了解,包含的范围很广,假定我们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能够了解了,你会一心一意的,专门仰仗善知识来净除,实际上,当然我们一开头的时候,不可能有正确的了解的,现在经过了这个广论这样的详细的说明了以后,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认真的去体会学习的话,那时候就认识了,啊!一点都没错,我们平常的的确确起心动念无非在,自己的这个无始以来的无明知见当中转啊!即使我们修学佛法了,比如说我们这爱好执着的话,仍旧在这个里面,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一定要依靠真善知识,所谓真善知识,他必定是彻底净化了这个,那个时候有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必然的,认识我们会产生,不管我们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弄,都是错的,而唯一可以依靠的什么?只有佛世尊,那么这个佛世尊,还要经过的如理的决择,因为佛说法的时候他还是说有了义有不了义,所以平常我们说,要依靠善知识,还要分所谓人四依、法四依等等,所以这个人四依,那不是说普通的人,一定要具足什么条件,法四依也不是普通的,这个地方随便说一个,比如说法四依,通常这个法四依据什么?说我们现在修学佛法说根据什么呢?根据经论,没错,经论是没错,可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程度不够,难免依文解义,我自以为懂了,不一定了解文字所指的内涵,所以第一个说,依义,不依语,同样的这一本经摆在这个地方,你一定要了解这一个经里边文字所指的内涵、真实意义是什么,而不是单单从这个文字表面,你自以为懂,万一所懂的不是他经里面所要说明的这一个道理的话,那错了,所以平常反过来,我们又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那你要不依文解义怎么办呢?还一定要有真正有圆满传承的老师的指导,经过这样指导了以后,你才能够正确认识,这一本经里边的实在的内涵,了解了内涵以后呢,对不起佛说的法,由于不同的根性的众生,不一定啊说的究竟圆满,刚才我们已经学过法华跟华严,晓得欸前面都是方便说,换句话说不了义的,所以这个四依的标准当中,第二个告诉我们,依了义,不要依不了义,这个还不可以,你还要分别的出来,哪个是了义经,哪个是不了义经,哦!这样呀,所以进一步又说,这个还有呢?所以你依靠这个人,要来跟你解释的善知识的时候,你怎么办呢?哦!你不要从他的人性的那一面去看,所以依法不依人,最后你一步一步去的,最后还有一个叫依智不依识,这个就比较高明了,不是说你现在认识的,还要依智慧,那么这一点,我们就难了,说这个智慧真的得到智慧要无分别智,这个登地菩萨我们怎么能办呢?不怕,要晓得登地菩萨就佛果来说,还是在修道当中,比如我有一个步骤这样,所以如果说我们现在下的因对了以后,将来自然可得到了这样的果,所以说到这个正确的,怎么样达到这个佛菩萨的这一个智慧的话,他一定也有他的原则,这个原则什么呢?我们通常说闻思修慧,这个都叫慧,这个都叫慧,什么不过呢?佛菩萨的这个智啊是修相应慧,要想达到这个修相应慧,前面一定要的条件,换句话说,这个因,得到修相应慧的因,是什么呢?就闻思相应之慧,而这个闻思相应之慧跟修相应慧有什么不同呢?修相应慧呀,是现证的真现量,闻思相应之慧的话是正确无误的比量,这个叫做比量智,所以我们在因地当中你只要照着前面所说的,圆满的师承,真善知识的指授,然后经过了前面必然的次第步骤得到的闻相应慧、思相应慧作为因,那么你就能够得到这个果,所以对我们来说,所谓依智不依师指这一点,反过来说,你如果说一开头的时候以为,这个菩萨的境界很高,我们没有份了,对不起,你就断掉了,这个真正感得这个果的因,这个虽然积下一点将来的善因啊,对不起你现在愁的一直都是忙别的事情,忙别的事情,这个就是我们在十二因缘当中曾经说过的,正式的种子感果与否,就是要看你下面的行持,如果你下面行持相应,他就很快的感果,否则不相应,是别的因先启发的时候,他的因摆在那里,经过无量无边劫以后再感果,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容易很快的成就,这里我们也随便说一下,任何一个新种感果的时候,说快则二生,慢则三生,这个话怎么讲呢?要嘛你现在就策发他,下面生就成就、再不然的话,什么现相呢?就是说虽然你种了个因种,但是由于其它的这些外缘来感发其它的因种,所以这个因摆在这里没动,因此始终不会感果,还要经过很久以后,它什么时候由外缘能够启发他,真正这个成熟的时候,它才会感得这一个果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如果你现在不努力策发的话,它这件事情一样的不成就,那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9卷 A面

刚才我们,这个回过头来再应用十二因缘当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这个十二因缘讲前面无明行识,那个识的种子呀它是不是很快的感果呀?看你是不是相应的这个助缘呀加强它使它成熟,如果你没有后面的这个缘去成熟它这个因种呀,它将来不会感果的,那么然后呀经过呀很久以后,它要感果的时候,还是要有这个助缘把它扶助成功,所以平常我们说种一个善法种子,那个善法种子的因,如果说你不拿跟善法相应的继续不断的这种正知见,如理行持去推动它的话,它永远就停在这里,乃至于停无量无边劫以后,可是它种下去以后迟早会的,所以以后还是会要这个因缘启发,还再成就,这是我们讲前面为什么有的人慢有的人快?那么快的原因呢,就是他能够听从善知识正确的指导,而不照着自己无明相应的,这个地方我们又了解了说,哦!所以我们要依靠善知识了解自己在病当中,那么不依靠自己的这一种认识主张认为习惯,这样才能够修学佛法,这个是说当我们得到了这个圆满的教法以后,自己心里上应该准备的。同样我们把这个这个道理运用一下,我们马上就看看,看出结果来了,刚才这个举的几个经论上面的证承说,有的人很快成就,有的人很慢成就,那么最主要的就是什么?因为大善知识,这个法华经上一开头的时候。就咦?这个佛陀说的法我们也得到了,他为什么还是这样呢?这个是什么心理呀,佛法上面通常一句说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呢?慢就是他以为觉得很对,实际上,实际上真的对吗?不够,因为这个慢相慢心作使,他以为对,所以由于这样的一个慢心存在的话,他好的东西再不能进入了,所以广论上面前面曾经引过敦巴尊者一句话,这个这句话也是经上面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只要你这个慢心一起来,像高上一样就高起来了,那个佛法的甘露水落下来,你蓄不住就跑掉了,就这样,所以我们一开头时一定要这个。那么同时我们刚才引的法华经上面不是吗?说像阿若憍陈如说,我已经得到了,那个不是……他心里面自然而然觉得我已经得到了嘛!觉得不愿意再进入它了。这个正是什么?正是我们前面的断三过,那个过失存在,还有具六想,他并不觉得自己病,他觉得已经得到了嘛,他觉得你对了嘛?他当然不愿意再去找医生了,通常我们说慢有两种,有一种就是增上慢,还有一种叫做卑劣慢,卑劣慢又反过来,唉呀自己觉得太差了,说来说去,这个原因是什么呀?还是有我,有我的话,我相应的这个慢就现起来了,过分了增上慢,然后他自己觉得委缩了,叫卑劣慢,他总是因为这样的因缘没办法进入,所以如果我们一开头先了解这个,我们现在这个无明大病当中,你自然然会把它依法的彻底消除,一心一意接纳善知识的引导的话,那不是像龙女一样,就自然而然会像法华上面的,华严上面的善财一样,以最短的方式达到最高的成就。我们前面一再说过了,然而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确是省却太多太多的时间,结果我们为了找一点点的好处,结果不但找不到好处,反而遭到了大损害,遭到了大损害,现在我们在这个地方,就不再深入的说法华跟华严,这是我前面举一个简单的略略的说明,将来有机会我还是愿意详细的说明,以我们南普陀来说的话,我们将来会很认真的,有机会再去去共同的研阅一下法华跟华严的这个纲要内涵,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在这个地方,我现在把前面所有说的道理,再总摄的来统摄起来。这个仍旧是宗喀巴大师所写的,他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写了所谓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略论,还有这个最精要的,他把那个整个的广论,就是我们修行的步骤,步骤浓缩起来,一个一个段落分三十八个颂子,那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个颂子,现在要附在我们这个录音带当中,这个名字叫「总祈加持生诸功德」那我的,平常我们说摄修求加持颂,摄就是总摄一切修行纲要的一个颂子,因为它这个三十八个颂子当中,每一个颂子后面有祈求加持,所以这个名字叫摄修这个求加持颂。现在我们看文,我先把它念一遍,「总祈加持生诸功德」那个括号里边说(诵菩提道摄共三十八颂),下面看本文

【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如良田,依止违法善根断,如理事师求加持。一切时处普摄护,诸善知识真佛身,但观功德毋寻过,并念大恩求加持。殷重敬信为意乐,身命财物如教修,殊胜供养作加行,唯令师喜求加持。】

这个是关于善知识一部分的,下面有了善知识自己修行的时候,就劝取心要,那个下面是

【八难既离十圆满,小大显密总能修,后恐此身难再得,愿受心要求加持。】

这个就是道前基础的暇满这一段的,那么有了道前基础正入修学的时候,那么就从共下士的时候开始。说下面

【死仇决定终须到,容或今日便降临,死时世事均当舍,速修妙法求加持。】

这个就是念死,再下面

【无始所集不善业,死堕恶趣不自由,若堕当受寒热等,思苦难忍求加持。】

这个就是念死以后,由死而推进到念苦的。再下面

【能除众怖作依怙,真实不虚无他方,虔皈三宝受学处,总别遵行求加持。】

这个是由于受了苦以后,然后就紧跟着,找到皈依之处的,以及皈依以后应该学应行的,这个部分。再下面

【黑白业感苦乐果,各别应受勤止作,别于无始所集罪,四力对治求加持。】

这个就是共下士到最后,由于皈依了以后,从皈依佛而最后找到皈依法,皈依法嘛,法最主要就是说明这个业感,说明了业感以后呢,就特别告诉我们这四力对治,到此为止这个是共下士,再下去是共中士了进入。

【此生勤修白业因,一得人天贤善身,自性之苦不能越,愿出轮回求加持。有海飘流不自由,作此恶剧是惑业,业复依于烦恼起,誓诛惑仇求加持。业惑增上成流转,结生相续系缚坚,虽此当得无漏乐,勤希解脱求加持。为脱有苦依三学,出家身德佛所称,生生愿持解脱戒,如护眼珠求加持。但求解脱虽可得,惜于自利且未圆,愿修能满二行利,入大乘道求加持。】

到此为止,这个是所谓共中士的,共中士的,那么共中士的那部分最主要的,说明一个出离心,这个是整个佛法的下脚第一步,三乘的共基,正式开始进入佛法,这是个最重要的,没有出离心就没有佛法,不过出离心对究竟佛法来说是一个基础不是圆满的,我们更要从这个出离心上面策发菩提心,所以它下面,就进入菩提心,那就是上士部分,那个菩提心又分两部分,一个是阿底峡尊者传的这个属于金洲大师的这个七因果法,或者是六因一果法,知母念母。还有一个,寂天菩萨所传的自他相换法。先看那个七因果

【恩怨中庸今虽现,思量各各无决定,不应虚妄分爱憎,勤修舍心求加持。】

那个是在七因果之前,我们先要做准备的,所以先要等舍,心里面要把冤亲是非把它调柔,那个时候才可以进一步修这个七因果法。下面正式进入就从知母念母开始。

【生死流转无其始,入胎受生亦无初,故知有情皆是母,愿生斯见求加持。今生爱我母为最,众母爱护亦如是,思此厚恩未能报,忆念母恩求加持。若知有恩犹舍弃,似我下劣更有谁?是故图报当拔苦,并与胜乐求加持。有恩母等乏安乐,我以身财善根施,愿诸有情皆得乐,一切圆具求加持。母等众生苦所逼,苦因苦果愿尽离,从有余殃我代受,勤修悲心求加持。一切世间诸有情,获无漏乐断苦根,我应决定如是作,愿速堪能求加持。任运成办自他利,世尊而外更有谁?以此为利有情事,愿速成佛求加持。】

那就是七因果当中从知母然后念母恩,然后报恩开始一直到这个增上心,由增上心而发成佛的这个愿心──大菩提心,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呀就是自他换的那个下面依寂天菩萨的所传的那个修菩提心法,

【自他于苦皆不欲,愿得安乐此心同,他之求乐亦如我,自他等视求加持。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相换求加持。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为令发心长不退,念其胜利日六修,断四黑法依白法,如理勤行求加持。】

这个一个颂子是已经在发了心以后,那个时候念念增上这个菩提愿心的,所以这样的一个颂子通于上面的二者,有了这个菩提愿心以后,下面就是进入行心的,那个行心,就是受菩萨愿,就是下那个

【成就利他发弘誓,为速圆满此誓愿,进受大戒起大行,勤勇修学求加持。】

那么这个地方为止呢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由愿心而进入行心,进入行心以后,就是,就行六波罗蜜的菩萨行,所以下面这几个颂子,头上六个是六度,自成熟的,第七个颂子以下四摄,他成熟的。现在我们依着文把它念下去

【身命资具三世善,各随所愿施有情,从心变现以布施,舍心增广求加持。】

那个就是呀布施波罗蜜。

【别解脱等诸律仪,舍命不犯众恶行,若遮若性微细罪,羞耻防护求加持。】

这个是持戒波罗蜜。再下面是忍辱波罗蜜看这个颂子

【人及非人四大种,所作损恼多相逼,断除瞋恚不与较,观业忍受求加持。】

再下面是精进波罗蜜看颂

【既为利他求菩提,无量艰辛经劫海,于诸难行无怯倦,着精进铠求加持。】

再下面那是这个禅定波罗蜜呀看

【念知坚固除沉掉,心缘一境生轻安,身心于善有堪能,随意得止求加持。】

这个地方说一下,这个这个颂子呀整个就把那个奢摩他那一章说明了,不过这一次我们讲奢摩他的时候讲略论的,没有讲广论的,这是因为我们在基础当中,基础没有建立稳固的话学广论的止,可能不一定懂,然后谈修行更谈不到,那么这个颂里面说念知坚固是什么呢?就是真正学止的时候,最大的两个毛病啊是掉举、惛沉,而要想净除它的最主要是靠什么呀?最主要靠正念正知,正念正知,这个地方特别说明,大概的内容呢,我们仍旧呀衡准一下,我们前面所学的,呀这个这个略论当中的止那一部分,再下面是观那个

【以分别智观法性,即由观力引轻安,复从轻安发深观,愿生此慧求加持。】

那么这个就是就是毗钵舍那,这一次我们讲的也只是略论部分,呀关于止观的详细内容,一直要等到我们将来有完整的基础建立稳固了以后,原则上面在我们这个地方呢,希望能够在第三个学年,最后那个时候,就再详细讲那个止观部分。那么以上这六个颂子都是属于六度,属于自成熟的,下面那个颂子的话呢,就是成熟他的,属于摄有情戒里面的。

【由施摄众成眷属,说如法语示利行,以身作则现同事,四摄利他求加持。】

那就是布施持戒,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四摄,上面所有的这个,就是啊我们学大乘行者应该学的,再下面这个就进入金刚乘,那么在广论上面,那个金刚乘那一部分他并没有说,只是说当你有了前面这个共道,能够在身心上面善加积聚资粮,调柔身心,那个时候要想正式的成就的话,很快,成就的话,就这个路,实际上下面这几点呀,也正是我们刚才引的法华,华严当中,前者是龙女,后者是善财,他为什么能够一生圆旷劫之因?真正的内在特质、密意在这个里面说明。我们现在看那个颂子说

【已修共道成法器,当求具德阿阇黎,为入秘密胜上乘,受四灌顶求加持。】

前面我们已经修了这个共道,这个地方共道分两部分,一个是共下共中,作为上士的共同基础,就这样,还有上士部分的话,它对中下来说是不共的,但是对于上士的两种走法,一种是普通的显教,广论上面叫波罗蜜多大乘,还有一种是特别的金刚乘,不管是这两类当中哪一个,从发菩提心开始到六度四摄,这一段为止,这个两类当中不管哪一个都要学,在广论一开头的时候,就特别说明,所以说现在假定你把前面这个共同要修的已经修习了成就了以后,成就自己是个法器,那个时候,如果你要快速成就的话,那要重新来。怎么呢?求具德的阿阇黎,这个阿阇黎是就是我们的善知识,而这个阿阇黎前面特别说明具德,要具足圆满德相的,求了阿阇黎干什么呢?你要真正进入这个是秘密当中,最秘密的殊胜的大乘法门,那时就要求这个四灌顶,就这个四灌顶呀。刚才我们曾经简单的说,这个法华的龙女、善财,这个华严的善财,表面上面我们看不出来,实际上面里边他有深刻的内涵在,那么这个内涵呢,真正说起来,现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介绍我们这个里面,都属于在这个金刚乘里头,金刚乘里头,等一下我们回头会简单的说明一下,关于金刚乘里面呢有什么样的呢?看下面就是余下来的这几个颂子,说你现在受了四灌顶了,应该怎么办呢?看

【所受真言诸密戒,若善守护易成就,不守决当堕地狱,舍命珍护求加持。】

在我们受灌顶的时候,密教当中第一个一定要受这个三昧耶戒,这个三昧耶戒就是金刚乘的这个戒,任何受一个灌顶,学一个真言乘的这个金刚乘的特别法门之前,它都有它的相关的这个戒,所以说所受这个金刚乘的密戒,非守不可的,如果你能够很精细善巧的守护这个戒的话,那么这个成就就很容易,反之,如果是你不能守的话,不但自己学的不得成就,而且一定堕地狱呀,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宁舍身命呀一定要非常珍重珍惜的护持,因为你舍命,尽管你生命送掉了,最多丧失一生的生命,但是一堕地狱的话,那不得了的,修行的没有成就,不但没有成就,而且受无量无边的大痛苦,你现在有了护戒的成就,于是你这个戒的特质,它能够保护你,下一世马上有得到如理可以修学的人身,而且是暇满人身,又可以得到善知识的摄持,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那么你把这个密戒持好了以后,下面应该做的呢,从这个上头,才可以修真言乘的特别的,这个地方是指无上密的,无上密的最重要的中心是什么呢?下面说

【密部肝心二次第,达精要已起勇进,一日四座无间断,依师教修求加持。】

这个无上密,在密教最中心是无上密,无上密当中的特质是什么呢?啊肝心是它中心部分,二次第,哪二个次第?一个是生起次第,一个是圆满次第,这个地方我们不特别的介绍呀,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够,我们只要认识一个常识就够了,关于这二样东西它说呀,你呀正确的得到了灌顶,得到了它这重要的内涵,修行的时候要真正的勇猛精进,啊那个时候才真正修行,修行的时候哪一天有四座,这个四座我以前也简单的说过,这个四座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间断,而且这个不间断有二种不是说这个四座断断续续啊,还有呀上座既然不可以马虎,下座还在继续当中,呀这个在广论一开头的时候呀,我曾经说明过呀,总之无时无刻都继续努力精进的依师教修求加持,关于这个地方的依师教修,依照着师长真善知识的教诫。大家回头来想想看我们前面所说的,善财童子去参善知识的时候,文殊菩萨怎么告诉他,说一定要依靠善知识的教诫的随顺一点都不可以马虎,这个是,看见了没有?所以说我们了解呀,原来呀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当中,教善财童子的这个特质,这在我们广论上面到这里才圆满的派上用场,前面要不要?要,当然绝对要,不过前面要的话,所谓做一个基础,现在究竟结果了,还是同样的需要这个,同样的说这个华严上面也是一开头的时候,前面固然要善知识,到后来信解行证到修证的部分进入的又要善知识,进入第一个善知识固然他给他说明了这些道理,最后呀在开弥勒阁之前呀,德生有德童女又特别提醒他,说对善知识要怎么怎么,这个地方有它特别意义,所以我先简单的说明一下,那么再下面说如

【示兹妙道善知识,如理熏修同行人,愿持正法久住世,内外灾息求加持。】

那个自己的愿望,

【愿我生生遇明师,饱餐妙法甘露味,十地五道功德满,速疾证得金刚持。】

这个是最后一个愿,最后一个愿呀妙极了,说怎么样,愿我生生遇明师哦,嗯为什么原因呀?因为我们整个的修行的必定要依靠这个大善知识,如果没有大善知识,你根本不可能成就,呀刚才我们在重新温习这个道前基础当中,在广论的所谓初开的主要科目第三甲三那一科,如何说听这个相应正法之前呀,说生六种想,自己在病想当中,特别说明什么呀,特别说明欸我们在无明当中哦,唯一的真正能够引导我们的一定要得到智慧的明眼人喔,所以从一开头就说万善根本从师出,而最后归结的时候又说,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一个特质,这一个的重要,那个是总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纲要,最后又说「此颂自「万善根本从师出」至「速疾证得金刚持」共三十八颂,如能全诵,至诚请求加持,尤为圆满,倘行者万分不暇,亦听其便」这个是集这个三十八个颂子的一位善知识,特别加以说明的,现在我这个颂从那里来呢,那个是尊法师,就是法尊法师,在实际的在收集的这个里边,就引证出来的一段的内涵,那么下面我再把这个三十八个颂子,再略略的加以说明一下,把它这个内涵,再回归到我们前面所学的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头去。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9卷 B面

刚才我们把那个三十八个颂子全部从头到尾啊念了一遍,现在大概的解释一下,总共的这个本论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讲出离心,这个出离心也可以说,就是到前面的共中士道为主,关于在三十八个颂子当中到哪里呢?我们不妨数从万善根本从师出这个算为第一颂,一切时处普摄护是第二颂,我们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到那个第十三颂为止,那么这个部分最主要的重心我们要指出来,这是什么?就是学出离心。学出离心,由于这个出离心,再把它推广推深那个时候呀我们就追下去呀达到发菩提心,普通我们很多人,修学佛法的人,因为不了解真实相总觉得出离心跟菩提心呀是两件事情,或者把它看成大小两乘各各不同,乃至于很多人说,唉呀,我是大乘菩提心,不要出离心的,那么这个我们学广论的人,就了解了,这是完全错误完全错误,这个出离心是菩提心的真正钢骨,没有出离心绝对没有菩提心,同样的我在这里顺便一说,尽管我们现在说大乘大乘,也读法华也读华严,所以没有办法真正的去深入,所谓深入的话,就是如理如量修持,能够感得圆满果报的原因,就是对它真实的内容你不了解嘛,这个不了解怎么行呢?所以说我们现在从那个真正的根本的出离心,再推深推大推及法界一切众生,也要帮助他们出离这个生死的大痛苦,那部分叫做什么呢?叫做菩提心,发这个菩提心,那么这个菩提心,启发这个菩提心了以后呀,再行了菩提行,这个从哪里开始呢?从下面这个表上面有个小括号依阿底峡尊者所传修菩提心法,下面开始,换句话说,第十四颂,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到二十一为止,那个是所谓金洲大师传来的,七因果的。再下面的话,这个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这个是寂天菩萨传的自他换。第二十五就是发了这个心为了坚固,所以第二十五个颂子的话,仍旧是属于发菩提心的,那么这个地方为止,就是菩提的愿心,由于愿心从第二十六颂开始,是菩提行心,然后下面就是所谓成就这个菩提的资粮,所以说这个我们数下去,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二十九就是忍辱,三十那么就是精进,三十一、三十二这两个颂子的话,这是什么呢?这个一般说起来的话,是就要得到真正的正知见,正知见,或者我们能够证入这个真如实相,或者是空缘起,不同的我们的派系,不同的名词,可是内容是一个,整个的佛法三部分第一个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就是怎么去证得这个空正见,圆满这个菩提愿心,那么说,三十三以后的这几个,都是包含在这个里面,怎么去圆满它,因为显密二教的不同,而现分出这两个的差别,这两个的差别,那么关于这个颂子的话,我们只要对着我们前面所学的广论,这个一部分一部分下去的话,就可以正确的了解了,现在这地方请我们大家翻开菩提道次第,道前基础第十一页,我要说明的是什么?看第二段,如果算行数的话是第七行,第七行这个上面有一段话,

p. 11 (7)

【是故应当依善依怙,于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数取趣,成佛支缘。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诸现能修者当修习,诸现未能实进止者,亦不应以自未能趣而为因相,即便弃舍。应作是思,愿于何时于如是等,由趣遮门,现修学耶。遂于其因,集积资粮,净治罪障,广发正愿,以是不久,渐渐增长智慧力,于彼一切悉能修学。】

这句话前面已经说过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今天在这个地方又提醒一下呢,因为我们对本论呀从头至尾学过,而且到最后呀用华严法华来证成,证成了以后呀,这个意义对我们就又不一样了,前面我们说肤浅的,不了解它透彻的,现在经过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的深义抉择出来,这个四句话平常我们呀可以呀用不同的方式来分类,说比如说经常我们说的涅槃四因这个是这个是涅槃经上面引的,就是说我们要证得这个圆满的大般涅槃的话须要这样几个条件,哪一个呢?第一个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干什么呢?从他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法随法行就是讲修,那么证得呢那个无上的菩提呀大涅槃的果。这个里面第一句呀是告诉我们,哦我们要依靠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我们大概都有个了解了,那么善知识干什么呢?欸他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它下面说于其一切正言,这个道理呀我们呀要整个的生起确定不疑的见解,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地方的意义有它很不同的内涵,而这个我们特别一方面回忆广论前面告诉我们的说,所以称为下士,所以称为共中士又是共,而进入上士乃至于妙法莲华经当中华严经当中,快慢成就的不同,我们立刻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论了,为什么原因快,为什么慢呢?就是哦!如果我们一开头的时候,能够把成佛所有的圆满的道理从善知识这个地方听闻了解了以后,然后按着这个次第一步一步上去走的话,那就快了,那就直了,不会在任何地方停等,因为我们不会执着啊这个是我应该如此得少为足这种现象,整个的就消除掉了,结果呢前面呀虽然好象啊是慢一点,你在花很多时间认真去学呀这个东西呀,最后却是占了绝大绝大的便宜,这个便宜呀绝对不是我们世间所能够想象的,绝对不能世间所能够想象的,所以这个上面呀这句话对我们有非常重大特别的意义哦!所以所以到找到了善知识,不必忙着马上去呀去修证而必定要把最圆满的教授呀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而不但要有正确的认识啊,还要呀生起定解,那这个是说明什么?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闻、思,呀闻那是善知识的,他尽管听懂了,但是你是不是能够确定不疑的确定不疑的产生呀实殊胜的见解,而不为外面的随便一切事情来动摇呢,这个要经过自己的如理思惟的,所以呀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呀,要令起定解啊,看啊在这个道前基础一开头时的时候已经说明了这个关键,呀所以我前面曾经说过,如果说你条件够的话前面学欸你已经能够把握住重点了,可是我们如果条件不够,没关系呀,我们整个的圆满的认识了,回过头来呀,仍旧可以走这个最快速的路子,那么有了这个认识以后呢,于是我们就找到哦整个成佛是这样的,那么从哪里下手呢?于是下面找到是现在现下手之处,所以说诸现能修者修习,平常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往往说现在是这样的了其它的什么都不要了,哦这个持戒嘛也就是执着在戒上面,念佛嘛!执着在念佛上面,乃至于学教,本来学教是要圆满认识这个教理希望走最直捷像龙女与善财这种路线,结果我们也走偏了,偏到最有趣的是现在比如说有一派叫日莲正宗呀它其它什么都不要了,只有念妙法莲花经这六个字,这种现象都没有了,那会什么呢呀,现在走到现在能修就修,不能修怎么办呢?我们绝对不会排斥它,呀因为我们现在排斥的因种下去了以后,将来你感得这个恶果呀注定你要走远路,而我们有了正确的认识,认识现在之所以不能修正因为障碍未除,资粮未具,我们怎么可能再排斥它增加自己的障碍呢?呀我们现在修行无非是要净除障碍积聚资粮,当障碍除掉资粮慢慢的积聚了,你慢慢的就能够深入,那个时候就照着它一步一步的去做呀,所以眼前做的正是为一步一步增上的准备,所以它说

「诸现未能实在进止者」

绝对不可以因为不能做的原因呀就弃舍它,而应该怎么办呢?

「应作是思愿于何时」

就是我正是我们内心当中发的愿,我们要努力呀!好好的现在努力到什么时候嘛希望能够去做呀,呀这样,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所以呀我们在没有做到之前呀,先已经积这个因,有了这个因将来感得这个能够做的果,这个因是什么呢?积聚资粮呀,净除罪障呀,广发大愿呀,你如果能够这样的话不要多久,罪障净除掉了,资粮就积聚了,智慧也增长了,你的愿力在这个地方呀,所以不要太久呀增长智慧能力,到那个时候什么都学,所以很快的就能够呀成就像龙女或者善财童子这样的成就,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的话,这个才了解原来广论的的确确是说明华严法华上面最究竟圆满的道理,是千真万确呀,是千真万确呀。欸现在看了这个以后,我们再过来,再翻过来,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看556页,这是靠最后头了,看第五行,下面,最下面一句

p. 556 (5)

【此复若能修习下下,渐于上上增欲得心,听闻上上而于下下渐欲修行。是最切要。】

这个以前讲过了,现在如果我们整个的圆满了,回过头来再去温习一下的话,那个时候就发现,千真万确,以前听人家讲,这是人家的,如果说我们能够在听的过程当中,自己如理思惟观察,而且随分随力去行持,那样过来的话,你再去回头看这两句话的话,呀千真万确,千真万确,所以我在这里重新把它再看一下,这个次第这么重要,下面说

【若于前着全无所有,专修心住专乐见解,难至宗要,故须对于圆满道体引生定解。】

这几句话,但我们广论马上派得上用场,刚才我们说我们看法华经及至于我们看华严经,尽管说,唉呀!法华经佛一再说这是经中之王,说我自己以往说的经,没有一个比得上它这个法华经的,又说它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又怎么样怎么样,及至于现在我们很多人呀天天念诵,有没有功德?当然有,但是这个功德最多只是感得说这个有什么好的现象,但法华上面的真正的意思,叫你很快成,你有吗?没有,那为什么?就在这里了、就在这里,所以这两句,假定你不懂得这个必然的次第,不照着前面的一步一步的,你单单在每一个地方,或者修定或者是念乃至于拜的,这个很难得到它中心最主要的,这个中心主要的,就是要你最快速的成,那个时候我们才会了解,才会了解,欸再不然的话呢,我们不容易把握住这个特质,以我来说我以前也是这样,有一段时候我看见有一个人呀,哦很认真,那个时候刚出家,人家天天拜法华经就说,这个唷哟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也想,对呀,我现在一心一意要求,当初因为是念佛也不管它,后来心里面确是想说,我也这么拜一下,乃至于更多的去拜华严经,这个我里面也这样想,有没有感应?有感应,可是一直等到我学了广论以后才晓得,这个感……这个感应是感应呀,可是法华华严真正的宗要是什么呀?要你最快的方式成佛,但对不起我怎么翻怎么看就是不懂,我自己还有一部华严疏钞十本,哪非常厚,那个书二十几年以前,因为我看了华严以后很感动,很想学,我师父他老人家就特别买了送我一本,现在算起来这个不什么稀奇,但那个时候一本华严疏钞,那好不简单呀!我很珍贵的去看,看了半天呀,看不出个头面来,看不出个头面,一直等特别我把广论从头至尾学过了,那时才晓得,这一点哪,我在前面一再跟大家说明过的,所以今天大家我们每一位同修呀经过这样的一个层次学下来的时候,我想重提这两句话的话,就有很不同的内涵,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晓得愿意怎么听闻,怎么思惟,怎么样使得我们对这个圆满的道体,产生决定不移的定解,有了这个定解以后,那个时候才谈得到修,那么这个修的时候,它下面告诉我们,我们继续看那个菩提道次第广论五百五十六页,继续下去文

【修彼等时,亦当聪利令心平等,谓于引道修道知识,敬心微劣,则断一切善法根本,故当勤修依师之法。】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三十八个颂子当中它一步一步告诉我们,下面我们紧……继续看下去,看到五百五十七页,看第二行,前面那个就是简单扼要的说明这个菩提次第广论的几个重点,那么应也就是这个三十八个颂子当中的前面的共道部分的,最后它

【已释上士道次第中学菩萨,应如何学慧性毗钵舍那之法。】

到这里为止就是这个这个摄修求加持颂当中一直讲到第三十三颂为止,讲圆满了,乃至于把共道修圆满了,下面说

【第二特学金刚乘法。】

欸这个在以前是只是简单扼要的说了一下,也没有说内容,那么今天同样的不说,可是呢今天我要说的怎么样进入金乘的关键在哪里,在这里说一下,我们看文

【如是善修显密共道,其后无疑当入密咒,以彼密道较诸余法最为希贵,速能圆满二资粮故。若入彼者,如道炬论说,先以财敬奉教行等,令师欢喜。较前所说尤为过上,然是对于能具咒说最下之德相者,乃如是行。】

这里简单的说明一下,说前面的共道已经善巧的修学了,那个时候我们呀毫无疑问的要入这里的金刚乘,因为这个最快速,在所有的一切当中这是最快速也是最希贵,为什么?因为有它最快速的方式能够圆满二种资粮,我们以前虽然说过很多次呀,但是总心里面有怀疑说,嗯?平常人家都说要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动不动量阿僧只劫,现在你很快速的圆满有可能吗?总觉得这是呀密乘当中好象特殊的说法,现在呢,我们却引证了华严法华,欸结果发现华严法华真实的内涵确也是呀叫我们以最快速的方式不管是妙法莲华经当中的龙女以及华严经当中的善财童子,那个善财童子更是特别的详细说明比如说法华经上面容或有人还说欸那个龙女她到底成了什么佛?因为圆教当中判的时候说呀这个圆教的这个初住以上的话他都会都可以或者别教的初地以上,都可以八相成道啊,这个我们先不谈,而圆教来说那么没错呀,圆教善财童子所参的五十三位大善知识那确是百分之百的最好的等觉后行乃至于成妙觉位呀,这个上头不是普贤菩萨亲自给这个善财童子说的说你现在经过了这个文殊师利菩萨大善知识的摄持听从他,由于你自己发的愿心,勇猛精进的行持,以及五十几参呀经过这么多的百城烟水呀一一善知识的指授加持,你现在所证得的那个内涵与我换句话说普贤菩萨相等与诸佛相等,这个所证得的内涵,一般来说普通哪些修大乘行者的菩萨要都经过无量阿僧祇劫才能证得,你确在一生当中证得不是吗?所以这个绝对不是说单单金刚乘当中,实际上呢这个显教当中啊也完全说明,虽然说明了刚才我说,欸法华经上面怎么个行持却没有呀华严经面怎么个行持却没有呀,这样真的没有吗?有的!那么在这个整个的教授当中现在归纳起归纳在哪里呀?说个叫密教当中了,呀所以我们见有了这个认识呀,才我们不会拿我们的知见来排斥它,呀而我们的知见偏偏又是什么呀?凡夫的呀说无明的想应的,所以我们前面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呀,那我们才知道得到了正知见你如理去决择那就对,反过来你说呀那我们不要了,不要听自己的总是听善知识的,但是你没有正确的知见,你没办法判别的这个善知识,偏偏就是恶知识你跟了他那又完了,那又完了!所以这个地方又告诉我们哪呀说你无疑的要进入呀这个密乘呀那么进入密乘的话它能够是快速的圆满二种资粮呀,那个时候呀第一个还是要靠善知识呀,这个善知识太重要了,但是在说这个善知识的行相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它下面又特别叮咛我们一句话哟,这句话是什么呀

【然是对于能具咒说最下之德相者,乃如是行。】

就是这句话,说这个善知识没错,但是你必定要,怎么样呢?要说具足这个善知识的德相的才可以,啊万一因为修件不具足,大家还记得吧?说不能十全十美,百分之百,那么至少要在起码的在广论上面告诉我们起码是八分之一为下边际,而这个前面说的这个八分之一的下边际是指前面的显密共道哦,现在这个地方是说什么?乃至于你进入密教还要这个最下的这个这个条件的话,那个修件就很高很高喽,那个很高很高喽,它这个真正的条件呀都是要所谓的相当的证量相应的内涵,你有了这样证量相应的善知识,你才去依靠他那就对了,呀所以这个地方呀,我们先要了解的,呀这要了解的,所以我这个地方呢只简单的说一下,简单的说一下,那么关于这段文当中呀,我把它念一遍呀,念一遍重要的地方我再说一下,呀说

【然是对于能具咒说最下之德相者,乃如是行。其次先以清净续部能熟灌顶,成熟身心。次当听闻了知守护,尔时所受三昧耶律。】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念的三十八个颂子当中的

【所受真言诸密戒,若善守护易成就,不守决当堕地狱,舍命珍护求加持。】

那么我们继续下去,看哪个菩提道次第广论五百五十七页这个文呀,

【若为根本罪犯染着,虽可重受,然于相续,生道功德最为稽留,故常勇猛莫令染着,又当励力莫犯罪,设有误犯,亦当勤修还出方便,彼等皆是修道基础,若无彼者,则如墙倾,诸危屋室故。】

呀它就告诉我们这个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谈不到,呀你在这个建房子的话,造墙墙塌,造屋屋塌,所以呀它下面就引证

【曼殊室利根本教云,佛未说犯戒,能成就诸咒。」

此说全无下中下品三等成就。那不管是什么样的成就最起码的不成功。

【无上瑜伽续说】

这无上瑜伽续就是无上密续密教的经典说

【若不守护诸三昧耶,下劣灌顶不知真实,此三虽修终无成就。】

我们修学密教须要三个条件,第一个,要能够善巧守护这个三昧耶戒,这个密教的戒是非常严持非常严密,在一开头的时候,谈到所谓善知识的行相,讲阿底峡尊者的时候曾经提过,大家回忆一下,不要以为说,你随便灌了一个顶就可以了,你如果说不能善巧持的话不行,即要想持那个三昧耶戒,它基础一定在别解脱戒在菩萨戒,如果我们马马虎虎随便受,有很多人觉得灌了顶知天高地厚觉得我是学密教的,如果你了解了广论去一衡量的话,我们怎么够资格呀,连它得不得三昧耶戒都不知道,因为你前面的没基础,你就得了三昧耶戒了吗?菩萨戒都谈不得,别解脱戒就得不到,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值得我们小小的要停一下观察一下,紧跟着要还要灌顶呀,说要圆满的灌顶啊下劣的灌顶也不太行,灌了顶以后,修法的内涵你不知道还不行,所以它具足三个条件啊,要第一个要守护三昧耶戒,第二个灌要圆满,第三个它的内容要一点无误的把握得住,有了这个三个,才可以谈修行,你没有这三个再怎么修没有用,所以有的人以为学密教了,根本谈不到,下面告诉我们呀说假若不能善巧的守护三昧耶说是修道的话对不起,他根本呀

【是极漂转咒理之外。】

他就说你根本就连它真正的道理都不知道,完全是个外行,你谈什么修行呢不是开玩笑吗?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60卷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6-15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20-12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0-8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40-4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2-11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52-5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4-7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8-39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0-9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46-47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17 设计灵魂[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栏目:信愿法师]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世界各国的佛教[栏目:南怀瑾居士]
 方外之交,不必同一[栏目:禅是一枝花]
 一念之义,遂免刑罚[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7 飞越生死[栏目:大机大用]
 密宗法义精要 三、观六道众生的痛苦 5、阿修罗道[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百代画圣[栏目:佛教与绘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理解窍诀之法后还要精进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