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性具善恶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9
性具善恶
 
一切凡圣的性,无差别。性,理性,性体,本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具足一切法,善恶染净等等,统统具足。转凡成圣,就是把自性中善的一面发挥出来,由六凡的人天小善,声闻缘觉的中善,菩萨的大善,到佛的至善。至善,又名纯善,即自性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唯佛一人,将此至善彻底彰显。九法界众生对善的开发程度不同,善恶层次不一。六凡的善,放在九法界仍是恶。声闻缘觉的善,放在菩萨界仍是恶。菩萨的善,放在佛法界又是恶。善恶层次不一,却是渐进的,最后突破善恶的对待格局,圆融无碍,才能成就圆满佛果,至善至美。诸佛大菩萨,善恶不二,恶也能善用,妙用一切法,普度众生,无论怎么做,都合乎中道。妙用一切法,便是普门示现。凡夫之辈,无论怎么做都是恶,善也常常恶用。恶用是造业,总有烦恼。性也指佛性。天台宗强调理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但成佛的时间有快慢,这是唯识学强调的事佛性,有五种性之说。理佛性也罢,事佛性也罢,总是佛性。讲的角度不一样,皆合乎经论,并不冲突。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
下一篇:《佛遗教经》大旨
 阿弥陀佛与《妙法莲华经》
 如何理解禅门祖师“问东答西”?
 《佛遗教经》大旨
 “理具一心”与“理一心”
 关于数息、随息的问答
 出家人为何姓释
 念佛·研教·往生
 《遗书与晋王》导读
 关于“即心即佛”的问答
 一个“悔”字,两种“含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6-001大慈悲的证悟者[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浅析“十善业”(邹相)[栏目:其它]
 四念处观的灌顶法[栏目:首愚法师]
 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虔念药师经消除子宫长瘤的真实案例[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