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食与生命的延续和流转(明远)
 
{返回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4

四食与生命的延续和流转

明远

  一、四食的概念
  "彼云何名为抟食?彼抟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诸入口之物可食啖者,是谓名为抟食。
  "彼云何名更乐食?所谓更乐食者,衣裳、伞盖、杂香华、熏火及香油,与妇人集聚,诸余身体所更乐者,是谓名为更乐之食。
  "彼云何名为念食?诸意中所念想、所思维者,或以口说,或以体触,及诸所持之法,是谓名为念食。
  "彼云何名为识食?所念识者,意之所知。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食,是谓名为识食。"
  《增一阿含》255经(P332)
  这是四部阿含中唯一的集中而详细地解说"四食"的一经。抟食,就是通过人的口腔吃下去的食物,包括饭面鱼肉之类。更乐食(其它经多称作触食),视觉、嗅觉、触觉等能令人快乐的感觉。念食(其它经亦作意食),思维、意愿之类的心理活动、主观愿望,往往也通过口念、身行、持法等表现手法来实现。识食,是佛教中最玄乎的东西,依印顺导师说,是指执取身心的、与染爱相应的识,即十二因缘中的"识"。
  对于四食的概念,佛陀用的是举例子、作诠释的方法,而不是下定义,这不同于后来大乘的阐释方法。《阿含》的原始性、朴素性由此由此可见一斑。

  二、四食对生命延续的意义
  《杂阿含》371-378经每经的开头都有世尊强调的"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杂阿含》838经:"谓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杂阿含》1131-1134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这说明佛陀说四食的意义,一是为维持色身,保持一期生命不坏枯;二是使佛法不坏净,也就是令正法久住人间。

  三、粗抟食的本质:住持生命的物质基础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寿命百岁,少出多减。拘耶尼人寿命二百岁,少出多减。弗于逮人寿三百岁,少出多减。郁单曰人尽寿千岁,无有增减。"
  "……彼众生所食不同,阎浮提人种种饭、麦面、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种种饭、麦面、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郁单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
  《长阿含》卷二十世纪忉利天品第八
  这两段经文前后呼应,很明确地说明了饭食对世寿的决定意义,而不在说"更乐"食。

  四、触食、意食的本质:支撑生命的精神支柱
  从"一"的引文中可以看出,触食(更乐食)与粗抟食接近,重在六根对六尘的感受过程。

  五、识食的本质:贯串生命的内在动力
  佛告破求那:"……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
  《杂阿含》373经(P326)
  本经直接将四食中的识食等同于十二因缘中的识,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识食有相当的意义。识食属于缘起法的范畴,在一期生命中是贯串始终的,没有它,人就是死人,有了它,人才能由受精卵逐渐长大直到死去。人死了识也就离开了,它又去哪里了?去参加新的轮回。

  六、四食的泛化:食即因缘,食即法,食即因果
  《中阿含》卷52、53为"食经",佛说无明以五盖为食,五盖以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以不护根为食……。很显然,这里的食已不是物质的东西,也难说是精神的东西,而是因果无限规律中环环相扣的因与果,而这个因、果是环状的、非直线的,有前后,无始终。

  七、五食观:对生命的绝对超越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外?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
  注意,这里讲的五食,已不再有粗抟食--物质的影子了!这五食是观想禅定的超常人的心理的、精神的资粮,是修解脱道的资粮,完全不是人间的烟火。
}
  八、四食的现实意义
  从世间法看,佛陀强调了"四食"的重要性,从出世间法的角度看,佛陀又对"四食"作了否定。人是万物之灵长,不只要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要物质和精神生活,更要不沉湎于其中,这种道理一般人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上跑的除了坦克不吃,什么都敢吃,纵情声色、沉湎于感官刺激,更不要谈相信因果报应了。其结果不要说是变畜生、下地狱了,就是在这一期生命中也会有现时报应的。
  所以,把佛教的四食思想推向社会,对净化风气、重塑灵肉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返回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谈《杂阿含经》的涅槃思想(明远)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时代特征(道因)
 浅议“人间佛教”的成就次第——以印顺导师思想为中心(释法向)
 看“我”的有无及轮回的有无(智林)
 道教内炼术的发展与术语系统的迁变(释青平)
 佛法的真善美(廖乐根)
 悲观者的启示——略论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廖乐根)
 学习瑜珈菩萨戒的几点体会(廖乐根)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浅述(释法向)
 西方新兴宗教与主流文化之间四个悖谬性特征(释青平)
 关于华严宗有无实修观法之我见(道因)
 试论自在之物的两重蕴意(释青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强化净土信愿行实修方法之实修折服现行烦恼(释明灯集述)[栏目:净土宗文集]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六 第六章 业果之概说[栏目:宽见法师]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栏目:索达吉堪布]
 中阿含经十二选 第五选 佛法的价值观(一)活在当下:《阿难说经》[栏目:中阿含经十二选]
 念佛如何观心用心安心(二零零九年结夏安居佛七开示)[栏目:慈法法师]
 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三根普被?[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4 别境五心所[栏目:元音老人]
 一八九 狮子皮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佛教的财富观[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恪遵遗教缅怀盛德——纪念太虚法师圆寂40周年[栏目:正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