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传播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01

(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传播

佛灭度后,印度佛法的传播,可以作为三期来观察,每一期为时约五百年,过此一千五百年后,佛教在印度也就衰微了。

第一期称小行大隐时期
佛灭后,除上座与大众二部,在窟内窟外,各结集小乘三藏外,文殊,弥勒等菩萨,与阿难尊者,在铁围山中,亦结集大乘三藏。

大乘教法,虽经结集,然而在佛灭后五百年间:全印度所弘扬的佛法,多属小乘。在这时期,虽然也有大乘佛法,夹杂其间,然而由于小乘教法盛行的缘故,大乘教法,就隐没不彰。所以在这最初五百年中,可以名为小乘盛行,大乘隐没的时代。

第二期称为大主小从时期
初期五百年过去了,直到第六百年时,马鸣菩萨ASVAGHOSA (1) 极力提倡大乘佛法,由是大乘教义,始重光于世。到了七百年顷,龙树NAGARJUNA (2),提婆ARYADEVA (3),为欲对破小乘一切有部等法执,乃广造诸论,以明大乘诸法缘起,毕竟空义。到了九百年顷,学者因受了龙树学说的影响,多数执空,陷于断灭见,由是无著ASANGA (4),世亲VASUBANDHU (5),根据唯识 (6) 学理的妙有理论,说种子能生一切,因果不空。经过这两番陈义之后,大乘佛法,乃风行全印,使小乘成为附庸,所以这一时期可以名为大乘为主,小乘为从的时代。

第三期称密主显从时代
第二期五百年过去后,约在佛灭千二百年间,有龙智菩萨NAGAJNANA (7),弘扬密咒,把密咒来融摄印度风习,因之密咒乃渐发达,此时大小乘佛法,皆依附密咒而流行。直至佛灭千三百年间,印度内部有婆罗门教的复兴,外有回教的侵入,遂使佛法渐趋没落,在印度本土几乎绝迹。所以在这第三期五百年来,可以名为密咒为主,显教为从的时代。

印度佛法三期
第一期五百年 ─ 小彰大隐佛教 ─ 传锡兰暹罗等地 ─ 巴利文
第二期五百年 ─ 大主小从佛教 ─ 传中国再传高丽日本 ─ 华文
第三期五百年 ─ 密主显从佛教 ─ 传西藏再传蒙古等 ─ 藏文

备注:

(1) 马呜菩萨 ─ 中天竺人,初为外道,善辩论,后为肋尊者所折服,遂皈正道,大宏佛法,破伏外道,重光大乘宗旨。
(2) 龙树 ─ 亦译为龙猛,南天竺,学门渊博,其学偏于法性空方面,与有部的思想对立。
(3) 提婆 ─ 南天竺人,为龙树弟子。发扬诸法毕竟空的思想。
(4) 无著 ─ 健陀罗国(在克什米尔之西)人,先从弥沙塞部出家,后信大乘,发扬唯识有宗的思想。
(5) 世亲 ─ 梵名婆薮盘豆,或译天亲,为无著之弟。曾造大小乘论各五百部,被号为千部论主,以宣扬大乘有宗教义。
(6) 唯识 ─ 谓世间诸法,惟心识所现,故名唯识。法相宗即是唯识学。
(7) 龙智菩萨 ─ 是龙树菩萨的弟子,发扬密宗思想,寿逾七十,面貌若三十岁人,玄奘法师曾遇之于印度


习题:

(一) 佛灭后,印度佛法可分几个时期?
(二) 第一期大小乘教法各如何?
(三) 提倡大乘佛法的,有几位大师?
(四) 佛灭后多少年是大乘佛法兴起时期?
(五) 密咒由谁提倡?到何时佛法在印度几乎绝迹?何故?
(六) 请表列佛灭后,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 (一)盂兰盆真义
下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一) 十一善心所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八) 四大五蕴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四) 建立服务人生观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一) 心意识的研究
 附录 (二) 佛学常识问答初级组比赛题
 附录(三)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一) 佛陀宿世传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缆绳[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佛影铭[栏目:慧远大师]
 用信心来对治傲慢与自卑[栏目:达真堪布]
 依止 第八章:免除依止[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什么是十波罗蜜?[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堪破命运的背后[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第一篇 多情须讲理 - 多情须讲理[栏目:是非要温柔]
 现代人志在发财[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相应244经 苦法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随念上师[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