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利和同均
 
{返回 工作好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45
  利和同均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以帮助团体化解利益冲突,让大家有福同享。
  
  为什么一般人无法利益均分呢?首先就要厘清一般人对「平等」的错误观念。利益的平等不能够一刀砍平,变成齐头式的均等。在民主社会里,每个人所得到的教育训练机会是均等的,只要凭着个人的能力、智商,就能够进入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拥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品质。有时明明两人的IQ差距不大,可是其中一人就是福报不够,或是不善与人相处,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的结果当然就会不平等。因此,机会和基础是平等的,但是发展却不能平等;人格是平等的,但是人的地位也没有办法平等,这是因为各有各的能力、因缘、福报与智能,不同的因素会形成种种差别。
  
  释迦牟尼佛有个比喻:下雨时是普遍、均等地落在地面,可是地面上的草木所受到的滋养程度,却不一样,例如小草就没有办法接受太多的雨量,但是大树靠叶子就已经可以接收很多雨水,更何况是埋在土里的树根呢?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责怪老天爷不公平,埋怨它给大树的雨量多,给小草的雨量少。大自然是完全平等的,只因为地球上的植物各有各的不同需求,对雨水的容纳量大小有异,所接受到的雨量也就不同。
  
  同样的道理,就人来说,基本上利益是普遍均等的,但是随着个人器量大小不同,接受的程度也就有多与少的差异。例如,有的人用脚踏车当做交通工具就足够了;有的人则觉得骑脚踏车太慢了,必须以汽车代步;有的人不只要用汽车代步,而且还必须是名车,否则会觉得无法与他的身分地位相配合。这种情形,你能说是不平等、利益不均吗?这不是享受的问题,而是你有多少能力,就能够运用多大的环境和能源,基本上这还是均等的。
  
  所以,在工作场所中,公司长官也许看得很清楚,某人的能力比较强,应该加薪;某人很认真,表现得很好,所以这次应该让他升级。可是同事之间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他加了薪,我却没有?太不公平了!」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不是利和同均,利益冲突就因此产生了。这是因为彼此立场不同的关系,如果能综合三方面加以考虑:先为长官、为被加薪的人设想,再为自己着想,就会比较客观一点。
  
  然而也有可能升官的同事是因为很会逢迎、很会做表面功夫,而如此的升官,还值得羡慕吗?正直的人是不会羡慕这种人的。如果真的遇到喜欢听人奉承阿谀,爱用小人而不用君子的长官,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不就是换个长官,要不就得认命,这是自己的福气不够,虽然样样都行,但是时运不济,所以只好认命。所谓认命就是消极宿命吗?不然,只要有机会转换工作,还是可以及时把握,换个环境重新出发,另创人生新局面。
  
  工作自在语
  
  机会和基础是平等的,但是发展却不能平等;人格是平等的,但是人的地位也没有办法平等,这是因为各有各的能力、因缘、福报与智能,不同的因素会形成种种差别。
  

{返回 工作好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利益为大家所共有
下一篇:诚意沟通,创造双赢
 工作好修行 38则职场智慧 编者序
 利和同均
 如何面对中年失业?
 戒和同修
 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工作与心安
 口和无诤
 谈年轻人创业
 第三篇 工作场合的人际相处 办公室哲学
 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清规[栏目: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33.大师就说调伏欲贪[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不要让魔力控制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佛教心理学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修行的目的是解脱[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贪业未除 终归堕落 (民国 继祖)[栏目:释门法戒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