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菁华语录
 
{返回 星云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7

星云日记
菁华语录 
 

  平等的慈悲 
  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可以没有慈悲。一般人只是对喜爱的人慈悲,对不喜欢的人就不慈悲;只对自己的家属亲人慈悲,对外人或不相干的人就不慈悲,这都缺乏了平等的慈悲。

  菁华语录

   一个修学菩萨道的行者,不能以修一善、行一行、依一法、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为满足,必须要普修一切菩萨行,普事一切善知识,道业才易有所进步﹗

  凡事不要先分宗派层次,要站在佛法全面的立场观机逗教,一切以融和为主。

  理论只是一种常识,不要用理论来增加分别心,佛门修持重在契机,不要去比较佛法的高低或法门的优劣。

  佛法就像灯笼,外界的风雨来时,或许可以遮蔽一阵,但如果蜡烛自己烧光了,灯笼又怎能奈何它呢?

  植物要经过风光雨露才能成长,人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挫折打击,如何孕育浑厚的气度?

  佛道要在众生身上求,所以,学佛修行要多讲常住、多讲大众、多讲佛教、多讲众生、少讲自我,就不会有烦恼了﹗

  痴人不可做要做智人,邪人不可做要做正人,恶人不可做要做善人,非人不可做要做全人。

  好话可以对大家说,坏话可不要说,尤其是伤害人的刻薄话、嫉妒人的尖酸话、诬害人的不实话、不负责的风凉话,都不可说;要多说给人欢喜的话、有益大家的话。

  打开心门 

  学佛修行主要是在追求快乐,人之所以不会快乐,主要是内心所负的担子太重,如执着、乖戾、放逸、骄慢、不如法等,心担重则心门不开,心门不开,如何接受佛法?

  菁华语录

  要承担工作上的历史、伦理、法务、未来,凡事皆要发心,从发心中才会受到肯定。

  在生命关头中的醒觉,才有真切的感谢及慈悲的长养,严先生是一个例子。

  人们的行事,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洗链、真理的考验,端看大家的起心动念。

  成大事或作小事,在于每一个人的发心。

  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的人,观世音菩萨不也是常常被人利用吗?

  一个团体要患难与共很容易做到,因为什么都没有时就不会去计较、比较;但等到富贵时,就不容易做到富贵与共,“有”时就会比较、计较。

  一年长的树木,只适合烧火;二年长的树木,能做椅子;十年长的树木,可以做栋梁﹗人要大、厚实,必须有十年恒心耐力的工夫。

  我挂念大家自大、不谦虚、自行其是;数字一加一等于二,人一加一却不等于二。越成熟的稻子稻穗越垂头,真正的大人物大都采低姿态,反之,小人物则昂昂然。

  有好的方法却没有好的人去执行,有很好的人才却没有好的方法,两者都成就不了事业,好办法也要有好因缘来配合才能进行。

  苦的根源 

  个人会烦恼会苦,皆因有“我”的关系,我要享乐、我要名位、我要财富、我要功禄,这些都是苦因;多想想别人的需要,不要只想到自己,苦就会减少。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

  菁华语录

  粥,让我感念生活中苦的真理;粥,让我感谢不药而癒的生命奇迹;粥,让我感恩众生施舍的情义。粥中有道﹗

  “信仰”是一种发乎本性、人格、良知的行为,超越人情、利害、时间的一种情操,不能把它拿来当联谊的工具,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别人看到相,我看到理;别人知道点,我知道全面;这就是智能。

  能和互相配合的人共事,再忙再累合作起来都会很愉快。如果人多,而彼此却没有共识,身为主管者还要去安抚、开导、排解是非,那才是真正辛苦。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凡事不要太计较、太比较,用心把人的事做好,这是我对徒众唯一的要求。

  世间一切有非真有,无也非真无,要从无限中去扩大,不要在有限中自寻烦恼,要以出世的思想过入世的生活,才不会为物所役。

  人生是无限、永恒的火种,要积极、奋发、向上,尽管肉体的身躯只有一期生命,也要珍惜,不要麻痹、愚痴、无明。

  多想想别人的需要,不要只想到自己,苦就会减少。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

  一花一世界 

  佛眼看世界,一片光明中,照见大千世界,无边庄严美丽,令人合掌赞歎。这世界一尘就像一花,多么美好,我应日日珍惜;一花就是一世界,多么微妙,我应日日欢喜。

  菁华语录

  了解别人是群我之道,宽容别人是和睦之道,

   接纳别人是体谅之道,关怀别人是友爱之道。

  诚信风仪待人尊重,忠心负责处事认真,

   学养事精求知不息,慈悲平和服务大众。

  从忍辱中去除无明,从作务中培养福报,

   从修福中增长智能,从感恩中获得快乐。

  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读书,吸收新知识,好比存在银行的款项,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收支势必不能平衡,将会形成严重的亏空状态,等到哪里天资本耗尽了,人生也就停摆了。

  学佛最大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如何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而获得自由。

  佛教主张凡事不问神,问自己,因为人的业力和行为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自我的行为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读书可以说是人世间最不劳而获的事情。试想,古圣文人雅士,或以数年之功,或穷毕生之力,著作成书,而读者只要花数日的功夫,便可以完全吸收,这不是不劳而获的快乐吗?

  研究佛法,要用佛教的自由思想,来帮助众生解脱;用佛法的平等观念,来倡导人性的尊严。  


 


{返回 星云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力量才有未来 1993.5.1~1993.5.15
下一篇:一花一世界 1993.4.16~1993.4.30
 人生的马拉松 1994.7.16~1994.7.31
 菁华语录
 逆增上缘 1992.7.16~1992.7.31
 修行是什么 1990.12.1~1990.12.15
 点亮心灯 1995.11.16~1995.11.30
 心甘情愿 1992.10.16~1992.10.31
 菩萨情怀 1991.6.1~1991.6.15
 心地宝藏 1995.1.1~1995.1.15
 以一当百 1996.1.16~1996.1.31
 自知之明 1996.2.1~1996.2.1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去计较、嗔恨就是安忍[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三[栏目:妙心法师]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栏目:太虚法师]
 亡者断气后,为他诵《三时系念》较合适,或是念阿弥陀佛较合适?[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弥陀的呼唤 五、事证[栏目:慧净法师]
 第十 比丘相应[栏目:因缘篇]
 上人戒期开示 Venerable Masters Talk during the Precept O..[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分清楚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皈依境的必要在何处?[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但见于法[栏目:杨云唐居士]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三课 菩萨道的次第[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