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都修行去了,社会怎么办?
 
{返回 透过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87
  问:佛教作为从印度传过来的宗教,和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是不是有冲突?比如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教出家人自然就不能结婚生子,这个矛盾该如何解释?   答: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矛盾存在呢?佛教不强制要求所有信众都出家,佛陀的四众弟子既包括出家众也包括在家众。尤其现在,在家学佛的人很多,除佛弟子的身份外,他们同时还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职员、商人等等,可以说遍布各行各业。他们把佛陀的教法应用到生活中,为家庭和社会的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   具体到个人,是否出家,是否结婚生子,都要看因缘。没出家的人,不结婚、不生子的也很多。结婚生子后再出家的人也有。其实没有纯粹偶然的事情。很多事,看似偶然,实际前因早就在那儿,只是伏笔千里,你看不出来罢了。有的人有出家的因缘,因缘成熟,他就出家了,其他人拦也是拦不住的。有的人没有子女缘,跟他信什么没关系。   儒释道三家在中国并存了几千年,说明它们之间虽有不同,却并非水火不容,且正是因为众生根机不同,三家各有侧重,应机教化,才使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集体及个人的精神、道德、情感等等需求得到满足。   问: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大家都去修行,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谁还来生产?社会还如何按照我们常态理解的去进步?这是我一直困惑的地方。   答:佛教修行有出家、在家两种。佛教讲因缘,出家有出家的因缘,不是所有人都具足出家的因缘,所以佛教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出家。事实上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出家的情况。佛教传入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全民出家修行的时期,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就更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因此你不用担心。   在家居士可以在修行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社会、家庭角色。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多数成员都相信因果,去恶行善,有精神信仰,那么社会会更加和谐。   在有佛教信仰传统的地区,社会并没有因为民众信佛而停止向前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这些地区,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佛法的熏陶,人们少欲知足,尊重生命,爱惜资源和环境,不会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物欲需求而过度开发,不为自身和其他众生的将来考虑。   其实,关于什么是发展,什么是社会进步,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在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生产劳动、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全民福祉,让全社会的人过上幸福安乐、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这其中包括物质上的丰足,也包括精神上的充实。在一个只追求物质生产而忽略精神探索和修养的环境中,人们恐怕很难获得持久的安乐。   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人通过体力劳动,有些人通过脑力劳动,有为社会创造有形财富的,也有创造文学、艺术等作品为人类留下精神财富的,有修桥修路的,也有专门追拍龙卷风的。你不能仅以物质化的标准去判断谁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更大。

{返回 透过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跨越时空的因果
下一篇:提问之前,先问自己
 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透过佛法看世界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都修行去了,社会怎么办?
 透过佛法看世界 给寻找答案的人
 提问之前,先问自己
 生死无憾
 带上我的祝福去他生来世
 死生与共
 跨越时空的因果
 修行者的死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大毗婆沙论的形成[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不能忍辱,能够往生吗?(李炳南)[栏目:忍辱]
 入行论释·善说海[栏目:入行论释·善说海]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六日[栏目:佛源法师]
 鹤透群峰[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栏目:莲华生大士]
 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中国佛教泛论》[栏目:王雷泉教授]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陈平坤)[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二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