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次课 下节
 
{返回 界文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56

下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般若经》做了简要介绍,现在正式进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属于根本般若,在《大般若经》里是第9会的内容,体系是独立的,有它的特点。
    《金刚经》在中国很受重视。考古学家发现,中国活字印刷术所印的最早的书,就是《金刚经》。还有很多著名书法家抄写的《金刚经》,是无价之宝。很多人因为受持《金刚经》,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和利益。

一、释经题
    先来看一下经的题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佛经的命名方式
    学习佛教经典的时候,有一个窍诀。看经的题目,往往题目就涵盖这经的内容。
    经的命名方式是不同的。有三种方式:人、法、喻。人,讲法或闻法的人。法,佛法。喻,比喻。以人、法、喻的组合,有七种命名方法。
    单:
    以人命名。如《阿弥陀经》,一看就知道是介绍阿弥陀佛的功德。
    以法命名。如《般舟三昧经》,介绍般舟三昧和它的修法。
    以喻命名。如《箭喻经》,佛陀以箭为比喻,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道理。
    复:
    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人和法结合。如《普贤行愿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人和喻结合。如《如来狮子吼经》。
    法和喻集合。如《妙法莲华经》。
    具:
    人、法、喻都有。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是人,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这部经里讲的法就像大花园一样庄严美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命名方法是法喻,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比喻。用金刚来比喻般若波罗蜜的特质。

    (二)金刚的特质
    金刚的特质是什么?金刚,就是金刚石。金刚石有哪几个特点?
    首先,坚常。它坚硬,稳定。放硫酸,它不会腐蚀掉;放在火里,也烧不掉。耐高压,耐高温。比喻实相般若,它是宇宙间的真理,随缘不变,在缠不染,没有局限,是一切的真理。
    第二,快利。就是很锋利。玻璃刀上装一个小小的钻石,坚硬的玻璃就被划开了。它能把遇到的东西破掉。比喻观照般若。如果你掌握了般若的观照方法,一切烦恼碰到般若,就被摧毁、化解了。它无坚不摧,无惑不断。
    第三,明净。透明,纯净,清澈,没有任何杂质,一下子就看透了。比喻文字般若。文字教法可以打开我们的智慧,擦亮我们的双眼。我们经常觉得看不透这个世间,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但你掌握了般若的智慧,就会看到真相,毫无疑问,非常透彻。
    这个比喻,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赞叹般若波罗蜜的特质。

    (三)什么是般若
    般若,梵文音译。又译波若、般罗若、钵剌若。它的意思是智慧、明、黠慧。汉字里没有一个字能很好地表达般若,所以音译比较好。说它是智慧,但它和世间的智慧并不相同。
    智慧有四种。
    第一种,世间的慧。我们有很多分别,很多思维,这是慧的表现。有些人脑瓜子很聪明,想问题特别快。这是俗慧,它是杂染的。因为它不纯净,所以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副作用——恰恰因为太聪明了,反而烦恼很多。当代的很多人思维发达,想得太多,聪明多而智慧少,所以非常痛苦。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冰雪聪明,而她恰恰是最痛苦的,早早地就夭折了。
    第二种,外道的智慧。他们也有很多教理,但不是正确的智慧,被称为邪慧。按照那些理论,并不能达到解脱。
    有的宗教主张杀生祭祀,这样做会造下很多罪业。
    有的宗教认为受苦能解脱,修行者自苦其身,卧在荆棘上,用火烧自己,以此消业。可是他们不知道业从烦恼来,消掉了旧业,新业却在刹那刹那地积累,这样做哪有消完的一天呢?到了临命终的时候,仍然带着痛苦和烦恼,堕入恶趣的深渊。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印度有一个教派修苦行,其中一个女孩子剪下自己的舌头祭祀鬼神。你能剪掉自己的舌头,但你能断除自己的烦恼吗?你能破坏自己的肉体,但你能影响自己的心灵吗?还是不行。
    佛教里也曾经有位比丘,因为觉得自己淫欲心太重,所以想把自己的男根割掉,觉得这样是不是就能断掉淫欲了呢?佛陀喝斥了他,说他这样做是愚痴的,该断的不断,不该断的断。该断的是内心的烦恼。摧残自己的身体,内心烦恼依然炽盛,这有什么用?
    也有人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就是解脱,不压抑自己。可是他去享受欲乐的时候,他会发现,怎么样都不会满足。无论他享受多少快乐,仍然没有满足的一天。放纵,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断除痛苦,保持内心的安宁。
    以上这两种,不是真正的般若。
    真正的般若有两种。
    一是二乘的般若,就是声闻缘觉的小乘的智慧。这种般若不够圆满,偏重于解脱。小乘的圣者观察世间,认为非常苦痛,追求涅槃,涅槃之后再也不到轮回中受生了。
    大乘的般若是最圆满的,不但不著于生死,也不著于涅槃。他们不认为世间的种种痛苦是真实的,不认为世间的种种幻想是真实的,所以不畏惧世间,可以在世间随缘应现,尽未来际地度化众生。大乘的智慧是悲智不二的。
    大乘的智慧是空性的圆满,我法皆空。如果只是我空了,觉得法还是实的,还不是真正的圆满,还是有一定的执著的。

    (四)般若的三种不同名称
    三种名称代表般若的不同阶段。
    一是空慧。最初从观察我、法无性入门。是不是真正有一个“我”呢?而且,你会发现,你不能真正占有任何一种东西,当你想占有的时候,它是无常的,抓不住的。这时候,就会产生对空的领悟。
    对空慧不断观察,直到对它决定无疑,就会悟入诸法实相,这称为般若。
    般若不断成熟,不断完善,圆满以后就叫做无上菩提。佛陀证到的般若就是无上菩提。

    (五)般若的两种作用
    般若有两种作用。一种是证真实以脱生死,第二种是导万行以入智海。
    证真实以脱生死:
    它使我们能证到宇宙间的实相,证到之后,所有的系缚、执著、障碍就解脱了。因为我们所有的执著,都建立在诸法实有、自性见的基础上。如果哪一天,当你真正地明白了,一切法都如梦幻泡影,把一切法都放下来,你的心就会像虚空那样广阔,那你就解脱了。放下了一种执著,你就解脱了一种烦恼,放下得越多,你解脱得就越充分,越彻底。当你征得无我无人的智慧时,就从轮转无穷的生死苦海里边彻底解脱出来了,真正地自由了。
    这种功能是大小乘所共的。
    导万行以入智海:
    这种功能是大小乘不共的。小乘的圣者解脱出来之后,就觉得可以了。但大乘的圣者并不满足,因为他看到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苦海中挣扎。他知道轮回中的痛苦也是假象,所以他可以利用轮回中的种种机会来度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般若的作用,他发起了万行,开始修种种善法。千手千眼,就是最形象的表达,比喻菩萨度众生的无量的方便善巧。菩萨的这种力量从何而来?从般若中来。

    (六)什么叫波罗蜜
    波罗蜜,又作波罗蜜多、波啰弭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它指的是菩萨的修行。
    到彼岸,意为脱离生死的此案,到达涅槃的彼岸。菩萨的修行能究竟、圆满地自利利他,清净一切,所以称做事究竟。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不是所有的般若都能够成为波罗蜜。不圆满的、不究竟的、不能够到彼岸的,那就不是波罗蜜。
    梵语 pa^ramita^,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
    巴利语 pa^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
    大乘里有六种波罗蜜,大家都知道吧?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悭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于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布施可以度悭贪,持戒可以度三毒烦恼,精进可以度懈怠,禅定可以度散乱,智慧可以度愚痴。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大智度论》里的。有人问,阿罗汉和辟支佛也能到彼岸,他们的智慧为什么不叫波罗蜜呢?因为他们虽然到了彼岸,但跟佛到达的彼岸不同。他们是从生死的此岸,到了涅槃的彼岸,但没有达到檀之彼岸。这里的檀是布施的意思,是以布施为例,说他们的布施远远没有圆满,他们的布施是随缘的,不会尽未来际地去修。

    (七)总结经题
    金刚般若波罗蜜:
    发菩提心者,以如金刚的妙慧,彻悟不失不坏的诸法如实相,依菩萨修行的次第和方便,广行利他事业,则能到达究竟彼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部经被称之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经:
    以文句来安布诠表,即成之为经也。——把法义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二、本经的译者
    本经的译者鸠摩罗什是著名的译经家。他是印度人。他的名字含义是童寿,即少年老成——年龄虽小,智慧超过老人。
    他的家庭出身高贵,世世代代都是做宰相的。
    他的父亲鸠摩罗炎本来也要做宰相,但是厌倦了官场生活,逃出家门,出家了。出家后,到了新疆地区当时的一个小国,因为他非常优秀,被国王礼聘为国师。国王有个妹妹,20岁还没有出嫁,因为她智慧丰溢,找不到有才华的人和她匹配。王妹爱上了鸠摩罗炎,遂请国王帮忙,逼迫国师还俗,和她成亲。成亲之后,生了两个孩子,长子就是鸠摩罗什。
    婚后,王妹发心出家,鸠摩罗炎不同意。王妹很有决心,为此断食七日。鸠摩罗炎怕她死去,终于同意她出家了。出家后,她非常勇猛,很快就证到了初果。
    罗什年方七岁,就与母亲一起出家,每天可以背诵一千个偈颂。
    母亲是王妹,母子二人又都这么优秀,受到很多供养。他母亲觉得供养太多,为了回避供养,在罗什九岁时带着他搬到了罽宾国,拜大德盘头达多为师,学习《阿含经》。盘头达多对他极为赞赏,国王听说后,把罗什召入宫中。当时有个外道很猖狂,没有人能辩论过他,而罗什几句话就把外道问得哑口无言。国王每天给罗什上等的供养。
    十二岁时,罗什到达沙勒国。国王请罗什说法,讲《转*轮经》,讲得非常好,王爷们都很折服,甘为罗什当阶梯,请他踩肩上座说法。
    讲法之余,罗什也广泛地看一些外道的经书,也都能通达,预测吉凶非常准确。后来他遇到一位出家的王子,受诵了大乘的《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诸论。
    他的母亲带着他的时候,遇到过一位阿罗汉。阿罗汉见了这个孩子,惊讶地说,这个孩子了不起,要好好照顾,如果他三十五岁之前不破戒,就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二十岁时,他受了具足戒,持戒精严。他的母亲此时已经证到二果,与他告别,前往印度求证三果。离开前,他母亲因为已有神通,知道未来,告诉他:大乘佛法将来会在汉地弘扬,而大乘佛法要传到汉地,只有你一个人能担起这个重担,但是这对你自己的修行并没有好处,你怎么抉择?罗什回答,大乘之道,应该忘记自己的利益。他发起利益众生的大心,表示为此哪怕身受炉镬,也无怨恨。他母亲听了,放心地离开了。
    以前教罗什小乘经典的老师,来与罗什辩论大乘佛法,被他折服,反过来拜罗什为师。
    西域诸国,都对罗什非常敬佩,他的名声远传于海内外。
    当时的中国,苻坚在北方为王,他信仰佛法。一次,负责天文的官员禀报,天上有大星出现,可能预示着西方的圣者前来。苻坚听说过罗什之名,觉得此事可能和罗什有关,于是派遣大将吕光攻打罗什所在的国家,让吕光把罗什带回来。罗什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他并没有回避。吕光大军攻至,抓住了罗什。吕光原以为罗什是一位长者,见到本人,才发现罗什原来这么年轻,刚三十多岁。吕光因此轻视罗什,想办法戏弄他,但罗什表现得很有君子风度。吕光又逼迫罗什与公主成婚。
    一天,吕光的军队走到一个山脚下扎营,罗什找到吕光,提出此地凶险,劝他赶紧迁移。吕光不听。夜里发大水,淹死了很多士兵,从此吕光对罗什才刮目相看。
    走到半路,得到消息,苻坚在中土已经被姚苌所灭。罗什建议吕光急行军,到前面寻找安身立命的地方。吕光依言前进,攻下一座城池,自立为王,并把罗什扣留下来。
    姚苌为王之后,也希望吕光把罗什送过来,但吕光觉得罗什是个人才,不肯放他走。吕光死后,他的儿子吕隆继续扣留罗什。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发兵灭了吕隆,把罗什迎接过来。
    姚兴把罗什礼请为国师,为其建逍遥园,让优秀人才随之学习佛法。罗什在这里译出许多经论,其中最著名的有《法华经》、《维摩经》、《金刚经》、《大智度论》、《中论》等,流传千古,读来朗朗上口。
    从罗什的传记中看来,他为人清朗,领悟能力常人难比。当初沦落在军队中的时候,他通达了汉语。由于既精通佛法,又精通语言,所以他翻译经典非常顺畅,也不需要别人帮忙。他诲人不倦,有三千弟子跟随他学习。他觉得,自己如果做学问,从事写作,不会让于马鸣、龙树菩萨,但是他没有怎么从事写作,而是把大量时间精力都用在了翻译和讲学上,为弘扬佛教事业做贡献。
    临终时,他把弟子召集起来,说自己一生翻译300余卷经论,其中有一些来不及精炼了,但大意绝对不会有错。他在大众面前发下誓愿:如果翻译没有错误,死后火化,舌头不会焦烂。果然,他死后火化成灰,只有舌头还在,他的话应验了。
    罗什人格伟大,我们有幸学习他所译的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该感恩他的奉献。

三、本经的内容
    从体、宗、用三个部分简单地介绍一下。
    这部经的中心和主体,智者大师对这部经的评价:“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佛陀怎么成的?是修无相之法门。全经的核心就是这个意思。
    这部经的宗旨,即实修的妙用:以实相之慧,修无相之檀。以《金刚经》的话说,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这部经的功用:破执著。

课后任务:
    1、反复读诵《金刚经》。了解全经的内容。
    2、阅读和学习一部注解,记下心得和疑问。注解很多,先看一部,具体读哪一部,看大家的因缘。

    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返回 界文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二次课 上节
下一篇: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次课 上节
 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一、学佛需要循序渐进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二次课 上节
 愤怒与忍辱 第一讲 认识愤怒
 拥抱无常
 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四、菩提道上三个层次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二次课 下节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六次课 下节
 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三、寻找和依止善知识
 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五、注意几个核心要素
 愤怒与忍辱 第二讲 佛教常见修忍方法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庆祝香港佛教正觉莲社创立四十周年[栏目:真禅法师]
 前行讲记 第四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打坐前行之前行[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你不肯吃亏,你是不要福报[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噶玛恰美仁波切开示持戒窍诀[栏目:其它善知识]
 阿姜查的茅蓬 Achaan Chahs Cottage[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三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