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返回 唐仲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74

唐仲容: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缘起性空是大乘的一实相印,在缘起法上观实我实法之不可得,即是最具体的大总持法门,离此就没有真实的佛法可言。而缘起法包罗万象,大至宏观的人生、宇宙——现象界,小至微观的因果关系——甚深缘起,无一不为缘起法所摄,而缘起法最具体的、最贴切的表现,就是现实生活!故在现实生活中观我法空,是修学佛法的下手落足之处,这也是般若要典——《金刚经》的思想核要。这里有几个要点,略述如次。

一、观一切唯是心识所现 皆是如梦如幻的影像

1、《大方广佛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释尊依之成佛,并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以之教慈氏曰:“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慈氏依之成佛,并以此义在《分别瑜伽论》中教诸大菩萨曰:“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义相既灭除,审观唯自想。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无,后触无所得(转引自《摄大乘论·入所知相分》。”故“观一切唯是心识现的影像”,是十方三世诸佛展转相传的心印,当谨依之修学,不可丝毫变更。

2、唯识所现的影像即是甚深缘起,这里包括有依他起相与圆成实相的相互融合,依此甚深道理而建立甚深缘起。故所说“缘起”者,包括了依他起相与圆成实相的两方面,而以依他起相为主。所说“性空”者,就是说在此二者上所执的实我法性空,并不是依圆空。而恰恰正是由于明白了我法性空,所以才能真正通达依他起相和圆成实相。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的情况是由于迷依他起相的事,即执事为实有,才昧了圆成实相的真理,所以说以依他起相为主,而建立甚深缘起。若能通达甚深缘起,即能见依他起相之事实——唯是心识所现的影像;能见唯有幻事——影像,就能远离我法二执,则必然会同时悟得圆成实相的真理。

3、唯识主要是在显示“一切法如梦如幻的所以然之理”,观一切皆如梦如幻,唯是心识所现的影像,是般若所讲的“所当然之行”,两者彼此不可分割,本来就同属一体。若能抛弃割裂圣教的宗派执见,于此善巧通达,结合实际的止观修行,则必能契入非常微妙的中道正行。通达唯识所显示的甚深缘起,就能生起般若智慧、换掉我法二执的种子;依此般若智慧常起观照,就能伏灭我法二执的现行,不造有漏染业;如是正见、正行两相结合,必得契入菩萨愿行。故二者不可须臾分离,分则俱损,合则互成,凡真学佛者,依之遵之,必将获得真实受益,功不唐捐。

二、怎样来观一切都是心识现的影像

1、必须不取不舍两相结合。慈氏菩萨在《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中说:“不于实无起增益执,不于实有起损减执,不增不减、不取不舍,如实了知如实真如离言自性,如是名为善取空者。”立足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不舍;观一切都是心识现的影像就是不取;在现实生活中了知一切唯是心识现的影像,不取实我实法,观我法二空,就是对瑜伽所说的“善取空”的具体实践。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般若品》中也说:“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如是圣言,不胜枚举。

2、如《金刚经》所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取),修一切善法(不舍),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中无我等,主要是随顺诸法实相断执、离障、证真,修一切善法者,则是随顺染净二法因果规律,将染分依他起转为净分依他起,二者密切结合就是真正的大乘正宗。如果把握住了这个修行的宗要——核心,就一定会获得无上的菩提佛果。但是,对于此中所说的“一切善法”,在这里有必要加以甄别一下相似之义。什么是“善法”?若不从概念上给予这个名词以准确的定位,就会有人认为外道所讲、民间信仰所讲的劝善文也是佛法所讲的善法,实则不然。根本的区别之处就在于,佛法所讲的善法,是随顺因果关系而言的:从世间因果上讲,随顺了舍弃下界而升趋上界的要求;从出世间因果上讲,则随顺了舍弃世间而获得出世间的要求;并且,无论是讲世间因果,还是出世间因果,始终没有建立常、实、我、法等,尤其在出世间因果上,更始终是以遮遣常、实、我、法为其宗要核心的。所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建立“善法”的先决条件。外道或民间信仰所讲的“相似善法”都不出常、实、我、法的巢穴,是以“常见”为先决条件的,或为客观唯心主义的上帝、大梵等,或为主观唯心主义的真我、灵魂等,而这正是重要的边执见。是诸学人于此不可不加以简别之。由此也不难看出,只要没有建立常、实、我、法的边执见,而讲的善法,都是佛法所讲的“善法”所摄。

3、又如《心经》云:“照(不取)见(不舍)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说,在“五蕴上”照见了无我法之可得——五蕴皆空,就能度脱一切苦厄。五蕴皆空是指:五蕴上皆无实我法性,而不是说连五蕴的蕴相都没有,如果说五蕴上有我法性,就是增益执,反之,如果说连五蕴的蕴相都空,就是损减执。“照见五蕴皆空”主要是就断除常见的实法执,以证入二空所显的诸法实相而言的。五蕴也就是缘生法,也就是人生宇宙,也就是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五蕴相上,观实我实法之本来就空,了无一法可得,就是观一切都是心识所现的影像的具体修行。

三、在什么地方不取不舍

1、不取是随顺实我实法之非有,不舍是随顺因果宛然之非空。非有,则无论世间或出世间皆属缘起性空,皆非有实我法性之可得。非空,则无论世间或出世间皆因果宛然,故须舍弃世间而进趣出世间。故一方面需要观生死本空,一切凡情本来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是则,无生死之可得,故能大勇无畏,长劫度生;既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亦无涅槃之可得,故能不见一法,远离一切有相所行,而得无住涅槃。同时,另一方面又要善巧观察染净因果,知染分之种种过愆而远离之,又知净分之种种功德而修学之。如此两相结合,就是不取不舍的妙道。由于无论是观实我实法之本空,还是观染净因果之幻有,乃至修离染趋净之正行,都不可不以缘生法为广大的所缘境,故和我们最贴切的缘生法——现实生活,就是我门修习不取不舍菩萨正行的安足之处,因此,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实践。从穿衣、吃饭、行路、工作、学习、休闲、睡眠等,由家庭生活乃至到社会生活等,就在这些现实生活上来观一切皆是心识所现的影像,以实践不取不舍的妙道。

2、《解深密经·序品》的“于一切行成就大觉。”“一切行”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现实生活。《金刚经》卷首把释迦的穿衣、持钵、行路、化缘乃至吃饭、收衣、洗钵、洗足等,一切生活的身教写在言教之先,都是在教导学人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不取不舍。藕益大师也说:“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意即凡夫在穿衣、吃饭乃至工作、学习、休闲等生活中迷,都认为有个我(我执)及我所(法执),修行就是要在凡夫处处生起迷执的现实生活上,处处观我法空,破我法执,进行不取不舍,才是对症下药之处,而功到自然成,必收修行的实效,得到真实的法益。

3、《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中讲到庞蕴家人坐而论道,庞公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意思是说:诸法的真实相——法的自性,其理极为甚深,隐微难知,故以“十担麻油树上摊”为喻。其夫人庞婆则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意谓:诸法实相虽然极为甚深、隐微,然不离缘生法之幻相而得显了,故说容易也容易,如触目、闻声等,一切都不外是缘生法,若于缘生法上见其了无实我法性,而安住二空真理,如如不动,不取一相,就能亲见诸法实相。且以“百草”为喻,如知百草之唯有如幻之生灭,即于百草上见无实法可得之实相,百草如是,一切缘生法亦尔,皆有诸法之实相显露。其女儿灵照又说:“也不易,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睡。”意指:若知下手立足之处,也说不上难或易,只要在具体现实生活中的吃饭、睡觉等方面,进行灵活参悟,知一切法缘起性空,而不取不舍,就能亲证诸法实相——真如。明代王阳明亦有诗云:“饥来吃饭困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见《王阳明全集》卷二静心录之八、外集二中〈答人问道〉。后半句为“于说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也是从方法论说,于现实生活中真参实悟,躬行实践,是为取得修行实效的下手立足之处,可资参考。

四、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修行参悟决定成佛

就此中原因有三要点极为可靠

1、因为顿悟是唯一的修行入手之处,不讲顿悟就没有真实的修行可言。虽然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漫长修行,但从开始到所有的中间过程,都不外乎是从当前的现实生活入手:躬行实践的时间,唯是当前,破迷开悟所缘的境界,主要是现实生活。所以,要顿悟就得抓当前、抓现实生活。若能明白此中道理深义,真的可以顿超大劫,决非虚言!反之,若不明白此中道理,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从他世、他方寻求理想和希望的实现,就只能等待下去,等上多少劫也不一定,一直到翻然悔悟、不再等待时才能上路。更有甚者,非但不知自尊、自重,甘以薄地凡夫而自许、许人,反诽谤勇猛实践者为自不量力、不知深浅,实可悲哉!

2、随顺诸法实相,观“一切都是心识所现”而不取,就生实相般若,随顺净分依他于一切善法如实实践而不执着,就是方便般若。有此两种般若,就是圣者,能圆满者就是佛。乃至菩萨在未入圣位前,也就是说贤位的菩萨,在积集福智资粮及加行二种无分别智时,所有的一切,都不能离开现实生活——修行参悟的所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悟得和契入诸法非有非空的中道实相,就生实相和方便二种般若,故一定能成就伟大的菩提佛果。《金刚般若经义疏》卷三引《大品》云:“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

3、若有般若智慧——根本、后得二无分别智,当下就能在现实生活中证得涅槃,成就菩提华果。所以,佛法常言“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又常说:“当体即空”、“现法乐住”。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机缘品》中也说,有了般若则“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这些都是说在现实中修般若观而证得菩提涅槃、成就佛果的。

此精要法门系十方三世诸佛用一切智智通达,反复实践、宣授之所勘定。仲容据《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修习止观有缘“无量总法”的原则,反复将经论、对此所说进行研究实践、总结,实获益匪浅。兹公诸于世,使天下上根利器见而受持,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返回 唐仲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实践与现观
下一篇:关于佛学的本质
 试论《坛经》的伟大优点与学习
 魔来魔斩,佛来佛斩
 无分别智与无分别理
 实践与现观
 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
 怎样弘扬佛法
 唯识二十论讲义
 谈持戒及现法乐住经验
 谈谈业报因果
 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己点火[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三四)[栏目:杂阿含经]
 生理疾病,由心所生[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佛法概论[栏目:印顺法师]
 南岳呈文[栏目:明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