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乘金刚上智,品五佛人生
 
{返回 贤崇·贤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59
乘金刚上智,品五佛人生

贤宗法师为海宁义工团队开示

杨正雄整理

  传承文明扬民族精神

  今天非常荣幸,跟大家结了一个善缘,这个善缘太大,把我从医院叫到这里来。我和郑卫国老师特别有缘,是宿世的修行,促成我们今天的友谊。在座的每一位,未来都会成为五佛人生的讲师,今天在这个场合跟大家结缘,我感到有殊胜的意义。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话题: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什么是中国梦?什么是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我们展示在世界面前的是怎样的精神面貌?这些问题引导我不断深入去思考。不少人有一种偏见,认为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好,体制也好,教育也好,医疗保障和交通设施也好,都要比中国的好,我不禁想问问这些人,你们细致了解过国外的情况吗?难道他们真的什么都好吗?

  我前几天在上海交通大学讲课,也跟同学们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我说,中国现在处在一个崛起的十字路口,我们这代人是最有福报的一代人,我们承前启后,肩负着中华民族再一次崛起的重任。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个时期是最繁荣的,一个是唐朝,一个是近代。唐朝的兴盛来源于古印度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冲击,也就是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产生的硕果。在唐朝之前,有两个时期的文化最为灿烂,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思想最丰富的时期,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都集中在那个时期,比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等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则是得益于佛教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带来了唐朝的兴盛。中国文化的另一次崛起是在近代,源于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冲击。可见,冲击并不一定都是坏的,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们这一代人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成长,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冲击,怎样在文明的交汇口处对它们进行取舍和对自己进行定位?选择怎样的方向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到怎样的结果。我们读书会推荐过一本书,《中国即将统治世界》,这本书对当今时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中国统治世界将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虽然有这种趋势,但是作为我们个人有没有做好准备,是大家需要反思问题。我们在物质上繁荣的同时,在精神上有没有同样繁荣?我们只有在精神上站在一定高度,才能俯瞰世界,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主人。我们的思想高度决定着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要成为别人精神的领导者,那我们的精神就一定要超越别人的高度。对一个人来讲,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人的境界,境界来自于与生俱来的福报,和由它所带来的解读世界的眼光和智慧,这决定着这个人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思想。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行的同时,对这个世界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解读。我们在解读西方文明的时候,也要站在同样的角度来解读东方文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影响着下一代人的选择,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其实是在为下一代人服务。有人觉得服务别人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其实这是一种曲解。老子说:大海能成其大,是因为它处在最低点。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定位放到最低点,去为无量无边的众生服务,那么他就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至圣。至圣并不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而是你利于众生后,众生把你当成至圣。

  勘破有相抵无量境界

  大家知道《金刚经》吧?好好学这部经,它能给你终极的智慧。但是没有工具和相应的福报,你也得不到这种智慧,并不是听老师讲过这部经之后你就全部能够理解了,这个未必,因为听到的东西并不一定能运用到实践中。有些东西你要达到一定的人生高度才能理解它们,就好比《西游记》里的人参果,要用金坛才接得住它们,不然掉在地上就没了。《金刚经》就是一棵智慧的人参果树,当它掉下至高无上的智慧给我们时,我们有没有那个金坛来接住它们?

  《金刚经》最基本的一个思想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是相?世间一切有所造作的法,和一切因缘和合的法都是相。凡相都是虚妄的,要怎么样来摈除这些虚妄的相呢?我教大家一种技能:凝想。凝想就是凝神想象,只有身心放松,摈除外界一切干扰,才能做到凝想,这时你的思维能发挥到极致。水在安静的时候,它的沉淀物是最多的,水在清澈的时候,里面的倒影和漂浮物是最清晰的,我们的精神也是这样。等一会儿我教大家静坐,静坐的时候凝想的力量是最大的。

  我现在引导大家去凝想。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孩童,再到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最后到将死之人,我们的身体就是因缘和合的集合体,有毛发,有骨骼,有血,有肉,这些东西你说是你,但都不是,只有把它们和合在一起才是你。但是这些东西每天都在变化,今天的你不是昨天的你,明天的你不是今天的你,那究竟哪一个是你呢?前一刹那是你吗?不是,因为它已经过去了,下一刹那是你吗?不是,因为它还没有发生。世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流动和变化之中,只不过有些微小的变化我们看不见罢了,一间屋子,我们今天看是这个样子,明天看还是这个样子,可是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再看,还是这个样子吗?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盛到衰,由生到死,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有的动物早上生出来,晚上就死掉了,有的动物春天生出来,夏天就死掉了。人生也是一个由年轻到衰老的过程,我们现在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们也都经历过,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凝神想象,世间万物都在瞬息万变之中,房子在变,生物在变,政党在变,家庭在变,人际关系在变,地球在变,宇宙空间也在变。今天生病了,明天未必生病,今天健康,明天未必健康。

  这些东西无一不反应着这个道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把这个道理想透之后,你的思想境界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越。心改变了,你的世界就改变了,世界来自于你的心对世界的解读,所以,一个人要想改变世界,就要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先改变自己的心。六祖慧能开悟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一切都围绕着自性而改变,自性的改变就是一切的改变,一切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凝神想象一切的相,我们站在大海上去看大海,站在高山上去看万里山河,站在沙漠中去看寸草不生的土地,那时我们的心胸会变得无比开阔,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事都将变成浮云,对我们不再有半点羁绊。

  人的欲望就像绳索,追求得越多,束缚就越多。束缚会带给人痛苦,痛苦的人以后会走上恶鬼道和地狱道。人应该让自己的心更多地去感受一种平和,就像你们来这里听我讲课,如果绷着个脸坐在那里就会很不舒服,感觉不舒服了,身体就会不舒服,身体不舒服了,脑袋瓜就会不舒服,脑袋瓜不舒服了,就什么也听不进去。这个世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每件事情都需要有所取舍,中国人讲的中庸,西方人讲的平衡,都是这个道理。

  人要想身体健康,就要把握住生活的平衡,每天适当的工作,适当的休息,不过度贪恋某一方面的喜好,使举止尽可能趋于中道,这样生活才会更幸福。人的痛苦很多时候就是来源于心不平衡或者生活不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业障就来了。生活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一个人不可能把天底下所有事情都做尽,也不可能把所有好事都占为己有,得了人世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宜。当你成为大人物,你就失去了小人物的洒脱,当你成为小人物,你就失去大人物的光环,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这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思想来对待世界。《金刚经》要求我们深入思维并观照这个因缘和合的有相之法,表面上我们都理解这个相,内心里也能接受它,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做到。

  做老师,要有几个基本的能力:第一个,凝神想象的能力;第二个,时刻地观照自己。每时每刻都能找到自己的当下之心,当下就是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此时此刻,过去的不要去感伤,未来的不要去痴想。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有一颗活在当下之心,站在讲台上讲课时专心感受讲课的乐趣,吃饭时专心感受饭菜的香味,这些都是活在当下的表现。把生活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色香味都映射到你的脑海中,是一种美好生活的状态。生活中所有不和谐的事情,都是我们起心动念吸引过来的,要时刻用欣赏生活的态度来表达对世界的感恩。

  世界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叫做气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力量,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气场,有什么样的念头,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轨迹。为什么不同的人说出同一句话,大家的理解会不一样,就是因为说话的人心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不一样,阅历不一样,气场也不一样。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们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为人父母了吧,做父母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但其实孩子跟你一样,也是个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有他的工作和独立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都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执着和不舍,客观地去对待它。

  超越肉身识因缘轮回

  我说一句大家都不愿意听到的话,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我们的灵魂暂时居住的场所,这可不是随便说的,我给大家讲三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我们嘉兴市的政协副主席王淳,两年前来参加我们的讲经法会,中午吃饭时,他跟我说,他以前生过一场大病,一直昏迷不醒,后来被送上手术台。他在手术中感觉到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飘到天花板上,从上面看下来,看见自己的身体插满各种仪器,医生护士所站的位置,还有他们工作的状态,全都看得清清楚楚,醒来后,他把这些事情讲给医生听,问医生是不是这样,医生大吃一惊,事实果真是如此。经过那件事以后,王淳先生无法再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存在。

  第二个案例,青岛有个叫方力胜的居士,他经营一家化工厂,想捐钱在工厂附近的村子里建一座庙,他邀请我去给他做规划。我们去村长家吃饭,村长跟我讲,说他们村以前发生过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是别人家的媳妇,有一天早晨,这个妇女竟然发了疯,到处乱跑,边跑还边叫:我要媳妇,我要媳妇。家里人很奇怪,一个女人怎么说自己要媳妇,于是就把她送去精神病医院治疗,治了三个月回来,没过两个月又开始发疯,一年送去精神病院三次都没治好。

  后来村子里的一个老人跟她的家人说,这个女人可能不是精神病,是鬼附体,几年前村子里死了一个单身汉,可能是被他附体了。老人教她的家人为那个死去的单身汉做一场法会,用纸糊了汽车、楼房,房子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女人,有三姑六姨,丫鬟奴仆,到他坟前烧给他,结果那个女人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村长说,他以前认为做法事烧纸钱这些东西都是迷信,可自从亲眼目睹那件事发生以后,他就不敢再说那是迷信了。其实人死后如果没有进入天堂,而是在鬼道,烧纸钱对他是有用的。这不是迷信,是现实存在的东西,民间很多祭鬼的习俗,无缘无故也不会流传下来,肯定是有一定根据的。

  第三个案例,我以前在宁波宁海主持一个寺院,寺院成立了一个自助会,五个居士做一组,若组里有老人生病,就安排一个组员去照顾他,给他送饭,洗衣服,这样可以减轻他家人的负担。如果有老人去世了,组员就二十四小时轮流为他念佛,念三天。当时有个组长叫李瑞娟,长得像观音菩萨一样,她说他结婚是为了救她老公一命,因为她若不嫁,她老公就要去跳海,后来她问她老公,如果我不嫁你,你会不会去跳海?她老公说,鬼才会去跳海呢。这个人很有佛心,生了小孩后就到我们庙里,加入了自助会。有一天她跟我说,他们去给一个阿婆的孙女念佛,小女孩十四岁得了白血病死掉了,他们围着女孩的尸体念佛,念到半夜的时候,女孩的舅妈竟然做了件奇怪的事情,她跑到灵堂里,抱住女孩妈妈的腿,用女孩生前的声音说:妈妈,我不要死,救救我。女孩妈妈吓得惊慌失措,一筹莫展,随后又抱住女孩爸爸的腿,歇斯竭里地喊出同一番话,女孩爸爸一怒之下,一巴掌打了过去,把她打醒了,她根本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她其实是被女孩的灵魂附体了。

  这些虽然是我听来的第二手故事,但是他们都有名有姓,可以查证。还是那句话,我们宁可相信因果轮回的存在,也不要去做会招致恶果的事情,当真恶果来临的时候,真的太可怕了,那时即便后悔也为时已晚了。一个人活在世间,从生到死,所能看到的事情,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会在死后招致怎样的因果,这是我们应该早点弄明白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死,不管接不接受,最终都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如果弄不明白,面对死亡时就只有恐惧,弄明白了,才能坦然面对。

  如果对生死轮回问题没有进行过深刻思考,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就无法理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跟这个思想密切相关的,比如因果报应,积善积德,头顶三尺有神明,对人对物应当有敬畏之心,还有传统的祭祀活动,礼仪习俗,文辞歌赋,很多都贯穿着生死轮回的思想。

  因果分现世因果和三世因果,通过培养好的人际关系来为人生事业铺路垫石,这是现世因果,现世因果无法代替三世因果。我们可以用一个十字架来表示生死轮回的关系:十字的前面是来世,后面是前世,中间是今生,上面是天堂,下面是地狱,中间是人世。我经常跟我们领导讲,党组织没办法代替宗教,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论中没有天堂,地狱,前世,今生,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这些东西都有。

  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上讲,每天都有很多微小粒子从我们体内穿过,我听一个权威物理学教授讲过,如果这个问题研究明白了,人类可以发明一种机器,把人变成粒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从一台机器上发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机器上,像发传真一样,再从那边的机器里发送出来。现在人类虽然没办法做到,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未必就做不到。你们知道鬼吗?它们一下在这里出现,一下在那里出现,速度很快。佛教里有一部经,经里有一部论叫《祭神论》,里面所描述的中阴身,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投胎,它的速度就达到现代物理学中描述的量子运动的速度。中阴身是个色法,那个色法叫做无表色,就是清净之色的色法体,像婴儿一样,人死后四十九天内所呈现的那个身体就是中阴身的身体,像个婴儿。当他去另外一个星球投胎的时候,不管多远,哪怕几万亿光年,一刹那间就可以到达那里。

  我们省委办公室有个领导,是从嘉兴调过去的,我有一次到省里接受改造,他跟我聊天,说他有一次出了车祸,昏迷过去后看见整个世界一片漆黑,远处隐隐约约有一片亮光,他发现自己在快速地往那道亮光冲去,在冲去的过程中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没死掉。如果他真的到达了那道亮光所在的地方,他的生命就结束了,同时另外一个生命就诞生了。

  《祭神论》里描述了中阴身投胎的情景,中阴身可以从密不透风的钢铁房间里毫不费力地穿过去,任何坚硬的东西都挡不住它。很多物理学家说,佛学的境界,永远超越物理学的发展,不过很多东西也还有待科学的验证。不管你信不信佛,你都应该知道,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东西,连这个世界万分之一都没有,更不要说整个宇宙。

  我在闽南佛学院有个学妹,她说她的天眼关闭得很晚,到九岁时还能看见鬼,一般的孩子在五岁后就看不见了,她给我讲的情景,让我听得浑身毛骨悚然。中国民间七月半有祭祖,我们老家每年祭祖都会烧九道菜,摆八双筷子,倒上酒,点香烧纸钱,然后念咒请祖先回来用膳。我那学妹说,她家祭祖的时候她看见桌子上坐满了“人”,是半隐半现的影子,他们在吸饭菜的气味,吸完了就消失了。你们回去可以做个试验,做好的菜一半用来祭祖,一半原封不动地放在锅里,等祭完祖后把两个菜分别热一下再吃,你会发现祭过祖的菜一点味道都没有,菜的香味全部被鬼吸掉了。

  破旧立新能驾驭人生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要不断去探索,人有一颗探索之心,就能永葆青春,没有探索之心,就算年轻,也会活得老态龙钟。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佛教是如何去解读福报和培植福德的。学佛的人都知道达摩祖师初化梁武帝的故事,它讲的是有相布施和无相的布施的区别,无相布施的功德是无量的,福报也是长久的,而有相的布施功德是有限的,福报也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在做布施的时候,要把自己培养的福报回向给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无上菩提,才是最长久的。换句话说,我们以后跟人讲五福人生,去度化别人,就要想着让别人的命运因为你而产生巨大改变,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鲜花和赞美,当你坠入鲜花和赞美之中时,你的心就被这种相所迷惑了。

  做老师最要避讳的就是傲慢之心,这在佛教中叫贡己之心。我们拜佛的一个意义就在于放下贡己之心,让自己培养起一颗谦和之心,你不一定要拜佛,你可以拜人,拜木头,拜石头,重要的是当你在礼拜的时候,要把那颗高高在上的心放下来,把自己回归到最低点来看待这个世界。整个世间的人赞叹你,你不会以之为高,整个世间的人诋毁你,你不会以之为卑,能做到风雨飘摇而毅然不动,那你一定是个达到了无相之境的人。

  打破我执,我贪,我痴,我慢及一切相,才能建立新的自己,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不破不立”的道理。《金刚经》云:如来非如来,是名如来,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意思是我们看待事物时,通常会有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我们的心性会有所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也会因之不同,这个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叫否定之否定。世间有相的东西都有问题,我们不能面对它们,是因为我们的境界还没有达到。《金刚经》给我们的是一种无上的境界,人达到这种境界以后,心胸会无限的开阔,像虚空一样的无量无边,心平静得吹不起任何波澜,做老师的一定要努力往这个方向去修习,做到人天师表。

  《金刚经》全称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稍微给大家解释几个词的含义,大家解读这部经就没有什么难题了。金刚是指手持金刚杵的佛,即侍从力士,般若是指智慧,波罗蜜是指到彼岸,这部经所阐述的就是到达人生彼岸的智慧。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从失败的此岸到达成功的彼岸,《金刚经》就是载人渡河的一艘智慧之船。还有一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说人要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就要做到无上正等正觉。

  这部经之所以在中国这么盛行,是因为它的智慧弥补了中国文化的空缺,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圆满,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更加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的蓬勃,又促进了《金刚经》的传播。一位民族学教授曾经跟我讲,犹太民族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被同化,却在中国被同化了,宋朝的开封和近代的上海都居住过大量犹太人,他们成立自己的社团,从事商业活动,可是经过几个世纪的融合,他们最终在中国消失了。是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实现了这种民族的融合。大家要对中华文化有信心,再强大的文明,我们也有能力把它兼容并包掉,当然,首先是生活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众生要有兼容并包的心量。

  给人以物质的布施,是有相布施,给人以精神的布施,是无相布施。在帮助人时,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精神的崛起,让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帮他打开思想的极限,给他改变人生的力量。在你的帮助之下,不但他自己崛起了,他同时也帮助别人崛起,这种力量不断地辐射出去,最终将达到无穷无尽的度化,这个叫做精神的裂变。就好比今天来听我讲课的学员,以后你们会成为导师去培养新的导师,你们培养出来的导师又继续培养更多的新导师,这样就会培养出无量无边的导师,这其实就是佛的境界。

  大家还记得有一部动画片吗,《功夫熊猫》?片中讲到的武功秘籍是什么,一张白纸。这里面所蕴含的玄机,就是无相,打破一切相,才能超越自我。你们看过日本武士比武吗?最高武士比武,比的不是拳脚功夫,而是打坐,这跟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通常我们认为,武术比赛嘛,就是要打斗的,可是当比武达到最高境界后,就不再是比划拳脚了,当两个人都属于无招的状态,大家不知道要怎样去对峙对方。再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的高手比武通常都不用兵器,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利刃,取胜于无形之中。《孙子兵法》里也讲过这个道理,说一个优秀的将领,对于对方发动的任何一次进攻,他都要有办法去应对,他的无量无边的应对策略,就是来自于他的无招,即对方出什么招,他就用什么招去应对,以不变应万变。老子也讲过:无为,即是无所不为。

  师之智慧需物我合一

  我并不提倡大家迷信于某一种宗教,而对其他宗教产生排斥和诋毁,学佛之人,也可以涉猎其他宗教的书籍。我们香海读书会每年都要送出去很多书,其中不乏有佛教以外的书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类的,基督教类的,道教类的,金融类的,社交类的,等等。我们这样做,也是希望大家把眼界和思维打开,不要被某一个领域所框扰。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以兼容并包的心量接受新事物,不断打破眼前的相,达到无相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达到一个越来越高的境界。

  很多人学识很渊博,可就是讲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他太执着于相,思维还停留在作品本身,没有打破书本去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同时又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表达的不好。其实书本和自己表达的好与不好,都只是事物的相而已,只有打破这些相去领悟知识的真谛,才能把书本上原本死板知识转化为可供自己灵活使用的知识。领悟知识以后还要放下我执,不要太在意自己表现得如何,完全放开以后,表达也通畅了。

  我有两个开车的朋友,一个开车时方向盘总是抓得紧紧的,浑身上下都很紧张,开不到一会儿就累了,另一个开车时很放松,他本身也喜欢开车,所以开车的时候特别潇洒自如,坐在他旁边都能感觉他的身子和车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从这两个朋友身上领悟到,不会开车的人开车,是一种痛苦,会开车的人开车,是一种享受。佛教里也有典故来阐述这个道理:六祖慧能和他的大师兄神秀都写了首偈子,神秀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

  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两首偈子的境界明显不一样,神秀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相的阶段,他不得不“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而慧能已经打破相的束缚,从无相的高度去领悟事物的本质,所以能够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那两位开车的朋友,也是这样,不会开车的那位朋友,心里一直想着开着这件事,把方向盘抓得死死的,这个就是神秀的境界,而会开车的那位朋友,心中没有开车这件事,能够和车融为一体,感受其中的乐趣,这个就是慧能的境界。以后你们上台讲课要是会紧张,就默默告诉自己“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把听课的人和周围一切都看成是空无一物,自己也不存在,世间万物都不存在,还有什么可紧张的。

  讲课也有讲究,讲课时一定要跟观众达到合一的境界,他们的需求就是你要给予他们的,你要给予他们的,就是他们的需求。讲课时不要贪多,你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东西传授给别人,最好的讲课,是情感的交流。不要认为你是个老师,能给人家带去很多东西,所以就显得高高在上,要把讲课当成是所有的人在一起对话,把自己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悟告诉大家,让大家有所收获,这样就很好了,知识永远也讲不完的,重要的还是要看讲的效果。

  有一次我到省里参加一个叫“五水共治服务”的活动,他们要我代表佛教发言,还建议我提前写一篇稿子,照着念就好了,我说能不能别叫我发言,我一发言就要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来讲,因为我普通话不标准,照着稿子反而念得一塌糊涂。我一直觉得,用内心的情感流露出来的声音,最能打动别人,所以讲课不要讲虚话和无味的空话,更不要去卖弄你的学问。就好比经书上讲到的“德”有二十六种,并不需要把二十六种都讲出来,把自己理解的几种深刻地讲出来,使别人受益,就可以了,讲课又不是写书论著,何必长篇大论呢。

  我以前在上海交大读经济学硕士,给我们讲课的很多老师,都是国务院的经济学高参,他们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都是非常权威的人士,其中有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到现在还记得他,他是南洋商学院的院长。第一次上课,觉得这个老师其貌不扬,不觉得怎么样,讲到最后,我发现所有同学的眼睛都一动不动地盯着他,大家都被他的精彩讲说吸引住了。跟其他老师不同的是,这个老师从来不照本宣科地去念课本,也不虚无缥缈地去讲一些不着边的大道理,他就是讲自己对经济学的看法和思考,所举的案列也都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

  一位好的老师,社会的体验是最重要的,你要去做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要培福,就要去求福,怎么去求福呢?其实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有没有去做利于他人的事情?有没有对身边的人好一点?有没有努力去培养自己的德行?如果没有,讲什么五味人生都是空的。很多老师讲课都是在鹦鹉学舌,没有自己的东西。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充满着慈悲心,悲悯心,利他心,厚德心,清净心,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们唤醒,我们应该打破成规,提高自己的境界,给人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让别人能感觉到你身上光芒四射,用你的人格魅力去使人倾倒和觉悟,别人一看到你,就觉得是一件很大的福报。就像古代那些有德行的禅师,在众人面前一座,你就能感受到他深深的福泽,那个时候,千言万语都化为乌有,他的行为举止之中就透露着无限的禅机,这就是超越有相去领悟无相的力量。这是作为一名导师所要磨练的气质。

  实际上养生之道也是无相的延伸,当你处于最快乐的状态,你一定能把这种快乐感染到身边的人,他们也因为你而得到快乐。如果你的生活中有太多束缚,你的快乐就无从生起,当你没有快乐的时候,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总是担心这儿,担心那儿,心神不宁,寝食难安,连寝食都难安了,身体又怎么会好得起来呢。有一部电影推荐给大家看一下,《三傻大闹宝莱坞》,来自印度的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喜剧电影,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一个人不断去追求卓越的时候,成功就会跟随着你。大家有空去看看,有小孩的要带着小孩一起去看,让孩子们知道,人应该不断去追求自我的卓越。无论你做什么,讲师也好,公司领导者也好,在家带小孩也好,能够每天快乐生活,自信地面对工作,你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很了不起。这种了不起的成就,是以快乐为前提的,快乐的前提是无相,因为无相,你能够抛开生活中的纷纷扰扰,轻松地工作,快乐去生活。


{返回 贤崇·贤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愿”共修普贤行
下一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佛法自由谈——走在人生边上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二)
 是心作月
 幸福秘笈 会诸妙心
 观心如心朗照光明
 换个眼光看世界
 清凉山上光明照
 以正见指引人生的正确方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