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受教除痴迷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64

  受教除痴迷

  ⊙佛教以正法,众生勤修学,福慧并行进,自净护意念。
  
  
  学佛,佛陀教育完全是依正法,让众生见解正确。我们的知,要知道人、事、物,是非要懂得分清楚,正知、正见、正思惟。这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所以说『佛教以正法』。而我们众生呢?众生应该要『勤修学』。佛陀既然这样教我们,我们应该要很殷勤,要精进,要受持,佛法无量誓愿学,这就是我们学佛者的本分。
  
  所以,我们人人都期待福、慧,谁不想得福呢?若想要得福,必定要修慧。
  
  若只修福,除了来世带来人间财富;但是,在人间有财富的人,心里的苦,家庭的苦,不欲人知的苦却也是不少。这就是过去生中有修福,但是欠缺智慧,结了不好的缘,所以表面上看来好像富有,却是内心空虚,这是过去生欠缺修慧。
  
  所以我们在修行要很小心,修福的同时必定要修慧。是对或不对?该做的,利益人群的,我们去做,这就是用智慧分别是非。该做的,做就对了。做不该做的,这叫做愚痴。
  
  佛陀之名称为『两足尊』,随时他都是福慧平行。脚就是要走路,所走的就是菩提大直道,这就是福慧的道路。也要时时『自净护意念』,将我们的心常常保护得很干净。无论是我们的意识或念头,一定要常常保护好,不要眼识见到外面的境界很美,心就起贪念。美,那是外物,与我们无关。
  
  曾经说过,一位比丘(婆耆奢)与阿难走在外面,看到一位女孩子走过,『怎么这么美!』起了爱念,那种爱欲之念一起,幸好他是修行者,马上自我反省、忏悔,这叫做『自净护意念』。佛陀的时代,佛陀的弟子都会起心动念了,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护意念』,这念心要时时保持很干净。
  
  内心干净,外面的境界也是要干净。在这几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带来了这么大的气候异常,所以呼吁大家,环保意识要启动起来。慈济的环保意识,已经在这几十年来,不只台湾做而已,国际也是这样做。有慈济人的地方,都是很用心。
  
  在菲律宾有一个节日,就像台湾的『清明节』一样,他们的名称叫做『亡人节』,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去扫墓;去扫墓就造成很多的垃圾。马尼拉的慈济人已经三年了,他们都在这个时节就去公墓,设环保站。
  
  今年也是一样,今年总共四天,从十月三十一日开始,很多志工陆续进到墓园里,去设环保站,桶子排好,标语写得清楚,人在那里设点,现场引导人人如何分类。从墓园入口就先有一个倡导,进到里面,有人在一站一站为他们倡导,教他们如何回收。总共有七个站,七个墓园。在那里光是一个站,一天就收四吨多。
  
  有一个是北站,在北部的公墓,马尼拉市长也去扫墓,远远看到慈济人,走到慈济人的地方,就向慈济人合掌:看到大家这么认真在做环保、倡导环保。其实,过去的市容很肮脏,就是因为慈济人出现,这几年的时间,环保做得不错。
  
  还有媒体也看到慈济人了,第一天、第二天,都有媒体来采访,也来做报导。有其中一个菲律宾的第七电视台,就在电视上呼吁,希望人人将瓶瓶罐罐这些东西,拿来换礼物;电视台的人将这些东西收好,就捐给慈济。这样一袋、一袋,也捡了一大堆,回收的也将近整车,送去给慈济。
  
  看到菲律宾,人人用心这样推动,地方政府能珍惜、能感恩,电视台正确的报导,所以我就说过了,菲律宾有希望!看到这样,尤其他们在做环保的同时,也为眼科医院募心募款,呼吁人人点滴累积,来完成眼科的医院重建。
  
  一个小小的孩子在那里卖汽水,看到讯息,卖了汽水就赶紧拿钱来捐,说那是要帮助眼科医院重建。还有一位,曾经接受我们的眼科为他开刀,重见光明,让他现在能自由去赚钱,维持生活,看到慈济在那里,他也捐了钱。所以,造福的同时也为了医疗志业在倡导。
  
  这福慧双修,教人如何做环保,看了很感动,这人人都做得到。自心的环保能让我们慧命成长,身外的环保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共居住的土地,能够美的境界现前,肮脏的境界消除,这全都是在修福慧,也是『自净护意念』,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做得到的事情。
  
  佛陀用正法于人间,佛陀所遇到的众生,昨天说过『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用种种的方法,教导众生能够走入觉悟之道路。但是,若无智的人就错乱,好事不做。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迷惑不受教』这一种人,佛陀遇到这些人,也是无奈。不过,把握因缘,若愿意,根机成熟了,他就会接受佛陀的教法;根机若不成熟,未来再度。
  
  下面这段经文说:『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这些众生是什么样的众生?就是『迷惑不受教』的这些众生。所以他说:『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些人都是『坚着于五欲』,使观念思想如痴如醉,没有清醒时。就如喝醉酒的人,乱了生活的方寸,自己还不觉不知,这叫做痴。
  
  我们来看,『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佛悲众生执迷;不受教化,不弃恶习,多行邪道,不修善法,不信正法。
  
  
  佛陀的悲心,他悲悯众生执迷,不忍心众生在这种痴爱、痴迷,如痴如醉。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此生中又更沉迷在五欲,这样痴迷,不觉醒,不肯好好来受持佛陀的正法。
  
  『不受教化,不弃恶习』,恶的习惯不改就不改,改不过来就改不过来;因为他不想要改,不是改不过来,是不想要改,已经执迷:『怎样!我欢喜,没什么不可以。』所以,这不检点自己,这叫做『不弃恶习』。明明知道这是恶的习惯,他就是不肯改变。
  
  『多行邪道』,所走的都是偏路,所做的都是恶的,损人不利己之事。这种『不修善法,不信正法』之人,这就是佛陀最担心。这些人都是未曾种过善因,未修善之根本,这『无法度』──没有办法。『无法度』就是没有因缘,无缘众生不能度。这无缘的众生,就是没有种到善本,不肯去种、修福。
  
  
  ⊙不曾种善因修善本。『本』亦即是因也,善为菩提之本。
  
  
  所以我们常常说『济贫教富』,让人人都有一个因缘种一个善。一滴水入大瓮中,就是滴水成一大缸水,累积起来。或者是一滴永不干枯的水,那就是要入大海。所以,我们不怕善少,只怕不肯发心,点滴之水合起来就很多,能供应很多人受用,这样就能与很多人结好缘。
  
  所以佛陀一直鼓励人人要种善因、修善缘。若完全不想去种因、结缘,那就没有因缘得度。所以『本亦即是因也』,『本』即是因,『本』也叫做因;『未曾修善本』的『本』,就是因。未曾撒过种子,所以这片园里没有他种的一粒种子。
  
  善,就是菩提之本,做的事情,利益人群。菩萨道,这是一条道路,叫做菩提;『菩提』就是觉,觉悟的因,也就是觉悟的种子,这叫做『善本』。若要善,就要有菩提之根,这样我们就要好好用心、用智慧,付出而无所求,点点滴滴是我们的本分事,这叫做『善本』,也就是菩提道,也称为菩提根。我们必定要精进,我们必定要去付出。
  
  所以『坚着于五欲』,这种『坚着』,佛陀知道众生都是悭贪、执着,这就是众生的烦恼,也就是众生的缺点。
  
  
  ⊙坚着于五欲:佛悉了知,此诸众生执诸恶习气;不能受教之因由:无明贪痴,坚着五欲。
  
  
  这种众生的『执』,执什么?执于恶习气。恶的习气都不肯改,不肯弃除这种执着的恶习,因此而无法受教。这种不受教的因,那就是无明、贪、瞋、痴,这就是我们坚着五欲的根本。
  
  
  ⊙痴爱故生恼:迷惑之心为痴,谓于一切事理、诸法,无所明了,妄生邪念痴爱,执着生恼。
  
  
  『痴爱故生恼』,这种痴爱生起了烦恼,恼乱自己,恼乱别人,自己在造业,又让别人也造业。这种互相牵引、带动,人祸就是这样起的。这全都是迷惑之心。
  
  痴,迷惑就是痴,就是『一切事理、诸法,无所明了』,对事、对理、对法,都无法了解。这些人也就是痴。
  
  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智能低能、智障这样的名称,这样的患者,固然他是带着业来,其实,现在很聪明却没有智慧的人很多。事理分不清楚,事理混淆,颠倒是非,这种多数都是聪明人在做。因为他事理颠倒,所以法也颠倒,无法明白,所以他就颠倒,是非混乱。
  
  『妄生邪念痴爱,执着生恼』这种的人,『生恼』,会不断不断自己恼乱、恼乱他人,让自己的心都无法清楚,看法都不准确。这就是与生俱来的习气。
  
  『生于众苦逼迫之劫浊中』,我们不就是如此?人人头脑若不清楚,颠倒是非,在这样的人群中,真的是苦不堪。这都是偏向于外道。有的人知道苦,但是求于邪知、邪教、邪法,就如在稠密的林中,草木很盛,钻入其中无法出来,这种都是于痴爱中找不到出路。明明法在他的眼前,他的习气就是不肯接受,在邪道中,走向邪道,没办法走出来,这都叫做痴。
  
  
  ⊙生于众苦逼迫之劫浊中。偏向外道之邪见,如游稠密之森林,不易得出。
  
  
  各位,修行就是要让我们智明,这个智慧能够很明朗,所见的事理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这样?要受教。受佛教之正法,我们要勤修戒、定、慧,福慧要平行,要常常保护着心,不要起心动念。若让意识缘外面的境界,起心动念,如此就很危险。
  
  各位菩萨,真的,小小的动作,也是对人群很大的利益;小小的一个环保也能保护地球,净化人心,所以不要轻视小善而不为。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难遇应把握
下一篇:随因趣果
 般若净慧 回归本性
 依四念处戒德为师
 转识成智成就慧命
 佛说无量大乘之法
 应缘而分别说
 持心自守佛心己心
 尽诸有结 因果尽亡
 十德具足
 道场所得法
 柔软心净利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五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