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六)知己不足 而后能改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4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六)知己不足 而后能改

  我们说过,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性格,完全取决于能否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西方很流行催眠术,但催眠师是否能够成功催眠他人,完全取决于被催眠的人是否能放弃自己所执著的一切而遵照催眠师的话去做。也就是说,无论自己对与错都必须暂时放弃,才能达到被催眠的效果。就如同去医院看病,首先要知道自己有病。如果不承认自己有病,这个人决定不会去求医。因此,无论出现身体疾病或者心理不健康等一系列现象,首先必须要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一点非常关键。

  往昔动乱年代,昌根阿瑞仁波切虽然没有什么资产,但由于声名太过显赫的缘故,难免有人想借机批斗昌根阿瑞仁波切。作为昌根阿瑞仁波切的侍者,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想到的,就是护持昌根阿瑞仁波切。尤其每当聚众时,在大家都没有发言之前,上师就开始讲话,目的就是为了讲解他的上师有多么好,所有的指责和过失都是不存在的。上师以这样的方式保护他的上师。后期,上师自己独处时也会无意中出现自言自语等现象。不仅如此,上师还听到各种对昌根阿瑞仁波切不利的言论,因此时时都在担忧出现不好的情况。由于长时间忧虑的缘故,上师开始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现象,但是他自己一直都没发现患上了心脏病。直到有一天,昌根阿瑞仁波切把上师叫到身边说:“据我这段时间的观察,你好像已经有心脏病了。”

  上师说,在昌根阿瑞仁波切对他说以前,他从未想到自己患有心脏病。但对昌根阿瑞仁波切的信心,让他第一瞬间就接受了自己有心脏病这个事实。昌根阿瑞仁波切还对喇嘛仁波切说:“平常聚会时,你会无意中发表很多意见,说出很多他人不很能接受的话语。这时你应该想清楚再说,要时时记得自己是一个心脏不太好的人。”从那天开始,每当上师想要说话的时候,第一瞬间就会想:“我是有心脏病的人,可不能像平常人一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必须要把所说的事情想清楚以后再说。”由于时时铭记导师的教言,时时依教奉行,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心脏病就完全恢复了。直到恢复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以前真的心脏很不舒服。

  我们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就是要告诫大家,能否改变自己的一切,首先必须要认清自己不足的地方。由于无始以来至今所造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我们要如同身患疾病者般,内心真正生起恐惧心。我相信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会这么去想的。因为我们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走个过程,也不是为了凑个热闹。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一个使命,就是要消尽自己的烦恼,而想要消尽自己的烦恼,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一点非常重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五)于己作病人想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七)修学佛法会走火入魔吗
 圣者言教 第四课(九)三清净法 善巧对治烦恼的殊胜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三)第八识是不了义之见解
 圣者言教 第三课(九)忆念父母恩德而孝养父母
 圣者言教 第十课(八)修法应该细致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四)善巧运用与依教奉行
 圣者言教 第二课(九)无常入心 精进办道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三)略说《饮食简供》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七)依止具德导师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二)何谓根本上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二)没有强烈的解脱意乐就无法成办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3-003智慧箴言[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佛教对和谐的理解[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读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后的一点意见(守培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五 宗旨不同门[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你正在前进、在努力,而不是在计较什么…[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六)[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佛既然有系解脱这样的方便,那为什么不用这种方便来度一切众生呢?[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譬喻师与《成实论》[栏目:水野弘元]
 三聚净戒[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百喻经 59 观作瓶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