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对和谐的理解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0

佛教对和谐的理解

    理论上,和谐的结论建立在因缘的理念上。
    因缘是佛教的核心教义。因缘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指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由其内因与外缘合成。因与缘聚则事物成,因与缘散则事物灭。同时,内因可成另一事物的外缘,外缘可成另一事物的内因,他们互为因缘。
    由此可见,事物之间是联系的,既有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也有外部的现象的联系。由于事物是联系的,所以,其生灭兴衰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一体。推物及人,当互相帮助,共同协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人就是为己,利人就是利己。反之,害人就是害己。
    实践上,体现在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对社会生态的适应,对人与生命的和解。谈到对社会的适应,佛教的中国化或者说本土化进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佛教强调忍让、宽容、慈悲、六和,这就是对和解精神的最好注释。
    佛教六和,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是佛教僧团和谐相处的原则。
    佛教是因缘的佛教,既然因缘意味着联系,也就意味着变化,也就意味着发展。因此,佛教是发展的宗教。在2006年,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的宣言中,提出新六和,就构建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释放出我们佛教界的美好愿望。
    佛教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平常心看待福祸
下一篇:道德的沙丘需要信仰的加固
 喜欢“平民的法师、平民的师父”之称号
 欣赏残缺之美
 放过自己
 你不见佛,佛却见你
 信仰与道德应是终生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宗教和睦之道
 日落西方,日出东方
 公私分明
 心香瓣瓣迎新春
 和谐的佛教与战乱的社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印顺导师)[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一张写不完的考卷[栏目:禅林衲子心]
 04-018心安理得[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魏晋南北朝 支遁~咏怀诗[栏目:禅诗三百首]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栏目:自立法师]
 国师与皇帝[栏目:禅话禅画]
 人人崇敬的圣象[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栏目:其它]
 上师佛啊,祈请您倾听……[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六度篇)[栏目:疑问解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