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烦恼生浊受法净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77

  烦恼生浊受法净心

  此五浊之中,即以烦恼浊、见浊为因;以劫浊、众生浊、命浊为果。

  从里面走出来时,抬头看到天空,美啊!那种很美的境界,色从远远的地方就是粉红、橘色,这样一直抬头看过来时,晴空万里无云,只是看到非常耀眼、很明朗的星与月。下弦月,月眉远远的距离有一颗星,早上的月亮很美,又是一颗真是明朗的星,真的是明星伴月。

  整个天空,除了远远的粉红色,再来就是没有杂染,好像一面清镜,蓝色的清镜之美啊!真的是令人感觉到一看,心完全明朗起来,体会到所谓的佛陀夜睹明星,能够开悟见性,应该也是像这样的环境。

  若是我们人间的环境会影响,也是由于人的心。却是这种的环境,引起了很多复杂的声音,人间的环境会引起了很多复杂的见解,周围的环境会引起了无限量数的烦恼,这是人间凡夫的大环境。

  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种凡夫人间的大环境,那就是『五浊障重』的时刻。这已经在我们人间而言是很长久了。

  佛陀二千多年前那个时代,我们若从印度来看他们那个时代,真的是很复杂。不只是人间国境,国土与国土之间互相侵略的复杂,加上了宗教的复杂。常常在说,佛陀的时代有九十多种的外道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宗教?就是那个时代已经开始人心烦恼重重,环境开始人祸丛生。所以有的人开始有一点警觉到,警觉之后就想要如何去修行,但是没有一个很正确的方向,所以各立宗教。

  那个时候,佛陀降生于皇宫,在皇宫从小时候开始,他所了解那个时代的宗教,所了解那个时代的种姓不平等,所以这位太子产生起,应该要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出现人间的佛陀,是从那个时候,已经那个时代开始在浊气之中。所以我们过去,前面说『诸佛出于五浊恶世』。可见,在这个大环境中,长时间以来就已经有浊。

  五浊障重值此时,智浅根劣昧良知,至愚至痴不安理,举劫浊四浊齐现。

  但是,愈来浊气愈重了。因为现在人口很多,时代转变,思想不单纯,所以愈来愈复杂。这个大环境真的是五浊障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间。

  『值此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呢?『智浅根劣』,智慧很浅,人人都很浅见,只想到眼前的利,没有想到未来。

  放眼天下,大企业比比皆是了。因为商机非常蓬勃的发展,所以破坏了山河大地,又再污染空气。这种重重迭迭,非常复杂,都是起自现代的『智浅根劣』。很浅智,只是世智聪明,没有智慧,所以叫做『智浅』。都是聪明的世智,聪明而已,都是你争我夺,这种的聪明。根很劣,就是欠缺善根,人人都自私自利,只想取得自己的利益,没有去想到多少人苦不堪的生活。

  最近看到多少天灾难民,也看到多少人祸难民,加上了在贫穷困苦,缺粮缺食,饥饿贫困的难民,看看天下比比皆是。却是有一群人一直在争权夺利,这种『智浅根劣昧良知』,这都是被无明遮盖了,盖住了他的良知。这是『至愚至痴』,这是最愚痴的人,所做的事情不安于理。

  大家若能按照人伦天理,原来人间的道理来走,那不是很好吗?却是我们现在的人就是愚痴,这种欲念、无明,遮盖了他的良知,所以所做的事情就不安于理,不照道理走。这就是叫做五浊恶世最盛的时刻。我们举『劫浊』,就知道『四浊齐现』。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五浊恶世』。在这五浊恶世,『(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

  『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陀很慨叹,他就是说在此『劫浊乱时』,开始先说『劫浊』。『劫浊』就是在我们这个时间,我们这个大环境里这些人。所有的众生在『劫浊』,很乱,已经很乱,天气乱了次序,四大不调了,人伦道理也乱了次序,所以父不父,子不子,家庭伦理都已经是这样。

  这个『劫浊乱时』,那就是『众生垢重』。因为『众生垢重,悭贪嫉妒』等等,才会造成这个时代的乱。所以这个时代的乱,是乱在烦恼与见解——『见浊』与『烦恼浊』。『见浊』、『烦恼浊』造成了这个时代,这种烦恼生浊,见解偏差成浊,所以造成了『劫浊』,因此就会『成就诸不善根』。

  这『不善根』,我们要知道,在佛陀时代也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佛陀的时代,出家的人,有的很资深,有的是很资浅;资深的叫做长老,很年轻、幼小的叫做沙弥,不同。

  但是,在那一天,佛陀在讲经时,坐满弟子听法。坐在前面,有一位长老,他坐不端正,又双脚伸长,坐无坐相。另外一位八岁的小沙弥,也坐在佛陀前面的身边,坐得非常的端正,非常用心在听法。

  佛陀看到资深的长老,坐不端正,听法神不守舍,就是能看出他没有很用心在听法。佛陀看了,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应机说法,他就说:『修行,所谓早来修行叫做长老。』佛陀开始说了,『其实,我们若是不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精进,若不懂得在这个大环境,接受了所有的物质,就要有爱心、净心,分析所有的环境。』

  『天地万物无不都是说法处,我们眼睛所接触到的那个地方,都是在为我们说法,都是在培养我们的心。道心不离慈悲喜舍,若有慈悲喜舍,懂得精进,守戒律,重师道,这样才是真正深习善根的修行者。』

  佛陀说这样的话之后,就告诉大家:『来,你们大家看看,在我的面前有这样的,名称为长老,有看到吗?』大家目光集中,注视在这位坐不端正、坐无坐相的人。大家就说:『有。』接着佛陀就说:『来,你们有看到吗?前面有一位小沙弥,端严形相,认真听法,有看到吗?』大家目光又是移到这位小沙弥的身上,大家就说:『有。』

  这位小沙弥的精进,这位老长老的懈怠、堕落。佛陀就说:『是啊!修行,看看周围的环境,要提高警觉自己的心,要好好培养善根。善根是从慈悲喜舍、精进持戒中来,人人要自我警惕。』

  所以,现在这段(经)文,『众生垢重,悭贪嫉妒』。其实,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会犯的心态。

  众生垢重:具此无量烦恼之众生,即为恶众生者众,不能见容为善者。

  我们来看『众生垢重』。『具无量烦恼之众生』,这叫做垢,很重,不只是轻轻的烦恼,是很重很重的烦恼,这叫做『恶众生』。

  这恶众生,他就是『不能见容为善者』。他人在做善事,不但不赞叹,又再想尽办法来毁谤,这种人就是恶众生。自己不肯为善,见人为善,不只是不赞叹,还用种种的方法要去破坏、去毁谤,这叫做恶众生、大恶众生。他这种就是垢重,这是很重的烦恼,想不开,自己不肯去做,还要破坏别人,还要去毁谤别人,这就是恶上加恶,这种重障之人。重障碍之人,这叫做垢重。

  还有『悭贪嫉妒』。除了人与人之间不懂得随喜功德,还不懂要成就他人,不懂得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又毁谤他、嫉妒他,嫉贤妒能。

  悭贪嫉妒:此恶众生,嫉妒,贪婪,不愿与人相助相利,但知相争相害。

  看到他人优秀,他觉得比他优秀,他的心就烦恼生起,妒能,别人有这么多的功能,他就将他掩遮起来,不愿意让他浮现出来。这种埋没人才,这种人也是叫做嫉贤妒能。还有『贪婪』。这种会嫉妒人的人,都是贪自己的名、利,恐怕自己的名与利会受损,所以他就会嫉贤妒能,就是『悭贪嫉妒』。有好的法也不肯与大家分享,有好的事情,不懂得要带人做,这种埋没人才,回归来就是担心自己受损。这叫做贪,贪自己的名,贪自己的利益,所以就埋没人才,不肯,不愿与人互相利益。

  好的事情,我们常说『四摄法』,布施,还要利行,还要爱语,还要同事。我们懂得布施,好的法我们就要慷慨些,互相分享。我们要利行,这对我们修行有利益,我们要互相勉励。人与人之间要培养『爱语』,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鼓励,我们要鼓励人就要用『爱语』。这样来『同事度』,共同做一件事情,互相分享,互相利益,互相提拔,这叫做『同事度』。

  但是悭贪嫉妒者不会,不肯,又『但知相争相害』,彼此之间互相争,互相害。别人比较好,我们要如何将他推掉,要如何将他掩盖起来,将他压下来,这都是在『悭贪嫉妒』之内。

  这『五浊』,就是以劫浊、烦恼浊、见浊为因。刚才说过,『劫浊』是先从『烦恼浊』与『见浊』为因,造成了现在的劫,这个时代的浊气,造成现代人伦道德观念一直衰微,一直淡薄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众生浊』。人不懂得要自我清净,不只是不能自我清净,还自我污浊;不只是自我污浊,还要去污浊他人。所以我们常常在说,要净化人心。就是为了这样,我们要净化人心。要去净化他人,要先净化自己。

  所以『众生浊』,很无奈,这样开始就会造成了『命浊』。『众生浊』、『命浊』为果。

  现在大家,人间生活愈来精神上的压力、环境中的烦恼、还有天灾人祸等等,就是在这个人群中产生了生命的威胁,真的『命浊』。

  生命,本来生命就是在呼吸间,再加上天灾人祸等等,又现在愈来愈多的病,不知道什么病名,罕见病例不断出现,又现在的人畜病菌交杂,这种瘟疫也一直产生,这都与生命有关。所以『众生浊』、『命浊』为果。

  『烦恼浊』、『见浊』造成了『劫浊』为因,结果就是『众生浊』、『命浊』,这就是果。所以这叫做『五浊』。在此『五浊恶世』,真的是苦不堪!

  此五浊之中,即以烦恼浊、见浊为因;以劫浊、众生浊、命浊为果。

  各位,我们很有幸能够值遇佛法。虽然佛离我们二千多年了,不过,佛法留在人间,我们用心去接受佛法,与佛住世的正法无异样。假如我们懈怠,放纵自己,就是正法在你的面前也变成了末法,正法在你的身上消失掉了。所以我们要好好时时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随机施教除心垢
下一篇:为一佛乘应机说法
 心法合一真性琉璃
 四无碍辩才
 一大事因缘
 照见本性心地风光
 先权后实勤修成道
 人寿短暂及时修行
 持弘誓愿 无乐不与
 意存宽纯 智明如镜
 十二因缘法
 转识成智成就慧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那先比丘经 3 象王转生人道[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00 九华山志卷首[栏目:05 九华山志]
 相应11经 金钵经[栏目:相应部 17.利得恭敬相应]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纪实:感应篇[栏目:持验录]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栏目:惟因法师]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出家无家处处家──勉新出家菩萨[栏目:明日的佛教]
 俗眼无珠[栏目:禅是一枝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