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法界,至真、至善、至美,以这个作为参照坐标,来对比我们娑婆秽土所有的东西,我们才会有鉴别。知道这个秽土是我们业力感召的苦难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清净愿心所感召的一种极乐境界:来产生信心。那么产生信心之后就“劝发愿以导行”。
何为信?何为愿?何为行?这些都是展开净土宗基本的原则、理念。
《阿弥陀经》有一番的劝信、三番劝愿,来让我们生起愿往生心。第三个结构,是你产生信愿之后,告诉你到极乐世界去的方法: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这就是《阿弥陀经》信、愿、行三资粮展开的结构。
《一函遍复》中提出的十二个原则里的第一条,是敦伦尽分。一个念佛行人如果能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伦常,本身你就在弘扬佛法。他的一念善心跟佛心相合,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现前接引他往生;而一个念佛人,心不依道,跟道相违反,只能随业力轮转。所以一个念佛行人要敦伦尽分,就能横超三界。
《阿弥陀经》——包括《无量寿经》,为什么首先宣说依正庄严?目是要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井底之蛙——被这个秽土的五欲六尘境界所缠缚的众生,建立一个佛的境界。
《佛说阿弥陀经》围绕着信、愿、称名三资粮来展开的。在这部经典的结构当中,正宗分里面就首先陈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来产生信心。
由于我们听释迦牟尼佛这么说,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佛德的信任,接纳了,但不是我证悟的境界;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原来我们所信的所有东西都是我们现量亲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