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九)~A 第230经、231经(三弥离提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2

  漫说《杂阿含》(卷九)

  第230经、231经(三弥离提经):

  230经:此二经似乎可以称之为“世间经”,其所讲的重点就一个,即“云何名世间”。

  有一位比丘名叫三弥离提,他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我们经常讲“世间”,所谓“世间乐”、“出世间”等等。到底什么叫做“世间”?根据一般观念上的理解,所谓世间,也就是泛指迁流变化的现象世界,它偏重于物质世界,即物质世界往往存在成、住、异、灭的四阶段(或成、住、坏、空)。这里的“灭”(或“空”),不等于说从此以后什么都消灭,变得无迹可寻了,它只是一种物质的消失,却孕育着另一种物质的产生。佛教从这种自然现象的生灭轮回之中,得出了“一切皆不可能永恒存在”的结论,即无常。人类也是一样,都没有一个自我的实体存在,这种看似属于我们的“自我”,实际上也同样是处于无有自性的状态,即佛教所主张的“无我”。

  从物质自然现象的“无常”与“无我”,进一步推演到我们自身的“无常”与“无我”;如果更进一步,则得到精神领域同样存在着“无常”与“无我”规律的结论。当然,如果缺乏正知与正见,我们是很难洞悉并把握“我”与“常”的本质特征。此处的“世间”一词,便是主要从精神领域来探讨。具体而言,就是三根、六境、六识乃至三受的汇总,名叫“世间”。

  在231经中,进一步叙述了危脆败坏之法,名叫世间。这部经所讲的内容,与230经大体相仿。在230经中,佛陀讲六根、六境、六识以及三受的集合体,名叫世间;而本经佛陀则回答说“危脆败坏,是名世间”,是从我们精神层面,进一步论述了无论是六根六境(物质层面),还是六识与三受(精神层面),其本质特征,都体现在一个“危脆败坏”的根本点上,即我们经常说的“无常”。而所谓的“世间”,即外境的客观存在,与我们六根相结合后,经过思惟的作用后,所产生的某种主观感受(三受)。而这些感受,往往是不可靠的,是颠倒的。故而佛陀说“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既然是“危脆败坏”的有为之法,便自然是无常生灭之法,是不究竟不彻底的短暂现象。佛陀用种种说教来反复重申三受并不牢靠,其用意无非就是树立起我们的厌离心、出离心与上进心,不要留恋于世间的种种物欲享受与精神享受,因为它们终究是要“危脆败坏”的,因而也不值得我们去执取。如果这一点我们做不到,其他一切皆是空谈。(3.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九)~B 第232经(空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O 第228经(增长经):增长法与损灭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J 1005经:本经是佛陀回答天人的四个问..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F 六、黑比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B 第35经(三正士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P 1309经:本经叙述杀灭瞋恚可得身心大..
 漫说《长阿含》(卷一)~D 神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Y 1321经~1324经:此四经乃佛与诸..
 漫说《中阿含》(卷三)~D 四、罗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J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A 优婆离经(一)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九祖 伏驮密多尊者[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The Mosquito and the Carpenter[栏目:The Jataka Tales]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陀以乘道而观察四念处。[栏目:界定法师]
 张大千的一世佛缘(姚展雄)[栏目:佛教与绘画]
 民族资本家聂云台的“保富法”[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第一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一、诸说纷纭[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