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布施的快乐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2

布施的快乐

隆净

  常言道:“活得好,不如活得健康;活得健康,不如活得快乐!”你想快乐吗?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想人人都会作肯定的回答。至于如何使人快乐,快乐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快乐,各人有其不同的标准,我认为布施就是一种快乐。但为什么布施会快乐?这只是真正的布施者才有这样的体会。

  人,其实是一个平衡系统。当我们的付出超过回报时,我们一定会取得某种心理优势;反过来,当我们的获得超过你的付出,甚至不劳而获时,心里便会有些忐忑不安。人生其实十分公平,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我们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快乐,虽然表面上我们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其实我们却得到了任何物质都无法换来的精神上的快乐。有时我们看似占了金钱上的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快乐。所谓“吃亏是福”,正是总结了物质与精神的快乐上的得失而得出的。

  有许多人走在大街上,看见沿街乞讨的乞丐,总认为他们是骗子,害怕自己上当受骗而固步自封,不愿意用一点的金钱来布施给他人,而换取巨大的快乐。或许,你这样无意的举措,能帮助到一些有困难的人走出一时的困境,而使其命运得到改变;或许,因为你的宽容而唤醒一些无知的众生,使其迷途知返。其实,他们的真假对于你来说并无多大关系。即使他们骗取了你有限的物质上的财富,也骗取不了你心灵上的财富。当你向他布施时,正说明你的富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当你用怀疑的目光考察他们的真假时,当你的真的想布施给他们时,其实你已经不快乐了,我们无法控制外在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但可以把握自己内心的善与恶。在布施的同时,得到同等的快乐,又何必要在乎外在事物的真假与是非?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看到精神快乐大于物质快乐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以低姿态来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所以,在中国佛教的禅林中,祖师都是出于寺院中最卑微地位的出家人,如煮饭的饭头、挑水的水头、种菜的菜头、烧火的火头等,其原因就在这里。

  这样,当我们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后,“圣人”也就不是遥不可及了,我们都或多或少拥有圣人的品质了。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老爸的爱
下一篇:巍巍太行
 相信黑夜过后必将是黎明——致四川受灾同胞
 从心开始,构建事事无碍的和谐世界——浅谈华严缘起思想的环保意义..
 对僧人素质的提高
 心态决定状态
 放弃
 天葬
 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
 完善护教学,把好进入僧团的关
 学《古作品》畅想“西楚霸王”
 流年似水 知音是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空行教授 第二节 皈依[栏目:莲华生大士]
 皈依问答(三十三):佛宝与僧宝是有情,因此供养佛宝与僧宝可以获得福报,法宝并不是有情,为什么也一样可..[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二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四节 2 转烦恼为道用[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孔雀明王介绍中日对照[栏目:文集]
 《金刚经》与清净心的培养[栏目:幸福禅]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五重玄义[栏目:智随法师]
 第二章 庄严道场的佛具 (经幢)[栏目:佛教的法器]
 佛经概说 六、净土三经 3 佛说观无量寿经[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