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G 第313经(经法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8

  第313经(经法经):

  本经所谈的内容,也还是建立在根境识的基础之上,即见色而不起贪觉者,就是如实而知者。这便是佛陀所讲的经法,如果按照佛所说的去行修,即为崇尚经法。其重点为:“眼见色已,觉知色而不觉色贪,我先眼识于色有贪,而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此句之意,即对于自己所产生的每一种贪念,都能如实而知,即具备及时省察的自纠功能,这便是高明之士。而中国孔子的学生曾子便有著名的“一日三省”(“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曾子“三省”些什么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要求自己无论是为人办事,还是为自己办事,都要尽心尽力,表里如一,不要阳奉阴违,口蜜腹剑。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深刻的自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见到这种情况,即找别人的毛病很容易,如果要从自己身上挑理,就十分不情愿——这本是人之常情,普通人皆是如此。但是做为读书界的精英,也就是达到所谓圣人阶层的那些人,比如孔子、孟子、曾子、颜回等等这些人,一辈子犯错误的几率极少,因为他们能够做到“自省”,也就是自我检讨、自我反思。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即作为出家的比丘,是不是也要做到“一日三省”?我个人以为当然要做到。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出家比丘那种“青灯黄卷”的日子恐怕一去也不复返,我们每天要忙于佛事,忙于接待,有时还要忙于开会,忙于批条子,忙于调解个别纷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出家比丘也是属于“俗务缠身”的一族。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吾日三省”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说我没事就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哪里还需要搞孔孟的那一套?这里有个误区,即佛家与儒家,一个以出世为目标,一个以入世为目标。虽然目标不同,但是隔行不隔理,我们都是肉体凡胎,有毛病习气自然是在所难免,儒士们可以做到时常反省自己,难道法师们就可以弃之如敝履?若从高标准上讲,出家众仅要时常反省自己,而且还要对自己所产生的每一念头,都要明明白白,知道自己那些处于刹那生灭之中所生起的“念”,哪些是恶念,哪些是善念。归结到一处,即佛陀在本经中所讲的根境识三者的省察关系。

  现实中的情形往往与经中所要求的略有差异。部分出家人“经”念得极好,在念佛打坐方面也很有成就,可是脾气很大,而且很看不上那些不修行的出家众。从现实中所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例来说,出家人,尤其是处于领导岗位的出家人,需要一个切实的自省意识,是十分要紧的。古希腊哲学先贤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叫“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人首先得学会认识自己,然后才可以去慢慢认识世界乃至整个环太空。“认识自己”是一个极其困难、极其痛苦的过程。如果我们从“认识自己”的角度来认识佛教,便蓦然发觉:原来佛陀历经四十年所讲的全部经典,最结归结为一句话,那不就是“认识自己”这四个字么?在真理的巅峰之上,没有种族与教派的沟壑。(7月10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三)~H 第314经(断欲经):本经叙述如对于六处能够做到断欲的话,则可以做到“不受后有”,即不再会受到轮回的束缚。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三)~F 第312经(摩罗迦舅经)有一位比丘,名叫“摩罗迦舅”,请佛陀为他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H 822经叙述修习三学,乃是由怖畏开始。..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E 五、请请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G 1070经:本经叙述一少年不欲协助作衣..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F 966经为诸多外道参访富邻尼尊者,尊者..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C 1212经:本经是佛陀与舍利弗之间相互..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E 1111经~1113经叙述帝释天虽为自在..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D 四、怨家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J 第359~361经(思量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识得名(下)[栏目:唯识简介]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四):关于其他[栏目:隆波通禅师]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二[栏目:龙树菩萨]
 佛法打开我心中的死结[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君子有成人之美[栏目:禅林衲子心]
 书简节录[栏目:徐恒志居士]
 缘起赞五十八颂[栏目:宗喀巴大师]
 第十一选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须深盗法[栏目:杂阿含经二十选]
 一八五 不喜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杂宝藏经》的伦理思想研究:亲情与慈悲的融合(叶青春)[栏目:佛教与伦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