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7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在了知菩提心利益之后,我们从事任何善法,都应首先发菩提心。

  有些弟子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发心行持善法,会不会只对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有利益,而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当然不是。如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之中曰:“若如是行持……二利任运自成。”即以菩提心摄持而行持善法,自利和他利可以自然圆满。因为在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行持善法时,消尽自己贪嗔痴烦恼的力量非常强大,待贪嗔痴烦恼自然消尽则自利圆满。自利圆满之时,利他事业也自然广大。

  现今很多人在学习大乘教法而了知菩提心利益后,都想多做一些善事。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所以经常有弟子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是多做一些善事好呢?还是静下心好好修法好一点?”是的,通过闻思修行,我们会觉得众生非常可怜,当自己稍微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就觉得做这样的事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花很多时间去做,似乎又没有时间修法,因此内心会产生这样的矛盾。

  其实,自利和利他本就一如,没有什么矛盾。无论我们在为他人做事还是自己修行期间,所想的都是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证悟究竟佛果,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站在能力的角度上,后者可能更现实一些。因为我们毕竟尚处于行道之中,自己仍为凡夫,虽然有为众生做事的想法,但能力却很有限制。倘若能精进修法,当自己能力达到圆满之时,就能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去度化众生,力量与事业也自然更为广大。

  但此中尚需了知,我们的思想、行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堕一边。我们目前以自利为主,但绝不排斥从事利他善法。比如在自修的同时,还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他人做一些善事,是非常好的。绝不能以修行为借口,在可以帮助他人的情况下,也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样就会令“菩提心”成为一种“口头禅”。

  总之,作为大乘教法的信众,我们所想、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如是以菩提心摄持,随缘、随力行持善法,解脱必定指日可待。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九)发菩提心的利益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二)内心快乐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圣者言教 第九课(四)共同外前行必须纳入心相续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二)如理祈祷才能得到普遍之加持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八)略述龙萨传承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四)增上果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一)阿修罗的痛苦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三)依教奉行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七课(五)为何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三)修行路上的应避免的两点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三)摧毁正行善根之恶缘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以净观调伏内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了知此觉受就好,其它不管对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栏目:净界法师]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三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The Bull Called Delightful (All Deserve Respect)[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禅林风雨 7.修定与发慧[栏目:果煜法师]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34.识无自性[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如是我闻[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栏目:智圆法师]
 罗侯罗(密行第一) 赠送精舍的制度[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助念人应了解的几点(世了)[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