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5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在了知菩提心利益之后,我们从事任何善法,都应首先发菩提心。

  有些弟子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发心行持善法,会不会只对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有利益,而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当然不是。如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之中曰:“若如是行持……二利任运自成。”即以菩提心摄持而行持善法,自利和他利可以自然圆满。因为在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行持善法时,消尽自己贪嗔痴烦恼的力量非常强大,待贪嗔痴烦恼自然消尽则自利圆满。自利圆满之时,利他事业也自然广大。

  现今很多人在学习大乘教法而了知菩提心利益后,都想多做一些善事。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所以经常有弟子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是多做一些善事好呢?还是静下心好好修法好一点?”是的,通过闻思修行,我们会觉得众生非常可怜,当自己稍微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就觉得做这样的事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花很多时间去做,似乎又没有时间修法,因此内心会产生这样的矛盾。

  其实,自利和利他本就一如,没有什么矛盾。无论我们在为他人做事还是自己修行期间,所想的都是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证悟究竟佛果,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站在能力的角度上,后者可能更现实一些。因为我们毕竟尚处于行道之中,自己仍为凡夫,虽然有为众生做事的想法,但能力却很有限制。倘若能精进修法,当自己能力达到圆满之时,就能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去度化众生,力量与事业也自然更为广大。

  但此中尚需了知,我们的思想、行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堕一边。我们目前以自利为主,但绝不排斥从事利他善法。比如在自修的同时,还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他人做一些善事,是非常好的。绝不能以修行为借口,在可以帮助他人的情况下,也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样就会令“菩提心”成为一种“口头禅”。

  总之,作为大乘教法的信众,我们所想、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如是以菩提心摄持,随缘、随力行持善法,解脱必定指日可待。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九)发菩提心的利益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二)内心快乐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四)座下护持见解应随顺当地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二十)应将闻思纳入实修之中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八)无记并非解脱之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八)修行者如何观待流言是非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九)解脱需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一)以四厌离法灭尽世间八法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六)应时时处处忆念上师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五)无常紧迫 调心为要
 圣者言教 第十课(七)修行者不能忽视逆缘
 圣者言教 第三课(八)调伏烦恼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华经品题略解—陀罗尼品第二十六[栏目:张秉全居士]
 感情是烦恼的根源[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何宝生——昔日香港艺人撇百亿身家遁入佛门[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栏目:灵山居士]
 我们的内心[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许下广大的愿望[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摩利支天佛母灌顶开示 ——萨迦达钦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14.福 品[栏目:第二卷]
 生命的庄严——怀念圣严法师(禅光)[栏目:圣严法师纪念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