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活在当下的意义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19

活在当下的意义
文/见利法师   

  憨山大师在“劝世文”中提到:“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层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的一生不过数十寒暑,日月星辰、物换星移,时间总在一分一秒中流逝。所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光一旦逝去,便不再回返,因此把握“当下”便十分重要。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事物中,什么才是“当下”?早上醒来时、刷牙洗脸时、用餐时、上班上课时、买菜洗衣时……一天之中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有规律的、有突发的、有既定的、有变动的,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当下”?一般人对于当下的定义,总认为专注于正在进行的事物上即是,因此专注开车、专注听讲、专注工作、专注念书……只要“专心”,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就是心志集中,全神贯注,如宋明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所言:“正意之不正以归于正”、“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反之,心不专注、放松时,是否就不在当下呢?

  就佛法来说,集中心力、聚精会神,是心念收摄的程度,进一步还要提起觉性,使之现前。一般人都知道“感觉”、“知觉”,却不明白什么是“觉性”?其实它日夜与我们同处无别,南朝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所谓“佛”,即觉也,就是人人本具的灵妙之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现前这一念保持清楚──不杂妄想;保持明白──无有间断;作得了主宰──不为外境变异而起伏,即是“觉性现前”。

  既然明白觉性为何,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不失觉性,时时活在当下?禅宗祖师言:“了取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也就是一切行住坐卧皆不离心之作用。我们知道心专注才能做好事情,但是如果心中有了妄想、昏沉、烦恼、无记,就无法收摄了。以吃饭为例,虽是十分平常的事,但我们却常常心在他处,因此祖师言:“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念心始终如一头牛,喜欢四处吃草,东攀西附,前念后念生生灭灭,无一刻安止。所以,贪心、瞋心、痴心……大小烦恼相续相生,自以为乐,其实是以苦为乐而不自知。是以,善于用心之人,时时刻刻保持觉性存在,以觉察、觉照之心,不断地检讨反省。用觉醒的心走路、穿衣、吃饭,清楚每一念的生与灭,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归自性,在作用之时清楚明白,不随境起种种分别、爱憎、取舍;作用之后,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缘尽还无,不再缘虑过去的事物,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如是,心不再迷惘,也不会感到空虚,知道世间所有一切有为法皆由心生。生灭的心,招感生灭的法;不生灭的心,即与不生灭法相应。是以,知行要能合一,解行要能并重,时时以觉察、觉照来提振觉性。如孔子回答司马牛问君子之道时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因此,最低限度就是要反省检讨,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有无过失,有过则惭愧、忏悔、改正。如此一来,念念不空过,念念清明,心即踏实,何来痛苦、压力、烦恼呢?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落实戒行
下一篇:真相
 出坡的真实利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念真诚感应道交
 丛林出坡的意义
 和觉性做朋友
 这边风景独好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信为道源功德母
 随喜赞叹福无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弟子近期,就是打坐的时候很容易跑到像看电影一样的状态中去...[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传印长老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新任会长发表重要讲话[栏目:传印法师]
 菩萨必须修学的八十个德目[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侍奉人母,宛如亲娘[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让树(自己)成长 Let the Tree Grow[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栏目:基础佛理]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有支[栏目:印良法师]
 母爱的例子[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调伏人生二十难·序言:解脱五浊破难关[栏目:证严法师]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三十三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