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愚教授谈佛教戒律的时代意义
 
{返回 学愚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1

  学愚教授谈佛教戒律的时代意义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会议期间,中华佛光文化网记者现场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学愚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学愚教授专访

  佛光文化记者:请老师谈谈参加这次“戒律思想与实践——国际佛学论坛”会议的感受。

  学愚教授:当代中国佛教就是人间佛教,不管在台湾、在香港、在大陆、在海外的华人地区,都是人间佛教。何谓人间佛教?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在思想方面,一个在实践方面。思想方面现在建立了很多的理论,从太虚大师到虚云大师,乃至圣严法师、赵朴初先生,都是人间佛教的实践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间佛教思想方面有比较长足的发展。另外一个在戒律和伦理道德方面,这也是当初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关于律学重建的问题。因为教团内部的关系、社会的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

  近几年,一些学者和教内的开明人士逐渐认识到佛教戒律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宗教团体,如果没有戒律,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实践佛法。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戒律就得不到社会上人的尊重。佛教的戒律可以帮助出家人也可以帮助在家人来真正地学佛、行佛和成佛。它也是建立佛教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出家法师能守持戒律、具有高尚道德的话,可以得到社会上人的尊重。这个无言当中就在弘扬佛法。另外如果一个信仰佛法的居士它能够有高尚的道德、持戒的话,他也能起到一个引导、积极的作用。所以持戒不单单是说要表现出来,在无形当中、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和当代社会伦理的重建、社会道德的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佛教道德和社会道德是分不开的。佛教道德以社会道德为一个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提升。当代社会不管在哪个地区都需要佛教道德来做一个规范,因为佛教道德是与社会道德相结合而有一个提升。它不是从一个外在去约束受戒者,而是使受戒者或者对佛教有理解的人来心甘情愿地接受它。为什么呢?我经常说佛教戒律不是神要求我们去做,命令我们这样做、那样做,而是在明白了道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特别是我们在明白了因果后。所以我经常说佛教徒可以不信佛,但是不能不相信因果。当代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家庭问题,都是因为不信因果而造成的。如果一个人信因果,那么他就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要产生一个“我可不可以做、我做这个的结果是什么”的想法,这样会非常自觉地做一些好事。

  戒律的因果观念本质上你明白了为什么不做,不做对你有好处,你做了以后就可能得到一种不好的结果那么你会自觉地不去做。另外一方面,为了社会大众的利益或其他,你可以去做,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了大众的利益,这就是菩萨道、菩萨戒律的问题。我这次与会发表的论文就是有关瑜伽菩萨戒律及对现代社会的实践问题。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举办这样的会议非常具有时代意义。既能够结合人间佛教对这个学术研究的空白,另外一个又对当代僧团建设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到底如何来重建律学的问题,使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有戒律可依,不是盲目地遵守过去传统的,而要在当代的时空之下如何守着2500年前佛陀为我们佛教设定的戒律,这就有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

  佛光文化记者:请谈谈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在戒律学研究的情况。

  学愚教授:我做人间佛教研究已经十多年,主要是以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为根本,探讨人间佛教思想。除了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开创性 ,我认为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创性就是以戒律为基础,以传统的清规、僧制为依据来创立出新的、符合时代的僧众守则。我把它当做当代的丛林清规,具有佛法性和时代性。

  受星云大师关于对戒律思想的影响,我正组织一批学者(大陆、香港、台湾、海外)不管大小乘,所有研究佛教的学者共同组织一个团队来研究佛教戒律历史的发展及精神所在。从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到现在人间佛教,应该如何建立佛教的一个戒律观。佛教是发展的,佛教戒律也是发展的。戒律是世间法,我们如何以佛法为基础,建立与时代相契合的伦理道德,这是我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文为中华佛光文化网www.zhfgwh.com独家专访,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及时告知。)


{返回 学愚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愚教授:更需要正能量的佛教
下一篇:佛教的妇女观
 生活禅今论
 佛教的妇女观
 慈悲与布施——佛教慈善理念探索
 无我与轮回
 契理融和与契机创新
 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
 学愚教授谈佛教戒律的时代意义
 佛陀的形象
 空洞模仿禅宗吊诡且危险
 菩萨、慈悲与布施(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错误知见的障碍是绝对的[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什么是律、教、宗?三者有何区别?[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无执著的动态智慧——中道与中观(万金川)[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学佛的基础 二、佛教的历史及其现势[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十善业道之不妄语[栏目:宽运法师]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栏目:妙华法师]
 为什么发菩提心必须要依照仪轨[栏目:达真堪布]
 游戏里很多都是杀人的、偷盗的。玩这种游戏和真正的杀生、偷盗有什么区别?[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续)[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大迦叶与中国佛教(李富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