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 智慧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5

   ●学佛之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六道中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就是眼前的一个小虫子,也曾无数次的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常常忆念众生对我们的恩德,就可以培养慈悲心,减少嗔恨心。

   ●学佛人要有一颗佛菩萨的慈悲心,时时散播喜悦,给他人欢喜,给他人鼓励,给他人希望。因为让众生欢喜,佛菩萨就欢喜,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快乐。

   ●慈悲乃万善之根本,众德之伏藏,修行人要修有仁慈的境界,对罪恶之人慎发脾气,不嗔不怒,生怜悯其愚痴之心,保持心恒常慈和,这样才会很快成熟自己的善果。
   
   ●我们去慈悲别人,就要给别人一条路,让他可以走。
 
   ●无论别人对我如何,是欢喜、是厌恶;是赞美、是诽谤;是支持、是反对;我们对待别人只有一如既往的慈悲。
 
   ●有时,在我们有很多负面情绪的时候,诸如担心、紧张、犹豫、恐惧、沮丧等等时,会用一些方法去对治。但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起慈悲心。当一念慈悲心生起的时候,业障就会瞬间消除,负面情绪也会自然消融。

   ●我们都求智慧,佛法中所讲的智慧不等同于聪明,聪明是世间的,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从哪里来?从慈悲中产生,有慈悲就会有智慧,慈悲心越大智慧越大;没有慈悲,智慧生不起来!

   ●无论我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化除嫉妒心和嗔恨心。化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一颗慈悲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是否有慈悲心,慈悲成就,嗔恨心自然消除。

   ●慈悲心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慈悲心有多大,事情就能办多大。

   ●能真正造就一个人的不是自己的盘算而是人的慈悲的心性,有慈悲的心性才有磁性,有磁性才有磁力去吸引自己想要的美好。

   ●莫行降魔作法事,行之自心终生魔,终落红尘世法网。凡事都是自己的心之显现,慈悲化解最高法。

   ●佛教的慈悲是建立在智慧之上而非在无明之上,没有智慧的慈悲就如同以羊伺狼。

   ●慈悲是任何一个瑜伽行者必须要贯彻于修行始终的生命线,但金刚乘并不讲“好好先生”似的慈悲,愤怒威猛的降伏法是超越世俗的一种胜义慈悲形式。

   ●一心想成佛,却不修慈悲心,这样的菩萨哪里有?不要以为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哪有那么简单?

   ●我们总是贪恋亲人,嗔恨仇人,不关心陌生人,这就是活在我们心中的三个魔。

   ●想要度化别人、帮助别人,是需要慈悲和智慧的。要知道对方的根基是什么,还要有方便和善巧,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不但度化不了别人,还惹他人烦恼。

   ●慈悲与智慧是并用的,没有慈悲的智慧是狡诈;没有智慧的慈悲是愚蠢。

   ●有智慧的人,为了自己的时候也去为别人,却使自己得到了解脱;没有智慧的人,除了自己还是自己,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开启自己的智慧,把佛法的道理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发生事情面前如何处理,需要智慧的抉择,不论我们修什么----布施、忍辱、慈悲等等都是在智慧中运用。

   ●当别人伤害我们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抗,不会想到这是我过去生中伤害别人的果报。这样做的结果是,怨仇结的更深。今生是冤家,来生是冤家,甚至生生世世是冤家。智慧之人会欣然接受伤害,然后真心忏悔,当下了结,不留后患!

   ●面对他人的诽谤、攻击、嫉恨、侮辱、陷害,不可以去嗔恨。一定要保持自己完整的本性和清净心,用慈悲和智慧去面对。

   ●要看到自己的面目,靠镜子;要认清事物的本质,靠智慧。

   ●现在的人都很聪明,但是智慧不够,不信因果,不信经论,心里总也不踏实,自己耍小聪明最终会害了自己。

   ●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才会烦恼。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精进 实修
下一篇:情爱 诱惑
 胜道启门颂(二)
 言语 口业
 网络学佛应注意的问题
 情爱是修行最大的障碍
 《事师法五十颂》的由来
 麦泽玛——宗喀巴大师祈请诵
 跟随一师,修学一法
 视师如佛的重要性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后世比今生好
 清净修法,就是对我最好的供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认真修行莫放逸 Cultivate Diligently and Dont Be Lax[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第五篇 生命的智慧 - 理直气「和」[栏目:人间世]
 《金刚经》主要句型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异同[栏目:圆觉之友·圆觉文教基金会]
 四十二章经(三)[栏目: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宗教,并非为了理性而存在[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我无法做到边念咒边观想,就用一部分心力观照心田,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还有其他更适合的方法吗?[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别人是自己最好的镜子[栏目:看开]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八 善化天王众——不沉湎于过去,不妄想未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