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九、肃众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3

  九、肃众

  即对僧众违犯清规的处分。古规,清众中生事违规者由维那检举,抽下挂搭衣物,摈令出院,以安清众。或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从偏门出,以示耻辱(见《景德传灯录》卷六末附《禅门规式》)。后世遵此,对于三业不善不可共住的禅僧也以香板相责,并迁单摈出。在《清规》中还明定肃众办法,除刑名重罪例属官厅处置外,若僧中自相干犯,都以清规律之,随事惩戒,重则集众捶摈,轻则罚钱、罚香、罚油,而榜示之。又摈出犯规者,还要将摈条实贴山门,鸣大鼓三通,以杖攻出(见《清规证义记》卷五)。《敕修百丈清规》也载有:有或假号窃邢混于清众,别致喧挠之事,即当维那捡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贵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

  肃众一般是对违犯清规戒律比较严重的出家人的处罚,对违犯轻微的人,多以罚钱、罚油等视之。当代寺院已废止了体罚的做法。犯了轻戒,可采取不同的仟悔法;犯了重戒,可逐出本寺院或开除僧籍;若干犯国法,则由国家司法部门处理。

  在佛门中,执行肃众的惩罚有四种利益:

  (一) 不污清众,生恭敬故。

  (二) 不毁僧形,循佛制故。

  (三) 不扰公门,省狱讼故。

  (四)不泄於外,护宗纲故。

  “肃众四益”为百丈创规,折衷佛律“五篇七聚”,《百丈清规》中云:“弘范三界,梵檀摈治,自恣举过,以肃其众。国朝累圣,戒饬僧徒,严遵佛制,除刑名重罪,例属有司外,若僧人自相干犯,当以清规律之:(一)若斗诤犯分;(二)若污行纵逸;(三)若侵渔常住;(四)若私窃钱物,宜从家训,毋扬外丑。何以故?盖悉称释氏,准俗同亲,恪守祖规,随事惩戒,重则集众棰摈,轻则罚钱罚香罚油,而榜示之,如关系钱物则责状追赔,惟平惟允使自悔艾。”

  《古规绳颂》云:“盗财并斗诤,酒色污僧伦,速遣离清众,容留即败群。”

  又云:“犯重焚衣钵,应当集众人,山藤聊示耻,驱摈出偏门。”大惠禅师住育王时,榜示堂司:“僧争无明决非好僧,有理无理并皆出院,或议有理而亦摈。

  何以故?盖僧当忍辱,若执有理而争者,即是无明故,同摈之,息诤於未萌也。”

  肃众是保持僧团纯洁,僧众安和的一种重要惩罚措施。从古至今,虽然肃众的名称不同,方法各异,但这种警醒大众的方法一直流传了下来,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十、榜状牌示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八、岁计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二、袈裟的种类..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四、烛台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一、磬、引磬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四、普佛..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四、供养法衣的..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三、短衫裤..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二、请消假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六、出家剃度..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五、竹篦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二节 庄严具 八、须弥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栏目:如实生活如是禅]
 扬弃身心之苦迫 以智慧之法净化内心[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