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知见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92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知见

当知「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是有其上述所说「启发诸心」做基础的。也就是说,「七日念佛」的修因,是建立在对「极乐世界」有正确认识与有坚固信心、毫 不疑惑在多度、复度无穷无尽的宇宙虚空中,有缘起的净土世界存在的基础上,而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求生的信愿。依《阿弥陀经》义说,念佛者要对「极乐世界」有以 下数点所说的正知见﹙发菩提心﹚引导念佛,才有资格被经文中称为「依经奉行、七日念佛」的「善男子、善女人」。

如依《阿弥陀经》说:
(1)极乐世界现在有佛正在那个世界出世说法,为了见佛、亲近佛,听佛说法,所以要求生极乐世界。

(2)极乐世界自然环境殊胜、祥和、庄严,不会有天灾、人祸现前,适合长时间安稳修行,所以要求生净土。

(3)在极乐世界里,于定慧修持到一定的程度,便可以仰仗佛力摄持,经常供养十方世界的佛菩萨,听闻十方诸佛说法,增长佛道智慧及供佛福德善根,所以要求生净土。

(4)在极乐世界里,可以安稳地修学解脱道的法义──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等三十七助道品,而没有似娑婆世界的各种障道因缘﹙如外道、相似佛法?﹚,所以要求生净土。

(5)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不会再造作三恶道的业因,不用担心会再失去人身,堕落三恶道去,就是在净土留学出来,未来乘愿度众生时,也不会再堕落三恶道,所以要求生净土。

(6)极乐世界的自然环境,在佛力摄持下,皆会演说大乘妙法,帮助行者日日思惟如何修学佛、法、僧三宝的深入修证意义,而没有任何外道知见、外道因缘干扰,所以要求生净土。

(7)在极乐世界里,日日蒙受佛光普照,因为佛光照身,自然不起烦恼,唯有生出修习佛道智慧的向学之心,所以要求生净土。

(8)在极乐世界里,寿命无量无边,自然延续对各种法门的体悟、修学因缘,所以要求生净土。

(9)在极乐世界一定会没有障碍的了脱生死,继续朝向大菩萨利他果位前进-于十方世界乘愿度众生而不退转,所以要求生净土。

(10)在极乐世界有无数声闻圣众、菩萨圣众做为行者的「善知识」,因为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对行者「修行有大助益」,当然要求生净土。

(11)极乐世界的所有天人众生,皆是不断熏习「深厚善根、福德资粮」的「大道心修行者」,为了去净土种下听闻净土 圣众说法,如何修持定慧的善根因缘,为了去净土种下与净土菩萨圣众、天人众生共修佛法的善根因缘,为了去净土蒙受佛光照身、请法、修行不退的善根、福德因 缘,为了蒙受临终蒙佛及比丘圣众接引的善根、福德因缘,当然要依《阿弥陀经》所说,依经思义:种下与净土世界共业因缘相应的善根、福缘因缘-发菩提心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念佛者有了以上所说「十一点」求生净土的正知见﹙发菩提心﹚引导念佛,才符合「阿弥陀经」所说的「依经义奉行」的善男 子、善女人,才能接续经文所说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 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净行者因为具备以上所说「十一点」为何求生极乐世界的正知见,对净土世界有坚定的信愿,坚固的「正知见」,以此「净 土正见修因」──发菩提心,执持名号,念佛成就,一心不乱,才是真正符合《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确修行意义。因为有了以上所说「十一点」对求生净土正知 见的慎、思、明、辨,与闻法、思法、辨法、悟法-实践「阿弥陀经」上所说「求生净土法义」的过程,这才是奠定「七日念佛」成就的修因所在。否则一边念佛,一 边不明为何求生净土根本目的何在,没有求生净土正知见引导念佛,能够有「念佛正念」成就吗?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有两种解释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
 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
 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四无量心定的修学意义..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五)施者与受者之间获福最..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四)菩萨行外布施及内布施..
 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修行意义及目的」)..
 人天礼忏愿(学习六度波罗蜜的前方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两位尊者 不放逸者如骏马[栏目:法句经要义]
 从禅的观点看净土[栏目:果煜法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2[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虹身虽逝 悲愿犹存[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相应16经 忆持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瑜伽师地论》[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痛苦[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The Components of Suffering[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细微之处,用清净心的力量来利益众生[栏目:达真堪布]
 愿菩提心的学处分哪三个?[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