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有才是上品
蔡礼旭老师
“有德有才”,这是我们栽培孩子、栽培学生最好的状态,有德有才是上品,最好的能够造福社会的人才,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他很老实,他很肯做,只是才华比较低一点,但这没关系,这个次一点。但是因为他肯学、肯做,他一定可以慢慢把自己的才华提升上来,这个我们不怕。只要他能有“中庸”里面提到的一个精神,他就可以突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一次会没关系,我们学一百次照样会。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现在的孩子,他的性格能不能有这样的态度?他可能学一次、两次学不会,他就耍赖,他就不想学了。他这个急躁的态度从哪里来的?从哪里学来的?这都要值得我们思考。急躁,身心都有影响,心灵上,可能整个家庭气氛、社会状况都很急躁;而身体,可能是他的生理机能不大好,静不下来。最近科学家研究,过动儿只要让他不要吃防腐剂,不要吃人工色素、人工香料,把这些不好的添加物都把它拿掉,过动的情况降低百分之四十七。但是我们现在的父母爱孩子都给他吃什么?他想吃什么就买给他吃。那完蛋了,一大堆垃圾食品吃下去,身心都受创,所以“爱之不以道”,爱护孩子不用正确的道理,“适所以害之也”,反而害了孩子。
我们很冷静来思考一下,应该是踏出社会的时候最需要学,如何经营事业,如何经营家庭,如何经营好人际关系,那是我们最需要学的时候。结果反而我们大学毕业以后,诸位朋友们,您大学毕业以后,每天维持看书半个小时以上的举手。好,你看严不严重?该学的时候没学,读书的时候也没学到该学的。你看,怎么吃大家没学过,怎么讲话才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和谐,不会沖突,没有学过。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家庭、事业的基础扎得稳稳的,这些观念我们吸收的都很少。有开始就不会太晚,我们现在开始好好的学习,“好学近乎智”,好学才有可能有真实的智慧。而有真实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才能导引孩子在正确的人生方向上;不然带错了,努力有结果,不会有好结果。我们首先要好学,这样才能带给孩子好的榜样。
刚刚提到他有德行,他纵使没有才华,他可以学习到“中庸”的精神,他有恒心、有毅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十次会,我不会没关系,我一定把它做到会,纵使一千次我也不会放弃。“果能此道矣”,他有这样的态度精神,纵使素质比较愚昧,也慢慢会变成聪明;比较软弱,也会变得坚强。我们再冷静来看看,我们以前各行各业,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修摩托车的,或者做任何服务社会的这些各行各业的技能,都是师徒制。以前学的时候很认真,一天工作可能十几个小时,都没喊累。反而以前的人,学历很低,但是他有这种毅力,有能屈能伸的精神。现在这些行业去学的人多不多?愈来愈少,都吃不了苦,学历愈来愈高,愈吃不了苦。所以,教育不是看学历,教育是看他心性是在提升,还是在堕落。当这些孩子拿着大学的学历,连腰都弯不下去了,这个学历对他的人生是障碍,而不是助力。
所以,我们培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他也能够慢慢的好学起来。最怕的是什么?我们培养的是“无德有才”,这是危险品。诸位朋友们,我们都说现在有恐怖分子,恐怖分子谁生产的?可能是自己家里人,自己父母生产的,可能是老师生产的。危险品简称毒品。教育一定要先德后才,叫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你看德都放在最前面。我们也听到一些情况,像有个父亲他是单位的最高的长官,他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老大男孩,还有个小女孩。两个孩子读书状况不大一样,儿子读得好,女儿读得比较差。我们一般会疼哪个孩子?教育孩子不可以偏心,一偏心,偏心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有所喜欢,有所不喜欢,这样的态度就会直接传给小孩。我们一看,对儿子比较好,因为他成绩好,他就会觉得成绩好了不起,他就会瞧不起妹妹。妹妹被忽略了,她就会比较消极,觉得自己样样都得不到疼爱,样样都做不好。我们心一偏,不公平、不平等了,所造成的都是负面的效果。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其实首先都是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这才是根本问题。而不是先把注意力摆在孩子身上,你能做得正,他自然就效法。
后来这个男孩读书也读得好,爸爸把留学的钱都帮他準备好,顺利的拿个博士学位回来。女孩成绩比较不如意,读个专科就没有再读下去了。其实我们要很冷静来了解,每个人都可以把书念好,只是他的资质起得早或者晚而已,我们对人性要有正确的了解。在《三字经》讲到,“人之初,性本善”,“大学”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以,本善、明德谈的是同一个东西,是人其实都有这个好的本性、好的智慧、德能。但是因为有些执着,有些坏习惯把它障住,去掉这些障碍,人的能力、人的智慧、德能都能够找的回来。我们为人父母、老师的,就是帮孩子找回他的智慧、德能。当然每个孩子的速度不一样,我们都要很有耐心的去帮助、协助他们。
这个父亲看到儿子读了博士回来,很高兴,準备带着儿子到处走走,你看我儿子到国外去读个名牌的大学博士回来。结果还来不及带出去游街,他的儿子对着他说: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而你又有很多房子财产,你应该先把这些都交给我。诸位朋友,假如孩子对我们这么讲,我们会怎么回应?会不会突然觉得,早知今日。但是不要后知后觉,我们很可能现在都在培养这样的孩子。他讲得对不对?诸位朋友们,他讲的好像都有道理。他第一句说,“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这句有没有错?没错。所以讲的话都没错,但是能把父母气死,这才恐怖。这都是无德有才,他能读到博士他会没才吗?所以,这个顺序绝对不可以颠倒。
后来这个父亲几乎已经要进精神病院了,因为这个孩子说完话以后,父亲的那种痛苦煎熬他不只体会不到,反而没多久又到邮局写了个存证信函发给他父亲,说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我们从这个孩子的反应,当他讲完话的时候,他能不能感觉他父亲内心的状态?完全不行,他只有自己的利益。那他读到博士是好事还是坏事?他在读的过程当中,他的心性不知道已经偏到什么程度去。而父母发现了吗?所有教他的老师发现了吗?我们是从事教育的人,我们自己冷静下来,假如我们教的一个学生,博士,他是这样对待父亲,这样的孩子我们愿意教吗?但我们很可能就在教这样的孩子,只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并没有启发他们的德行,而完全感觉不到父亲的痛苦,这样的人他有素质吗?素质教育,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很有素质,往后做个好员工,做个好领导,做个好父亲,做个好先生,这都是素质,这都要有善心的启发才做得到。
他的父亲之后情况愈来愈恶化,幸好这个时候他的女儿站出来,他的女儿身旁有些长辈,有学《弟子规》,有学中国文化的。她去请教这些长者,长者告诉她,你的父亲现在这么痛苦,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至诚的孝心拿出来,好好的帮父亲脱离这个痛苦。所以女儿带着女婿在父亲的跟前告诉他,说我们两个一定会尽心尽力照顾你,我们不只不会拿你的钱,每个月再给您五千块钱,奉养您。后来才把父亲从精神病院的边缘把他拉回来。当我们没有重视德行,只有重视才华、学历,可能我们努力之后教出来的孩子,会让我们人生造成莫大的遗憾。
后来他的儿子结婚了,生了个小孩,不到一岁已经动了三、四次大手术。对待父母如此不孝,他的人生福都折掉了,而且他不孝父母,感来一定是不好的果报。他的孩子不到一岁,都已经经历人生这么多磨难,当然更累的是他们自己夫妻。诸位朋友,这件事对他们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见得是坏事,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他才能够有个反思的机会。我父母在扶养我的过程吃了多少苦,闽南话说的,“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我们感觉到,德行的根不扎,现在的人往往都要遇到人生很大的磨难、煎熬,他才会有个反省的空间出现。这个德才的先后顺序,对我们当父母的、当老师的,是首要要认知清楚的地方。而人生最大的福气,就是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诲,那人生少走很多的弯路。不只我们有福气,不只我们少走弯路,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少走人生的弯路。我们能好学,孔老夫子的智慧、尧舜禹汤的智慧,这五千年的智慧就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垫脚石、踏板,我们可以站在这些圣贤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