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九集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6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九集)  2009/8/21  台湾  档名:12-47-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六面,我们还得从第二行看起,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

  【二者。观人寂泊绝欲止。谓五蕴无主名曰寂泊。空寂无求名为绝欲。故云观人寂泊绝欲止也。】

  『五蕴无主』、『空寂无求』这是佛语,我们中国老祖宗也曾经说过,「于人无所争,于世无所求」,跟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接近。为什么于人无争?老祖宗是从事上讲的,佛法是从理上讲的,理、事结合就不难。事行要明理就很容易做到,行事要不明理,那的确是非常艰难。怎样能把欲望克服住?谁都想克服,几个人真正能克服?原因是什么?理没有搞清楚,理要搞清楚他自然放下,明白了,很容易做到。佛法给我们说明一个道理,首先给你说明白「五蕴无主」,缘生之法。《中观》里面讲,凡是缘生之法都是事有实无,好像是有,其实是空寂的。在《还源观》里面,贤首国师根据大经说明宇宙的源起、人生的源起。能现、能变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简单的说,说自性、或者说本性、或者说真性,都可以。自性它是永恒存在,实际上它就是近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是能生、能现、能变;宇宙,包括空间、时间、万物,佛法讲万法,那是所生、所现、所变。自性里面,不但所现、所变这些东西没有,就是能现、能生的自体也找不到,也没有这个迹象。虽然迹象都没有,你不能说它是无,为什么?它能生。就如同我们电视的屏幕一样,屏幕干干净净什么东西都没有,你不能说它不能现相,一按频道信息就现前,就现在屏幕上,它能生、能现、能变,屏幕上的色相音声就是它所生、所现、所变。所以,没有频道信息你不能说它没有,按了频道,信息现出来,现出来你不能说它有,为什么?幻相。要知道屏幕丝毫也没有受影响,丝毫也不沾染,干干净净,正在现相的时候也没有污染,真性。森罗万象就像屏幕上所现的相一样,不同的频道现出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佛说了一句总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要知道全都没有。

  五蕴里面的「色」就是讲物质现象,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就用这一个名词统摄,全包括了。精神现象用了四个字,「受想行识」,也不是真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后头一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就很容易做到,一场空!觉悟的人没有不慈悲的,为什么?他知道不觉悟的那种人痛苦,为什么?自己是过来人,自己没觉悟的时候多苦,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迷惑、造业、受报,苦不堪言。「止」是讲中止、停住,他止不住。经上这些术语,『寂泊』,「寂」是事实真相,「泊」是止住,停止住。

  下面一句,『空寂无求名为绝欲』,「绝」是止的意思,跟前面泊的意思是一样。止什么?欲望。《华严经·贤首菩萨品》里面告诉我们,「不求五欲」,这就是绝欲。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大乘经里面佛常说,这是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麻烦就大了,你就离不开地狱,如果五条都具足,这还得了!佛教弟子,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些弟子都是阿罗汉、都是菩萨,第一个就是教他不求五欲,把它摆在第一条。第二个「不求王位」,王位是广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政务官,这都叫王位,总统、省长、县市长、乡镇长,这都是的,这都叫王位。中国古时候,帝王、公、侯、伯,后面还有子、男,那就很小了,不求权位。第三个要特别提出来,「不求富饶」,今天讲的财富,也是属于五欲里头的,特别提出来。佛菩萨知道,欲界众生贪心最重的是财,财与色这两个是地狱根之根,这个东西不能放下就非常容易堕地狱。第四个再教我们放下「自乐」,清凉大师特别给我们批注出来,这一条讲小乘,小乘求自了汉,自乐,不管别人,生不起慈悲心,能证阿罗汉果,他不是大乘。不是大乘就不能见性,见性成佛,他就不能见性,换句话说,他成不了佛。

  事上如是,理上能讲得通吗?理上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从理上讲的。小乘阿罗汉是不是本来是佛?是的。有没有佛性?有。那怎么办?世尊给我们说,阿罗汉对于求自乐,就是求自了不管别人这个执着非常严重。执着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化解?佛说要两万大劫,自然他就淡薄,他还会回小向大,这么回事。那就是说,小乘要耽误两万大劫,不能提升,这是他的苦处。辟支佛比阿罗汉聪明,也是小乘,同样的执着,不过比阿罗汉轻一点,佛说辟支佛回小向大要一万劫,阿罗汉要两万劫,时间用劫做单位。一个大劫是怎么回事情?这个世界,我们不讲大世界,讲小世界,单位世界,这大家容易懂。单位世界,黄念祖居士讲是这一个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有没有成住坏空?有,现在天文学家给我们做出证明,宇宙之间确实有星系,就是指银河,星系,爆炸了,消失掉,那就是毁灭。这叫天翻地覆,这个话不是形容词,是真的,古人不造谣生事。整个宇宙爆炸不就天翻了吗?星球毁灭不就地覆了吗?这样的灾难一次,一个成住坏空,一个大劫。这样子银河系的成住坏空一万次,这么长的时间,辟支佛觉悟了,回小向大,阿罗汉要两万次,你说这时间多长!所以佛不愿意叫人学小乘,道理在此地。小乘虽然学成功,向上提升要耽误两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能提升,没有进步。

  菩萨聪明,菩萨有慈悲心,能够舍己为人,实际上菩萨来到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众生的同时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灵性,天天在干,不疲不厌,真正用心在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论是个人、是家庭、是事业、公司行号,都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好榜样。前天有个同修介绍我,这次在唐山办的讲座,有个企业家姓刘,刘总,他的报告非常精彩。唐山这次论坛的报告,光盘还没出来,可是同修们很热心,烧了两片先送给我看,我昨天才看到。其中有一片是刘总的,另外一片是胡小林跟蔡老师的,这两片先送来看,讲得真好!确实这个刘总能够承当得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家庭的祖父、企业的老板都能像他这样,国家没有不兴旺的道理,世界肯定和平,天灾人祸都可以消除。这个世间还有这样的人,真想不到!从这地方看我们就真正能够理解,众生在有大苦难的时候,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应以什么身示现就用什么身,应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世人他就用什么方法,活活泼泼。这两片光盘我们希望能够把它烧成一片,多多的流通,把它当作课程来学习。学习,一定要记住老祖宗的话,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真的学到;看个一遍、两遍、三遍,这个东西我学过了,没用处。我们每个人自己可以想想,你从小,从上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也学了二十几年,今天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你能用上几分之几?百分之九十九所学非所用,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浪费了,白费了。为什么古大德他学了就管用?没有别的,他学得少,一个科目,同时不准学两个科目,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几千年的教学方法,一门学会了再学第二门。一门要怎样才叫学会?务必要学到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见解,变成你自己的言论、行为,这叫学会了,你全用上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门。有些同学要跟我学,我说我没有别的方法,我也没有法子教你,但是古圣先贤、我的老师教导我的方法我可以传给你,你可以如法炮制,会有成就,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学一样东西,我的标准是三十遍,认真学三十遍我得利益,得什么利益?我在生活上用上了。

  基本的课程不多,按照印光法师的顺序,《感应篇》、《了凡四训》摆在第一,德行教育。有这个基础,你再学《弟子规》、再学四维八德,非常有受用。这些年来,我们深深的检讨、观察,现代人苦难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过得这么苦?为什么有这么多灾难?确实祖师大德早就一语道破,第一个不相信因果,第二个是不懂教育,把因说出来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古代,古代的社会真的重视因果,重视家庭教育,国家重视社会教育。古时候没有近代的科学技术,纵然在文艺教化,做得也非常有限,虽然有限它能收到很大的效果,所以给社会带来长治久安,它有道理。如果中国传统文化配上现代化的这种科学技术,用网络、用电视来传播,我相信教学的效果至少要超过古人十倍。古人能做到长治久安,小康的局面,今天要是好好利用这个,可以做到大同,可以做到像极乐世界一样,比古圣先贤超越十倍、几十倍都不止,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古人懂得,没有这些工具,今天人有这些工具,不懂得教育,但是他还是在教,他教什么?教暴力、教色情、教杀盗淫妄,他教这个。教这个,世界的前途就趋向于毁灭,人与人之间,起心动念无不是损人利己。而且他迷了,迷惑了,以为损人利己这个行为是正常的,舍己为人那是不正常的,这问题严重。所以招来的天灾人祸,感召来的,灾难现前怨天尤人,不知道是自己业力感召,还去怪别人,那怎么样?罪上加罪,后果是后面会有更大的灾难发生,发生到最后地球毁灭了。地球虽然不毁灭,来一个地球板块移动就不得了,那不是小的地震,整个大陆沉到海里面去,没有了,这种现象在地球上过去演变了好多次。外国科学报导里面说,地球五万年前,这世界上有个科技非常发达的国家,叫大西国。那时候人也是不相信因果,不孝顺父母、不敬祖先、不相信宗教,惹来的灾难,整个大陆沉到海里面去。这个地方现在叫大西洋,本来那是一块大陆,沉到海里去了,众生的业感。

  谁来主宰这个?没有,自己主宰。为什么?佛法讲得清楚,中国老祖宗典籍里面也有讲到,没有佛讲得那么明显。佛法讲的,一切万法,虚空世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华严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善,没有一样不善,心想的不善,那就没有一样是善的,佛讲出来了。现在科学证明了,证明什么?证明树木花草有见闻觉知,山河大地也有见闻觉知。山河大地是矿物,佛经上讲的一微尘,正报一毛端,依报上一粒微尘,统统有见闻觉知,我们人在想什么它知道。我们人想的都是善的,你全身都善,身体健康,你不会有病;人想的都是恶的,都是贪瞋痴慢,全身就生病。从心想生,这是真因,山河大地都是跟着你念头在变,境随心转,这还得了吗?我心一不善,山河大地马上就不善,它一不善,灾难就来了,风不调雨不顺,灾难就来了,居住在地球上众生念头感应的。

  我们在最近十年,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我们在做这个实验,很成功,我们跟动、植物做实验。蚊虫蚂蚁我们尊重牠,我们看到跟牠合掌,「蚊虫菩萨、蚂蚁菩萨」。首先我们要尊重牠,牠知道,牠很欢喜,牠很感激,然后我们对牠要求,牠就能配合。我们居住的环境里面,跟牠讲清楚,这是我们居住的环境,你们居住环境在房子外面,非必要不要进到里面来,我们互相尊重,互相照顾。你们到房子里面找吃的东西,我们把你所要的东西都放在院子里面,供养你们,房子牠就不来,连蟑螂都不来。很听话,跟动物相处比人好,方便!我们种菜园,做实验,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我们跟小虫订约,虫吃菜,我们的菜园一定画一个小区,有界限的,这个小区供养你们,希望你们都到那里吃,我们对这个小区也照顾。牠就在那里吃,隔一条田埂牠就不吃,十几年来灵得很。树木,我们种了很多果木树,在澳洲院子大,种了差不多有将近二十棵果木树。我们跟鸟约定,指定几棵供养你们,你们要吃到那边去吃,不是指定的,你要留给我们。我们也不要把这些水果用东西包起来,用不着,牠就不会去吃。有灵性,这动物,小鸟、小虫有灵性,可以和睦相处,互助合作。植物,我们种的蔬菜、我们种的树木花草有灵性,我们对它有爱心,种的树木花草非常茂盛,花的颜色好看,花很香,它回馈,它供养你,果就特别甜,花草有灵性。我们对花草树木我们放佛号供养它,我们以讲经的光盘放出来让它们听经,供养它,感应不可思议!

  江本博士实验带给我们一个证明,证实矿物也有见闻觉知,有灵性。泥沙、石块我们都会起尊敬的心,都不敢轻慢。我们的居住环境,随着我们的善心、善行、善念统统都变善,偶尔有一点小灾难,四周围有,我这个地区没有,四周围地区干旱、缺水,我这个地方常常下一点雨。所以圣人教我们,佛菩萨教我们,我们现在也体会到,化解这些自然灾害用什么方法?善心、善念、善言、善行,就化解了。在过去认为这是神话,这是宗教所说的,现在有科学证明,江本博士做的这个科学证明,西方有不少心理学家用催眠术证明。这些都是现在人可以承认的,你要不相信,找个催眠师试验试验,看看你有没有过去世。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自然放下,真正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性里没有的赶快放下,自性里头有的你要能觉悟,你要能随顺。自性里面有的是性德,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很简单,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性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是性德,要随顺。随顺性德,你会得到你没有办法形容的法喜,快乐!这个乐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里面往外流露出来的。修行人有,孔子也有,你看《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喜乐从哪里来的?喜乐从学习里头来的,学而时习之,习是什么?把我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变成生活,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个快乐。所以佛说菩萨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他快乐,这个快乐不是从外头刺激来的。这种乐,我们中国老祖宗说为悦,悦是喜悦、喜乐,喜悦是从内往外发的,像泉水一样,不断的往外流。乐呢?乐是外面的刺激,享受五欲六尘之乐。所以乐,外面的缘没有了乐也就没有了,所以乐是假的,悦是真的,它不受外面影响。悦是真实受用,乐是有聚有散、有生有灭。所以孔子也举个例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朋友从远方到这个地方来看你,老朋友聚会非常快乐,那是从外来的,不是从内发的,讲得很清楚!

  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很容易放下。五欲能不能舍?能舍。佛教菩萨舍这四样,五欲、王位、富饶、自乐,后头还有一个名称,名称是我们现在讲的知名度。你的声望很高,社会上提到没有人不知道,这是名,也要远离。自己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泽及一方,称赞的人多了,那不是你求来的,这叫做实至名归。孔老夫子的声望,释迦牟尼佛的声望,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后世自自然然受他教诲的人感他的恩德,称赞他的。这个可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用我们中国话来说,佛讲这五桩事情,中国人用两个字就包括了,名利。修行人一定要远离名利,沾不得。要知道,做再好的好事,里头夹杂着名利,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醍醐里面有毒药。能够蒙骗群众于一时,不能长久,决定不能够欺骗天地鬼神,他知道。佛菩萨更不必说,你是真的你是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为自己错了,我常讲,为自己,好事也错了。为自己做好事怎么样错了?增长我执。学佛头一个是破我执,你为名为利,没有离开我执,增长我执,错了;没有自己,起心动念为一切苦难众生,这是大善,这是真善。

  佛菩萨苦口婆心,时时刻刻在教导我们,我们要能体会。怎么样才能把对佛菩萨的信心生起来,恭敬心生起来,仰慕的心生起来?有很多人跟我说,非常想,生不起来。为什么?佛法里说业障太重,习气太深,障碍着你,你生不起来。中国老祖宗说那怎么办?克念作圣,念是妄念,你能把妄念克服,你就是圣人。克念的功夫从哪里下手?《大学》里面讲的就是克念的办法,从哪里下手?从格物、从致知,你看有层次的。物,物就是物欲,就是释迦牟尼佛教菩萨头一条不求五欲,你要把五欲克服住。格是什么?格除,从内心里面把贪求五欲六尘享受的念头格除。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这是把物质上的欲望完全放下。所以他没有障碍,智慧现前,这是致知。智慧自然现前,这一现前,他的思想、言行流露出来的都是性德,伦常八德,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定慧。从他身上、从他日常生活流露出是什么?戒定慧三学。接触大众你细心去观察,那是十波罗蜜、六波罗蜜,行为上看出来;意念上是十大愿王。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绝不复杂,就这简简单单的几句,不但是一生一世受用无穷,生生世世无量劫你都受用不尽,这真妙!

  在《摄大乘论》里面有一段经文很简单,教给我们「转五蕴成三德」,大乘法里面讲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为什么?大乘法里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是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所以要转。这一段文,我们先说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都是心理的行为现象。受是感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凡夫怎么样?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他就觉得很快乐,跟他自己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与这个相应,他就有乐受,与这个不相应,他就生烦恼,就有苦受。所以这心理的作用,第一个是感受。第二个是想,想是妄想,就是分别、执着,想的事情太多了,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两大类。第三个行,行是什么?它停不住,止不住,这叫行。前念灭了后念就生,接着就生,这事情很麻烦。停住就好了,停住就是入定。甚至于一分钟都停不住,诸位试一试就知道。识是阿赖耶识,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印象。我们做过的这些事情,心里落了个印象,这个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像个数据库一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都有完整的数据在里面。有时候自己忘掉了,到你烦恼习气稍微轻一点,你就会又想起来,如果能更轻,不但能想到这一生的,前世也想起来。这个仓库大,太大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你所有造作数据全部都有,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阿赖耶识不是物质,没有形相,佛举个比喻说,如果要有形相的话,形相再小,一桩事情像一粒微尘,佛说遍法界虚空界都容纳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质,像计算机一样,你随时能把它搜索出来。可是这个东西也不是真的,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没有,它是自性清净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精神方面分为四个,受想行识。

  转五蕴为三德,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是讲自性体相作用,这是什么?这是真正的自己,真我,这不是假的。法身是真如自性的理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般若是智慧,解脱是大自在。《华严经》上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自在。圆满的证得,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称他作法身菩萨,他证得。迷失了则称为凡夫,迷失不是没有,记住,迷了,他有障碍,障碍除掉,三德就现前。迷了就是五蕴,觉了就是三德,五蕴跟三德是一不是二。转五蕴成三德,转烦恼成菩提,转凡成圣,问题你得会转,转的秘诀,把虚妄的放下,把真实的提起来。我们要知道,伦理、道德、因果是真的,不能不认真学习,我执、对立、成见、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假的,自性里没有的。没有,一定可以放下,性德里面本有的决定能现前。

  我们现在简单看《论》里面所说的,第一个「转色蕴成法身,色即质碍之义」,质是物质,它有障碍,物质有障碍。「谓佛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悉由转色蕴而成。」佛也现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人间所示现的身相。我们世俗间看相,这人有贵相、有福相,这真的,这不是假的。为什么?相由心生,福由心造,这个人心地善良,造福,他的相貌就是福相。所以佛的相是个福相,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在我们这个世间。佛又告诉我们,如果在诸佛剎土,像在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现的相好我们无法想象,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为什么?自性圆满的福报现前。这种相好身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就不恰当,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人没那么大的福报,虽示现,见不到。必须用劣应身,我们世间人能看见,看见的时候羡慕、赞叹。音声,无边的音声,我们知道佛的音声周遍法界,我们的音声现在藉无线电波传到虚空,有没有界限?有,他收听的时候,声音强弱不一样,距离发射点近就清楚,距离太远,愈远就愈模糊,但是确实也是周遍法界。谁能听得见?我们根据佛经上所讲的,八地菩萨能见到一切众生极其微细的波动。我们同样就能想到,八地菩萨应该能听到所有一切众生的音声,音声周遍法界,我们凡夫听不到。无见顶相是说如来头顶有一个特别的相,顶头这边有个圆圆的会放光。为什么叫无见顶?天人他有神通,他飞到佛的头顶上看看佛的顶相,看不到,为什么?他放光,光刺他眼睛,看不见,所以叫无见顶相。三十二相之一,佛顶放光。这都是属于色法转变成的法身,属于色法,色蕴而成,是由转色蕴而成。

  第二「转受蕴成解脱」,解脱是自在,「受即领受之义」,领纳,我们今天讲接受、感受,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说「谓佛无量广大自在法乐,悉由转受蕴而成」,他能转。怎么转法?把我们现在所受的统统放下,就转了。我们现在所受的,苦乐忧喜舍,违背自己的意思,这不称心、不如意,殊不知道我们的心、我们的意,我们的心是什么?是分别心、是妄想心,我们的意是执着,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顺不顺统统起烦恼,顺自己心意的生什么?生喜乐,七情五欲。七情里头第一个是欢喜,喜、怒、哀(悲哀)、乐、爱、恶(恶是讨厌),最后是欲望,这叫七情,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道凡夫,欲界他离不开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一离开,他在六道,他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比欲界高,高很多。欲界里七情五欲这种困扰,色界天人没有,他摆脱掉了,他放下了。这不是好东西,我们要能觉悟,把这些东西淡薄处之,愈淡薄愈好,到最后统统放下,这个障碍就没有了,你就得自在。解脱叫大自在,佛法用解脱两个字,解是解开,把你的分别执着解开。脱,脱什么?脱苦,永远不再受七情五欲烦恼之苦,这都没有,脱离了。所以大乘教里讲转好。迷了什么?迷就是把自性里面的解脱转变成受蕴,你要受七情五欲的干扰,要受七情五欲的苦报。

  第三,「转想蕴成解脱」,法身、般若、解脱,解脱有三个,受、想、行变成大自在。「想即想念之义,谓如来以无碍智辩,说一切诸法之相无不自在。」大自在从哪里来的?是由转想蕴而成的。我们的想、我们的念是什么?是自性里面的智慧迷了,迷失自性,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想蕴,给诸位说,就是第六识。前面讲的受蕴是第七识,这就是迷失自性,把自性里面的德能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我们现在的智慧失掉了,其实智慧变成妄想,我们能把妄想放下,智慧就现前,真的转八识成四智,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于是我们能体会到,佛菩萨教人修行的纲领,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用一个字来说,到底他修什么?就是修定,八万四千种方法统统修禅定。所以般若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方法不一样,它的方向一样,目标一个,所以它是平等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最后达到的目标都相同,目标是什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个方向,就是修禅定,就是戒定慧。你依照这个规矩去做,规矩就是法门,做久了你就得定,定久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目的达到了。

  我们今天净土宗用的什么方法?用持名念佛,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念,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个。果然真的放下,真的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念上个三年五载得定了,这个定叫念佛三昧,你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三昧就是禅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开智慧,智慧一开就一切通达明了,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说一切诸法之相无不自在,智慧开了。无论你是学过还是没有学过,有人来问你,有人来请教你,你没有一样答不出的。学过的当然,没有学过的也答得头头是道,也答得圆圆满满,这不容易,这是智慧现前。这个能力从哪来的?能力是本有的。佛在《华严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摆第一个;换句话说,我们自性的智慧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迷了,造作罪业,堕落在六道轮回,有没有妨碍我们自性?没有。自性清净没有受到一点染污,自性平等没有受到一点波动。妄念、妄心、烦恼、习气、业障,它障的是什么?障的是缘,它障的不是因,是缘。因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永远失不掉的,这是真,那才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真东西也得要有缘它才能够出现,像植物一样,种子是因,它不变的,但是没有缘它不能结果。缘是什么?土壤是缘,水分是缘,肥料是缘,人工去栽培它也是缘。因缘具足它就长成一棵树,它会开花,它会结果,所以它要缘具足。我们有佛菩萨的因,没有佛菩萨的缘。什么是佛菩萨的缘?八万四千法门是缘,我们只要取一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花果自然就现前,如来智慧德相就会现前。佛又很慈悲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殊胜的缘就是念佛法门。这个缘是阿弥陀佛前头,我们跟着他走,决定不错,这个道理要晓得,这个心不能变,心要真。真,真心念,效果非常显著。什么叫真心念?佛说了,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头一个还是要放下,为什么?那是障碍,你要不放下,你虽然念佛,你障碍没有排除,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它障碍你。

  放下身心世界我还能干事吗?这样一说起来,凡是有工作的人都没法子往生了。我们要把佛的话听清楚、搞明白,佛不是这个意思,佛教我们放下是心里不能执着,放下心里、心上对身心世界的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放下,不碍事。你生活在这个世间,事上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最怕的是你心里真的执着有,那个麻烦就大了。心上有碍,事上就有碍,心上没有碍,事上就没有障碍。这个道理很深,这是真理,不能不知道。心地要干干净净,事情来了?事情来是智慧应付,你会应付得非常圆满,不需要起心动念,想一想我要怎样做,想一想就错了,想一想是意识心在做主:你不想,不想是你自性智慧在做主,自然流露。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所表演的,你看多少人去请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一次跟他讲,好,你停停,让我想想再答复你,有没有这个?没有。世尊几乎都是随问随答,从来没有加上考虑、思索,没有。为什么?自性智慧反应,他不需要想一想,不需要去研究研究。想一想,研究一下,落在意识,意识是妄心,妄心的作用是很有范围的,有限制的,它不是圆满的。所以妄心里面,我常讲它是知识,不是智能,知识办事情也还不错,但是有后遗症,不圆满,智慧办事没后遗症,是圆满的。东方的老人,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印度一些诸佛菩萨,他们全是用智能,他不是知识,这一点我们要懂。求智能跟求知识的方法不一样,智能是道,知识是属于术,不相同,把知识误会为智能那就大错特错,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法讲转识成智,识就是知识,把知识转变成智能,这就对了;如果是把智能转变成知识,就错了,那就把佛法转变成世间法,迷了。

  下面第四,「转行蕴成解脱」,行是什么?「迁流生灭」,「谓如来神通变现,以清净法摄化众生令得自在,悉由转行蕴而成」。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面的神通。你看「神」这个字如果写成篆字,那个意思一看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左边,左是我们对面,这是左手,左面,这边是右面。左边是个「示」字,显示的示,要用篆字来写,这是两横,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在篆字里头这叫上,上字,上是什么?上天。下面有三条,画成三条,这个三条的意思是上天的垂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然现象,这个代表自然现象。右面是个「申」,申要写成篆字的话,你还能看得很明显,通达没有障碍。当中是有三个关口,三个关,当中像一把宝剑一样穿下来,通达了。这个意思是对于自然现象通达明了而没有障碍,这个人就叫神。所以神不是鬼神的神,神是人,是一个聪明有智慧能够通达大自然现象的,在佛法里面讲通达诸法实相,这个人就叫神。所以,神跟通意思相彷佛,相接近,把它连接成一个名词,叫神通,没有障碍。变现是讲他起作用,教化众生,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他就用什么样方法来教导。所以教导没有定法,佛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千变万化。就跟大夫治病一样,大夫给一切众生治病,没有一定的法子,他从望、闻、把脉了解病况之后,随着你的病处方,才开药方给你,药到病除,你照这个方子一服,病就好了。你的方子不能给第二个人用,两个人得同样的病,轻重不一样,得病原因不一样,所以处方用药也不一样。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这种能力、本事是从自性本具德能上来的。总的来说,佛以清净法摄化众生,那你就知道,所有一切法术,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教众生恢复清净心。讲到最后,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面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就这五个字,这是总路线、总方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总目标。法门无量无边,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说的,确有其数,这在经典诸位都能查到,真有这个数。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我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烦恼,让你恢复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佛,你要是恢复清净平等觉,你就得大自在,你的神通、道力就不会比佛差,可以说平等了。

  末后一段,「转识蕴成般若,识即了别之义」,了是明了,别是分别。但是了别不是分别,分别你是用思考,了别不用思考,就是一接触他就明了,没有通过分别执着他就明了,这叫了别。所以了别是真的,正知正见,分别就变成邪知邪见。不能用分别心,不能用执着心,了别也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直觉,决定没有思考。佛给我们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了别,我们眼见色,第一念,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这是了别。第二念就分别了,这是某人,那是某人,就分别,第二念就分别了。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如果我们能保持第一念就成佛了,永远保持第一念,不要落到第二念,就成佛了。细心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去体会,生佛在一念之间。了别是觉,分别是不觉,永远保持觉这就是佛菩萨,那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叫法身菩萨。

  我们看他底下说的,「谓如来大圆镜智」,这是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这是转末那识,「妙观察智」,这是转第六意识,「成所作智」,这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无不自在」,这就是「由转识蕴而成,故云转识蕴成般若也」,般若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这怎么转法?佛菩萨教我们,祖师大德甚至给我们做示范,而佛门当中非常重视这种修学。中国在唐宋的时代,非常盛行转识成智,他教导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用妄心,不用八识。你看交光大师《楞严经》的批注就非常强调,古大德注《楞严经》没有离心意识,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把释迦牟尼佛的意思解错了。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特别强调转识成智,你没有转。怎么转?不用六识,用什么?用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了别,这厉害,不是分别。像镜子照外面东西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心,不起心、不动念,用这个办法。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尽量不要去用分别心,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执着心是第七意识,落印象是第八识;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眼耳鼻舌身对着外面色声香味触,不分别,那你就是不用第六识;不执着,我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我不用第八识。那你用的什么?你用的是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你前五根的作用为成所作智,这叫转识成智。讲得好!确实是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谁做得到?没有人能做到。知道,理论晓得,方法也晓得,就是用不上。为什么用不上?放不下。所以,归根结柢一个问题,放下就行;放不下,方法你明了也做不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善与十不善业[栏目:慧语禅心]
 宁可负我,绝不误人[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大乘伽耶山顶经讲记[栏目:太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九○)[栏目:杂阿含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七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学习《心经》的体会[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觉知魔事 第八[栏目:天台小止观·净莲法师注疏]
 凡事不必太较真儿[栏目: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深深拜谢师恩佛恩[栏目:入佛因缘]
 学法初步[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