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显密差异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1

显密差异

  大乘波罗蜜多教法的修行人,是把(意识臆测而非亲证的)“共相”的道理,来当成是(修行的)对象;而大乘秘密真言教法的修行人,则是把实际理地,来作为修行之道。

  《功德荟萃》第五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由于思维“死亡无常”是修习其他所有法门的基础、根本或者说基石,因而,对于这个法门的修习,自然是极其重要的。若非如此,就算我们看似是在修行,但因修行之中充斥着顾恋今生的“世间八法”,所以,也并不能靠它来超脱苦难的轮回啊!

  [此处恐有脱句]由此可见,思维“业、因、果”与“轮回过患”,又是极其重要。假设我们未曾对此产生强烈的定解与由衷的体悟,那么,就会堕入下劣的“声闻”等乘[此句义理有误]。由此可见,只是有着一副修行的样子,还是远远不够的。

  有关这层道理,如《喜金刚》中有偈亦云:

  人不能诠俱生智,

  任于何处亦难得;

  依上师时节善巧,

  及从自福而知之。

  不是他人能够告诉给我们的

  这种浑然天成的 “俱生本知”,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

  我们也都是难以找到它的;

  这种浑然天成的俱生本知,

  只有通过师长在特定的时候、

  依靠善巧的方法,

  以及我们自己(所积累)的福德,

  才能了解它。

  对于这种浑然天成的境界来说,在最初阶段,它不是靠着蛮力而能做成的;在中间阶段,它又是不住的;在最终阶段,它也是不坏的啊![远离有为法的生、住、灭三者。]

  ◎散论1

  那么,在大乘“波罗蜜多”教法与大乘“秘密真言”教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异呢?

  大乘波罗蜜多教法的修行人,是把(意识臆测而非亲证的)“共相”的道理,来当成是(修行的)对象;而大乘秘密真言教法的修行人,则是把实际理地,来作为修行之道。

  所谓“将共相的道理作为修行之道”,就是指:

  借助于逻辑推理和理路分析,用(外境的组成)远离“一”、“多”这样一种立论,来坏除一切事物(貌似存在)的表相。其思路大概是这样的:先用逻辑推理证明作为构成物质基础的不可再分的单一粒子,是不成立的;既然单一粒子是不成立的,那么,那种认为物质是由单一粒子积聚组成的主张,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依照这种论证,就可以把一切事物,断定是不由“一”、“多”等任何一个方面来成立的了,从而,再将诸法本性看作是像至极清净的虚空一样,而(大部份学人至此往往)束之高阁、高高挂起,(以为从理念上悟到此理就可以万事大吉,而不再追求进一步的现量实证,)这就是所谓的“将共相的道理作为修行的对象”啊!

  所谓的“将诸法实义作为修行之道”,就是指:

  先借助于“方便道”的猛厉钳制,而使“气”趣入“中脉”之中;在这个时候,再借助于“心气不二”的要点,心识就会出现“乐”、“明”、“无念”的感受;在这个关键的火候上,一位具备资格的师长,就会(以印心的方式)引导他说:“要知道,你的这种‘乐、明、无念’的心识,就是你的‘心性明知’呀!”

  经过修持这种印心后的直观心性,而进一步地拋弃仅以“乐、明、无念”为胜的执著,就可以亲见并确定“明知”的法尔真性了。

  在此“明知”的明晰中不散不乱,便是“禅定”;这种犹如金刚般的禅定,如果达到了究竟的阶段,就是“法身”了呀!

  ◎再论显密差异2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五则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条道,任你走
下一篇:显密与四法
 悟者的呓语
 关于“大印”
 显密之辩
 听法的意乐
 二谛
 三过与三德
 安心法门
 心性与现象
 十二因缘:流转与还灭
 实相宣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景云~画松[栏目:禅诗三百首]
 佛法概要·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栏目:明旸法师]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偏差,就希望尽微薄之力影响他们,我该如何去做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不加持烦恼[栏目:慧光法师]
 《密教通关》解析[栏目:陈士强教授]
 日常生活中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栏目:传喜法师]
 大圆满前行 第八章 依止善知识 第三节 2 尽身心性命追随上师[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上了壮胆课程,经常神志不清。请开示[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远离偷盗[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