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以心为本”的说法和“万法唯心”的说法,意思是否相同?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4

“学佛以心为本”的说法和“万法唯心”的说法,意思是否相同

  “以心为本”和“万法唯心”含义完全不同。

  学佛“以心为本”是佛教界各派的统一观点,而“万法唯心”只是唯识派一家的观点。

  “以心为本”的观点,并不排除思想意识以外的一切的法,即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万法唯心”的观点,排除了除思想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即“境空识有”。因此,不能把这两种说法混为一谈。

  佛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以“脱苦得乐”、“去染还净”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意识形态体系。“苦”与“乐”是思想感受,“染”与“净”是心性的状态。因此说,学佛的根本是“心”。

  又因生命流转的本质是苦,受苦的根源是烦恼和造业行为,而“烦恼”是受染心的心理活动表现,造业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身言活动,二者又离不开“心”。

  学佛修行的根本是“修心”,因为,“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心善”才会弃恶扬善,“心诚”才能精进学修,“心慈”才能利乐众生。“入定”是散乱心的排除,“见性”是心智功能的质变,“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两种“菩提心”的结果。事事处处离不开心,受心的影响,所以说,修佛以修心为本。

  “以心为本”这句话只是点明了心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并没有否定“心法”以外的“色法”、“不相应法”和“无为法”的客观存在。但“万物唯心”指的是哲学上的一种见解。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外境事物都是思想意识中的境识的显现,犹如梦中境物,心物无二。

  正宗的唯识论,对境空识有、识境无二等有一套比较严密的思辨方法。不像当今的庸俗的识观说那样,公然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把山河大地都说成是自己心识的显现。这种观点不但违背科学,就连佛教中的中观、经论派、毗婆沙派都不予承认。这种观点,经不起考查辩论,只能对那些无理性思辨能力的普通信徒故弄玄虚地说说而已,若略作考察,便见漏洞百出。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藏传系大多认为必须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作成佛之基石,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究极,彻证深观,这种说法为何正确?
下一篇:既然诸佛依法成佛,那么第一位佛依什么法成佛?
 佛教中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念诵宗喀巴大师祈祷文《穆则玛》有什么功德利益?
 “万法唯心”这种观点能说得通吗?
 比如大威德两个角表二谛这些表法是否有深刻的内涵,对于真正实修的时候指导..
 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汉传佛教大德主张学佛必须先从“有”后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这种..
 什么是菩萨戒?
 如何理解菩提道次第中的三士道?
 什么叫皈依佛教?
 为什么修持密法前必须要接受灌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妙法随顺时代机缘[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专念佛号成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大象升天[栏目:心灵对话]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栏目:广超法师]
 圣者言教 第一课(八)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而淡泊现世[栏目:圣者言教]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如闻五戒中戒色欲,戒邪淫,戒夫妻之行房,是为世间道,是否有违教戒?应如何?[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The Priest Who Gambled With a Life (Misguided Mora..[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向往宁静[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