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光明心”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5

什么是“光明心”

  光明心分为基础光明心、道光明心和果光明心。

  (1)基础光明心,是在人死亡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光明意识。

  人在咽气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逐步消融后,产生三种细微的意识状态:第一种为“显现”的白感,第二种是“扩散”的红感,第三种是“获得”的黑感。这三种意识状态的感觉,开始第一种白色,就像夜里看见月光一样;然后红感就像天刚亮太阳欲出前的天空,稍微带点红色;接着突然变得漆黑,什么感觉都消失了,人的真正死亡——内部的死亡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死亡光明就像灯灭掉了以后突然产生的一种非常光亮的感觉,在这之后进入中阴。

  (2)道光明心,就是按照人的死亡规律来进行修持所获得的光明。

  修持必须要经过死亡阶段,也就是观想死亡,外气呼吸停止,要达到和死亡同样的感觉,这样才能出现内光明——光明心。光明心中产生一种幻身,也叫假幻身,幻身再进入死亡过程,反反复复修炼,进入第四光明——真光明心,就是开悟。密法上的真光明心和显宗的见道开悟是同一个层次。开始时有真光明心的时候没有幻身,有幻身的时候没有真光明心,但是经过第四光明心的反复修炼,破除二障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金刚身,也就是真幻身。真幻身出现以后,这种真幻身和第四光明心合一的时候就是成佛了,也叫双运成佛,或者叫第四光明心和第三幻化身的合一之境。双合佛或说双合身就是无上密的阴身与阳身的结合,也代表光明心和幻身的合境界。

  (3)果光明心,就是成佛之后,佛具有的真正的光明心,在显宗里叫“一切种智”。

  众生的智慧始终没有办法覆盖客观对象,客观事物的外延永远是大于主观智慧,所以人们的认识永远没有尽头。在学习的过程中,人类的认识逐步扩大,但是再扩大也永远超不出客观对象的范围,人的认识范围永远小于客观对象的范围,到了佛的境界——一切种智时,佛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外延全部达到一致或者吻合的时候,就是全知,无所不知。只有佛才能达到全知的境界。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是不是一定要有传承才可给人灌顶?
下一篇:如何理解“乐空不二”?
 有人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经中说“自性原本光明”这话对吗?
 佛教的“缘起”有几层含义?
 开坛灌顶的上师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密法的敬师是极端的“个人崇拜”吗?
 究竟何时才是修密成熟之法器?
 如来藏佛心是受染还是清净的?
 有人说“学佛不需要学佛经”,“佛经过时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什么是“断见”?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有人说:“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这话有道理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知己知彼 Know Yourself-Know Others[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第四章 唯识宗的“宗经”、“宗论”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成唯识论》[栏目:中国唯识宗通史]
 83.问曰:住忍辱时不为恶即是戒,何以故更说住忍取戒波罗蜜?应当住戒摄忍[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栏目:太虚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识慧集 <七六>楞严咒中佛[栏目:佛识慧集]
 戒杀拜忏肠癌消除[栏目:放生感应]
 《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栏目:徐恒志居士]
 婆私咤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