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1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集

  这一集继续学习导师《佛法概论》中关于佛的内容,概括一下,重点大概有:

  第一、导师引《增一阿含》“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阐释佛出人间的论题含有无神论的情调。佛陀的出生、出家、悟道、弘法、涅槃都是在人间,这有深刻的内涵:

  1佛陀是以人身成等正觉的。我们也可以依此人身行践佛陀的教法,解脱痛苦;让我们更加珍惜难得的人身,给每个人带来无限光明;

  2神教者和一般民众都认为天是清净、喜乐、光明的,人间充满黑暗、罪恶和痛苦,人类羡慕、向往天国的美好,乞求神保佑和希望死后生天等往生天国(乃至佛国)的思想应运而生,人类的心眼早被神教者引向渺茫的天国,经中以诸佛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指出真正的解脱大道在人道,由人的自觉而成就,不是求生到天上成就,也不是神的力量下才能成就。释尊把我们从在上唤回了人间;

  3佛法是佛陀以自己对生命的体证而开演的教化,不同于一般宗教认为自己所宣是神的启示,而佛法不同于神话,是我们可以体会验证的。所以,不同于不可知不可说的虚无缥缈的幻想,如师父常说的:佛法是可知、可说、可修、可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亲自体验的。

  第二、关于法身常在的解说。佛陀因创觉缘起法性而自证解脱,这是佛的法身,佛弟子辗转行之,如来法身常住不灭。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悟佛所悟,法就会从佛那边流到弟子这边,叫法法相续。法身是否常在,依佛弟子行践而定,所以,哪一个佛弟子不是希望正法久住、法身不灭呢?那就按佛的教导实践吧!

  第三、佛法是探本的、简要的、完成的。佛法的弘扬、传布中,可以引申、阐发、方便适应,却没有修正、补充可说,就注意佛法本质的保持。

  导师言简意赅,但语重心长,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警醒,在平时说话时,是否已有意加进了个人的情绪、情见、偏向,或不懂就猜想或草率予以评论等,这样都离开了客观,也必然不会达到对佛法的保持。

  第一、对佛陀的身教和言教有综合理解的必要。师父说:言教是法,生命展现也是法,佛陀说的是佛法,佛陀没说的或佛陀所行的是不是佛法?这一点以后的学习中,在面对大小乘对立的争辩中,还是需要加以善分别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7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集
 付嘱品第十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六说四众过戒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二三)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三四)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五二)
 中部118经 入出息念经
 杂阿含经--修习四念处的譬喻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四五)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中部135经 业分别小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夕之情[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梦中梦因果问答 6 什么原因使我在孤儿院长大,不像其他人一样...[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粥中有道[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1 十一、蔽三法印的因缘法[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净信如月明[栏目:信仰]
 婆罗门索债[栏目:因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6[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手段[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佛学问答(海涛法师)[栏目:疑问解答]
 五台山佛教与《五台山佛教史》[栏目:麻天祥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