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浮惠:人间佛教绝不是让法师、法事走向人间
 
{返回 佛教视野与观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5

浮惠:人间佛教绝不是让法师、法事走向人间
       
来源:《丛林》

佛教的世俗化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其实,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宗教都面临着世俗化的问题,因为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它在传播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世俗化的侵蚀。但是,也面临着在世俗化面前如何坚守的问题,因为宗教要保持其自身的神圣与出世精神,就必须与世俗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等区别开来。该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佛教的世俗化问题,这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而盲,是弊大于利的,必须加以遏制,有些提法与做法,也值得好好反思。

1、在理论上必须认真解读与诠释“人间佛教”思想。近些年,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存在着“庸俗化”、“肤浅化”的倾向。我认为“人间佛教”绝不是让法师、法事走向人间,更不是让法师按世间法经商办佛教经济,而是让法师的功德走向人间;“人间佛教”不是让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衣、食、住、行跟上时代的潮流,而是让佛法走向人间。所谓功德走向人间,就是利用寺院的财力、物力为社会服务,像香港及周边地区的佛教组织那样,去创办学校、医院、佛教公墓、青少年中心、安养院、护理院等,为社会服务。所谓佛法走向人间,就是让佛教的声音,佛教的智慧走向人间,去化解人间的不幸,人间的恩怨,人间的矛盾。僧人走向政坛,寺院利用声、光、电建设的富丽堂皇,绝不是人间佛教,那是真正世俗化的佛教。我认为,“人间佛教”的真义.需要高僧大德们进行诠释与传达。不然,我国的佛教可能真会不断坠入世间的社会化、世俗化和庸俗化。

2、在行为上,各宗各派最好能在世俗化过程中,不要丢失掉传统佛教的精髓。在这个世界上,佛教之所以能得到许多信众的敬仰与追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佛教对人生、对宇宙的大觉悟和大智慧。因此,只有本着佛教的基本义理,坚持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敬重,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仰。一个寺院如果殿堂华丽,经济红火,但戒律松弛,生活奢华,僧人说话做事不伦不类,不僧不俗,佛又如何令人生恭敬心呢?良好的道风是佛教赖以生存的根本。历史上几次灭佛事件证明,佛教的发展不在于钱多钱少,僧多僧少,根本问题乃在于寺院道风的纯正。为避免佛教的世俗化与没落,对于各宗各派传统佛教的精髓,有必要做到不弃不离。如果放弃了对佛陀本怀的坚守,而让佛教的世俗化任其发展下去,将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

3、在教育上,要有一个至死如一的坚守,那就是佛的素质。僧人,是佛法弘扬的主体,也是佛教能否发扬光大的决定性因素。僧众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佛教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社会大众看来,僧人是佛教的代表。能全面透彻地领悟佛教精神的僧人,不仅能为佛教的发展与兴盛不遗余力地贡献力量,而且一定能够代表佛教的健摩形象。大力加强僧人的专业化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也是解决当代佛教世俗化等诸多问题的有效方法。

4、在政治上,佛教应该有自己的不妥协性。古代的高僧大德,有不拜皇帝的,比如清代寿宽法师;有给予高官厚禄而不出山的,比如唐代的玄藏法师。参政议政当然无可厚非,但趋之若骛就不正常了。佛教的世俗化与政治需求有一定的关系,但与目前法师的社会化、世俗化思想严重是分不开的。我认为,什么时候法师们的政治欲望低了,我们佛教的世俗化现象也就可以减少大半了。 


{返回 佛教视野与观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魏道儒:佛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典范
下一篇:六小龄童:传承西游文化 弘扬佛法精神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生死轮回
 视角:佛教界开拓事业 杜绝铺张浪费
 寺院经济不能经济寺院
 魏德东:夏令营在中国宗教红市中起决定作用
 李利安:从三和到六和 从三心到众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灵修
 刘军宁:精神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
 浮惠:人间佛教绝不是让法师、法事走向人间
 寺院经济不能经济寺院
 魏德东:当代佛教的“文字社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卷第七十[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75[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缘起的生命教育[栏目:智中法师]
 皈依开示——龙泉寺2009春节“国泰民安•华严祈福”法会报道[栏目:学诚法师]
 第五则:愿以己身代师死[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只求父母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世俗不急之务很多,很烦恼,如何转念?[栏目:海涛法师]
 第四篇 痴 - 善用生命不懈怠[栏目:放下的幸福]
 漫谈禅宗研究[栏目:方广锠教授]
 乘愿再来有志竟成[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