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皈依开示——龙泉寺2009春节“国泰民安•华严祈福”法会报道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0

师父皈依开示

——龙泉寺2009春节“国泰民安•华严祈福”法会报道(四) 

    2009年1月28日(年初三),龙泉寺举行了09年第一场的皈依仪式,师父作了开示:

各位同修:

    在09年刚过3天,就来参加皈依法会,很随喜大家,这也是龙泉寺09年第一场皈依法会。皈依非常重要,每次对于新皈依的在家同修们,都要认真思考皈依的意义、皈依的目的。因为长期以来,很多人到庙里皈依,仅仅是拿一个皈依证,这样一个简单目的而已,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皈依证,那时候连纸张都没有,也没有什么证件。

    有些人觉得寺庙里面要发展,需要吸引很多人来,总的来讲,这些都存在着种种不很正确的想法。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需要佛法、需要三宝,我们自己需要皈依,才会来皈依的,而不是说别人要求我们来皈依。比如说,出家的法师要求我们来皈依,和我们自己发心来皈依,这是不同的。如果别人要求我们皈依,我们自己不想皈依,那也得不到什么皈依,也不算真正的皈依。

    有些人认为皈依就是把仪轨念几遍,半小时就结束了,这就算皈依了。其实这只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是有其内涵和意义的,仪式做完了就表示说我们学佛的开始,表示我们修行的开始,是我们究竟成佛的基础。所以皈依是信佛、学佛、成佛的开始,这是第一步。并不是说,参加了皈依的仪式,那我们就变成佛教徒了,这个观念是有很大的问题,是不符合佛教皈依的意义的。

    皈依是我们整个生命要寻求皈投、依靠的。法,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僧,是僧团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法来实践的。那这些人住在一起,就成了庙、一个道场、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根据佛法来做事、根据佛法来生活,来实践的。那我们皈依之后,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思想、语言、我们的行动要同这个团体的所做所为符合、相应。那这才是学对了。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那我们到庙里来皈依,也只是得了一个名义而已,美其名而已,实际上没有实际的内涵和意义。

    有人皈依好几次了,这个庙也皈依,那个庙也皈依,这位法师也皈依,那位上师也皈依,那这仅仅是凑热闹而已。而实际上,内心没有选择真正的皈依处,没有皈依的对象,没有皈依的僧团。就如我们在社会上面要办一个活动一样,需要有一个团体举办,要有一个组织来策划、来执行,如果我们的行为跟这个团体的行为不符合,这个事情就做不好。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掉队了就会很害怕。一个家庭里的人,其他人找不到也会很担心;我们在学校里上学,如果学籍被开除掉,我们也是会非常的难过。那我们皈依也是一样的,皈依就是意味着我们自己整个生命的选择,是需要佛法的精神食粮,需要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所以,这不仅仅是仪式,仪式很容易做,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但是我们要学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不是1天、2天,1年、2年就能够学得好。1年、10年、20年、一辈子也很难讲说会学得怎么样。好多居士学一学,就不知道怎么往下学了,学不下去了。学一学就会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缺乏方向,是因为内心对佛法、对三宝没有产生真正的皈依。皈依不仅仅是皈依某一个人,皈依团体,皈依僧团,皈依这个团体的出家的法师,皈依依法实践的这些人和这些人的思想。我们自己愿不愿意照着这个做法去做,照着这个思想去落实,我们才会来皈依。

 

虔诚的信众

    大家找到龙泉寺来,就意味着同龙泉寺有缘,有缘来皈依后就要认真学。我们一年到头都会有一些课程,周末也好、逢年过节也好,以及我们山上的义工都有一些课程可以学习。我们会有引导大家学佛的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往哪里走,怎样往下学,我们要去了解、要去学习、要去掌握,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佛法。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那仅仅到佛门里面来结缘罢了。到庙里能找到很多熟悉的人,很多善良的人,大家来凑热闹,这不是在学佛法,是在凑热闹,热闹一过、不热闹了,就不学了,这是肯定的事情。

    所以我们对于皈依的目的,以及自己发心皈依、皈依对象的选择是非常的重要。一旦我们自己认准佛法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就不能动摇、不能改变、不能怀疑、不能懈怠。懈怠和懒惰,没有对佛法的希求心,慢慢就没有什么皈依可言,内心就没有真正的依靠,内心就没有力量。

    按社会的话说:在家靠父母,学校靠老师,出外靠朋友。学佛法要靠善知识、要靠僧团。我们学佛法,常常讲是跟法师学、跟过来的人学、跟善知识学。学佛法不是跟书本学,书本只是做参考。书本里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从释迦牟尼佛开始到现在都是讲这些道理。过去为什么那么多人有成就,现在我们为什么学的不会有成就,就说明跟人有关系。

    那么不一定说我们道理认识到了,我们就能做得到。道理认识到跟做得到这里边有很大的差距,就是理论怎样变成实践。自己内心对佛法的想法,怎样通过我们语言的说法和自己行为的做法相应。想法、说法、做法相应,这是不容易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们内心对人的一种拒绝、排斥、怀疑、我慢,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很差,障碍都是很大,问题都很大,更何况去学佛法。在家的时候,我们人缘都不好,人的关系都很难处理好,那怎么来学佛法?佛法包括十法界,人界也是法界之一。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看得到、摸得着,会有喜怒哀乐,这个都很难处理好,更何况这个内心的世界,更何况我们要跟佛相应?佛要度众生,功德圆满,菩萨也有菩萨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自利利他。所以我们皈依之后,就是要真正去学习,这样的话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佛法的这种利益才能够真正得到。

 

平安面平安

    如果我们学佛法的动机有问题,目的有问题,方法有问题,步骤有问题,最后都会有问题。不是说我们动机没有问题,最后就不会有问题。动机没问题,发心学佛,目的没问题,我们要成佛。但是怎么成呢?怎么学呢?整个过程需要方法,需要善巧方便,若没有方法、没有步骤、没有次第,那我们人很快就老了,很快这个心就发不起来了,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很大的考验。

    大家09年第一次来皈依,希望我们100个人,200个人,最后有那么10个8个,3个5个就很不错了。你过10年、20年,过50年之后再看,我们还有没有这种信心,有没有这种动力都很难讲。可能我们到庙里皈依一次,拿了皈依证,1年、2年、3年,我们慢慢就忘掉了,忘记掉了自己是佛教徒,忘记掉了我们皈依到底要做什么。我们非常容易用佛法来点缀自己的生活,庙里什么活动呀,佛教道理也懂一点,就是用佛法来装门面,点缀自己的生活,或者大家谈论的一个话头而已,3个5个大家交流,大家有个话题可以说。

    佛法学对路的,肯定要心跟法相应,心跟人相应,法跟法相应,人跟人相应,如果这个不相应,就没办法学。所以归根究底,我们内心要跟三宝相应,要跟佛法相应。而不是说佛法跟我们的心相应,不是说三宝跟我们的心相应,这个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是烦恼,都是无明。只有我们内心跟佛法相应,对三宝有广大的希求心、虔诚心、不变的信心,我们的烦恼才有办法得到调服、得到化解。

 

殷重地发愿,新的一年,心的期许

    信心一起来,自然而然烦恼就起不来,信心的特质就是能让我们内心清净。如果我们内心对三宝有怀疑,那就是在起烦恼,这样,听经、听开示、拜佛都在起烦恼,那行为的意义就不大。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强调信心——对三宝的信心、对出家法师的信心的缘由就在这里,而不是我们出家法师需要大家恭敬。

    这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人来培养信心。那如果说内心对泥菩萨是否恭敬,别人怎么知道?我们可能有人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觉得要去关心的时候,才会去关心。实际上我们在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里,佛菩萨在我们内心的分量是很轻、甚至是没有的。只有看到佛菩萨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点信心和恭敬心,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没有。

    那么我们看到佛像,看到佛经,这个还是靠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自己理解说,看到佛像我们要恭敬,看到佛经要根据里面的意思来行持、来修行。那我们看到出家的法师就不一样,出家法师是人,是佛法的体现。他告诉你的方法可能跟你自己理解的方法不一样。那你自己可能翻的哪一本经,翻的哪一页,自己理解的哪一句,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因缘,也就是靠自己的力量理解的佛法。那法师告诉我们的方法,是这位法师多少年修行过来的经验,是他经验的传承。经验的传递与自己看经本所获得的,这两种力量是不同的。这时要看我们自己怎样去选择。那因为我们凡夫众生,我执、法执很重,每个人习惯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每个人相信自己所理解的佛法,不相信别人对我们佛法的讲说,所以是很大的一个障道因缘。

    佛门里面强调,亲近善知识才能听闻正法,才能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为什么把亲近善知识排在听闻正法的前面呢,道理也就在这里。我说的意思并不是否定大家主观的觉悟、主观的受用,而是说佛法跟世间法,本质上面不同。

    所以我们今年皈依之后,随着我们常住硬体建设各方面的改善,慢慢我们会有一些相应的课程作安排。也希望大家今后常常来听课、共修,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而不是大家来凑热闹。以此祝愿大家。阿弥陀佛。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唐思鹏著作集》序
下一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一、融入团队 利人利己..
 精进佛七开示(二) 四种念佛方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七讲
 法华漫话系列:漫谈观世音菩萨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二
 学佛法归根究底就是安好心
 2006年观音菩萨成道日“皈戒”法会开示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六、发长远心
 烦恼的产生与对治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三、云何降伏其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修开示[栏目:明奘法师]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栏目:世亲菩萨]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四章•科判[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失恋自杀...我该怎样去点化这种人?我这么执著地帮助他,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你说咱们学佛人走了佛道,还有必要在家供仙位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再打禅七[栏目:明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