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4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96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4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六现前地

卷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七远行地

卷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第八不动地

卷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九善慧地

卷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十法云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十四)

卷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六现前地..................................一

卷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七远行地..................................三六

卷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第八不动地..................................七三

卷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九善慧地..................................一二一

卷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十法云地 一八О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眞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六现前地

菩萨既闻诸胜行 其心欢喜雨妙华

放净光明散寳珠 供养如来称善说

诸位佛的弟子们,听完金刚藏菩萨演说第五地的殊胜行门以后,都生出广大的欢喜心,踊到虚空散出如雨点般的上妙名花。又放出清净光明,散下无量珍寳,作為供养十方佛和释迦佛。并且称扬讚叹说:「诸佛所说的,都是无上微妙的法寳!」

百千天众皆欣庆 共在空中散众寳

华鬘瓔珞及幢旛 寳盖涂香咸供佛

百千那样多的天人,都欢庆鼓舞,一齐踊到虚空中,散下无数珍寳、种种花鬘、瓔珞、幢旛还有种种寳盖、名贵的涂香,都用以供养诸佛。

自在天王并眷属 心生欢喜住空中

散寳成云持供养 讚言佛子快宣说

大自在天王和他的眷属,也是非常欢喜,一齐踊到虚空,散出无量珍寳,形成彩云一样,以次供养佛。他们同时高声讚叹,请求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大弟子!请你快继续说下去吧!」

无量天女空中住 共以乐音歌讚佛

音中悉作如是言 佛语能除烦恼病

无数的天女,也踊到虚空,齐奏出美妙的天乐,歌唱讚叹佛的功德。他们所唱的意思是这样说:「佛的教诲,柔和的语音,听了能够令人消除八万四千种的烦恼和疾病,而得到清凉。」

法性本寂无诸相 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 眞实平等常清净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法的本性,是寂然不动的。法的用是「感而随通」,它无形无相,所以应「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有分别,就不能名之為虚空。学佛的人,就要像虚空,既不执於「法」,更不要执於「人我」之见。法的本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言说,是眞实的、平等的,也是始终清净、寂灭的。

若能通达诸法性 於有於无心不动

為欲救世勤修行 此佛口生眞佛子

假若你能对一切事相都不执著,就是运达了诸法的本性。你的心意皆不会被有為法或无為法所摇动。菩萨為了救度世人,所以努力勤修佛道。这样才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的眞正佛弟子。

不取众相而行施 本绝诸恶坚持戒

解法无害常堪忍 知法性离具精进

「不取众相」,就是对众生没有美、丑、善、恶的成见。行布施的时候,心中没有任何目的,本著三轮体空的道理,以平等大慈心行布施。三轮体空:①无施者②无受者③无所施之物事——三轮皆空,才是眞布施。人之初生,本来都是善良的,只因后来随环境变迁,行善造恶,弄得糊里糊涂。如能从善如流,知过即改,坚持戒行,就不会再造一切恶。法的本身没有善恶,法也不是束缚人的。明白法者,就是明理人,他一定能谦虚和蔼,与人无争。知道法性和法用,离开一切执著,这就具备精进的条件了。

已尽烦恼入诸禪 善达性空分别法

具足智力能博济 灭除众恶称大士

已经断尽一切的烦恼,进入四禪的境界,得到解脱的法喜。也了达法性本空,亦无分别。具足一切智力,能广度所有众生。把一切恶念都灭除了,这样就是一位成功的大菩萨。

如是妙音千万种 讚已默然瞻仰佛

解脱月语金刚藏 以何行相入后地

像这样微妙的法音有千万种。诸菩萨和天众讚叹佛以后,大家都默默地流露著恭敬欣悦的表情,仰望著佛。这时解脱月菩萨又对金刚藏菩萨说:「用甚麼法门修行?有甚麼样相状?才能进到第六地呢?」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现前地,当观察十平等法。

这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已经修行圆满第五难胜地行门,希望继续前进到第六——现前地。应该观察十种平等法门。修这十种平等法门,循序渐进,然后才能进入第六地。」

何等為十?所谓一切法无相故平等。无体故平等。无生故平等。无成故平等。本来清净故平等。无戏论故平等。无取捨故平等。寂静故平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燄、如化,故平等。有无不二故平等。

应该观察十种怎麼样的平等法门呢?就是:①一切法没有它本来的相状,因為没有相状,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②法无自相,也无自体。每个众生身上都有法,但因為无体,所以看不出来。③法没有生,也不会灭,因无生无灭,所以平等。④法没有成,也没有败,因没有成没有败,所以平等。⑤法是本来清净的,也没有东西能染汚它。因清净无垢,所以平等。⑥法都是眞实,没有可戏说的,所以平等。⑦法是取之不可得,捨之也无有可捨,因无取无捨,所以平等。⑧「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性」。它本来寂灭,不会被外境所变动,所以它是平等。⑨法是虚幻不实的。法好像在做梦一样。法好像影子——说它有吗?它没有实体。说它没有吗?它又有个影子。法好像声响,只能听到声音,但看不见形相,想拿来看看也不可得。法又像水中的月亮,看来似有,想拿又拿不到东西。法像镜中的影像,像火的焰。法像变化,似无又化出有,似有又化成无。没有一定,所以平等。⑩有就是有,有而没有。无就是无,无而不无。即有即无,即无即有。有无不二,所以也是平等。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自性清净,随顺无违。得入第六现前地。得明利随顺忍,未得无生法忍。

菩萨像这样来研究一切法、观察一切法、了解一切法,通达一切法,知道法的自性清净。随顺著法,不违背法的眞理。照这样修行,一点一点地进入第六地——现前地。如是得到无上的聪明智慧。随顺眞理,本著明利的智慧剑,一切事看得透彻,平心静气和平处理,对人谦虚忍让。虽然能如此,但还是未能得到眞正的无生法忍。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如是观已,復以大悲為首,大悲增上,大悲满足。观世间生灭,作是念:世间受生,皆由著我,若离此著,则无生处。復作是念:凡夫无智,执著於我,常求有无,不正思惟,起於妄行,行於邪道。罪行、福行、不动行,积集增长。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正在修学第六地的这位大菩萨,他观察前面所说的十种平等法以后,觉得行菩萨道应该以大悲心為第一,应以大悲心為增上的行门,应以大悲心来圆满所有的菩萨行。他观察世间一切生灭的现象,又这样想:世间上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為什麼有生有灭呢?為什麼生死总不能了结呢?这都是由於执著在一个「我」上。「我相」看不空,「我见」不能除,「我执」捨离不了,所以生死不能断灭。假若能离开了我相、我执、生死就断灭了。菩萨又这样的想:因為凡夫没有智慧,颠倒愚痴,所以执著於我。由执著而生出贡高我慢,常常在有為法、无為法上用功夫,不生正当的思想。以无明為因,尽生出邪知邪见,做些虚妄的恶事,三业没一样清净的。邪门外道,满身罪恶。可是有时又作点善业功德。因此罪业善业,夹杂不清,没有定见。如此造业太多,不易改变,就在业力中不能转动了。罪行日积月累,增长不停,一旦业因成熟,就得随业受报。

於诸行中,植心种子,有漏有取。復起后有,生及老死。所谓业為田,识為种,无明闇覆,爱水為润,我慢溉灌。见网增长,生名色芽。名色增长生五根。诸根相对生触。触对生受。受后希求生爱。爱增长生取。取增长生有。有生已,於诸趣中起五蕴身名生。生已,衰变為老。终歿為死。於老死时,生诸热恼。因热恼故,忧愁悲叹众苦皆集。

在一切善恶混合的业行中,就在心识田里种下生死流转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有漏的「因」;有这个「因」,就生出「取著」。有了「取著 」,接著就生出「后有」。因「后有」,就有「来生」。因「来生」,就有「老死」。造的业,就像一块田地。八识内收藏的善恶因,就是种子。无明把业田,识种都遮盖著,护荫著。「爱」就像水份,来滋养润泽这些取、有、生、老、死的种子。用「我慢」来灌溉业田、识种。邪见如网,罩著这些业种,使它日夜增长,就生出了「名色」的芽——胎。「名色」的芽逐渐长大,就生出「五根」——眼、耳、鼻、舌、身。这「生根」与「生根」相对,就生了「触觉」。触觉的反应,就是「领受」。有了这种感受之后,就生出一种希望欲求的贪心——这就是「爱」的表现。「爱欲」一增长,就生出了「取」的意念。「取」的意思增强,就形成佔有欲;凡所见到,一经喜欢,就恨不得佔為我所「有」。这「有」一成熟,就在六道轮廻中,成功了「五蕴」具全的身体,这就是「生」。 「生」了以后,不久就变為「衰老」。最后,终归於死灭。当老死的时候,百感交集,捨不得离开所爱的人;爱的东西,一样带不走。千万烦恼,索绕心头。因為这些烦恼,使人在临终时忧心、愁苦、悲哀、叹息,千般惆悵,万般悽惶,说不尽的苦都集在一起了!

此因缘故集,无有集者。任运而灭,亦无灭者。菩萨如是随顺观察缘起之相。佛子!此菩萨摩訶萨復作是念:於第一义諦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识。与识共生四取蕴為名色。名色增长為六处。根境识三事和合是触。触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爱。爱增长是取。取所起有漏业為有。从业起蕴為生。蕴熟為老。蕴坏為死。死时离别,愚迷贪恋,心胸烦闷為愁。涕泗諮嗟為叹。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忧。忧苦转多為恼。如是但有苦树增长。无我无我所,无作无受者。復作是念:若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亦无作事。第一义中俱不可得。

由於「热恼、忧悲」种种因缘的缘故,种下了「来生」。虽然说众苦积集,但并无一个实体而令它积集,只是虚妄而生,虚妄而灭。因虚妄才令人生出了执著。所以说:并无一个集聚的人,它是自然任运而生,任运而灭的。既没有能灭的,也没有所灭的。没有一个能生,也没有一个所生。菩萨就这样反復思惟观察,用智慧研究这些问题,随顺境界观察缘起的相状。所得的结论:一切是虚妄不实的,缘起无性。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义。」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位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又作这样思惟:凡夫因為不明白第一义諦——四諦法,所以叫「无明」。「无明」所造的业,受的果报,就是「行」。「行」是依止於最初的心念,这就是「识」。与识同生的四取蕴——①无明、②行、③识、④名色,就是叫名色」。这四种是同时生出的。「名色」渐长,就有六处——眼、耳、鼻、舌、身、意。根:六根又叫六处,又叫六入。境:六尘,就是一切事相。识:六识,对事相所起的分别心。这三样合起来发生一种作用,就是「触」。自触触他,触觉相生,就发生了「受」,是一种好、恶的感应,就是「受」。在领受中,心生染汚与执著,就是一般人所重视為第二生命的「爱」。 「爱」到极点,就生出「取」的心,要取為己有。由此生出佔為私有的心,就生出了「有」。 「有」就是有漏业。从有漏业中生出「色蕴」,就是「生」,就是下一世了。五蕴——色、受、想、行、识,成熟了,就是「老」。到五蕴散败,四大——地、水、火、风,也各分散,就到死期。死的时候,不得已离开亲属。愚痴迷糊的人,到了最后一口气,还在贪恋躯体,万般捨不得,放不下。因為贪恋,心里就生出烦恼,这就是「愁」。鼻涕眼泪一齐流,唉声叹气不断叫「叹」。在五根上来说,感到非常痛苦。在心意上说,无限忧悲苦恼。这种凄凄切切的情绪,一天比一天加多,这就是烦恼悲苦。这情形就像一棵苦树,上面结满了苦果,日日增长。这些苦果之中,没有一个我的分,也没有一个是我所有的分。没有一个做这些事的人,也没有一个受这些事的人。一切所现,都是虚妄不实。菩萨又这样思想:假设有个做这些事的人,就应该有所做的事相现出;但只有苦,又没有事实来证明。假若没有一个做事的人,当然没有事实来表现了。这所谓的苦,在第一义諦的道理中,都是没有的,虚妄的。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復作是念: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来於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随事贪欲,与心共生。心是识。事是行。於行迷惑是无明。与无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长是六处。六处三分合為触。触共生是受。受无厌足是爱。爱摄不捨是取。彼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坏為死。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在第六地——现前地的大菩萨,又作这样的思想: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的一切,皆因一心念所造成。佛对三界中所有众生,分门别类,详详细细地,解释十二种因缘成立的由来——皆是依著一念心才生出来,也是為一念心所持。「一心具足十法界」,就是这个道理。因一念心而生出种种的因缘,而各立其名相。甚麼缘故呢?随著事相,就生出贪欲。贪欲与心共同,才生起「识」。 「识」就是「心」,又叫「行」。心念一动,就是「识」,它能起用,可以分别事物。事,就是「行」,有具体行為表现。在「行」上迷惑了,没有理智,头脑不清楚,做出事来便颠颠倒倒、不合理性。因為迷惑,就没有智慧,所以行事颠倒,这就是「无明」。 「无明」又与「心识」共同生出「名色」——名字和顏色,就是最初种下的「胎」。 「名色」日渐长大,就生出「六处」——又叫六根,或名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处分為三分——①六处②六境,又名六尘③六识。依根、知境,逐有分别的意识。这三种合在一起就成了「触」。三者缺一,不能共生,因為「触」是有分别,有感觉的。「触」与「触」相对——自触、他触、自他触,於是生出「受」,就是「领受」或名「领纳」。 「领受」之中,有好恶之感,就生出了贪心,受受不已。贪此领受,没有饜足之时,这其中就变成了「爱」。因「爱」而有「爱之欲其生」,希望所爱的永远存在不失。一旦不喜欢了,就「恶之欲其死」,恨不得所恶的立刻死掉,永远消灭。爱得心心念念,也恨得咬牙切齿。如此放不下,看不破,怎得自在?因「爱」摄受不捨,就决定取為有,这就生出一个「有」。这个「有」,就是「有漏」。「有漏」造下业,这业就种下了来生的因。这个因,就像一粒种子。种子成熟生起,就叫「生」。「生」了以后,一天一天的长大成熟就老了。老了就开始退化变坏,先从五蕴一样样地出毛病,失去作用。四大也慢慢地向分化的终点消散。四大归空,身体就死了。

佛子!此中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於所缘。二与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报。二与识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染著可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令於餘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不觉知,故相续不绝。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在十二因缘中,「无明」所造成的,有两种主要的业果:一者它使令众生迷於所依止的境界。凡所接触的境界,其间的因缘,都不能认识清楚,不懂如何面对现实,因之迷惑颠倒糊涂。二者因「无明」,无智慧,行事糊涂,就作成「行」生起的因素。「行」也有两种业:一者能够生出未来所受的果报,因「行」可以造出各种业,造业就要受报。二者作了「识」生起的因素。「识」也有两种业:一者可以令「有」所作的业,接连不断。二者做了「名色」生起的因素。「名色」也有两种业:一者可以帮助其他的业成立。二者作了「六处」生起的因素。「六处」也有两种业:一者「六处」各取它自己的境界。二者做成「触」的生起因缘。如果没有「六处」,就不会有「触」生起,所以说「六处」是「触」的种子。「触尘」也有两种的业果:一者能「触」所缘的触尘。二者作了「领受」生起的种子。「受」也有两种业果:一者可以「领受」所爱恶的种种事物。二者成為「爱」生起的种子。「爱」也有两种业果:一者对於所见到的事相境界,生起贪爱的心,因而失了理智,迷糊染著不能自觉自拔,认為「爱」才是他应该追求的,唯一寳贵的目标。二者因染著因染著於「爱」,而生取為自己有的私心,佔有心,於是又种下「取」的生起因缘。「取」也有两种业:一者令众生有得失心,取得就生欢喜心,取不得就生烦恼心,因此烦恼永远相继不能断除。二者又作了「有」的生起因缘,「有」就是「有漏」的种子。有漏的种子,生出了「有」的根芽,成了「有支」。 「有漏」就是不清净的业,这种业把人漏到三界或其他各趣。「有」与「漏」是两者不分离的,「有」就有「来生」。 「有」也有两种业:一者能令众生在其他各趣裡受生——六趣即六道。二者作成「来生」生起的因素。「生」也有两种业报:一者能生出「五蕴」。二者作為「老」生起的种子。生了一定就会老。「老」也有两种业果:一者能使令诸根衰败退化,四大消竭,相貌变丑陋,鸡皮鹤发,老态龙钟,这就是诸根变异的现象。二者作了「死」的生起因素。「死」也有两种业果:一者能够破坏人的理想,阻碍人正在进行的一切事。二者因為在「无明」不觉的昏闇裡,总是生生死死,相继循环,周而復始,不能停止生死。

佛子!此中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者,由无明乃至生為缘,令行乃至老死不断助成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者。由无明乃至生不為缘,令诸行乃至老死,断灭不助成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十二因缘中,暂从「无明」说起。因為「无明」的缘故,才生出「行」来。「行」接著生出以下的各个因缘,直到「老、死」,而又周而復始循环不断。可以说都是由於「无明」才引伸到「生」的缘故。由「无明」到「生」為缘,令这个「行」到「老死」接连不断,互相帮助,承上接下成為十二种因缘。如果把「无明灭除,「行」就灭了,一直灭下去到「生老死」都灭除了。是什麼缘故呢?因為没有了「无明」,就没有了种子,以下的各个因缘就不会生起,失去了前后牵连攀缘的根据。「行」到「老死」都断灭了,再不能互相帮助相继助成了。

佛子!此中无明爱取不断是烦恼道。行有不断是业道。餘分不断是苦道。前后际分别灭三道断。如是三道离我我所,但有生灭犹如束芦。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十二个因缘中的「无明爱和取」,如果不能断除,这就是惑业,就成為烦恼。「行和有」的因缘如不能断,就成為业的根本。其他各个因缘不能断,就成為苦的因素。倘若能够在前生和后世,分别一一灭除这些因缘,就可以把三种根本原因断灭了。这时三道——烦恼道、业道、苦道,便离开「我和我所」了。意思就是说:在三道中,根本没有个我,和我所。生灭因果,就像芦苇草一样,它是两根同生,互相依立,不能独成的。三道离了我和我所,生灭自然就断了。

復次无明缘行者,是观过去。识乃至受,是观现在。爱乃至有,是观未来。於是以后,展转相续。

再说:「无明缘行」的意思是观过去的因所作。「识到受」是观察现在的一切乃是由过去的业所造。「爱到有」是观察未来的因而得未来的果。从此以后,辗转继续。

无明灭行灭者,是观待断。復次十二有支,名為三苦。此中无明行,乃至六处是行苦。触受是苦苦。餘是坏苦。无明灭行灭者,是三苦断。

「无明」灭,「行」就灭了。这就是说这个灭了,那个也随著灭了,是一种对待的意思。再者,十二因缘中的「有」,又名叫「三苦」。其中的「无明行到六处」,是為「行苦」。 「触和受」是苦中之苦。其餘各支,是「坏苦」。无明灭,行就不会生起,也就是灭了;以后的更无能再生起,所以三苦就统统断灭。

復次无明缘行者,无明因缘能生诸行。无明灭行灭者,以无无明,诸行亦无,餘亦如是。

再说「无明」為什麼可以生起「行」呢?因為「无明」是无智慧,糊涂不明白正邪是非,因而生出许多邪知邪见,起惑造业,由它而生出「行」及其他的因缘。如果「无明」灭,「行」就灭了。因為没有了「无明」,其他各种因缘也无法生起,这就是「无明灭,行灭乃至生老死灭」的道理。

又无明缘行者,是生繫缚。无明灭行灭者,是灭繫缚。餘亦如是。又无明缘行者,是随顺无所有观。无明灭行灭者,是随顺尽灭观。餘亦如是。

再说「无明缘行」的意思。就像用一根绳子,紧紧的把人綑著,使其不能自由。「无明灭行灭」的意思:等於把绳子割断,解除束缚,於是自由了。餘下一层一层的束缚,就不会再存在。再一种说法:就是根据研究的结论,仔细观察实际境界,随顺眞切的道理,知道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这是无所有观。能知道一切空无所有,「无明」就灭了,「行」也灭了。这是经过研究,随顺观察而得知一切是空的,可以断灭的——这是尽灭观。以下各种因缘依次道理,都得到了答案,一切都是空幻的。

佛子!菩萨摩訶萨如是十种逆顺观诸缘起。所谓有支相续故。一心所摄故。自业差别故。不相捨离故。三道不断故。观过去现在未来故。三苦聚集故。因缘生灭故。生灭繫缚故。无所有尽观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就这样返来復去,正观察、倒观察,观察这种十二因缘之所以生起,是依著甚麼道理而相继不断呢?菩萨所得到的结论,是①在十二因缘中的「有」,它是有漏的,能造种种善恶业。业因就是来生的种子,因之相继不断。②十二种因缘,都是依心而起,不离一心,為一心所摄取。③各人所造的业,各有不同的缘故。④这些业不容易捨离,因為放不下,就是障碍。⑤三种道——烦恼道、业道、苦道,总不容易断灭尽净。⑥观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三世因果,了不可断。⑦三苦日积月累,不易穷尽。⑧种种因因果果,造成生灭不断。⑨生灭如被繫缚,不能解脱。⑩一切空无所有。如是深观,菩萨知世法不违出世法。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如是十种相观诸缘起,知无我、无人、无寿命。自性空、无作者、无受者。即得空解脱门现在前。观诸有支,皆自性灭。毕竟解脱,无有少法相生。即时得无相解脱门现在前。如是入空无相已,无有愿求,唯除大悲為首,教化众生。即时得无愿解脱门现在前。菩萨如是修三解脱门,离彼我想,离作者受者想,离有无想。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集种种善根的第六地的大菩萨,他根据前面所说的十种方法,观想十二因缘的缘起。他知道一切事物之中,都没有「我」的存在,这是我空;也没有其他的「人」存在,也没有「寿」命的存在,这是众生空。它的自性本空,没有本体。既无能作的人,也没有个所受的人。这样一观察,就证得空的解脱法门,了达一切诸法空相。「现在前」的意思,是说智与境都到了很深远的思想。又观一切「有」的因缘,它的自性本来就是寂灭,根本就没有繫缚,原本就是解脱的,也不生出一点点法相。这样一观察,立刻就证得一相无相的法门。能所斯寂,则无相现前。如此观想之后,循空而入假,明白一切相也都是假的,便更加觉悟了。甚麼也没有,既无求、也无愿,一切妄想都消失了、幻化了。唯有一个大悲心,才是眞实的,第一重要的。有大悲心,才能教化众生,度众生於苦难中,利益众生。得了这种觉悟,即时就证得空无相愿的解脱法门现在前。菩萨像这样深沉思想,仔细观察,精勤修学,潜心研究以上三种解脱法门——空解脱门、相解脱门、愿解脱门。离开了无人无我,人我双亡的思想。离开了作者受者,能所两空的思想。离开了有和无的思想,到了眞空的境界。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大悲转增。精勤修习,為未满菩提分法,令圆满故。作是念:一切有為,有和合则转,无和合则不转。缘集则转,缘不集则不转。我如是知有為法多诸过患,当断此和合因缘。然為成就众生故,亦不毕竟灭於诸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证得第六地的大菩萨,因為了悟三解脱法门,知道了大悲心的重要,常常勇猛精进修学,大悲心就一天比一天增长。菩萨勤修这些法门的另一原因,乃由於他所修学的菩提觉道,还没有圆满的缘故,所以希望早日得到圆满具足。於是菩萨这样想:一切有為法,都是因业或相和合才生起,有如无明缘行。有和合就相继不断。没有和合就不会相继不断。因缘具足无缺,就起作用,相继不断。因缘不具足就不会生起作用,不能相继不断。假设虽然有行,而没有爱来滋润它,就不会生起一下的各种因缘。菩萨现在知道一切因缘和合所生的法,能引起许多麻烦和忧患,令人常遭遇不如意事,因此应当把这种和合的因缘断除了!然而為了教化众生,成就众生的缘故,也不必完全把它的缺点断尽。乃在一切诸法裡留下一点缺憾,以适应众生的根机。

佛子!菩萨如是观察有為多诸过恶,无有自性不生不灭,而恒起大悲不捨众生,即得般若波罗蜜现前,名无障碍智光明。成就如是智光明已,虽修习菩提分因缘,而不住有為中。虽观有為法自性寂灭,亦不住寂灭中。以菩提分法未圆满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现前地的菩萨,这样观察因缘和合所生的有為法,明白它有许多的缺点,可以造成很多过失,令人忧患不止。这种有為法,它本来是没有自性的,以妄生妄,以过恶生过恶。它本来没有自体,所以是不生不灭的。菩萨虽然观一切诸法如此不合眞理,但他仍然常生起救护众生的大悲心,不忍捨弃可怜的众生。因為这样,他便得到大智慧,和有為涅磐平等证得现前。这种波罗蜜的名字叫做「无障碍智慧大光明」。菩萨成就这种大智慧之后,虽然仍旧继续修习菩提觉道的因缘,但他并不因事而失理,著住在有為法中,而是知有為而不為。虽然他观察了知有為法没有本体,自性是寂灭的,但他能见理不坏事,不留住在寂灭法中。因為他所修的觉道法有圆满的缘故,所以不住於有,也不住於空。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实不分别空三昧,不捨离空三昧,离不离空三昧。此菩萨得如是十空三昧门為首,百千空三昧皆悉现前。如是十无相十无愿三昧门為首,百千无相无愿三昧门,皆悉现前。

菩萨不住空不住有。假如著於空,就不会再向前修行,犯了二乘中道自化,得少為足,体空所迷的毛病。假如著於有,就执著於人、执著於法。所以菩萨既不著空,亦不著有,「人法」双亡,「空有」不著。因其功德助道,犹未满足,尚须勤修,六度万行,行所无事。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现前地的菩萨,他勤修六度万行和现前地的法门时,他证得了:①实空,就是「人空」,所以他能入於空的三昧——正定,离开了「有」。这种三昧不著一切有為法。②自性空,就是空性。自性本来就是空,不落於「空」,亦不落於「有」。菩萨也证得了自性空的正定,就是「法空」了。③第一义空三昧,意為但空了第一义諦,不著於第一义。④第一空则较第一义「空」更进一步,既不落「空」,又不落「有」,「空有」不二,入此三昧,一切都不执著了。这是空无所空的正定。⑤大空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正定。⑥合空三昧,又名般若波罗蜜。合就是合无所合,内外皆「空」的正定。⑦「起空」就是起无所起的正定。⑧「如实」是眞实理体,没有一切分别的「空」的正定。⑨「不捨离」就是离无所离的正定。⑩「离不离」即无所有「空」。离与不离,都无所有的正定。第六地的菩萨,他证得了这十种的正定正受,对「空」认识确实无所动摇,领会到空的妙理。復以十种无相愿的三昧法门為依趣,於是百千种的空无相无愿的法门,自然都显现而获得了。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復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转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圆满。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住在第六地——现前地时,他特别留意修习永远不会坏失的智、悲大道心,就可以灭除修行的障碍,而能早日得到圆满的果位。首先他对信理有坚固的决定。第二在修行的功夫上要注意自心调和柔忍。第三不生恶念,不怖外道。有甚深的般若智慧。第四不退於自乘的菩提心。第五是要有时刻勤精进,不疲倦的心。第六要有广大无量,无「人我」的分别心。第七要有利益众生,不著边际的心。第八要有求上上智慧的心。第九要有方便权巧的智慧,教化众生,与一切事都能顺应,处处相辅相成的智心。第十有以上十种的智悲大道心,所修的道果,必能具足圆满成就了。

佛子!菩萨以此心,顺佛菩提。不惧异论,入诸智地。离二乘道,趣於佛智。诸烦恼魔,无能沮坏。住於菩萨智慧光明,於空无相无愿法中,皆善修习。方便智慧,恒共相应。菩提分法,常行不捨。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习第六地的这位菩萨,用前面所说的十种智慧之心,随顺著菩提觉道深入趣向,勤勉修行而得自在,因之而不畏惧天魔外道,和其他一切外道论师们所倡说的邪知邪见。菩萨不但受他们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摧伏他们,仍然是一心深入佛的智慧之地。菩萨明白二乘人的旨趣,是不究竟的,所以他远离声闻缘觉,自知勤修佛智。他更能断除一切障碍修习的魔障,如烦恼障、所知障等,诸如此类的魔障,也无能為力来破坏他的决心和智慧力,因為菩萨已深知法空的眞理。菩萨常住在智慧中,对於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这三种法门——他都懂得如何修习和应用,而不著於三界。菩萨得到的各种方便权巧智慧,与所修习的法门,无事无时不是相得益彰的。菩萨觉道的法门,也是常常修习,从未捨离。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得般若波罗蜜行增上,得第三明利顺忍。以於诸法如实相,随顺无违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习第六地——现前地中名种法门的这位菩萨,他修得的智慧成果,已达到登临彼岸的程度。但他仍然勤修不懈,所以他的智慧之光,一天比一天增长。由於般若现前,一切就顺忍明利。「第三」的意思是:在三品忍中,以「顺忍明利」為最上。顺忍者:决定其理无移动之念,在四地到六地间,顺菩提道而趣向无生法忍之果位。明利者:神通无碍诸根明利之意。以及于一切诸法实相得眞理,菩萨都通达无碍。他知道随顺实相来修行,决定不会违背的。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已,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住在现前地时,以他往昔所发的大愿的缘故,可以见到很多的佛。一般人為為什麼见不到佛?因為他们在过去生中,没有发下大愿。菩萨发的愿力大,所以他可以见到,见到数以百计的佛,乃至见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

悉以广大心、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廻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忆持不捨。又得诸佛甚深法藏。

菩萨见到诸佛之后,他便以广大无量无边的心,深不可测的心,用以恭敬供养诸佛,尊重讚叹十方三世之佛。又用上好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凡日常生活需用的物资,莫不恭敬奉献十方三世诸佛,也以同样的物资恭敬供养十方的圣贤僧。用这种恭敬供养,尊重讚叹的种种善根,廻向给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因此功德,菩萨就能见到无以数计的诸佛,获得如此的成就。这位第六地的菩萨,他在十方诸佛的道场,身、心、意同样虔敬,聚精会神听闻佛法。听后,他一定会依教奉行。受之於心,行之於身,故能得到眞确实相的正定正受,而愿出本有的智慧光明。他随顺著智慧,修行诸法门,潜心思维,持念不忘。如此诚恳勤谨修习佛法,所以很得诸佛的护念,亦得到诸佛甚深微妙的法藏。

经於百劫,经於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譬如眞金,以毗瑠璃寳数数磨莹,转更明净。

菩萨勤谨修行,经过了百劫、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时劫,他所积聚的善根,一劫比一劫更光明、更清净了。这就好像炼製眞金一样,用毗琉璃寳石一次复一次的磨它,使金的光彩一次比一次更明亮、更乾净。现前地菩萨修行的功夫,所积聚的善根,就像磨眞金一样,也是一劫比一劫具足圆满。

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随逐观察,转更明净。转復寂灭,无能暎蔽。譬如月光照众生身,令得清凉,四种风轮所不能坏。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復如是,能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烦恼炽火,四种魔道所不能坏。此菩萨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訶萨第六现前地。

在第六地的菩萨,他所有的善根,也是同磨眞金一样。以他所修得的方便善巧智慧,随类观察,他的智慧光明更加深广。因為他本有的眞智慧愿现出来。证得智慧,解脱了障碍,就更寂灭了。因為他的智慧清净,所以没有任何光明可以遮盖它,也没有任何光明可以与它比较。譬如空中的月光,能映照著一切众生身体,令所有众生感到清凉自在。就以那样能破坏一切法的四种风轮来说吧:春日的和风,譬喩烦恼魔,因為有顺爱心之意。夏日的热风,喩蕴魔,多热恼之意。秋日的凉风,喩死魔,果熟肃杀之意。冬日寒风,喩天魔,败人善行之意。这四种风虽各有其威力,但也不能破坏月光,把月亮的光芒隐没了。在现前地菩萨,他所修积的善根,也和月光一样,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损坏他。菩萨修积的善根,可以消灭无量百千亿那样多众生烦恼的烈火,四种魔——烦恼魔、病魔、死魔、天魔、虽然厉害,也不能破坏菩萨的善根。第六地的菩萨修行十度波罗蜜中,以修般若智慧这个法门较多,其他九种波罗蜜不是不修,而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来修习。诸位佛子!这仅是约略说明第六地大菩萨修习现前地的过程中,一点点实在的境界而已。

菩萨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声闻所有问难,无能退屈。能令众生除灭我慢,深入缘起。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当於一切众生中為首,為胜,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勤行精进,於一念顷,得百千亿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菩萨,以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示现,过於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菩萨修习到第六地的果位时,多数受生示现作善化天的天王。他所行所作,都能任运自在,不受到什麼困难和阻碍。就算声闻乘对佛法有疑难问题,来求于他时,这位菩萨也不会屈退於疑难中。因為他深明二乘的道諦而能催伏之。这位菩萨也很善於教化众生,能令众生受益而灭除贡高我慢的恶习,使令众生能深入瞭解诸法缘起的眞实道理。菩萨度化众生,先观察众生的习性与需要,然后用四摄法中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任取其一。这样,他所作的一切度化工作,都不会忘记佛法宗旨,也不会违背具足智慧的原则,完全本著最上的智慧来行事。於是菩萨又这样想:我应当在所有众生中,作為他们的领导者,作為一个有特殊领导力的首脑,乃至作為那些最有智慧的人的依止师。就要能自觉觉他的佛,天人之师一样。这位菩萨假若更勇猛进精不懈,就可以在一念之间,得到百千亿那样多的正定正受。也可在一念之间,示现百千亿菩萨做他的眷属。如果以菩萨往昔所发的愿力而言,他很自在示现一切,还可以超过以上这种数目,你就是用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时劫来数算,也没有方法数得清楚。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菩萨圆满五地已 观法无相亦无性

无生无成本清净 无有戏论无取捨

这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復说一遍前面所说的意义,因之改用偈颂的方法说出。偈颂这样说道:

修习菩萨行,集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圆满证得第五地——难胜地果位之后,他观察诸法。知诸法本来是无体、无相,也没有性的。法无生,也无坏灭,因它本来是清净无染。法本无所谓戏论,也没有具体的可取可捨的实质。

体相寂灭如幻等 有无不二离分别

随顺法性如是观 此智得成入六地

法的体相是寂灭的,它等於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有和无没有两样,离开了言说的分别。你岂能随顺著法性的眞理去观察思惟,如果能证得殊胜的般若智慧,就可以进入第六地。「此智得成」是指——空、无相、无愿三种智慧。

明利顺忍智具足 观察世间生灭相

以痴闇力世间生 若灭痴闇世无有

聪明有智慧,随顺著忍的法门修学,就可以得到具足一切的智慧。菩萨观察世间上一切,以及众生生灭的相状,都是因為受了愚痴、暗闇钝的力量之驱使,才在世间流转生死。假若能把这股愚痴闇钝的力量消除掉,就不用在世间流转生死了。

观诸因缘实义空 不坏假名和合用

无作无受无思念 诸行如云徧兴起

观察世间上一切因缘所生起的业果,仔细分析起来,没一件不是空的。把一些假名集合一起,就发生另一种作用。其实根本就没有个造作的人,也没有一个受用的人,也没有什麼可思念的、放不下的。因為「无明」而兴起的各种业行,像云一样仗缘方生,随境徧布兴起,其体性是虚幻不实的。

不知眞諦名无明 所作思业愚痴果

识起共生是名色 如是乃至众苦聚

甚麼叫做「无明」?不知道眞理就叫「无明」。尽做些糊涂颠倒事,还自以為是,这种行為就是「无明」的表示。所想的邪思妄想是因,做出糊涂颠倒的愚痴行為就是果报。有「无明」就有「行」,有了「行」就生起「识」,三者连续生出了「名色」,一直连续下去到「生老死」,结成三世的甚至生生世世的关係,生生世世中,痛苦就累聚起来。

了达三界依心有 十二因缘亦復然

生死皆由心所作 心若灭者生死尽

第六地的菩萨,他已证得大智慧,所以明白三界所有,都是唯心所现。就是十法界,也是从一念所现出的——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十二因缘之所以形成,也是唯心所造。人在生死的轮廻中流转,也始於一念妄心所生起。因妄想造业,由业受报,所以说:业网交织,轮廻递偿,生死之期不绝。如果心中不生妄念,对一切外来的境界,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正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没有了念,就是心灭了。贡高我慢,贪瞋痴的毒素就没有了,生死也没有了。

无明所作有二种 缘中不了為行因

如是乃至老终歿 从此苦生无有尽

「无明」所造的业因有两种:一种是所作的一切,就是业因,好像种子。种子遇缘成熟,就是「行」的因。这样连绵下去直到「生、老、死」,循环无已,都是从「无明」生出的。三苦八苦也辗转而生,没有穷尽的时候。

无明為缘不可断 彼缘苦尽悉皆灭

愚痴爱取烦恼支 行有是业餘皆苦

十二因缘从「无明」生出,继续向前演变,无穷无尽,没有断灭的时候。如果能了解还灭法门的道理,就能令其他各缘不生,十二因缘就空了、断灭了。还灭法门与顺生门两者恰好相反。顺生门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死、忧、悲、苦、恼」。还灭门是:「无明灭——行灭。行灭——识」。如是顺灭下去,自然各支都灭了。因「无明」生出了「爱」,有了「爱」然后就有「取」,这就是烦恼的根源。「行缘」和「有缘」是造业的主动力,也就是种下来生受报的因。其餘的各缘,都属於苦的因缘。

痴至六处是行苦 触受增长是苦苦

所餘有支是坏苦 若见无我三苦灭

由「无明」到「六处」——亦名「六入」,这是行苦。「触」和「受」这两种缘增长,就是苦中最苦的苦。其餘的各支就是坏苦。如果能了达一切无我也无我所的道理,这三苦就灭除了。

无明与行為过去 识至於受现在转

爱取有生未来苦 观待若断边际尽

「无明」和「行」这两支是过去世的因。由「识」到「受」这数支,就是现在能转变人的因。「爱」和「取、有、生」这数支是未来的苦因。仔细观察思惟十二因缘的生起之因,了解还灭对治的方法专心修行学道,等待著这无边无际的苦,终会断尽灭绝的。

无明為缘是生缚 於缘得离缚乃尽

从因生果离则断 观察於此知性空

由「无明」向下缘,生起其餘各支的因缘,这就是「生」的束缚。如果了达还灭门,从「无明」这一缘起断灭,生缚就尽了,苦也尽了空了。从因缘才生出果报来;离了因缘,果报当然断离了。你能常常观察思惟这种道理,就明白「因缘所生法,一切即是空」。

随顺无明起诸有 若不随顺诸有断

此有彼有无亦然 十种思惟心离著

如果顺著「无明」发展下去,其餘各支因缘就跟著一支一支地生起。如若不顺著「无明」向下发展,其餘各支就无从生起。这道理就是:有了这支,就会生出那一支。如这一支没有生起,那一支就不可能生出来。仔细观察想这十种的道理,结论就是「心要离开执」。

有支相续一心摄 自业不离及三道

三际三苦因缘生 繫缚起灭顺无尽

因為「有」这一支地业因,使生死相继不断,其主要的原因乃是由於一心相摄不离,就是执著。自己所造的恶业不能解脱,就会坠入三恶道中。三世的业因,所得到的三苦之报,这都是受因缘的支配,难逃苦报。人生诸苦的繫缚,生灭变异,顺著「无明」,就永远没有止尽的日期。倘若能觉悟生灭的眞理。离去「有」和「执著」,就可以了脱诸苦。

如是普观缘起行 无作无受无眞实

如幻如梦如光影 亦如愚夫逐阳燄

像这样普徧观察诸法的缘起,知道既无作者,也没有受者,更没有个眞实的体性,都是空的假的。就像幻术、梦境,或像光的影子,又好像愚痴人跟著阳燄跑,而到处找寻阳燄,一切都是虚无縹緲,了不可得。

如是观察入於空 知缘性离得无相

了其虚妄无所愿 唯除慈愍為众生

像这样思惟观察,就证得「空」的眞理,明白一切因缘的本性是离一切相,都是空无所有。能清楚认识,十二因缘的本性,就能远离「无明」,证得无相解脱法门。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虚妄,就证得无愿解脱法门。什麼都放下了,唯有留下一颗慈悲的心,用以教化众生,才是眞实不虚。

大士修行解脱门 转益大悲求佛法

知诸有為和合作 志乐决定勤行道

大士,是菩萨的另一名称。亦名大道心的众生,因為菩萨是由众生精勤修道而成就的,因為他有特别坚固的道心,所以被称為有大道心的众生。又名大开士,能开啟一切众生的智慧。又名大菩萨,这是半梵语,全梵语為菩提萨埵。中国译名為觉有情,能觉悟一切有情。有情就是众生,又名有情觉,意思是有情中的一位觉悟者。菩萨修学解脱法门,他知道要得到解脱,必须息灭贪瞋痴,无所执著,才能不受一切的束缚。凡夫之所以被束缚,乃是把自己同无明烦恼綑在一齐,放不下贪瞋痴,执著一切虚幻妄念,因之得不到解脱。如果能破除无明,断尽烦恼,息灭贪瞋痴,一样可以得到解脱的法门,得到眞正的自由自在,无所执著!菩萨证得解脱门,得到大利益,大悲心更增长了,上求佛道的精进心更加强了。因此菩萨更了达大凡世间的万事万物,以及一切有為法的形成,都离不开因缘和合而成立。菩萨了知这些道理之后,决定发出坚固心,志愿修行,乐於勤行佛道。

空三昧门具百千 无相无愿亦復然

般若顺忍皆增上 解脱智慧得成满

空三昧,就是明瞭「空」的眞諦。三昧是正定正受。「空」这种法门的正定正受有百千种。无相无愿的正定正受也有百千种类。般若是无上的大智慧,出世法的智慧。随顺於无生法忍的法门,一天比一天增进,因之解脱法门的智慧就能圆满成就。

復以深心多供佛 於佛教中修习道

得佛法藏增善根 如金瑠璃所磨莹

菩萨又用他深而广大的至诚心,常常供养诸佛。在佛的慈悲教诲之下,修习无上佛道,得到了佛法的寳藏,善根也更增长。就好像眞金用琉璃寳石来反覆打磨,使它的光彩更明亮一样。

如月清凉被众物 四风来触无能坏

此地菩萨超魔道 亦息群生烦恼热

又像月亮的光加被众生的身上,使众生感受到清凉。春夏秋冬四时的风,虽然各有不同的威力,也不能破坏月光的清凉。第六地——现前地的菩萨,修行的定力已经超过了诸魔道,能摧伏诸魔道。菩萨大悲心的清凉,也可以息灭众生的烦恼热病。

此地多作善化王 化导众生除我慢

所作皆求一切智 悉已超胜声闻道

现前地的菩萨,以他的愿力,常示现作善化天的天王,教化一切众生,使令他们除掉贡高我慢的恶习气。菩萨所行所作,和修习一切法门,以及积集种种善根功德,其目的就為要求得一切种智。六地菩萨修行的法门和成就,都已远远超过了声闻缘觉所修的法门。

此地菩萨勤精进 获诸三昧百千亿

亦见若干无量佛 譬如盛夏空中日

六地的菩萨,时刻精进不懈,所以他才能获无量百千亿三昧——正定正受。同时也能见到无量不可数知那样多的诸佛。这种成就,可以用盛夏的太阳作譬喩,因為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它强烈的光热。

甚深微妙难见知 声闻独觉无能了

如是菩萨第六地 我為佛子已宣说

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是很难见到,也很不容易了解。二乘的声闻和独觉,他们虽已身列圣道,仍然不可能全知晓的,如像诸位菩萨们所修行的第六地——现前地,这一地的法门和境界,我——金刚藏菩萨自称,已经封诸位佛的弟子讲说完毕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七远行地

是时天众心欢喜 散寳成云在空住

普发种种妙音声 告於最胜清净者

这时在法会的天众们,在大家的心裡,都充满了欢喜的情绪,於是散发出各种珍寳,在空中结成美丽绚烂的云彩。他们普徧发出种种美妙的音声,告诉最殊胜最清净的佛。

了达胜义智自在 成就功德百千亿

人中莲华无所著 為利群生演深行

佛能了达一切最殊胜的义諦,又有自在的智慧,所成就的功德有百千亿那样多,这可譬喩為人中的一朵大莲华——莲华出淤泥而不染,也不著於水。佛已无任何执著,為了要利益众生,才演说这甚深微妙的法门。

自在天王在空中 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云 普供除忧烦恼者

大自在天王也在空中,放出最大的光明,照著佛的身体,又散出最上好的妙香,在虚空中结成香云。一切都是供养给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世尊。

尔时天众皆欢喜 悉发美音同讚述

我等闻斯地功德 则為已获大善利

在大自在天王和天众们,在天空中散华,散香成云,放光照佛的时候,夜摩天王和他的天众,也非常欢喜,於是大家异口同声,同时发出美妙的音声来讚扬佛,说:我们现在能听到第六地——现前地的法门,眞是不可多得!因為这是发大心和大愿力的菩萨们所修行的善根功德。而今我们听了之后,也得到莫大的善业和利益,令我们明白应该赶快觉悟,返迷归眞。

天女是时心庆悦 竞奏乐音千万种

悉以如来神力故 音中共作如是言

这时诸天婇女心中也特别欢喜,互相庆幸能听到这种殊胜的佛法,大家争先恐后竞奏出千万种天乐,以表示至心供养诸佛。这一切盛况,都是完全藉著佛的大威德神力之故。在音乐和欢声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唱出同样的歌词,讚扬诸佛无上的功德。

威仪寂静最无比 能调难调世应供

已超一切诸世间 而行於世阐妙道

佛的威仪是慈祥的、令人敬畏的。寂静中流露出和蔼,令人见了生出孺慕之情。世间无人可与佛相比拟。有些难於调伏的刚强众生,他们无明闇障很多,对於事理不明白,对人贡高我慢,自视甚高。一旦得遇善知识,稍明事理,反而更加傲慢。总之,这类众生有各种障碍,使得他不容易自在放下,破不了自己的执著。佛对於这些可怜的刚强众生,用无上的智慧及各种善巧方便法门,来调伏、教化他们,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大道。所以世上的众生都应该尊敬供养佛。佛是福慧具足觉行圆满的天人师表,一切都超过了凡圣。但佛的慈悲心如海,从不会捨离我们,随时都為苦海中的众生,宣扬他怎样离苦得乐的无上妙法。

虽现种种无量身 知身一一无所有

巧以言辞说诸法 不取文字音声相

佛虽然现出种种不同、无量不可数知的化身来教化众生,但佛并不执著於这些化身,因為佛知道一切终归都是虚幻不实的。佛深知众生的根性,他知道运用巧妙的言辞和方便的方法,契合众生的根机,对众生演说诸法。佛為教化众生,用了种种言辞、种种文字、种种音声、种种化相;虽然这样,他并不执著於说、执著於教,和执著于文字音声的假相。

往诣百千诸国土 以诸上供供养佛

智慧自在无所著 不生於我佛国想

佛教化众生,不限於一国一地,他徧歷百千亿的国土,教化众生。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们,也到百千亿的国土,去亲近佛。菩萨用最上品的各种日常需用的物资,供养十方诸佛。佛和菩萨的智慧,都已达到自在无所著的境界,所以他们没有我的国土和你的国土的界限。诸佛是一体的。诸佛的国土不分彼此,没有差别。因之,佛不会生起叫众生到我的国土来的思想。

虽勤教化诸众生 而无彼己一切心

虽已修成广大善 而於善法不生著

佛虽然常常在教化众生,但心意裡是:「我令一切众生灭度,而无一众生得灭度者」的这种思想。这就是不取於相的意思。佛也没有「你是众生,我是佛」的分别心。虽然知道自己修成了广大的善根和功德,而对於自己所修的善法并不生执著心。

以见一切诸世间 贪恚痴火常炽然

於诸想念悉皆离 发起大悲精进力

佛见到世上所有众生,无量劫以来,常被贪瞋痴的烈火烧得遮盖了本来的眞性。凡夫為什麼不易修成佛果?就因為在这三毒的烈火中,被烧得迷糊了,出不来了。如果能息灭了三毒烈火,亲近佛,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得到三学的清凉,就可以成佛道。应该把痴心妄想、狂心野性都离开了,返朴归眞,发起无量的大悲心,勇猛精进,勤求佛道。

一切诸天及天女 种种供养称讚已

悉共同时默然住 瞻仰人尊愿闻法

所有诸天的天王、天众、和天女们,散华散香、奏天乐、歌颂讚扬和奉献种种上好供养之后,大家同时恭敬肃然,目不转睛地仰望人中最尊贵的佛,希望继续听佛说法。

时解脱月復请言 此诸大众心清净

第七地中诸行相 唯愿佛子為宣说

这时,解脱月菩萨又向金刚藏菩萨请法,说:这些在法会中的大菩萨,他们都怀著一颗清净而没有丝毫妄念的至诚心,等待著听闻十地中,第七地的妙法。在第七地时应如何修行?修些甚麼法门?是些甚麼境界?有些甚麼样的相状?希望佛的大弟子——金刚藏菩萨,请你继续一一為大家演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

当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法之后,金刚藏菩萨立刻接受他的请求,说: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集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修行圆满了第六地之后,再继续修行第七地——远行地时,他应该修习十种的方便智慧。这十种方便智慧,可以啟发对佛法深入了解,对一切有為法更彻底认识,而捨弃执著。对教化众生的慈悲心更深切。了法性空而能随众生意解,起殊胜智慧,方便善巧任运行事。

何等為十?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捨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燄,而能為一切众生起灭贪瞋痴烦恼燄。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燄、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现在前,名為住第七远行地。

甚麼叫十种方便智慧呢?就是:①菩萨虽然已经知道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是无相,一切都是无愿的。这三种空、无相、无愿的正定正受——菩萨虽已深入这种解脱三昧中,可是他还是要发大慈悲心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用慈悲喜捨四种无量的大慈悲心,不捨一个众生。有些人不相信菩萨帮助人,因為他没有看见显著的事实。要知道菩萨帮助人,是不求报酬的。如果菩萨不帮助我们,恐怕连这个人身都难得到!何以见得?如像我们能一念向善,能知诸恶莫作,能知畏因果,这就是菩萨在无形中影响我们,教化我们。②菩萨歷劫修行,本来已证得与佛平等的智慧、法力和神通,可是他还愿意恭敬供奉三世诸佛。③菩萨虽然已入观空的智慧法门,了知诸法皆空,但他还是常常修积种种福德善根。④菩萨本来早已超出三界,早已捨离了欲念,可是他还是不停的做善功德,以此庄严三界。⑤菩萨已经灭除了一切烦恼的火燄,但是他為了教化众生,还得生一点灭三毒的火燄。⑥菩萨虽然已经知道世上一切有為法是如幻的、如梦境、如光影、如响应声、如火燄、如变化、如水中的月亮、如镜裡的影像——这些都是虚妄的、假的。自己的佛性没有两个,而能随著本有的慈悲心,造种种不同的善业。⑦菩萨虽然知道一切诸佛的国土,也是犹如虚空一样,不会生执著心,而他仍能以清净的妙行,来庄严十方诸佛国土,令十方诸佛国土更加庄严胜妙。⑧菩萨虽然已知道诸佛的法身,本性是没有一定的身相,但他仍然用三十二种相好来庄严诸佛的法身。⑨菩萨虽然已知道诸佛的音声,本来是性空寂灭,不可以言说来形容表达,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的,可是菩萨能随一切众生的境界,发出种种不同的清净音声。⑩菩萨虽然明白诸佛的法,觉悟三世也不过是一念而生起,可是他依然随众生心意所明白的,来一一分别。在种种形相、种种时间、种种劫数裡,修行菩萨应修行的种种法门。菩萨用上面所说十种方便智慧,开啟他最上最殊胜的智慧,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从第六地进入第七地之后,如是种种修行的法门和境界,常现在他的心意中,永远不会退失,这就叫做「住第七地——远行地」,「住」是不会退失的意思。

佛子!菩萨摩訶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住在第七地之后,他能随心所愿到各种类别的众生界去。他又能入诸佛教化众生的善业中助佛济度众生。他又能到无以数计的星球世界网中去行菩萨道。他又能进入诸佛的清净国土去亲近诸佛,不受任何阻碍。他又能深入种种无量不同的有為法和无為法。他又能到无量诸佛示现觉悟众生的智慧中,令众生迅速觉悟。他又能深入无量长短不同的时劫内,互相摄入、互相无尽。他又能深入无量诸佛所觉了的三世智慧中。又能入无量众生不同的信解中,因為他能明白众生的根性,又能入无量诸佛示现各种不同名色的身中。又能入无量各种诸根不同的众生中,契合他们的欲乐,结成同好。又能发挥同无量诸佛一样的语言音声,代诸佛宣化佛法,教化众生,令众生欢喜。他又能善知无量众生的心理,随和他们,影响他们,令他们不误入邪道。又能深入无量诸佛的广大智海,并能明了使用。又能深入无量声闻乘中,深信、理解四諦法门。又能深入无量诸佛说法的智道中,令众生生信解心。又能深入无量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缘法门,成就阿罗汉的果位。又能深入无量诸佛所说的甚深智慧法门,令众生都能进入。又能深入无量诸菩萨的方便行门。又能深入无量诸佛所说的六度万行,大乘法门积集而成的佛事,令菩萨也都能入此大乘的圆融无碍的法门。

此菩萨作是念:如是无量如来境界,乃至於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应以无功用,无分别心成就圆满。佛子!此菩萨以深智慧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捨。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常不捨於如是想念。

这位住在第七地的菩萨,作这样的思惟:像这样不可数知佛的境界,就是用百千亿那由他劫那样长的时间,也没有方法得知它的确实数目。我现在应该用不由勤策、任运自然、无功用行的自在心意,没有分别计较的心,来圆满成就这一切的法门。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住在第七地的菩萨,又用他修行所得的深刻智慧作这样的观察,常常勤勉修习方便智慧,不住空有,所行殊胜。在这种殊胜法道上,安住修行,显观成相,行住威仪,身相不动。菩萨不生一念懈怠的思想,更不会停顿废捨。行动时、住息时、静坐时、睡卧时,甚至梦中,都不会忘失这些大乘佛法;就是在睡梦中,也没有盖障、烦恼障来扰绕这些大乘佛法,因他终不忘却殊胜的佛道。

此菩萨於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何以故?念念皆以大悲為首,修行佛法,向佛智故。所有善根,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那波罗蜜。能灭一切诸烦恼热,是名尸罗波罗蜜。慈悲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求胜善法,无有厌足,是名毗梨耶波罗蜜。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甞散乱,是名禪那波罗蜜。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能出生无量智,是名方便波罗蜜。能求上上胜智,是名愿波罗蜜。一切异论及诸魔众无能沮坏,是名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罗蜜。

这位住在第七地——远行地的菩萨,无论在甚麼时候,甚麼处所,他的心田中总没有一刹那忘失了十种波罗蜜。这是甚麼道理呢?因為菩萨在每一意念中,对人、对一切众生、对一切事,他无一不以大悲心為本怀。他之所以勤修各种法门,就是為了趣向勤求佛的智慧。①他积集种种善业功德,也是為了求得如佛的智慧。然后再把这些殊胜的智慧,教授给众生,令众生也能得到无上的大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檀那波罗蜜。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彼岸就是离生死此岸,登上涅槃彼岸,得成佛道。也就是说檀那波罗蜜——布施功德,达到空、无相、无愿三轮体空,没一点缺憾,故能到达彼岸,得成佛道。②佛的智慧,能消灭任何烦恼执障,无明炽火;这就是说持戒的功夫,

达到清净无一点染汚的程度上,可到达涅槃彼岸,得成佛道。③以慈悲心為首,不令众生受到丝毫损伤和不愉快,这就是忍辱功德修到最圆满无缺憾的地步,可以到达彼岸,得成佛道。④勤求修学殊胜的善法,从不生厌倦心和自满骄傲心,这就是勇猛精进勤勉求学的精神,达到最高的程度,可登涅槃彼岸得成佛道。⑤所有佛道的智慧,常常呈现於心意识中,运用自如,绝不会散乱恍惚,这就是禪定的功夫到达最高的程度了。这时定力深厚,智慧油然而生,可以到达彼岸,得成佛道。⑥能够瞭解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的眞实道理,这就是智慧到达最高峰,而能登彼岸得成佛道。⑦能够生出无量的善巧方便智慧,对治无量的世法,这就是方便法门的「用大」,发挥了最高效力,到达彼岸,得成佛道。⑧能够知道勤求无上佛智,夙夜匪懈,这就是愿力到达极点的表现。也可以登涅槃彼岸,得成佛道。⑨一切外道的邪见异论,和其他诸魔等,都不能破坏菩萨修学佛道的坚固心,动摇他行菩萨道的意志。这就是信心愿力已到达彼岸,得成佛道。⑩如实相能了解一切法的眞理,用以教化众生,这就是智力已到顶点,无有能超过的,自可登达彼岸,得成佛道。菩萨修学到达第七地,能一念具足十种波罗蜜,念念如是,至此方得具足圆满。

佛子!此十波罗蜜,菩萨於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於念念中皆悉圆满。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十种波罗蜜,菩萨是一瞬息间都不会稍有失误,无时无刻不是念兹在兹,切实修学而求具足圆满。好像四摄法——菩萨度众生常用四种方法来摄受众生:①布施。②爱语。③利行。④同事。四持,又称四总持:①法总持,又名闻总持,於佛的教法闻持不忘。②义总持,於诸法的义理,总持不失。③咒总持,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能除众生的灾患。④忍总持,菩萨的实智,能忍持法的实相而不失。三十七品,就是三十七种佛道的品名:①四念处。②四正勤。③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④五根。⑤五力。⑥七觉分。⑦八正道分。合共為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就是①空解脱门。②无相解脱门。③无愿解脱门。这只是大略擧出数种而已。总之,一切应该修学的菩提觉道法门,在第七地的菩萨,无一样不是於念念中,勤勉修学,以求具足圆满。

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於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為诸地中亦能满足。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於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

这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大弟子!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是祇在第七地中时才满足一切的菩提觉道法门呢?还是在十地中各地都能满足一切的菩提觉道法门?

金刚藏菩萨答覆解脱月菩萨说:佛的大弟子们!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在十地中各地都能满足一切菩提觉道的法门,不过在第七地时,修学得最殊胜最圆满。是什麼缘故呢?因為在第七地以前的各地,所修的功德和行门,虽说已算圆满,但还没有眞正得到智慧自在,祇是到自分满足。到第七地,所修的功德行满,可以求八地的证智,得到智慧自在——五通六用十种自在的境界。

佛子!菩萨於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无功用行,皆悉成就。

诸位佛的弟子!修习十地法门的菩萨,在前三地时,把世间一切诸有漏法,都依据十善,本著愿力,勤求达到圆满菩提觉道。所以说:「初地愿中具」。第二地是依持清净戒行,离一切染垢,而圆满具足,故说:「二地戒中具」。第三地时愿力增长,依佛的智慧利益众生,故说:「三地闻中具」。第二和第三地是将有漏诸法,本著智慧通达到出世的无漏法。第四地依清净的三昧,得闻持如实智显示,明慧增上。这时菩萨已入佛道,修出世的法门。第五地為何称為难胜地呢?因為前诸地虽得出世,而未能顺世。眞諦与俗諦本是互相违背的,而今要令其相应和合,故此地已得方便所摄菩提分,能顺世有所作為了。第六地就已圆满具足菩提觉道,而进入甚深法门。第七地则是积世出世间互各殊胜,能生一切佛法。所有前面说的三十七道品等诸法门,都已圆满具足了。甚麼原因呢?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从初地到第七地,以前六地都是偏重修学一种,到第七地才具足一切。因之从初积集,到此地时就已成就了智功用的眞实智慧。有了这分智力,进入第八地以至第十地,都能任运自在,不必著意,很自然的无功用行,都能成就。

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復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说有二个世界,一个世界是有清净,也杂秽染汚和合的,一个世界是纯一清净无一点杂染的。这两个世界中间,是很难通过的。唯有菩萨他有很大的方便智慧,神通妙用,捨己為人的大愿力,可以来去自如。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修习的十地法门,每一地转进入另一地的时候,也是这样困难。什麼道理呢?因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阿赖耶识,其中含藏著积劫的杂染种子,这就是俱生我执的根本。从初地到七地,破了俱生我执,转藏识為大圆镜智,成為清净识,但尚有一分俱生种子难断,所以说难过。二中间的意思:是说这阿赖耶识是染净二者和合,现在於七地中要破此俱生和合之相,断绝尽净,最為困难。除非菩萨有极大的愿力,有殊胜的方便智慧,才能安然渡过进入以后的诸地。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為是染行?為是净行?

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问:佛的大弟子!在第七地的菩萨他是染行呢?还是清净行呢?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捨离烦恼业,以廻向无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為超烦恼行。

金刚藏菩萨囘答解脱月菩萨说:佛子!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从初地到七地这一段长程中,他们所修学的各种法门,以及他们的思想行為,都已捨离了一切烦恼的业行。所修积集的种种善行功德,都以廻向无上菩提觉道為主要宗旨,成就净行。然而尚未得净位。乃因廻向而分得平等佛道,得净名,而不是净位。这是说正在欲断这一分俱生种子而未能全断的时候,所以不能说是超烦恼,因為还未求得纯净的缘故。

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天象寳游四天下,知有贫穷困苦之人。而不為彼众患所染,然未名為超过人位。若捨王身生於梵世,乘天宫殿,见千世界,游千世界,示现梵天光明威德,尔乃名為超过人位。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现在我擧一个譬喩:转轮圣王乘坐著他的象寳,游巡东南西北四天下所有的世界,看见有许多贫穷困苦的人,但他并不因这些困苦情况而受到沾染,而转变这些贫苦人的境遇。因為他还没有得到超过人為的力量,他还是一个人。假若他捨掉了人身而生梵天為梵天王,乘著他的梵王宫殿,看见千世界,巡游千世界,亦现梵天的光明神通,权威德能,解救这些贫穷困苦的人的境况,这才可以说是过了人的力量。

佛子!菩萨亦復如是。始从初地至於七地,乘波罗蜜乘,游行世间。知诸世间烦恼过患,以乘正道故,不為烦恼过失所染,然未名為超烦恼行。若捨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世间,知烦恼过失,不為所染。尔乃名為超烦恼行,以得一切尽超过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们,也如同上面所说的譬喩一样。从初发心修学第一地——欢喜地起,循序渐进到第七地——远行地,积集种种善根,勤求修习诸波罗蜜,得到诸波罗蜜圆满的神通妙用,乘无上智慧的大乘,游行世间。得知得见世间一切忧悲苦患,及各种烦恼缠缚。但菩萨已了解一切因缘业报,有正道思想,殊胜智慧,所以不会為这种烦恼过失而受到影响。虽然有这种正见和定力,但还不能说已超过烦恼的染行。假若菩萨能进而捨却一切有相,著意的功用思想,断却最后一分俱生种子,从第七地进入第八地,这时已捨去有功用的思想,得到第八地的报得成就,清净名位。乘此清净的大乘,游行世间,知见烦恼过失,不為所染。这才能眞正说是已超烦恼业行。因為菩萨此时已经彻底捨却一切有相和著意,尽得任运自在的眞实法喜。

佛子!此第七地菩萨尽超过多贪等诸烦恼众,住此地,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何以故?一切烦恼不现行故,不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习第七地的这位菩萨,他已经超过了一切贪欲之念,和所有一切无谓的烦恼,甚至连求成佛果的心都不存在。对世间一切的苦恼,也无所谓厌恶;也不取空,也不著有。这些对他都引不起烦恼,所以说他已「尽超诸贪及烦恼众」。住在第七地这个阶段,不能说是无烦恼了。甚麼道理呢?因為一切的烦恼不容易显现,这菩萨常在观照之中,所以说不名有烦恼的人。但他修积集种种善根功德,还是不离有功用行。功用就是烦恼,因為求佛的智慧之心也还没有满足,所以不能说是没有烦恼的行者。

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以深净心成就身业,成就语业,成就意业。所有一切不善业道,如来所訶,皆已捨离。一切善业,如来所讚。常善修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住在第七地的时候,他本著一心求证佛果位的深切清净心,成就了清净圆满的身业,清净无染的语业,清净如明月的意业。所有一切染污的不善恶业——三业和三毒,一切佛认為不好的三业和三毒,菩萨尽皆捨弃远离。一切善的三业和三无漏学,為佛所讚叹的,无一不精勤修学,恒不厌倦。

世间所有经书技术,如五地中说,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此菩萨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為大明师。唯除如来,及八地已上。其餘菩萨,深心妙行无与等者。

世间上所有一切的经论学说,和各种技巧工艺美术,菩萨在五地中就已博古通今,世智慧聪了,不需再下功夫,一切随心所欲,自然成就。正在修习第七地的菩萨,他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是一位有大智慧的明敏导师。除了佛和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以外,其他的菩萨,虽有至诚恳切求佛道的深切心,和各种神通妙行,但没有一样可与他匹配的。

诸禪三昧,三摩鉢底,神通解脱,皆得现前。然是修成,非如八地,报得成就。此地菩萨,於念念中,具足修习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转胜圆满。

「诸禪三昧」:初禪,离生喜乐地。二禪:定生喜乐地。三禪:离喜妙乐地。四禪:捨念清净地。这四阶段的禪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在无想天定叫九次地定。诸禪三昧是说初禪或者二、三、四禪的正定正受。「三摩钵底」是说「止观」,有五种:①四无色。②八胜处。③十徧处。④灭尽定。⑤「神通解脱」:一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离开物质的羈束而所為自在,得到业用的无障碍。以上这些境界,得如如定,得如如慧,得了了光明智慧,随时可以显现而生妙用。但是这些境界,在第七地菩萨的分上,都是从修行的功夫而成就,不是像八地以后的菩萨与生俱来,不需经过修学就有。七地以前菩萨有神通、禪定等,叫修得通。八地以后的菩萨所有的禪定、神通等,叫报得通。因為他已修得种种行门,善根功德具足圆满了。修行的功夫,不会白费的,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收穫。在第七地的菩萨,分秒都不浪费,深心恳切修集各种法门,使其能具足方便智力。一切菩提觉道的法门,他完全修积圆满成就了。虽然如此,他仍然不会稍懈,故而日渐殊胜圆满。

佛子!菩萨住此地,入菩萨善观择三昧。善择义三昧。最胜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如实分别义三昧。善住坚固根三昧。智慧神通门三昧。法界业三昧。如来胜利三昧。种种义藏生死涅槃门三昧。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第七地的菩萨他能深入菩萨善於观察,善於选择,善知是道非道的正定。只要一入定中,就能明白何者是?何者非?何者合乎善法?何者不合於善法?他也能善於选择正确的义理,知道捨离不正确的义理,和进求最殊胜的正定。又能分别义理的重点在於何处?他知道实实在在地分别义理的正定。他善於把握坚固根力深入的正定。有智慧有神通的正定。充满法界善业的正定。如来最殊胜利益众生的正定。种种义理包含生死涅槃门的正定正受。

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门百万三昧,净治此地。是菩萨得此三昧,善治净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过二乘地,得观察智慧地。

菩萨深入前面所说的大智神通门,具足了百千种的正定正受,在第七地将要进入第八地的时候,一切都在这时修集圆满。在第七地的菩萨得到以上这些正定,是因為他有善於净治大方便的智慧的缘故。有以大悲為首,这种力量的缘故。第七地的菩萨已远超过了二乘声闻缘觉的地位,已到了有观察智慧的阶段,已入佛智海。「智慧地」即指入八地无功用智。

佛子!菩萨住此地,善净无量身业无相行,善净无量语业无相行,善净无量意业无相行,故得无生法忍光明。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第七地的菩萨达到了这种果位,他善能清净无量身业,无著於相的行门。他又善能清净无量的语业,无著於相的行门。他又善能清净无量的意业,无著於相的行门。二乘菩萨虽然也能达到三业清净,但未能无量。所谓善净的意思,是说七地菩萨所修的方便行门已满足了。因此,菩萨证得了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的无生法忍的行门。光明智慧明相现前,是七地以前的菩萨不会证得的。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初地来,所有无量身语意业,岂不超过二乘耶?

解脱月菩萨听了以上的话,就问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修习十地法门的菩萨,从初地到第七地,他的三业,不是已超过二乘了吗?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彼悉超过。然但以愿求诸佛法故,非是自智观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胜一切臣众。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

金刚藏菩萨答覆解脱月菩萨说:佛子!不错,修习十地法门的菩萨,他们的三业,是都超过了二乘人。七地以前的菩萨,他们的三业清净,是以愿力来勤求修习诸佛的法门,而得到三业清净。并不是自己本来的智慧,和观察的力量而得的,祇是愿力的关係。现在第七地的菩萨和二乘人不同,是他自己所修得,自己的智慧观察所致的。所有二乘人的智慧和定力,都不能及得上第七地的菩萨。现在擧一个譬喩:譬如国王的太子,他是出生在帝王的家裡,而且必為正宫——第一夫人所生。生下来,就具备了国王的相貌。一出生就胜过在朝的诸位大臣。这并不是他自身的力量,只不过因為他的父亲是国王,因而他的身份就高过他人,他自己那有甚麼特殊尊贵和力量呢?等到他长大成年以后,他的学识能力——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样样都精通,他自己的艺业能力,处处强过他人,而不是再依赖父王的权势而胜过他人了。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也就是像这样。当他一开始发大心的时候,以他的志愿,勤求无上大法的缘故,就超过了一切声闻缘觉的二乘人。何况现在他已住到第七地,以他自己所修行得到的智慧力的缘故,因而超过二乘人之上。这都是他自己的力量,并非藉他人之力而胜过一切二乘之上。

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得甚深远离无行,常行身语意业,勤求上道而不捨离,是故菩萨虽行实际而不作证。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学第七地的菩萨,住在第七地时,到达了深无分量难於测知的境界,已远离一切染汚及过去所有的盖障。他经常所表现於身语意三业的,无一不是著重於勤求无上的佛道,而从不曾稍捨精进。菩萨虽已确实证得了无相法门,但他并不自认已断烦恼,或未断烦恼,祇在此两者之间。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何地来,能入灭定?

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问:佛的大弟子!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从那一地开始,才能得入灭尽大定?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故此菩萨名為成就不可思议身语意业,行於实际而不作证。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难,此地菩萨亦復如是。乘波罗蜜船行实际海,以愿力故而不证灭。

金刚藏菩萨答覆解脱月菩萨说:佛的弟子!修习十地法门的菩萨,从第六地时就可以入灭尽定,不过未能念念入。今住到了第七地,便进而能念念入灭尽定,念念起灭尽定,既使不起於灭尽定也能现三业的威仪。但住七地的菩萨他并不说我已能念念入灭尽定,或说我还不能念念入和起灭尽定。因之第七地的菩萨被称為——「成就不可思议身语意三业的菩萨」。他虽有此成就,仍是勤修猛进,切实修行,一点不著意自己到了某种境界,或何等果位。譬如有一个人,他要乘船航海,因為有航海的知识能力,所以不怕大海中的狂风大浪。他会很机警地运用自己航海的智能,就不会遭受到覆没的危险灾难。在第七地的菩萨,他已有的善根功德,也和这个船师一样。菩萨乘的是智慧之船,航行在佛的智海之中,趣向於涅槃彼岸。菩萨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的缘故,虽修得诸般实际妙用的法门,為度众生,他并不证入涅槃。

佛子!此菩萨得如是三昧智力,以大方便,虽示现生死而恒住涅槃。虽眷属围绕而常乐远离。虽以愿力三界受生而不為世法所染。虽常寂灭,以方便力而还炽然,虽然不烧。虽随顺佛智而示入声闻辟支佛地。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捨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所有一切庄严之事,出过一切天、龙、夜叉、乾闥婆、阿脩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及非人、帝释、梵王、四天王等之所有者,而不捨离乐法之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学第七地法门的菩萨,得到了这种三昧的智慧力量,并不作证,已摄无著无依,所以能成大方便智慧。菩萨以此大方便的自在妙用之力,虽然示现生死,但不為生死所染。因為他的生死早已了脱,何况他的心念总是在寂净的涅槃境界之中?不入生死大海,就不能得到如佛的福德。菩萨既示现生死,当然有六亲眷属、妻子、僮僕,这些人常在他的左右围绕,但他恒修梵行,所以他常乐於远离所有的六亲眷属等。菩萨虽然发愿倒驾慈航,来到三界受生死,但他并不贪恋世间上的荣华富贵,也不会被世间上那些不清净的世法所染汚。菩萨虽然常在寂灭不动之中,但他仍然用方便巧妙的智力随缘度众,就像一堆火炬,看起来烈火熊熊火势很旺,但是并不会造成灾害。菩萨虽然已有如佛的智慧,可是他还常常身入二乘声闻、缘觉之中,以利行同事的方法,转二乘人廻小向大,令发大菩提心,入佛慧海之中。菩萨虽然已到达佛的神通境界,而他能示现住在魔的境界,表面顺五欲十军,但他并不随魔众做违背佛法的行為,不过是藉此引度外道。他修行的宗趣,还是依著佛的教诲,从不曾捨离佛的最上觉道。所谓「外现魔道身,内密菩萨行」。菩萨虽然示现各种身份,随顺著世间法以接近他所要教化的不同物件,但他所表现的威仪,以及在身语意方面严持净行,常修习戒定慧出世三学,无一不本著清净无上的出世法门。菩萨以他修积的种种善根功德,庄严佛的国土,无不超过天、龙,及八部神祇、帝释、梵王、四大天王等所有的庄严之事。虽然这样,但他并没有捨离好乐佛法的深心。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智慧,住远行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於彼佛所,以广大心、增胜心、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廻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第七地的菩萨,他住於第七地——远行地。他成就了前面所说的殊胜智慧。本著他往昔所发的愿力的缘故,因之如今能够见到很多佛,见到数以百计的佛,甚至见到十方三世多於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在那些佛的国土里,用他广大无边的眞心,至诚无上的诚挚心,供养诸佛、恭敬诸佛、尊重诸佛、讚叹诸佛,又用上好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以奉献诸佛,并佈施其他众生。也以同样物资供养诸位圣贤僧众,他将这些善根功德,一齐廻向於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復於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获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於诸佛所,护持正法。常為如来之所讚喜。一切二乘所有问难,无能退屈。

又在诸佛的道场,恭恭敬敬的听佛说法,听了以后,必定受持奉行,於是得到眞实的正定正受,智慧之光,更加明净,随顺著佛所说的法门,用功修行。他在诸佛的道场,维护诸佛的正法。菩萨这种眞诚的表现,所以常常受到诸佛讚赏和欢喜。那些二乘人遇有对佛法不了解的疑难问题时,向他请教问难,他都能為他们详细解释并阐扬大乘眞理,绝不会被疑难所困扰而屈服的。

利益众生,法忍清净。如是经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增胜。

菩萨劝勉修学佛道,固然有益於自身,但菩萨所发的大心大愿,是不离於众生而有利益众生的。教化众生,了达眞理。阐明佛法,知道三世因缘。思惟诸法缘起,悟得无生法忍的眞理。远离染汚,清净识田,智慧油然而生。菩萨像这样精勤修行,经过无量以数计那由他的时劫,他修积的种种善根,随著时劫,更加圆满,更加殊胜了。

譬如眞金,以众妙寳间错庄严,转更增胜,倍益光明。餘庄严具,所不能及。菩萨住此第七地,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力,转更明净,非是二乘之所能及。

譬如一块纯金,如果把它做成一件饰物,镶嵌上很多上好的彩色寳石,陈列出来,光彩夺目,比原来的一块纯金,不知美妙多少倍。其他普徧的装饰品,远远及不上。住在第七地修学的菩萨,他所有的善根,也如同眞金一样。菩萨因歷劫修行的功夫,令他修得的方便智慧之力,得以任运自在,妙用无穷。至此远行地时,是更加光明清净了,不是二乘的声闻缘觉的行者,所能比拟的。

佛子!譬如日光,星月等光无能及者。阎浮提地所有泥潦,悉能乾竭。此远行地菩萨,亦復如是。一切二乘,无有能及。悉能乾竭一切众生诸惑泥潦。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太阳的光,那些星宿的光,和月亮的光,都不能与太阳的光相比,在南阎浮提的娑婆世界上,所有的泥泞地和低洼地,太阳的光热,都能把它乾竭。在第七地——远行地的菩萨,也像太阳光一样殊胜。一切的二乘声闻缘觉行者,就如星月的光,怎能及得上七地菩萨呢?因為七地菩萨能教化众生,令众生把如泥潦般的惑业,不清净的染汚恶业,都乾涸掉,转為清净的善业。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偏多。餘非不行,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訶萨第七远行地。

正在修学第七地法门的菩萨,修学十种波罗蜜时,比较偏重多修方便波罗蜜。其餘九种,并不是完全不修,而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决定。诸位佛的弟子!以上所说的,可名為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的第七地远行地,大概的过程,和修证的境界。

菩萨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善為众生说证智法,令其证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菩萨住於第七地的时候,以他修积的善根功德,多数示现受生作大自在天王。他善能对众生讲说修证智慧的法门,使令众生也能证得殊胜的智慧。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门,行一切度生的善业,教化众生离恶修善。当他修这些善业,不论在任何境界中,他的心念里,都不会离开忆念佛的三德,以及不离念一切的佛法,和一切佛的智慧中的最高智慧。

復作是念:我当於一切众生中為首、為胜、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发勤精进,於一念顷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以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於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第一义智三昧道 六地修行心满足

即时成就方便慧 菩萨以此入七地

第七地的菩萨又作这样的思想: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间做他们的领袖,做一个殊胜的领导者,甚至要做一个一切智慧人中最有智慧的依止师——好像佛一样,三德圆满,二行永绝的圣者。修学七地法门的菩萨,发大精进,能在一念之间可得到百千亿那由他的正定正受。甚而可以示现百千亿那由他的菩萨,作為他的眷属。倘若本著殊胜的愿力,任运自在的示现,更可超过以上所说的数字。即使你用百千亿那由他的时劫来计算,也不能确知其数。这时金刚藏菩萨讲完以上第七地菩萨修学远行地法门的内容以后,因恐法会大众有疏漏的地方,於是用偈颂的方法,重说一次。颂词的内容这样说:

第一义諦——就是出世法最殊胜的道理。菩萨修学最上的最殊胜的出世法门,透彻了然於最上的道理,智慧增胜,得到正定正受的眞修实学。当他在第六地时,就把第一义諦的功德行门修学圆满了。这时方便智慧随即显现,成為度众的妙用,菩萨因之很顺利进入第七地。

虽明三脱起慈悲 虽等如来勤供佛

虽观於空集福德 菩萨以此升七地

第七地的菩萨修学三解脱法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虽然他已了达一切皆空,无著无依,但為救度众生苦难,所以慈悲喜捨的心,是不能空的。不只不空,还要更加发大心。第七地的菩萨,所成就的功德智慧、神通妙用、辩才境界,差不多相等於佛了。虽然他已有如此功行,但他并不因此而生丝毫贡高我慢之心。不但不生傲慢,而更加勇猛精进修学,殷勤供养诸佛。第七地的菩萨虽然善观诸法空相,但他仍然广修善业,积聚种种功德,以增长善根福德。纵然菩萨在第六地时,已将善业修积圆满,成就殊胜了。但到第七地中是更转增胜,倍加光明。菩萨因能无疲厌心,无自满心,所以顺应自在,升入第七地。

远离三界而庄严 灭除惑火而起燄

知法无二勤作业 了剎皆空乐严土

菩萨修出世法,观三界如火宅,虽然早已明白远离三界,但他仍然勤修种种善业功德,以庄严三界。菩萨能灭除无明烦恼的惑业苦的火燄,而生起智慧的火燄。菩萨知道法本是一法不立,不二法门的,可是他仍然精勤作种种善业。菩萨早已了达一切刹土都是空的,但是他仍然勤修六度万行,乐於以此庄严诸佛国土。

解身不动具诸相 达声性离善开演

入於一念事各别 智者以此升七地

菩萨了解法身是寂然不动,而具足三十二种相好和八十种随形好,可是他并不著住於相。明白声音本是离性而无自体,可是他仍然善於利用声音来开演一切佛法。菩萨能在一念中明白万殊,万殊仍归一念。一念是理,万殊是事,理事是有差别的。明白事理不二的法门,有这种智慧的菩萨,就升入了第七地的果位。

观察此法得明了 广為群迷兴利益

入众生界无有边 佛教化业亦无量

菩萨观察诸法,明瞭诸法缘起性空,於是他普徧為这些迷途的众生,做种种有利於众生的教化工作,引导他们反迷归眞。深入无量无边的众生界,佛教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种善业工作,也是无量无边的。

国土诸法与劫数 解欲心行悉能入

说三乘法亦无限 如是教化诸群生

国土是无边的,诸法是无数的,时劫是无量的——菩萨都能知道、都能了解。明白众生的心意,明白众生的欲望,明白众生的行為和好乐。菩萨都能深入众生,了解众生的心意和欲乐。对众生能观机逗教,应众生的根性,广说三乘法门——佛乘、菩萨乘、声闻缘觉乘。用这三乘法门,无限量地教化所有迷惑的众生。

菩萨勤求最胜道 动息不捨方便慧

一一廻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罗蜜

菩萨為什麼要修六度万行?為什麼要常常精进不退?就是為了勤求最殊胜的佛道。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他都不曾捨离用方便智慧。菩萨修六度万行,所积聚的种种功德,每一样都是廻向於佛,廻向于菩萨觉道,廻向于众生,每一念都是趣向于修成圆满波罗蜜的法门。

发心廻向是布施 灭惑為戒不害忍

求善无厌斯进策 於道不动即修禪

发心将一切所修积的善业功德,都廻向於无上法界,这就是所修的布施波罗蜜。能破无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灭惑。能灭惑,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不伤害其他众生,这就是忍辱波罗蜜。求善法、修善道,而不厌足,精勤求菩萨道,这就是精进,同时要鞭策自己不懈怠。修行佛道,能达到不為境界所转,得入不动地,这就是所修的禪定波罗蜜。

忍受无生名般若 廻向方便希求愿

无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满

能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明白了这种最高的道理——无生法忍。这就是般若智慧,是出世法中的殊胜智慧。能用无功用行的方便智慧廻向於无上菩提,廻向於众生,如是為求圆满自己所发的大愿。菩萨修行的功行到达了不动地的阶段,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摧毁他的信愿。就因為他已修得善於明瞭一切的上上智力。像前面所说的六度万行、方便智、十种波罗蜜等法门,都修学圆满具足了。

初地攀缘功德满 二地离垢三諍息

四地入道五顺行 第六无生智光照

初地叫欢喜地。欢喜的意思,是说菩萨成就他的功德,虽说有点带勉强性,不算很自然,但他还是很欢喜的。攀缘是指菩萨在初地时,勤修功德,越多越好,近於贪求。所以说初地菩萨修积的善根功德,圆满充足。到二地时,菩萨知道不应过於贪求功德,离垢地是离一切的垢,也离此贪求功德的垢。三地叫发光地,因為离除了一切的垢,就生起了出世的智慧之光。有了大智慧,一切争胜负的心就都息灭了,所以叫发光地。四地叫燄慧地,燄慧是形容智慧放出光明的火燄,照耀着进入智慧的佛道。五地叫难胜地,就是顺著佛道,行六度万行,普度众生。第六地是现前地,修学甚深法门——无生法忍。成就了无生法门,智慧之光就现前了。

七住菩提功德满 种种大愿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咸清净

菩萨修学到第七地的果位时,以前所说的种种菩提觉分的功德,一一都圆满具足,所以叫远行地。往昔所发的种种大愿,到七地时也都修行成熟、圆满成就。因為有如此的成就,能够在八地的果位,安住不动,一切所作也都清净自在,再不会受烦恼的困扰。

此地难过智乃超 譬如世界二中间

亦如圣王无染著 然未名為总超度

从第七地转入第八地,这个过程比较困难,因為那一份俱生种子,没有大智慧是不易断除的。所以必须有殊胜的方便智慧才能超过。譬如一个纯清净的世界,一个是杂染不清净的世界,这中间是不易度过的。又好像转轮圣王,他虽然没有一切染汚执著,可以游行四天下,有大势力,但还不能说他已超过了一切,因他还在人间,尚未曾超过人的地位。

若住第八智地中 尔乃踰於心境界

如梵观世超人位 如莲处水无染著

假若已经住到第八地,已得了无功用的方便智了,这时才能说已超过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好像大梵天的天王,他徧游三千大千世界,这才能说是超过了人的地位。又好像莲花虽是种在水中,但出水以后,并不沾着水。他虽是种在汚泥中,但长出以后,也不染着汚泥。

此地虽超诸惑众 不名有惑非无惑

以无烦恼於中行 而求佛智心未足

第七地的菩萨虽然超过那些有无明烦恼的众生,但他不能说是有烦恼的,或说是无烦恼的。為什麼呢?因為虽无烦恼现前,但不能说绝对没有烦恼。菩萨求佛智的心还没有满足,没有满足,就还有贪求;有贪求之心,烦恼就没有断绝,所以说:「知事少事烦恼少,人到无求便无忧」。

世间所有众技艺 经书词论普明了

禪定三昧及神通 如是修行悉成就

菩萨对於世间上所有一切的技术艺业、经典、书籍、辞汇、议论等等,无一不精通明瞭。四禪、八定和种种三昧、六神通、十方便等这些修得通,都在七地内修行成就了。

菩萨修成七住道 超过一切二乘行

初地愿成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菩萨修成了第七地的道业,已经超过二乘,声闻缘觉阿罗汉诸行者们。初地是由愿力所成就的。第七地则是由智力所成就。如国王的太子,一出生他就具足了国王的条件。

成就甚深仍进道 心心寂灭不取证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為水所溺

第七地的菩萨,虽然已成就了种种甚深的法门,但他仍然是精进修道,从不懈怠。他的心虽然已寂灭了,但他并不急於求证佛果。譬如乘着大船,航行海中,虽在水中,因藉着船的力量,不会被水所淹没,也不会遭受水的灾害。这是譬如菩萨有大智慧大愿力,乘般若船,用智航行。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间无能了

供养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寳庄严金

用方便智慧,修积种种善业功德,顺应圆满具足。世间上的凡夫俗子,不容易了解这种智慧。菩萨供养无量数佛,心智就更加增胜,聪明智慧日渐明净,这就好像用妙寳来庄饰眞金一样。

此地菩萨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爱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导群生修正智

第七地的菩萨,智慧最光明了,就好像太阳放出织盛的光,能把众生爱欲的汚水都晒乾涸。在第七地果位的菩萨,常示现受生做大自在天的天王,他教化众生,领导众生修学正道智慧。

若以勇猛精勤力 获多三昧见多佛

百千亿数那由他 愿力自在復过是

菩萨假若用他勇猛精进的精神力量,立刻可以得到很多正定正受的神通力,同时也可以见到无量数诸佛,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诸佛。如以他的愿力自在示现,更可超过这些数目。

此是菩萨远行地 方便智慧清净道

一切世间天及人 声闻独觉无能知

以上所说的,是菩萨修学的远行地——十地法门中的第七地的法门。他所修得的方便无碍智,清净的佛道,是所有世人和天人们,以及二乘声闻缘觉等行者,都不能知道这种境界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第八不动地

是时天王及天众 闻此胜行皆欢喜

為欲供养於如来 及以无央大菩萨

金刚藏菩萨演说完了第七地,这时法会中诸天的天王,和天上的无数天人,他们听得第七地——远行地的修行法门后,都皆大欢喜。眞所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上妙法门,大家都欢喜得无以言行。於是大家踊跃供养诸佛,和在会中诸佛弟子,无量数的大菩萨们。

雨妙华旛及幢盖 香鬘瓔珞与寳衣

无量无边千万种 悉以摩尼作严饰

这时诸天所供养的有:如雨一般普徧散出上妙华旛、寳幢,和寳盖,名香所做的香幔,珠寳串成的缨络,和种种用妙寳金鏤织成的寳衣。如此不可计数千万种的供养具,都是用摩尼寳珠来装饰,说不尽的美妙,光彩夺目。

天女同时奏天乐 普发种种妙音声

供养於佛并佛子 共作是言而讚叹

天上的天女们,伴著空中七寳繽纷的供养具,奏出悦耳的音乐,普徧发出美妙悠扬和雅的音声。这种盛况,都是為了供养诸佛和佛的诸大弟子们,於是同时异口齐声说出许多讚叹的言辞。

一切见者两足尊 哀愍众生现神力

令此种种诸天乐 普发妙音咸得闻

一切众生都喜欢见到的,那位福具足、慧具足,福慧两样都圆满具足的,為天人之师的佛。他平等慈悲,他哀愍一切众生,他显现出方便的大神通威力,使令诸天所奏出的各种天乐,普徧发出一种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上妙音声,令众生们听到这种法音之后,皆发大菩提心,就会开悟。

於一毛端百千亿 那由他国微尘数

如是无量诸如来 於中安住说妙法

在佛一根毫毛的尖端,就有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微尘数的国土。如同国土那样多,又有那样多的诸佛,他们都安住在那儿,对众生宣说微妙无上的甚深佛法。

一毛孔内无量剎 各有四洲及大海

须弥铁围亦復然 悉见在中无迫隘

在佛每一个毛孔里面,又显出无量的世界来。每个世界都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瞿卢洲,又有七大香水海,还有须弥山——妙高山和铁围山,一切俱全完好。处在毛端和毛孔内的这些大山大海,看起来一点没有紧迫和狭隘的感觉。

一毛端处有六趣 三种恶道及人天

诸龙神众阿脩罗 各随自业受果报

在佛的每一根毫毛的尖端上,又显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这样六道轮廻的境界。又有天上的龙众、天神众——八部天神和阿修罗等。阿修罗是一种有天福,没有天德和天权的众生,他性情乖戾,好勇斗狠,瞋心很重,凡是六道中都俱有这种习性的,都算是阿修罗。為什麼会有六道的区别呢?这是根据各自所造的业因而形成的。受生到六道,就是接受自己应受的果报。众生种善因,就结善果,得好报;众生造恶业,就结恶果,得恶报;各随自业,累验不爽。如果想知道自己从前所种的因缘,及将来是如何的趣处?有这样几句话可作参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於彼一切剎土中 悉有如来演妙音

随顺一切众生心 為转最上净*轮

在一切无量无边际的星球世界中,都有诸佛在那儿演说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佛出现於世,就為了救拔众生出离苦海,所以诸佛所说的法门道理,他必事先观察众生的根机,然后随顺众生的心意,针对众生的心理而演说。所说的都是能令众生离苦得乐,清净高尚,无能与比拟的上妙佛道,这就是转最上妙*轮。

剎中种种众生身 身中復有种种剎

人天诸趣各各异 佛悉知已為说法

在每一个刹土里,都有种种不同的众生。每个众生身上,又显出种种不同的刹土来。人道、天道,和其他诸道,每一道的因果不同,各显其不同的相状。佛知道这些道中感受不同的原因,也明白众生不同的心意,所以他能观机逗教,為不同的众生分别演说不同的妙法。

大剎随念变為小 小剎随念亦变大

如是神通无有量 世间共说不能尽

大的刹土随著菩萨的一念,就能变成小的刹土。小的刹土也随著菩萨的一念,又能变成大的刹土。像这种神通妙用,有无量无数,世间上的凡夫俗子,大家即使穷一生之力来探研,也没有办法说尽这种境界。

普发此等妙音声 称讚如来功德已

众会欢喜默然住 一心瞻仰欲听说

天上的天王和天人、天神等,大家同时发出美妙的音声,一齐称扬讚叹诸佛。称扬诸佛的功德之后,在会的诸天众、诸龙众、护法神众等,心裡都极其欢喜,默默然地期待,一心一意的瞻仰佛,希望继续听到演说第八地的上妙法门。

时解脱月復请言 今此众会皆寂静

愿说随次之所入 第八地中诸行相

当大家都静默著仰望著佛的时候,解脱月菩萨知道大众的心理,於是就起来,向金刚藏菩萨请法,说:现在法会中的大众菩萨等,都肃然寂静的期望著,為的是想听您随顺著次第,继续演说如何才能由第七地进入第八地。以及进入第八地果位之后,修学诸法门的行相和境界。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於七地中,善修习方便慧。善清净诸道。善集助道法。大愿力所摄。如来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捨众生,入无量智道。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尽。无转。无性為性。初中后际,皆悉平等。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

这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诸位佛的弟子!修学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在第七地——远行地中,他已经知道修学方便智慧,他所修学的一切佛道,也都清净圆满了,他也知道多修积对道业有帮助的善业功德。菩萨能这样修行,都是本著往昔的愿力所摄持,才能成就,也是佛力加被而成就的,也是他自己所修积的善业所成就的,也是他常常忆念佛的神妙十力、四无所畏,和十八不共法的心得之故。他又善能清净自己的智慧深心,得到思慧的妙悟,而成就福德智慧。菩萨大慈大悲,不捨众生的深心,深入到无量无边的智慧觉道。他又能深入诸法,明白诸法本来是无生,既没有起落,也没有形相,没有成,更没有坏,没有一个穷尽的时候,不会转变,也没有自性為它的本性。不论从开始或现在或到未来,都是一样平等,而没有分别。菩萨了知这种如事如理,同佛一样的智慧,而达到随佛所入的境界。因為这种智,就是佛的究竟入处。如如两字的意思:上如是智如,下如是理如。

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著。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

第七地的菩萨,修学的功行,已达到离心意识不起分别和作意的境界了。离心:就是离报心忆想的分别观念。离意识:就是离方便心忆想的分别观念。这菩萨没有取為己有的私欲心,也没有执著於我的主观固执,所谓「取之不可得,捨之无一物」。如此是「心行处灭,离一切想」深入一切法藏,犹如虚空一样。虚空无性,这就名叫「证得无生法忍」,也就是证得了第七地的果位境界。

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第八不动地。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諠諍,寂灭现前。

佛子!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第七地的菩萨修证成就了无生法忍的时候,即刻证入第八地——不动地的境界。这种境界唯独修行功行已到达深行的程度,已圆满具足一切般若而登上涅槃彼岸的菩萨,才能体验的。七地以前的菩萨都不能知道。到达这种境界的菩萨,对一切事物,已没有分别的心意识。已离开一切的形相观念。也没有任何思虑妄想。既已离了一切形相观念,又没有了思虑妄想,所以「执著愚昧」的念头,自然没有了,无从生起了。这种境界,是一切无量无边的声闻辟支佛们所不能及的。菩萨已入此深行,也远离了那些无谓喧闹,无益的争论。清净寂灭的境界,油然现前。

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此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住不动地,即捨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於报行。

譬如有一位大比丘,他修得有大神通,他心意能任运自在,无往而不自得;一步一步的顺著修行的过程,进入到九次第定,达到入於灭尽定的境界。在灭尽定的阶段,脉搏停止了,呼吸停止了,一切忆念也停止了,一切能令人动心的种种妄想,分别意识,都止息了。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他的一切就是这样。当他住於不动地时,就捨却了一切作意于功德的有功用功行。任运自在,自然而然,不修而修,不持而持,证得了无功用道法。身口意三业清净了,一切意念外务也都停止息灭。安然住於八地,本著菩萨证得的报得通,自在修行。

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為欲渡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觉寤。既觉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此不动地。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悉不现前。

譬如有一个人,在梦中见到自己掉在大河里,為了想游到岸边,就拼命的用勇猛劲力,想出最可靠最容易逃生的方法,用力划去。因為用了最猛的劲力,马上就醒悟转来了。醒来以后,身在床上,梦中那些动作思想都没有了,梦也无影无踪了。菩萨修行度生,也是这样。菩萨看到一切众生在贪、瞋、痴、慢,四种恶性流中漂浮(也可说地水火风四流。种种妄想,都可称為流),為了想要救度这些众生,就发大愿心,勇猛精进,昼夜不懈,一地一地的勤修苦学,修到第八地——不动地了。到了第八地的果位后,过去所修证的有功用行,都停息了。因為八地以前所修的,都是依著希望心而修成就的。八地之后,这种希望心就无形无相地消失了。自利利他这两种行相,也都没有了。二行:依内证清净,生死涅槃,二心不行所以悉不现前。相行:依外缘境界,受用念想不行,所以说相行也悉不现前。

佛子!如生梵世,欲界烦恼,皆不现前。住不动地,亦復如是。一切心意识行,皆不现前。此菩萨摩訶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復起於世间之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好像生在大梵天上的天人一样,六欲天的烦恼虽然都没有了,但还有形色。住在第八地——不动地的菩萨,也是这样,一切由心意识所生起的妄想,狂心妄念都消灭了。欲念裡,八识裡都已经去妄存诚,无所现前了。这位八地的大菩萨,证得了八地的果位,不像以前各地的菩萨,从初地以来,念念不断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总以成就佛果為目的。到达八地以后,方便智成就了,到达无功用行的境界。这时他的菩萨心,成佛的心,圆满菩提觉道的心,入涅槃寂灭的心,这些含有欲求、妄想、有所得的心,一概平息了,再不生起了。菩萨已入此清净境界,怎还会起世间凡夫的心念呢?当然更不会有的。

佛子!此地菩萨本愿力故,诸佛世尊,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第一,顺诸佛法。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第八地的菩萨,以他往昔发的大愿力的缘故,十方诸佛世尊,常常显现在他的面前,加被他,令他得到如来的智慧,令他能入於法流的门中。法流的意思,是令他起无功用行,任运趣入佛的智海。并且对此地的菩萨用嘉勉的口气,说:「很好!很好!善良的男士,你现在证得的这个「忍」门的境界,是第一的。你只要再往前进步,就合乎佛法了。」

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无畏, , ,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应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復放捨於此忍门。

然而你这位善良的男士!我们诸佛所得的十种力量,四种无所畏,十八种不共诸佛的法,这种种殊胜佛法,你现在还未修成就呢?你应该修习成就这些佛法,才能算完成你的愿心。所以你应该再勤加努力,精进学习,不要停止放弃在忍门之中,就认為满足了。

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皆悉现前。种种觉观,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

诸佛又叫一声善良的男士!你虽然是已证得了寂灭的眞快乐,你也得到了无拘无束,无罣无碍的解脱,很自由了,可以随心所愿,為所欲為了。可是那些凡夫们,还没有证得这种眞快乐,和这种眞解脱呢?他们仍然被种种的烦恼,常常困扰,得不到眞自由眞快乐。种种的诸恶觉观,也常侵害他们的心意。你应该发大悲心,怜愍这些众生,利益这些众生。

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议智慧之门。

又善良的男士!你应当常常记得往昔所发的誓愿,依你所发的广心、大心,上契佛道,下化众生,普徧给予众生利益,也令他们得到不可想像的智慧法门。自己得了如佛的智慧,就应广利众生。

又善男子!此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异。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為如来。一切二乘,亦能得此无分别法。

又善良的男士!一切法的法性,本来是常住不变的,它并不因為有佛出世,或者没有佛出世,才常住不变。诸佛他们并不是因為得到了这种常住不变的眞理,才成佛,才名之為如来。一切的二乘声闻缘觉们,也能得到法性不变,寂灭常乐,清净解脱,去妄存眞的快乐境界。所以你现在还应该向前修学,精进不懈,因為你还没有得到如佛的究竟智慧。

又善男子!汝观我等身相无量。智慧无量。国土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亦无有量。汝今宜应成就此事。

又善良的男士!你应该看一看我们十方诸佛的身相,相好光明,具三十二种相好,八十种随形好。不仅如此,而是无量相好,不可言形的无量相好庄严。诸佛的应化国土也是无量。诸佛用以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也是无数无量。诸佛的殊胜智慧,也是无量无边。诸佛教化众生所发出的清净音声,令众生一听,就能去除热恼,清凉安稳,他的力量也是无量无边的。以上种种的善业果海,都是教化众生的事业,你应该继续勤修,成就这些法门,才有能力利益众生。

又善男子!汝今适得此一法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分别。善男子!如来法明,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应修行成就此法。

又善良的男士!你现在是刚由第七地进入第八地,得到一切不动、一切停止——念、脉、气,都停止了,证得不动的境界。你得了这种法的智慧光明,能知道一切法是无分别的,所谓「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法是无生无灭的,任心一住,不能以言语道断来说明。善男子!你可知道,诸佛证得一切法的智慧光明,是无量入,入一切法。无量作,作一切法。无量转,转一切法。甚至经过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时劫,也没有办法知道诸佛的境界。你现在不能就停住在第八地不动了,你还应该勇猛向前精勤修学,来成就这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的法门。

又善男子!汝观十方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种种差别,悉应如实通达其事。

又善男子!你应仔细观察十方诸佛的国土,无量无边。十方众生,也是无量无数。无量的法,它有种种不同。如是等等,你都应该眞眞实实的明白通达这些事相。

佛子!诸佛世尊,与此菩萨如是等无量起智门,令其能起无量无边差别智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受人天所尊重的十方诸佛,给与第八地的菩萨,像上面所说的无量无边,能啟发智慧的法门,使得第八地的菩萨得到无量无边的法益,生起了无量无边的不同智慧,作出种种善业。

佛子!若诸佛不与此菩萨起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弃捨一切利众生业。以诸佛与如是等无量无边起智门故。於一念顷,所生智业,从初发心,乃至七地所修诸行,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分,亦不及一。如是阿僧祇分,歌罗分,算数分,譬諭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假若十方诸佛不给第八地的菩萨,啟发智慧的法门;那麼,菩萨就会即时证入究竟涅槃,而放弃利益众生的善业功德了。因為他会以得少為足,不再去做那些教化利生的事了。因為十方诸佛咐予菩萨无量无边啟发智慧的法门的缘故,菩萨就在一动念之间,能生起一切智慧的业力。这种智力如果与从初地到七地中各地所修的功德行门相较量,那是百分也及不上此地——八地所生起的智慧的一分。甚至百千亿那由他分也不如此时一分。就如最大的数阿僧祇分,最小的歌罗分,用天文数字来算,用譬喩来说,用优波尼沙陀分——凌虚尘分,数都数不过来。无论用大数小数都及不上此地起了智门之后的一分。

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先以一身起行,今住此地,得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慧。无量受生。无量净国。教化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入无量法门。具无量神通。有无量众会道场差别。住无量身语意业。集一切菩萨行。以不动法故。

甚麼缘故呢?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当他最初发菩提心的时候,是以一身為对象的。现在他修证到第八地无功用行的境界,已有方便智惠,任运自如的神通妙用,可以千变万化,变化出无量身出来。这就比如现在一人照了相,然后随意要印多少张都可以。又可以有无量音声,这也可用传声转播来比喩,在一时间可转播到无边地区,都可以听到。智慧也无量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也能随意受种种生,受种种死。也有无量清净的国土,同时也能清净无量的国土。也能教化无量无边种种的众生。也能供养无量十方诸佛。也可以深入无量的法门。也具足无量神通妙用。又有无量不同的众会道场。住入无量无边的清净的身语意三业。修积了一切菩萨应修的善行。这都是得到了不动法门的三昧的缘故。由於无相无功用无间断,相用不动,任运集成。一切不动了,以不变应万变,所以能化身千万亿。如胡大川有两句诗:「更愿化身千万亿,早為霖雨暑為风」。

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於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於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坐一艘大船,想驶入大海中去。当船还未入水时,必须用许多人力,才能把它移送到海裡。用的功夫大,时间多,又很慢。把船送入海裡以后,船就会随著水力风力行走了,只要再稍加上人力划动,就很顺利前行。这样所走的路,比起在旱地上用人工推动的缓慢程度,快速得多了。以未入海时旱行的速度,现在一天所航行的路程,恐怕经过百年,也及不上现在一日所行。

佛子!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积集广大善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於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於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菩萨修行积集无量无边的资粮,驾驶著大乘佛法的船到无生之智的菩萨行海中,能於一念之间,以无功用的智慧——也就是不著於相而不需用心意的智慧,深入一切智慧中最上最殊胜的智慧的境界中。他原有的有功用行——即由愿力和发心而一点一点修得的功用,虽经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的时劫,怎麼样也比不上现在——第八地时一念之间可成就的无功用行的智慧之门。

佛子!菩萨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行境。所谓观世间成,观世间坏。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

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菩萨,当他进入第八地之后,是用不作而作,不用而用;无修而修,无证而证的无功用的觉悟智慧,来观察一切最上智慧所修行的境界。好像观察这个世界是怎样成就的,又观察这世界又是怎样毁坏的。这成坏的因素,都是由於众生所造的善恶业集聚而成。成的时期,叫做成劫。等到这些善恶业报尽了,就叫坏劫。是甚麼时成的?到甚麼时坏?甚麼时候是成住?在甚麼时候又是坏住?这些不可思议的宇宙变化,菩萨都清清楚楚的知道。

*附注:劫:梵语,印度称為劫波,中译為长时。人寿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身高增一寸,增至八万四千岁,这叫增劫。从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身高也跟著减一寸,减到人寿十岁止,这叫减劫。这样一增一减叫一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中劫,合四个中劫,就是一个大劫。宇宙的成是二十个小劫,坏也是二十个小劫。

又知地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知水火风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知微尘细相。差别相。无量差别相。随何世界中所有微尘聚,及微尘差别相,皆如实知。

又知道地球是小的,或是大的,或者是无量相的,或者这些地球是各有分别不同的相。又知道水、火、风界的小相大相,或者是无量相,各种不同。又知道凌虚微尘的细相,不同的相,有区别的相。随著任何世界中,所有的微尘是常聚在一起,和微尘不同的相状,菩萨都能确实知道。

随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风界,各若干微尘。所有寳物若干微尘。众生身若干微尘。国土身若干微尘。皆如实知。知众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尘成。知地狱身,畜生身,饿鬼身,阿脩罗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尘成。得如是知微尘差别智。

无论什麼世界中,所有的地、水、火、风四大的界限,每一种有多少微尘。所有的寳物,如金、银、琉璃、赤珠、玛瑙,硨磲种种的寳物有多少微尘。又知道众生身等於多少微尘。又知道有多少微尘才合成那样多的国土。这些微妙的知识,菩萨都能眞实的知道。又知道众生中的大身是多少微尘所成的,众生中的小身又是多少微尘所成的。又知道地狱的众生,以及各种畜生的身,一切饿鬼身、阿修罗身等等,每种身有多少?天上的众生身有多少?人身有多少?每一类的众生是多少微尘数所成就的?菩萨得到这样微妙而又能分别微尘的胜妙智慧。

又知欲界色界无色界成。知欲界色界无色界坏。知欲界色界无色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得如是观三界差别智。

菩萨又知道欲界是怎样成的?色界是怎样成的?无色界是怎样成的?又知道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怎样坏的?又知道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各种的小相、大相、无量、无数的相,种种不同的相,有各种区别的相。菩萨得到像这样能观察三界成、坏、相状的种种差别的上妙智慧。

佛子!此菩萨復起智明,教化众生。所谓善知众生身差别。善分别众众生身。善观察所生处。随其所应,而為现身,教化成熟。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住在第八地的菩萨,又生起他的智慧的光芒,用以教化众生。就如他非常清楚所有的众生,他们的身相不同、身类不同、根性智愚不同。又能观察这些众生受生的地方也是各个不同。然而他能够随著不同身相、不同类别,不等智愚,根性悬殊的众生;应著众生的渴求,随类而到他们之中现身,施以教化。这就是普门品上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為说法。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而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身而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身而為说法。应以宰官身而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為说法。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身得度者,即现长者居士身而為说法。应以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為说法。」以上这一段经文,就是「随其所应而為现身,教化成熟」的说明。教化众生,是為助成众生成熟菩提果位。

此菩萨於一三千大千世界,随众生身信解差别,以智光明,普现受生。如是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乃至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随众生身信解差别,普於其中,示现受生。此菩萨成就如是智慧故,於一佛剎,其身不动。乃至不可说佛剎众会中,悉现其身。

这位八地菩萨,他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裡,他能随著不同身类,和根性信解不等的众生,在他们中间受生。

菩萨受生是根据愿力,以智慧之力而普徧随应众生而受生。菩萨不只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是这样,就是在二个三千大千世界,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甚至百千个三千大千世界,甚至不能计算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他都能随著众生的身类、根性、信解的不同,而普徧在这些众生中现身,以大愿力大智慧受生示现。这位八地的菩萨因為他已成就了微妙殊胜的大智慧,所以他能在一个佛刹中,身体不移动,身相也不变化,甚至可以到不可数说的佛刹中所有大众法会裡现出他的身相,所以说八地是不动地。八地菩萨是「不动而周徧法界,不修而周满一切行门」。

佛子!此菩萨随诸众生身心信解,种种差别,於彼佛国众会之中,而现其身。所谓於沙门众中,示沙门形。婆罗门众中,示婆罗门形。剎利众中,示剎利形。如是毗舍众,首陀众,居士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夜摩天众,兜率陀天众,化乐天众,他化自在天众,魔众,梵众,乃至阿迦尼吒天众中,各随其类,而為现形。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住在第八地的菩萨,他随著一切众生,身所欢喜的,心所信解的,种种不同的情形,在十方三世诸佛的国土裡,各个大众法会中,随感而应现。以八地菩萨的方便自在神力智慧,而微妙的显现各种不同的身相。如果在沙门中——出家的比丘或比丘尼,就示现沙门的身相,广宣法要。如果在专门修清净行的婆罗门大众中,他就现婆罗门的身相而对他们说法。如果在尊贵的种姓刹地利人众中,他就以刹地利的身相而对他们说法。如果在毗舍人众中——印度四姓之一,人皆操习如屠宰等低贱的职业,他也能示现毗舍人而对他们说法。以及在首陀罗人众中——印度四姓之一,為农耕者。乃至在信奉佛教的居士众中,四大天王众中,三十三天的人众中,夜摩天的天人众中,兜率陀天的天众中,化乐天的天众中,他化自在天的天众中,甚至魔子魔孙众中,或者在大梵天的梵众中,以及有顶天的阿迦尼吒天的天众中,不分贵贱,不择梵魔,八地的菩萨都能随著愿心,应机度化,适应不同的身类,随类示现。他以平等慈悲,以同类同事的身份而显现说法。

又应以声闻身得度者,现声闻形。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现辟支佛形。应以菩萨身得度者,现菩萨形。应以如来身得度者,现如来形。

如果遇著喜欢修四諦法门根性的人,他就现声闻的身相对他说四諦法门,帮助他早证声闻果位。如果遇著喜修因缘法门根性的人,他就现辟支佛的身相对他说十二因缘的法门,令他早证得十二因缘的理法,得辟支佛的果位。如果遇著利根大心的人,喜欢修六度万行,他就现菩萨身相,為他说六度万行,修菩萨行,行菩萨道的教理法门,令他早成就菩萨的功行。如果遇著上根大愿大力发菩提心的人,他就示现福慧具足,三觉圆满,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如来身相,為对方说成佛之道,令他早证佛果。

佛子!菩萨如是。於一切不可说佛国土中,随诸众生信乐差别,如是如是而為现身。佛子!此菩萨。远离一切身想分别,住於平等。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第八地菩萨就像上面所说的相状,在一切不可数说无量国土裡,方便而自在的随著无量信解不同,爱好喜乐不同的众生们,随机应现。為这一切众生演说契合他们机缘的法门,教化他们。诸位佛子!这位八地菩萨,他虽然不时随缘示现种种身相,但在他的意念裡,根本没有身相存在。虽现身而不著一切形相,甚而连想像和分别一切的意念都没有。他对於所有的众生,都一视同仁,平等看待。

此菩萨。知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住在第八地的菩萨,他能了解一切众生身的类别。也能知道所有国土的地理形状。也知道各类众生的身相不同及受生国土的业报因缘,也能知道诸圣者如声闻、独觉、菩萨。如来所证得果位的身相,是随甚麼智,修甚麼法门而证得的智慧之身。微妙的法身。以及等虚空无边无际不二的虚空身。这些因缘妙理,八地菩萨都瞭如指掌。

此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能以众生身作自身,亦作国土身,业报身,乃至虚空身。又知众生心之所乐,能以国土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业报身,乃至虚空身。又知众生心之所乐,能以业报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国土身,乃至虚空身。又知众生心之所乐。能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乃至虚空身。

这位八地菩萨,他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喜欢的事,那一类的众生愿意甚麼,那一类的众生喜欢什麼,他都明白,於是他就针对著他们的好恶,用契合他们的方法来施行教化。他能以众生的身作為自己的身,与众生融為一体。菩萨有时示现一个国土,或山,或海,或大地。菩萨為了度化众生,必须现身说法,就需要用各种方便的方法。好像眼前的万佛城,这儿有许多房舍,就有许多信众来聚会一处,讲经说法,修行办道。你能说这不是佛身菩萨身所示现吗?因為我们还未得著智慧之眼,虽在佛身和菩萨身上,也不知道。这好像一隻蚂蚁在大船上,终日游走,跑徧各处,但它还是不知道这艘船究竟有多大?是什麼形状。我们在佛和菩萨所示现的国土裡,颠颠倒倒、矇矇眜眜,同样不知身在佛身上或菩萨的身上。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菩萨有时示现一个恶人,做恶事受恶报,令大家看了,明白警惕。有时菩萨又示现一位善者,做善事就受善报,令众生见了,知道因果循环,平等不爽。世上万事万物,不论有情无情,是非善恶,都在演说妙法。人演人的妙法。飞禽走兽演飞禽走兽的妙法。树木花草演树木花草的法。山溪流水、风声鹤唳,无不是在演说妙法。祇是凡夫迷于虚妄,完全不明白诸佛菩萨示现的境界而已。有人对佛法明白一点,又将信将疑。有人信是信了,但又不依法修行,终日放逸恣欲,马虎敷衍,诵经礼佛,形式对付,毫无诚心。有人信了,也相当虔诚,但无恒心,而以未能得利益的缘故,中途放弃。有人信心尚诚,又因见信众鲜少而动摇。这些现象,普徧於众生心中,也是因為众生善根微薄之故。菩萨有时现虚空身,就是以法界為体,虚空為用的意思。菩萨又知道一切众生心裡所高兴的,最普徧的莫如异性相吸了。菩萨能够以国土身作自己的身。也能以自己的身作众生的身。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作业报身。也可以示现為虚空身。虚空是取之不可得,捨之也无可捨。因為众生是不能离开虚空的,所以「不可得中即没得」,这就是虚空的本体。八地菩萨又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欢喜的。众生思想喜乐,常趣於颠倒,因之其表现,也常於正法相违。在诸佛菩萨眼光中多现颠倒,但在众生自己分上则认為所乐所喜都很正常。八地菩萨也常现善恶业报身,也能化现山河大地的国土,和房廊屋舍等為自身,乃至化现為虚空身,尽虚空徧法界都充满了佛和菩萨的身。又知道众生心裡所欢喜的,能够以自身变化為众生的身相,或者化现為国土身相,乃至化现為虚空身相。何以法、智、虚空这些抽象的名词可以作為自身呢?佛和菩萨都是心包太虚的。身心与法智已融為一体,自然应现出法智之身。心包太虚,自然也与虚空同為一体,所以说现虚空身。这就是「作」的意思。

随诸众生所乐不同,则於此身现如是形。此菩萨知众生集业身。报身。烦恼身。色身。无色身。

八地菩萨他知道众生的根性,好乐的意趣不同,各种身类也有差别,為了方便教化,就随著众生的好乐不同,将自己原有的身相,化现如同众生的身形,接近相同的众生。菩萨知道众生之所以会现各种不同类身相的原因,是他们各自所集聚的种种善业、恶业不同,才成就这个业身。因善恶业的业力不同,所招感的果报就不同,所得的果报身也不同。众生因无明的造作,得到无限的烦恼纠缠,就成為一个烦恼身。色身是有形有色的身。无色身是没有形也没有色的身。

又知国土身小相。大相。无量相。染相。净相。广相。倒住相。正住相。普入相。方网差别相。

八地菩萨又知道其他菩萨所现的国土形相:是小的国土形相,或者是大的国土形相,或者是无量无边的国土形相。或者是染汚的国土相,或者是清净的国土相,或者是广大的国土形相,或者是倒住的国土形相。或者是正住的国土形相。或者是普入一切的国土形相。或者是像方的网,圆的网的国土,有不同的差别的形相。

知业报身假名差别。知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假名差别。知如来身有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

菩萨又知道各种业报身,都是根据他所作的业因不同而定下一些假名字,便於称说的。又知道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这些二乘、菩萨的称谓,都是因他们修证得的果位稍有差别,修持的法门各有所专,而定下不同的假名号。菩萨又知道佛有菩提身:是成就无上觉道而证得的圆满佛身。愿身:是愿生到兜率天的身相。化身:是佛随缘应化的不同类身相。力持身:是自身舍利住持之身。相好庄严身:是所有实报身,无边相海所庄严之三十二相好身。威势身:是所有智慧之光明能摄受调伏众生而现的威严之身。意生身:是所有同一世界,或不同世界,或出世的心得到解脱的圣者,无作意而生之身。福德身:是所有不共二乘之福,能作广大善因,而种善根,必得佛果而现之身。法身:是所有的如来诸漏已尽,二行永绝,三觉圆满,福慧具足的清净之法身。智身:是已出诸障垢,成就了大圆镜智,证得了平等,一切事理圆融无碍之身,而超诸外道的身相。

知智身善思量相。如实决择相。果行所摄相。世间出世间差别相。三乘差别相。共相。不共相。出离相。非出离相。学相。无学相。

菩萨又知道智慧之身的各种不同的形相。如善於思惟度量事理,从闻思智慧而现的善思量相。从修慧中得到对教理都通达,又能有确实抉择一切的如实抉择相。又能通於三慧,因果分明(行就是因),為果行所摄相。有凡夫的世间俗智,也有三乘圣者的出世智的世间出世间差别相。有小乘十智、中乘七十七智、大乘权实无量智的所谓出世——三乘中大小差别相。共相:又叫同相,相似般若,通於他相,名為共相。不共相:又叫异相,不通於他,乃一己之特性。在大成中粗妙分别,甚深般若,不共二乘者,谓之不同相。出离相:是出离三界之相。非出离相:是还未出离三界者之相。这是在修行上成就与否的分别。学相:研究眞理,慕求胜见,以断妄去惑為宗趣。无学相: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妄惑断,诸漏尽,学道圆满,不更修学谓之无学相。

知法身平等相。不坏相。随时随俗假名差别相。众生非众生法差别相。佛法圣僧法差别相。

八地菩萨他知道通达一切法、理法圆融无碍,生佛无二的是平等相。不坏相:就是行法,称理起行,行合乎理,成就菩提功德,所以说名不坏相。随时随俗假名差别相:就是教法。随所化众生的根性相应,谓之随时。理本无言,随著世俗假藉一些假名来说明它的差别相。众生非众生法差别相:这是显现理法的重要性,它的境界,通於染净,平等法身是徧於有情无情。佛法圣僧法差别相:这是说果法,是清净的第一相。三乘可同样证得第一义,三寳是最殊胜的,不过随智的不同而有差别相。

知虚空身无量相。周徧相。无形相。无异相。无边相。显现色身相。

八地菩萨又知道虚空身有六种相。㈠无量相:无可度量的意思,好像芥子虽小,但它的中空也没有分量。㈡周徧相:是说普徧到一切色非色的地方。㈢无形相:看不见的形相,是指含无為空而言。凡夫所见的形相,都是一切唯心造的。㈣无异相:是说无障碍的意思,它不同於色法彼此相异,而是有障碍的。㈤无边相:无始终、无起尽的边际之相。㈥显现色身相:能通受色相。譬如虚空宽广非色,而能显现一切诸色。因色可分别是虚空,也能因空而显出色身相。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身智已,得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得此十自在故。则為不思议智者。无量智者。广大智者。无能坏智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八地菩萨成就了像前面所说的各种智慧之身以后,他就证得了命自在:菩萨能操纵自己的生命,愿意活多少时间就活多少时间,不想活了,也随时可以死,不受阎罗王的束缚,非常自由自在。心自在:就是没有任何烦恼了,无时不在法喜中。财自在:这个「财」字,不是指金银财寳,是说没有瞋恨心。有瞋恨心的人,就等於没有钱的穷人。没有贪瞋痴心的人,就是富人。一切世界无量的庄严,都如严饰自己一样。业自在:菩萨已证得了如是智身,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善业,他的现生后世的业报,可任由住持示现。生自在:就是任由自己意志受生,不受业力的支配。愿自在:一切都能随所欲,无不满愿。解自在:世间一切经论名言事理,没有不通达的。如意自在:一切事都能随心所欲,神通妙用,事事无碍。智自在:智慧充沛,事事无往而不利,处处恰到好处。法自在:无边法门的妙用,对众生根机宣说教化。

菩萨证得了这十种自在,就成為一位令人难於想像,智解殊胜,行业宽广,功德无边的大智慧者。是不可以数量来计度的大智慧者。广大无边,无人能及的大智慧者。因為没有人能及得上他的智慧,又有谁能来破坏他。天魔外道也无能侵损他这样的大智慧者。

此菩萨如是入已,如是成就已。得毕竟无过失身业。无过失语业。无过失意业。身语意业,随智慧行。般若波罗蜜增上,大悲為首。方便善巧,善能分别,善起大愿。佛力所护,常勤修习利众生智。普住无边差别世界。

八地菩萨像上面所说的,得到了智解殊胜,行业宽广和成就了十种自在之后,这时他终於得到了眞正的清净的,无纤毫过失的身业。得到眞正清净无一尘过失的语业。得到眞正清净无一微尘过失的意业。身语意三业都清净无过失了。所作所為无一不是随智慧的表现,没有一点愚痴的行為了。无上胜智,微妙登彼岸的法门,其功行一天比一天增上。因由般若摄大悲,不染爱见,所以一切本著大悲心為前,為第一,而生起方便利益众生的善巧方法。又能以无分别的智慧,而成就敏於抉择一切、分别一切的智慧。又由内心发起济度众生的大愿。因而又获得佛力常常加持,同时菩萨更时时精进,修学一切利益众生的法门,以增加自己的智力,也啟发众生的智慧。菩萨大慈平等普徧住到无量无边不同的世界,去教化所有的众生。

佛子!擧要言之,菩萨住此不动地,身语意业,诸有所作,皆能积集一切佛法。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我现在列擧八地菩萨重要的成就来说一说。八地菩萨修行不动地的法门,他身语意三业的表现,都不离积集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佛法。

佛子!菩萨住此地,得善住深心力,一切烦恼不行故。得善住胜心力,不离於道故。得善住大悲力,不捨利益众生故。得善住大慈力,救护一切世间故。得善住陀罗尼力,不忘於法故。得善住辩才力,善观察分别一切法故。得善住神通力,普往无边世界故。得善住大愿力,不捨一切菩萨所作故。得善住波罗蜜力,成就一切佛法故。得如来护念力,一切种一切智智现前故。此菩萨得如是智力,能现一切诸所作事。於诸事中,无有过咎。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住在第八地;他因求法的心深重之力,得到善住於高深的般若智心,一切烦恼就不现前了。得到了善於住在殊胜心的力量,这是因他恒常不离修道的缘故。得到善住大悲愍众生心的力量,是由他常常都不曾捨离众生,总是随时利益给予众生的缘故。得到善住大慈爱心的力量,则是他在在处处经常救护一切世间众生的缘故。得到善住於总持一切法义的力量,则是他时刻不曾对法忘失的缘故。得到善於明辩无量三昧的辩才力量,则是他善能观察、研究、分析一切诸法实相的缘故。得到善於妙用一切神通的力量,则是他能普徧化身到所有的世界去行菩萨道的缘故。得到能圆满过去所发的大愿力量,是因他不曾捨离修菩萨行应做的事,应捨己為人的慈悲的心的缘故。得到能登菩提彼岸的力量,是他精进不懈,圆满修证成就十方诸佛所说的无上法门的缘故。又能得到如来的护念之力。八地菩萨在佛的心目中,就如初生的婴儿,佛就如慈母。时时刻刻佛都保护著他,念兹在兹的关怀著他,因之获得种种智慧,一切智慧中的最上智慧,无一不油然生起。这位八地菩萨证到不动地的果位,得到像前面所说的种种智、种种力量,无论他想做任何事,都能随心如意。凡所愿欲,亦无不成就。所作所為的一切事体,只有功德。绝不会有过错的。

佛子!此菩萨智地,名為不动地,无能沮坏故。名為不转地,智慧无退故。名為难得地,一切世间无能测故。名為童眞地,离一切过失故。名為生地,随乐自在故。名為成地,更无所作故。名為究竟地,智慧决定故。名為变化地,随愿成就故。名為力持地,他不能动故。名為无功用地,先已成就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菩萨修证到第八地——所谓智慧之地的果位,这地的名字,叫不动地。「不动」的意思是说菩萨此时的功行,已证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内外都显得空明清净的境界,所以就没有人能来破坏他的定力,这就叫不动地。又有一个名字叫不退转地,因為没有力量可以令他转变移动,也不会退转。此时菩萨是常在定中,常在慧中,只知道进,不会后退。智慧功能,有增无减的缘故。又有个名字叫难得地:因為能修证到第八地的果位,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切世间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更不能知道八地菩萨的境界。不但世人不能想像,就是七地的菩萨也不能知道八地菩萨的境界。各地的修学法门和功行证悟的程度不同。智慧的妙用,善巧的运用不同。不达到自证眞修实学的程度,是不能瞭解上进另一地的境界的。佛法的微妙深奥,就是如此。世俗的学子们求学的阶段,也是中学不知大学的课程,大学也不清楚硕士博士们所修的甚麼功课。又有个名字叫童眞地:证到八地果位的菩萨,就如人返老还童,得到了孩子般的天眞,返本还原了。因為他已离弃了一切的过恶,在不会重犯了。所以叫童眞地,也叫童眞住。又有一个名字叫生地:好像新生的生命,生气勃勃,蓬勃茂盛,随意安详,自由自在,一点不勉强,一点不拘泥。又有一个名字叫成地:成就了一切应做的事,所谓「所作已办」,从此只须向佛果迈进,求得如佛的智慧。又有个名字叫究竟地:菩萨修行的功夫,证得了不动地的果位,可以说离圆满完全的地步已不很远了,因為他已有方便善巧的智慧,能抉择一切的道理。又有个名字叫变化地:随著他的心,满他的愿,成就他所发的一切誓愿。又有个名字叫力持地:他有坚固正确的信愿力,支持他所修的道业,谁也不能动摇他、改变他。又有个名字叫无功用地:证得第八地果位的菩萨,他的功行已圆达到无功白行是无著意的境界,因他过去所修的,都已成就,如今是无修自修,无证自证的境界。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智慧,入佛境界。佛功德照,顺佛威仪,佛境现前。常為如来之所护念。梵释四王金刚力士,常随侍卫。恒不捨离诸大三昧。能现无量诸身差别。於一一身,有大势力。报得神通,三昧自在。随有可化众生之处,示成正觉。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八地菩萨成就了像上面所说的智慧,能深入佛所有的境界。佛的功德光辉常常照耀到他的身上。随顺著佛的威仪,佛的境界,常常呈现在他的眼前。又时常得到诸佛的护念。大梵天的天王,帝释天的天王——释提桓因,就是世人所称的天主,还有四王天的天主,和诸位护法金刚力士等,他们都常常保护他、奉侍他。八地菩萨从来没有一时离开过大定,在定中能得到大的正定正受。又能化身千万亿显现无量不同的身相。他所化现的每个身相,都有大的势力,大的威德。八地菩萨的神通,叫做「报得神通」,是一生来就有大神通之力的,不必作意。他运用三昧得神力,非常自由自在,能令一切众生得到他的利益。不管什麼地方,只要有需要教化的众生,他就到那儿教化众生,示现成佛。

佛子!菩萨如是入大乘会,获大神通,放大光明,入无碍法界。知世界差别。示现一切诸大功德, 随意自在。善能通达前际后际。普伏一切魔邪之道。深入如来所行境界,於无量国土,修菩萨行。以能获得不退转法,是故说名住不动地。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八地菩萨以他修证得到的三昧自在,报得神通,无碍智慧,常能参入诸大菩萨的大乘法会。因之获得更大的神通妙用,放大得智慧之光明,进入到任何法界,不受一点阻碍。他能知道各种不同形的世界,如仰形世界,覆形世界,三角的、长的、方的、圆的等等形像的世界。好像我们所住的地球,就是圆形的。菩萨為了教化众生,他有时需要示现一些伟大的功勋事业,轰轰烈烈,立大功成大业,广大利益众生。诸如此类的事,他都能随心所欲,心想事成,这都是菩萨的境界。我们常见到听到的大善大恶之事,就是菩萨所示现的。菩萨又能通达了解过去世际、未来世际河现在世际的事,因為他成就了宿命通。菩萨对於一切外道邪魔,以眞理的威德,普徧降伏他们。菩萨深深入於诸佛修行的境界,在不可数计的国土裡,修菩萨应修的法门,因之获得三不退法:①念不退——不畏任何艰苦,绝不生退转小乘的念头,始终是大乘的行者。②行不退——修大乘的菩萨,一切以救众生的大悲心為首,所以自己即使牺牲生命,也不退转。③位不退——绝不会贪图自了,退到二乘果位。这是三不退转法,所以称八地菩萨名為不动地的菩萨。

佛子!菩萨住此不动地已。以三昧力,常得现见无量诸佛,恒不捨离承事供养。此菩萨於一一劫,一一世界,见无量百佛,无量千佛,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佛。恭敬尊重,承事供养。一切资生,悉以奉施。於诸佛所,得於如来甚深法藏。受世界差别等无量法明。若有问难世界差别,如是等事,无能屈者。如是经於无量百劫,无量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增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修学菩萨道的菩萨证得了第八地的果位之后,他藉著正定正受的力量,常常可以见到无量众多的十方诸佛。他见到这许多的诸佛后,决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定是常谨慎為诸佛服务,诚意供养。这位八地菩萨,他在每一个时劫裡,每一个世界裡,都能见到无量百佛,无量千数的佛,甚至可以见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佛。他对每一位佛都是恭恭敬敬,眞心诚意尊重的。无一事,无一时他不是谨谨慎慎承事供养。所有日常需用物资,没有一样不无完全奉献于诸佛。在诸佛的法会道场中,他专心学习,得到诸佛甚深微妙的法藏,接受到各个世界无量佛法和智慧的光明。假若有人来向他请教世界不同的问题,和许多不容易答覆的事项,他都能一一為人解答得清楚明白,绝不会被人难到,驳倒或屈服的。像这样经过无量百劫的时间,无量千劫的时间,甚至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那样不可计数的时间,菩萨的善根修行积聚的善行功德,辗转一天比一天光明清净深厚。

譬如眞金,治作寳冠,置阎浮提主,圣王顶上。一切臣民诸庄严具,无与等者。

八地菩萨的这种境界,可以譬喩冶治过的眞金一样。用这冶治好的眞金来做一顶寳冠,把它载在阎浮提的转轮圣王的头上。所有全国人民和大臣百官的名贵装饰品,没有一样能和这顶寳冠相比。

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一切二乘,乃至第七地菩萨所有善根,无能及者。以住此地大智光明,普灭众生烦恼黑暗。善能开阐智慧门故。

八地菩萨他所有的善根,也像寳冠一样,诸二乘圣者声闻、缘觉等,和第七地的菩萨,他们的善根,也同样不能与八地菩萨的善根相提并论。因為八地菩萨的大智慧光明,能够普徧灭除一切众生的烦恼黑暗,能够啟发一切众生智慧之门的缘故。

佛子!譬如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能普运慈心,普放光明,满千世界。此地菩萨,亦復如是。能放光明,照百万佛剎微尘数世界。令诸众生,灭烦恼火,而得清凉。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的领导者,或者是大梵天的天王,他们都能普徧施运大慈悲心,普徧放大光明,照耀百万个佛的刹土中如微尘数的世界,令这些世界中的众生,灭除烦恼的火燄,而得到身心清凉的波罗蜜法门。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愿波罗蜜增上。餘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是名略说诸菩萨摩訶萨第八不动地。若广说者。经无量劫,不可穷尽。

在第八地的菩萨,他修学十波罗蜜的法门中,比较注重修愿波罗蜜较為增上。其餘的九种波罗蜜法门,不是完全不修,而是随自己的力量和机缘而已。以上是大略说说诸大菩萨修学第八不动地时的过程实情,如果要详细演说,就是经无量数的时劫,也说不完。

佛子!菩萨摩訶萨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最胜自在,善说诸义。能与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波罗蜜道。若有问难,世界差别,无能退屈。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一切种,一切智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住在第八不动地的时候,大多数示现作大梵天的天王,统领千个世界。教化天众,总理政事,非常胜任愉快。他并且善於阐扬诸佛的佛法眞义。也能对声闻、辟支佛二成圣者,和诸位菩萨演说修菩萨行的无上波罗蜜——到彼岸的成佛法门。设有人来问他各种世界不同的成因,和其他种种疑难问题时,他都能对答如流,绝不会被人屈服。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於度众生的四摄法,他都能善巧运用於方便度化众生的各种作业上。他所作所為的业行,都不曾离开念佛法僧三寳的眞正义理,乃至不曾离开念一切佛的种智,和一切智慧中的大智慧。

復作是念。我当於一切众生中為首,為胜,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以发起大精进力,於一念顷,得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以為眷属。

八地菩萨他又做这样的想法:我应该在一切众生中為他们的首领,為一个很特殊的领导者,更应该做那些有智慧者的师表——成佛。菩萨若再向前精进,就可以在一念之间,成就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正定正受。同时可示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更可示现同样多的菩萨作他的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於是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倘若以八地菩萨他往昔所发的特殊大愿的力量,随心自由自在的示现这种境界,还可以超过以上这个数目。即使你用百千亿那由他的时劫,也不能把它数清楚。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时金刚藏菩萨想把前面所说的义理和境界,重新用偈颂的方法再说一遍。

七地修治方便慧 善集助道大愿力

復得人尊所摄持 為求胜智登八住

学修十地法门的菩萨,从最初发心,修学定力,得到了轻乐和定力,就生出了大欢喜,所以第一地叫欢喜地。第二地叫离垢地:离开了一切的染汚思想和尘垢,离开了贪瞋痴三毒,所以叫离垢地。第三地叫发光地:因為离弃了染汚尘垢,就如明镜去除了积尘,显现出了它本有的光明,所以叫发光地。第四地叫燄慧地:有了光明,就是有了智慧,智慧的光犹如火燄一样,所以叫燄慧地。第五地叫难胜地定念慧具足了,得到神通妙用,所以叫难胜地。第六地叫现前地:智慧中的上妙智慧现前,所以叫现前地。第七地远行地:此地专修治方便智慧。菩萨善於修集助他早成道业的法门,以期完成他的大愿。助道的法门有三十七种——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总共是三十七种帮助完成道业的方法。菩萨遵照佛所教的方法修行,所以就能被人中最尊上的佛所摄持。為了求殊胜的智慧,而登上了第八地不动地。

功德成就恒慈愍 智慧广大等虚空

闻法能生决定力 是则寂灭无生忍

八地菩萨的功德圆满了,福慧成就,但他对众生的慈悲愍念的心,仍然是有增无减,恒常如是。这时他的智慧非常广大,犹如虚空,包罗万象。当他闻到诸佛所说的法义后,即刻就能生出决定精进的力量。於是他就证得了无生法忍的道理。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於心。这种道理是很玄妙、抽象、难以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无生法忍是一种最高的理悟境界。

知法无生无起相 无成无坏无尽转

离有平等绝分别 超诸心行如空住

八地菩萨他了悟一切法也没有个生相,也没有个起相,也没有个成相,也没有个坏相,也没有个穷尽的时候,或者转变的相。离开了有和无而是平等的,也没有任何分别不同的。它超过了一切心和行能到的地方,就像虚空一样,常住无相。

成就是忍超戏论 甚深不动恒寂灭

一切世间无能知 心相取着悉皆离

菩萨成就了这种无生法忍的超然理智,远超过世间上世俗的戏论。这种法是甚深无上,不动而常寂灭的。一切世间上的凡夫皆不能了解。菩萨之所以能悟得,是因為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目中都已捨离了,因此他们既没有了心相,更没有一个取或著的相了。因证得人空和法空道理。

住於此地不分别 譬如比丘入灭定

如梦渡河觉则无 如生梵天绝下欲

八地菩萨此时的功行,对於凡事凡物都已经没有分别的意念了。他没有了分别的实心,而成就了无分别的智慧心。这就好像比丘入了灭尽定一样,一切都忘却了。又好像在梦中掉到河裡,為求生就拼命向岸边挣扎。因為用力过猛,惊醒过来,仍然睡在床上,何曾有落水这囘事呢?凡夫在世,追求名利,日夜辛劳,还不是一场梦!这时如果有人劝他:人生如梦如幻,何必如是烦恼争求?而正在热心名利的追求者,绝不会相信这话,等到无常忽到,百般不能自主时,他只得眼睁睁的撒手而去。人生的幻梦破灭了,觉悟时已经太迟了。又好像生在大梵天的天人,他们已经没有了欲念。绝下欲:时说连六欲天的欲念都没有了。有这样四句话,说明六欲天的欲念。「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众,还有两性的欲念,不过他们两性相爱的表示,是互相拥抱一下。「夜摩执手兜率笑」:夜摩天的两性相爱是彼此握手。兜率天的两性相爱是见面笑一笑。「化乐熟视他暂视」:化乐天的两性相爱是见面时互相注目凝视,目不稍瞬,好像入定。他化自在天的两性相爱的表示,则是见面时互相稍為望一望而已。「此是诸天之欲乐」:这就是六欲天的欲念情形。西方人信仰上帝,希望生到天上,但天界并没有出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没有了欲念,但还有形色。色界就是四禪天。无色界没有了形色,在四空处。欲界是有欲念,就是六欲天。

以本愿力蒙劝导 叹其忍胜与灌顶

语言我等众佛法 汝今未获当勤进

八地菩萨以他往昔所发的大愿力的缘故,所以得到十方诸佛的劝化辅导,使他再继续向前求更深厚的修行功夫。他证得乐无生法忍,诸佛讚叹他证得这种殊胜法门,所以与他灌顶,受法王的果位。并且勉励他说:我们十方诸佛所说的佛法,你现在还没有完全得到,如诸佛所证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些你都还没有修证圆满,所以你应该再勇猛精进,更求进步。

汝虽已灭烦恼火 世间惑燄犹炽然

当念本愿度众生 悉使修因趣解脱

你现在虽然已息灭了烦恼的火,断除了烦恼,但是世间的迷惑和无明的引诱,这种火燄还仍然烘烘的燃烧著。你应当囘忆当年所发的愿心,是要普度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发菩提心,在因地都种菩提种子,而趣向於眞正的解脱之道,都得到眞正的解脱。

法性眞常离心念 二乘於此亦能得

不以此故為世尊 但以甚深无碍智

「法性眞常」这种义理,你现在是证悟了,你也已达到离一切心念的程度。这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意思,也就是灭尽定的境界。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忍可於心,二乘圣者也可证得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已经成佛了。切不能因為得到这种寂灭的境界,就以為证果了,成佛了。你——八地菩萨还应该开啟你的最上智慧之门,趣求更深无碍的佛智。

如是人天所应供 与此智慧令观察

无边佛法悉得成 一念超过曩众行

你如能继续向前精进,求无上的果位,才是应受人天所供养的佛。得到了甚深微妙的智慧,就可观察理解十方三世诸佛,是怎样成就他的三德的:①智德、②断、德③恩德。因之你对无边的佛法,也才能完全修学成就。就可在一念之间,超过以前所修行的功德和智慧百千万亿倍。

菩萨住兹妙智地 则获广大神通力

一念分身徧十方 如船入海因风济

八地菩萨经过了无以数计的时劫,而今住到了不可思议的「不动地」,微妙的智慧之地。他获得了极广大而又自在的神通妙用的力量,能在一念之间,分身到徧十方诸佛的刹土。这就好像船入大海,藉著风的力量,迅速行驶的速度,较之未入海时,需用人力推动才能行动的情形,不知超过了几百万倍。

心无功用任智力 悉知国土成坏住

诸界种种各殊异 小大无量皆能了

八地菩萨修行的功能,已证得了「无功用道」。「无功用」的意思,是说他的神通妙用,不必营造作意,而是自然而修,任运智慧的力量所成。他对於国土的成坏变异,都很清楚。如哪一个国土正在成,哪一个国土快要坏,哪一个国土现在正是住的时劫,哪一个国土已入空劫,他都清楚地知道。同时也知道各个世界各有各的形相不同,各有各的世界种不同,有的好,有的坏。小的世界,大的世界,各个的差别,诸如以上种种,他都能清楚明白。

三千世界四大种 六趣众生身各别

及以众寳微尘数 以智观察悉无餘

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地、水、火、风四种东西所构成的。六趣就是六道,也就是六种法界——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种法界的众生,他们的身相是各个不同的。以及那个地方有什麼寳物矿藏?甚至世界上的大地有多少微尘?他都能知道。因為八地菩萨有无上微妙的大智慧,他用他的智眼观察,一切的一切,自然清楚无遗漏。

菩萨能知一切身 為化众生同彼形

国土无量种种别 悉為现形无不徧

菩萨因為能知道六道众生的身相不同,心性智愚不同,他為了去教化这些不同身相,不同根性的众生,就必须化现与他们同类的身形,才能深入,才能接近,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许多种经上都提到菩萨為度天人,就化现天人。要度修罗,就示现修罗。有时在人间,随人间所度的对象而示现。為了度畜生,就现畜生相。為了度地狱中的众生,就现罪恶相。度饿鬼就现饿鬼相。国土也是无量的,又能知有多少个,多少大小,多少种类形状。菩萨从不计较这些,他总是到处随类示现,教化众生无有分别,永不疲厌。

譬如日月住虚空 一切水中皆现影

住於法界无所动 随心现影亦復然

现在擧一个譬喩:就像太阳和月亮,它们永远住在天空中,只要地上有水的地方,就可现出日月的影子来。菩萨虽然常住在不动道场,但他仍然随处现身的。「住法界无所动」,这是菩萨的法身。他教化众生,随类现身,这是说菩萨有千百亿化身。随类化身就如日月因水而现影一样。

随其心乐各不同 一切众中皆现身

声闻独觉与菩萨 及以佛身靡不现

菩萨示现各类不同的身相时,他都是先观察众生的心性,知道众生心所欢喜的,就投其所好而现身。菩萨示现一切的众生身相,还示现声闻身、独觉身,和大菩萨身相。有时应以佛身才能度的,就示现佛身,示现种种身相,都是為教化众生,為众生说法。

众生国土业报身 种种圣人智法身

虚空身相皆平等 普為众生而示作

菩萨示现各种众生的身相。示现各种国土形相。示现善恶业报的身相。又示现三乘圣人的身相——声闻、缘觉、菩萨等。示现种种智慧身相。示现种种的法身相。又示现如虚空身相。又示现的身相一切都是平等的。他普徧為各类众生而示现种种的身相。

十种圣智普观察 復顺慈悲作众业

所有佛法皆成就 持戒不动如须弥

菩萨他用十种的圣妙智慧,普徧观察各类众生的根性。他又依据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众生作种种的慈善事业。在十方诸佛处所闻的佛法,他也都修学成就了。他守持清净戒律的精神,养成了如如不动的定力,就如须弥山一样。

十力成就不动摇 一切魔众无能转

诸佛护念天王礼 密跡金刚恒侍卫

八地菩萨也成就了如佛的十种力量,具足眞正的定力,不会被任何境界所动摇。一切魔众如天魔外道等,也不能转移他的心,摇动他的信念。他受到十方诸佛的保护眷念,也受到诸天的天王的礼敬。也受到金刚密跡——就是天龙八部诸护法神,他们随时侍奉他、保卫他。

此地功德无边际 千万亿劫说不尽

復以供佛善益明 如王顶上庄严具

八地菩萨修积的功德,无边无际,纵使用千万亿的时劫,也没有方法可以说得完,数得清。他虽然已经有这样多的功德了,但还是时刻亲近十方诸佛,恒常供养十方诸佛,所以他的善根越来越增加,越久越光明,就好像转轮圣王顶上寳冠的明珠一样光明。

菩萨住此第八地 多作梵王千界主

演说三乘无有穷 慈光普照除众惑

菩萨修学第八地的时候,他常示现做大梵天的天王,做千世界的主宰者。常常对他的臣民演说三乘不同的佛法——佛乘、菩萨乘、和二乘(即是声闻、缘觉)。这三种不同的修学法门,他从不间断地对其臣民阐扬其精义。又以他的慈悲心的智慧之光,普徧照耀一切众生,令他们都能除灭一切烦恼和迷惑。

一念所获诸三昧 百万世界微尘等

诸所作事悉亦然 愿力示现復过是

八地菩萨此时的成就,可以在一念之间获得无量数的三昧——正定正受。究竟有多少呢?没有办法知道,大概相等百万世界的微尘。他成就的善根功德,所行的菩萨道,所教化的众生,也相等于百万世界的微尘。假若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而言,自在示现还可超过这种数目。

菩萨第八不动地 我為汝等已略说

若欲次第广分别 经於亿劫不能尽

诸大菩萨修学第八不动地的过程和境界,我——金刚藏菩萨——现在已经為你们大概演说完了。倘若要依照秩序,一层一层的,一分一分的详细解说,恐怕用百千万亿劫的时间,也说不完八地的境界和相状。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九善慧地

说此菩萨八地时 如来现大神通力

震动十方诸国土 无量亿数难思议

当金刚藏菩萨演说第八地的法门时,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一齐现出最大的威力神通,令十方诸佛的国土同时发生六种震动。无量亿数的国土,和十方诸佛,对大地忽然震动的现象,都发生不可思议的感觉。

一切知见无上尊 其身普放大光明

照耀彼诸无量土 悉使众生获安乐

诸佛的一切知见,不可思议的无上知见,只有无上尊的佛,才能相互了然。诸佛的身体,普徧放出无量无边的大光明,照耀无量诸佛的国土,使令无量诸佛的国土和众生们,都得到平安快乐。

菩萨无量百千亿 俱时踊在虚空住

以过诸天上妙供 供养说中最胜者

无量百千万亿的菩萨,同时都踊跃到虚空中,显现出大神通。以超过诸天的上妙饮食,供养於十方诸佛,供养说法最妙的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

大自在王自在天 悉共同心喜无量

各以种种众供具 供养甚深功德海

大自在天的天王和天众们,大家都同样的欢喜,希望再能听到这种无量微妙的佛法。天王和天众们,每个人都以种种不同的上好供养品,供养十方诸佛。因為供养佛的功德之大,大到无有边际,其深有如大海不见底。

復有天女千万亿 身心欢喜悉充徧

各奏乐音无量种 供养人中大导师

又有千万亿的天女们,欢喜的细胞充满了全身,内心的愉悦,自然浮於眉目。各自演奏不同的乐器,散发出美妙的音声。这种热烈而欢欣的盛大音乐会,是為了供养人天的大导师——佛。

是时众乐同时奏 百千万亿无量别

悉以善逝威神力 演出妙音而讚叹

这时天女们齐心合意演奏出幽雅圣洁的天乐,有百千万亿不同种类的乐器,齐发出悦耳的歌颂声。眞所谓「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囘闻」。这种空前的伟大盛况,都是藉著诸佛的大威德神力,才有如是美妙的大演奏。其演出的目的,是為了讚叹佛、法、僧三寳。

寂静调柔无垢害 随所入地善修习

心如虚空诣十方 广说佛道悟群生

这种音乐的境界,令人悠然神往於寂静的气氛之中。身心协调柔和,而令人发菩提心。这种天乐无丝毫染汚尘垢,无害於人的情意。远非靡靡之音,令人生起邪思妄念。每个天上的人,或者人间的人,只要一听到这种圣洁的音乐,都会自然发大心修行佛道。八地的菩萨,他的心境已犹如虚空一样,能不动本座到十方世界。到十方诸佛的国土,广為宣说佛法,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听了佛法,都能立时开悟。

天上人间一切处 悉现无等妙庄严

以从如来功德生 令其见者乐佛智

不管是天上,或者是人间,所有的地方,到处都现出了无能等比的庄严境界。这种无上微妙的境界,是从诸佛无边的功德所显出的。演奏天乐,显现无上微妙庄严境界,能使听到的、看见的众生们,生起欢喜学习佛法的心,趣向求如佛的大智慧。

不离一剎诣众土 如月普现照世间

音声心念悉皆灭 譬犹穀响无不应

八地菩萨他能不离本座而徧诣十方佛的国土,去教化诸佛国土的众生。这种道理,就好像空中的月亮。月亮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都觉得月亮只照著自己。菩萨不动而能徧游十方、教化众生,和月亮随各人移动是同样的道理。八地菩萨已是音声也没了,言语道断。心念也灭了,心行处灭。虽然如是,但他教化众生,仍然是广宣法要,不遗餘力。譬如人在山谷旷野发出喊声,於是四周山谷立刻反应出同样的声音。菩萨的音声心念,虽说皆「灭」,但这种「灭」是不「著」於「音声心念」的意思。

若有众生心下劣 為彼演说声闻行

若心明利乐辟支 则為彼说中乘道

假若有一种众生,他发不起大心,也没有大愿,自然没有大力。他修行、闻法,常以得少為足,往往半途而止或懈怠。唯求自了,这就是小乘人的心志,所以说「心下劣」。遇著这一类的众生,对他就用修声闻乘的法门——苦、集、灭、道四諦法来教化他。如果遇著心智聪明,根性较利的众生,他喜欢修辟支佛的境界,就对他说中乘的十二因缘法,令他修学。

若有慈悲乐饶益 為说菩萨所行事

若有最胜智慧心 则示如来无上法

假若遇有发大慈悲心的众生,他喜欢做利益众生的事,这就是菩萨乘的根性,就对他说修菩萨行,行菩萨道的道理。设若遇著根性猛利,有胜人一等的智慧,又肯发大心,愿求佛道的众生,就对他说最殊胜的成佛的佛乘道理。

譬如幻师作众事 种种形相皆非实

菩萨智幻亦如是 虽现一切离有无

这好比幻术师变戏法,虽然变出千奇百怪的事物,以眩惑人的耳目。其实都是假的、虚幻的,没一样是眞实的。菩萨用方便善巧的方法教化众生,也是用一种幻化的智慧,不必去执著其事。虽然显现出来许多相状,但他并未著於有相无相,只视之為水月佛事,虚幻佛法而已。菩萨行所无事,他的境界是「即一切相,离一切法」。离有為法,也离无為法,一切无著。凡夫為什麼不易成為菩萨呢?就是太著相。受人讚叹,则欢喜雀跃。一经人毁谤,就烦恼痛苦。终年岁月,就在好坏、是非、成败、有无中著眼。菩萨则是超出一切有形之外,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无我相、人相。人我均如虚空,虚空是取之不可得、捨之不可得,不可得中无一得。人生在世,把自己视為第一,把一切身外之物均希望据為己有,劳碌终身,费尽心力。到头来,既非你有,也非我得,两手空空,带著如影随形的「业」去见阎君。谨此奉劝诸位信士们!不要再沉迷在糊涂颠倒的梦想中打转了!

如是美音千万种 歌讚佛已默然住

解脱月言今众净 愿说九地所行道

像前面所说的天女们演奏的天乐,有千万种美妙的音声在虚空中洋溢。他们歌颂讚叹十方诸佛、法、贤圣僧三寳。演奏会结束后,天王、天子、天女们,并没有散去,仍然静悄悄的,安然恭敬的在那儿等候。於是解脱月菩萨就对金刚藏菩萨说:现在法会中,诸位清净的大众都希望请求大德您,继续演说第九地的法门,修行德相状和修学的方法。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以如是无量智,思量观察。欲更求转胜寂灭解脱,復修习如来智慧。入如来秘密法。观察不思议大智性。净诸陀罗尼三昧门。具广大神通。入差别世界。修力无畏不共法。随诸佛转*轮。不捨大悲本愿力。得入菩萨第九善慧地。

当解脱月菩萨代表法会中众菩萨和天众等,向金刚藏菩萨请求继续演说第九地修行的法门和相状之后,随即金刚藏菩萨很欣悦的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以他在第八地修得的智慧,精心思惟,仔细观察,希望求得更殊胜的、更寂灭的,更解脱的境界。因之他知道必须继续勤加修习佛的智慧,才能深入到诸佛不可以言语相傅的秘密之门。观察这种不可以思议、不可以言傅的、极广大、尽精微的大智慧的性能。清净一切,总持正定正受的法门,具足无量数的广大神通。到各种不同的世界中去,修学佛的十力、四无所畏,以及佛的十八不共法。能经常随从十方诸佛转大*轮,恒常不捨大悲心,从不会忘记往昔所发的大愿力。如像这样勤勉修学,就可以进入菩萨第九地——善慧地。

佛子!菩萨摩訶萨住此善慧地,如实知善不善无记法行。有漏无漏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思议不思议法行。定不定法行。声闻独觉法行。菩萨行法行。如来地法行。有為法行。无為法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进入到第九善慧地的大菩萨,这时他是眞正明白了甚麼是善的法行,甚麼是不善的法行,甚麼是无记的法行。无记的意思,是介於不善不恶之间。他也确实知道甚麼是有漏法行。有漏就譬如一个破瓶,盛水盛油都要漏掉。凡夫做恶事得恶报,就漏到地狱畜生道。无漏行,就是向上行善,做利益大众的事,没有一点恶习气坏毛病。六根清净,能理解空无相的道理。他又懂得世间法行,也懂得出世间的法行。世间法行是有漏,不清净,恒常在贪瞋痴中颠倒来去,生生世世在烦恼无明的覆盖下流转著。出世间法行是无漏的,因為已能见道了,一切恰与有漏的世间法相反,而是永远在清净的境界中生活。他又知道思议与不思议法行的差别。思议世出世的异同不思议,则是以无分别智,「即世出世」,所谓「在尘出尘」之意。又能知修定的法行,如果不循著正法修行,就不能得到正定,不能得到寂静的轻安,容易為缘境所动而散漫。他还知道声闻法行和独觉法行。声闻法行是小乘圣者,遵佛所说的四諦法——「苦集灭道」而修证的果位,就是罗汉果位。罗汉果位分四个阶段:初果名须陀洹,断除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惑就是「见境起贪爱」。不為境所转,对境不起贪爱了,就是断了见惑,已达到「见道」的地位了。第二个阶段名斯陀含,已断欲界思惑前六品。第三个阶段名阿那含,已断欲界思惑后三品,这时已达到修道位。再断除了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思惑是「迷理起分别」,对於眞理不明白,对於一切事物不明白,都发生疑惑,想知道就去探讨研究思惟,还有无明邪思等等。对一切的迷惑疑虑,到无学位这个阶段时,都可断灭了。而证得四果,名為阿罗汉,叫无学位。前面三个果位叫有学位,因為还有所学。到四果已是无学了,所以叫无学位。这时行者大声喝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小乘圣者修道的最高果位,是遵照著四圣諦——苦、集、灭、道而修的。因為知道人生有各种因苦果,所以发愿修行。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苦」諦。「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度「集」諦。「集」是「苦」因,「苦」是「集」果,要除「苦」必须断「集」。这还是在世间法上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度「道」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度「灭」諦。要成道业必先「灭」除一切染汚的世间法,「灭」是出世间法的因,「道」是出世间法的果。声闻乘是修四諦法证果的。

独觉乘又叫辟支佛乘,又称中乘。独觉是以十二因缘法為所修的依据,為主旨。他独处深山,与世隔绝,「春观百花开,秋覩黄叶落」,因之觉悟到人生一切无常、苦、空、无我的眞理。有佛出世,就能见佛闻法,证悟后称為缘觉。无佛出世而自悟的,称為独觉或辟支佛。这位九地菩萨,也知道菩萨行的法行,菩萨是修六度或名十度的万行,广大无边,以救拔众生离苦得乐為主要业行,以大悲心為首,只求耕耘,不问收穫,大行大力大愿的行者。他也明白佛所修行的法行,是福慧双修,所以称之為「两足尊」。佛是福足慧足,為人天共尊敬者。佛利益一切众生,等无差别。佛自觉圆满,普徧觉他,这就是如来地的法行。有為法行:是有形有相的、无常的、有漏的、染汚的。金刚经上说:「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為法行:是出世间的、无形无相、清净无染的。这种种法行,第九地的菩萨他都了然无餘。

此菩萨以如是智慧,如实知众生心稠林。烦恼稠林。业稠林。根稠林。解稠林。性稠林。乐欲稠林。随眠稠林。受生稠林。习气相续稠林。三聚差别稠林。

这位第九善慧地的菩萨,以他修证得的殊胜智慧,确实知道众生的心多得像密密的树林,而又令人难以捉摸的那麼复杂。俗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烦恼稠林:人们的烦恼,多得无以名之,所以称為稠林。以佛的智慧概分為八万四千种类,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教众生用以克制其烦恼。业稠林:众生所作所為,都叫业。业有善业恶业,也是多如稠林。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因果不明,颠倒轮转,生生死死,都是业之使然。根稠林:根是指众生各个的根性不同,也像稠林一样。解稠林:众生所明白的事理,也各自不同,亦如稠林。性稠林:意思是说众生心性不同,也如稠林。也可说是性能和种类差别之多。乐欲稠林:众生因根性不同,所以好恶自然不同,所以说乐欲好像稠林。随眠稠林:随眠是烦恼中的一种,众生的随眠烦恼也像稠林一样多。受生稠林:受生是指众生再世投生。众生受生是随业力,作了何业,业就带到何处受生。众生的品类像稠林,受生的地方当然也像稠林那样多。习气相续稠林: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前生的坏习气多,今生的脾气就大。习染而成為惯性,颠颠倒倒是非正邪不明。正经事、正经话许多人听不进、学不会。邪门歪道的很快就学会了,这都是往世的习气使然。习气这种种子,很难断尽,而必然是相续的,所以说习气相续不绝亦如稠林。三聚差别稠林:这是指一切众生而言,可分三种:一种众生,可得正定,必定证悟的。一种众生,生性邪恶,不能得到修证开悟。一种众生在两者之间,可善可恶。有缘遇善知识也能得定开悟,无缘见善知识就不能得到正定开悟。像这种众生也是如稠林一样多。

此菩萨如实知众生心种种相。所谓杂起相。速转相。坏不坏相。无形质相。无边际相。清净相。垢无垢相。缚不缚相。幻所作相。随诸趣生相。如是百千万亿乃至无量,皆如实知。

第九善慧地的菩萨,他是眞实知道众生的心,由於各个思想不同的缘故,表示出来相状就有种种不同。如一般所说的杂起相:就是指八识缘境相,同时生起很多的念头,一时就显出不定的表现来。内心七颠八倒,杂乱无章,妄想纷飞,一点规矩都没有的杂乱相。速转相:由这种妄想很快又转到另外一种妄想,满脑子裡都是妄想,快速的转来转去,无一刻暂停。坏不坏相:坏就是灭,不坏是生,就是生灭相。无形质相:是没有形体的样子。是第一义相,所谓心身不可得,心体离念的意思。无边际相:就是自相,顺著无边无际的境界,取境不同,即為心用。以上四种心相,并通染净。清净相:就是灭除了一切烦恼染汚,恢復清净的自性。垢无垢相:垢是随缘,有烦恼、有染汚、不清净。无垢是本性清净,离一切杂染、妄念、烦恼,自觉圣智、眞妄。缚不缚相:缚是束缚不自由、就是為烦恼所困扰。不缚是得到了解脱,捨离了烦恼不清净的困扰。幻所作相:幻是由神通变化所现,是一种幻智,是一种作意所现出的相状。随诸趣受生相:随著所造的业,业就是因,业有业力,它带著第八识到应得的果报处去受生。凡夫是随业受生,菩萨是随愿力受生,為了救度众生,六趣都去受生,随应度的众生而现各种类的形相。像以上说的种种相状,虽然有百千万亿乃至无数无量的多,但菩萨还是确确实实的知道。

又知诸烦恼种种相。所谓久远随行相。无边引起相。俱生不捨相。眠起一义相。与心相应不相应相。随趣受生而住相。三界差别相。爱见痴慢如箭深入过患相。三业因缘不绝相。略说乃至八万四千,皆如实知。

第九善慧地的菩萨,他又知道众生种种的烦恼相:一切众生因為被烦恼所束缚,就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相状,如所说的久远随行相:烦恼这种业障是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跟著人六道诸趣中,不管你受生到哪裡,到哪一种类,它总是紧跟著不离开的。就人类来说,很多人不但不捨离烦恼,还非常喜欢烦恼,拿烦恼当饭吃,常常发脾气,连饭都不要吃了。无边引起相:烦恼是无边、无际、无量的,又多又广,随时随地,因一点小事引起了烦恼,於是就引出许多不如意的事。俱生不捨相:这种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就是与业惑俱生而同来。譬如婴儿一出娘腹,就哇哇大哭,这就是烦恼的表现。眠起一义相:「眠」是随眠烦恼。「起」是现行。现行被贪瞋痴所缚。现行、种子惑业是同样能生起烦恼的根本因缘。与心相应不相应相:就是所生的烦恼,能与心相呼应的形相。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心裡并未生烦恼,这就是外表与心的不相应相。随趣受生而住相:就是随著所造的业,善恶不同,受生的趣处就不同,而受应得的果报的相状。三界差别相: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各有不同的烦恼,在粗重的相状上有区别。爱见痴慢如箭入遇患相:「爱」束缚著凡夫,因「爱」就有憎有恨。「爱」在表面上是愉快,但「爱」又有爱别离苦,有苦就有烦恼。娑婆世界是乐為苦因。「见」就是苦,因「见」就起了贪爱,而常见又起纷争不和,所以「爱、见」各有烦恼。由此又变成「痴」,有了邪见,有时由邪见生「慢,贡高」。这四种心意,就如利箭一般,深刺入人的心田裡,造出种种过恶和忧患的相状。三业因缘不绝相:三业是指身口意而言。「身」业不清净,「口」业「意」业一定不清净。「口」业不清净,同样「身业意业」不会清净。「意」业不清净,「身业口业」定然不清净。如果意识不起贪瞋痴的业,「身」绝不会去做杀盗淫的事,「口」也绝不会去妄语、两舌、恶口、綺语的邪说。三业的造因,互有连带关係,如三个轮子永远转不停息,造出多种不同的相状。以上只是大略说说各种相状,如果要详细说,恐怕有八万四千种的业相。虽然这样多,九地菩萨他还是知道得很清楚的。

又知诸业种种相。所谓善不善无记相。有表示无表示相。与心同生不离相。因自性剎那坏而次第集果不失相。有报无报相。受黑黑等众报相。如田无量相。凡圣差别相。现受生受后受相。乘非乘定不定相。略说乃至八万四千,皆如实知。

九地菩萨他又知道一切诸业的种种相状,就如所说的善不善无记相:善的形相,不善的形相,就是邪恶的形相。无记相就是二者之间,说不上善,也说不上恶的相。有表示的是有形体的相,无表示的是无形体的相。与心同生不离相:业是由无明造成的,起惑受报都是因业而有。无明是与心同生,与生俱来,很不容易把它捨离,因之有同生不离的善恶相。因自性刹那坏而次第集果不失相:自性所造的业,刹那之间好像坏了,而业种犹存,它仍然随著「缘」,有条不紊,一层一层依著次第,集聚成一种果报,不会失去受报的相。有报无报相:有的重业要受果报。如做了善事,又可消除一些恶业,所以又有不受果报的相。受黑黑等众报相:黑黑是指在地狱,或在恶趣,或在畜生饿鬼的趣中。受种种黑道中的罪报,因為所造的业太多,这种相一定是非常丑恶黑暗的。如田无量相:众生所造的业,好像田网一样多,所成的相,也是各个不同。凡圣差别相:凡夫与圣人的业报不同,所现的相就不同。现受、生受、后受相:菩萨知道众生是现在生受果报,或者来生受果报,或者再再生受果报的种种相。「乘」是大乘小乘的相。「非乘」是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的相。「定」是一切修行人的相。「不定」是那些不修行人的相。以上种种相无量无边,现在只是大略说一说,如果详细说有八万四千那样多的相。九地菩萨他都能知道这些相的根源。

又知诸根软中胜相。先际后际差别无差别相。上中下相。烦恼俱生不相离相。乘非乘定不定相。淳熟调柔相。随根网轻转坏相。增上无能坏相。退不退差别相。远随共生不同相。略说乃至八万四千,皆如实知。

九地菩萨又能知道众生的诸根,有俱生的差别,有的根性聪明,有的下劣——软就是下劣。有的中等平常,不好不坏。都是随根性而现相的。先际相是过去世的相。后际相是未来世的相。有不同的相,也没有不同的相。「上」是上等的,如所谓「俊」就是千中选一的上等相。「中」是中等的,不好也不坏,这种相在众生中要佔百分之七十五,是最多最平常普通的相。「下」是下劣的,常常有许多五根不具的,这种众生多类智慧也很低。烦恼俱生不相离相:无明烦恼从先天带来,动輒发脾气,这种众生一定生性暴戾残忍,烦恼就掛在面上,令人不敢亲近。「乘」是大乘,就是定相。「非乘」是不熟的,也就是不定的相。「世间」是非乘、不定的,但可以教化使入佛道。淳热调柔相:就是和睦慈爱,令人可亲的定相。随根网轻转坏相:根网就是说「六入」辗转相缚,不得解脱,因之随著这种束缚沉沦变异,生住不久,所以说「经转坏相」。增上无能坏相:这是指凡夫或二乘人,他能除灭障,求上进修行就谓之增上,能增上就不会向坏的方向去,这是好相。退不退差别相:这是指菩萨的净业而言。退是退转,不进步就是退心了。不退就是不退菩提心。有三种是㈠位不退:不退於二乘。㈡行不退:所修的行法不退。㈢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两者不同的相。远随共生不同相:远随是说从无始以来随业共生不同的相。因為深入,所以叫远随。以上这些相,只粗略概说。细说无尽,有八万四千之多。虽然无尽,但菩萨他仍然确实知道每个众生的根相。

又知诸解软輭中上。诸性软中上。乐欲软中上。皆略说。乃至八万四千。

菩萨又知道根、解、欲三种的劣(輭)、中等、上好的不同的相状。这三种的相,是顺著发展的。依根就生解,依解就成性,依性就起欲,皆悉相似叫做相顺。义理相参,名為顺入。这些都只是大概说一点,如果详细说,也是有八万四千那样的多。根是根性,解是理解。欲是乐欲。

又知诸随眠种种相。所谓与深心共生相。与心共生相。心相应不相应差别相。久远随行相。无始不拔相。与一切禪定解脱三昧三摩鉢底神通相违相。三界相续受生繫缚相。令无边心相续现起相。开诸处门相。坚实难治相。地处成就不成就相。唯以圣道拔出相。

菩萨又知道随眠烦恼的种种相,就如与「深心」共生的相——深心是说无始以来就跟随著的,非常微细难以观察的烦恼,到十地还不能断尽这种的随眠相。与心共生相:这是指六识分别事物的心意,是因现前事物而生起的。心相应不相应差别相:这是依三界来说,相应是同界内相应,不相应是不同其他一界相应。不过有时在同界内随著现前的境界,也不相应的。久远随行相:是说久远劫以来,都是随行的,甚至上至有顶,或说紧随到九地的相。无始不拔相:这是说无始以来的业,因没有闻思修,就没有智慧生起,随眠怨贼就猖狂,而众生无能拔出,脱离这种烦恼。与一切禪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相连相:众生因為不知修行,不明眞理,不能灭除爱见等心,得不到禪定和解脱的正定正受,也不明白止观的修学方法,一切都与正法相违背,而顺著烦恼的浊流漩澓。三界相续受生繫缚相:在三界中不断受生,在在处处被无明烦恼所繫缚的可怜相。令无边心相续现起相:无边无际的妄相,不停的在心意中此起彼落,令其显出恍惚难安的相。开诸处门相:是开十二处,根识两种同生作用,所以说诸门。坚实难治相:坚实是指贪瞋痴三种的毒害,深入不易除灭,所以说它坚实难治,这种顽劣的相。地处成就不成就相:就是说在诸地时能否成就该地的果位,或者不能成就该地的果位的相。唯独只有依佛所说的圣道修行,才能拔出一切苦根的相。

又知受生种种相。所谓随业受生相。六趣差别相。有色无色差别相。有想无想差别相。业為田,爱水润,无明暗覆,识為种子,生后有芽相。名色俱生不相离相。痴爱希求续有相。欲受欲生无始乐著相。妄谓出三界贪求相。

九地菩萨又知道众生受生的种种相:如所说的因众生起惑、造业,各自不同,受报也就不同,随著他所造的业受生受报而得的相不同。六趣差别相:六趣是六种的法界——人有人的法界,天人有天人的法界,地狱有地狱的法界,饿鬼有饿鬼的法界,畜生包括飞禽走兽虫,也有牠们的法界;阿修罗有阿修罗的法界,但阿修罗的根性是凶残好斗,在各界中都有这种根性的众生,所以凡是如此根性的人畜等,都称為阿修罗。这六趣中的众生,他们各自的相状是大大不同。有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相状也有很大差别。有想的众生和无想的众生的相中也有差别,和非有想非无想的众生也有种种不同的相。像以上种种不同的生相,都是根据他们各自的业因,所以说业就像一块田地,痴爱就像水一样滋润著这块田。受无始以来的俱生无明掩藏遮盖著,阿赖耶识所含藏的一切就是种子,在这种因缘和合下,就生起了「后有」的萌芽。有了名色就和无明俱生而不相捨离,成為一个具体的相状。又有种愚痴无明生出的「爱」,希望求得永远相续成「后有」的相。想再有来生,受生不已,这种无始以来就执著的贪爱相。妄相已出三界,而仍然贪求欲界的相。

又知习气种种相。所谓行不行差别相。随趣熏习相。随众生行熏习相。随业烦恼熏习相。善不善无记熏习相。随入后有熏习相。次第熏习相。不断烦恼远行不捨熏习相。实非实熏习相。见闻亲近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熏习相。

九地菩萨他又知道众生的种种习气所表现的形相。习是薰习,气是气质。习气本来是无形无相的,可是形之於事相上,就表现出来种种相状。熏习的意思,就好像拿一块白布,放在烟上熏熏,一会儿白布就变成了黄的顏色,而且有一股烟气。黄色就是受了熏习,留下的味道,就是习气。所以说习气是受熏染而来的,习气深就是受熏的时间悠久。人的自性本来是光明的、清净的;因為生生世世,由无明不觉生出三种细相——业相、现相、转相,这三种相现出来,就成了习气的相状。因是受无明所现,就是染汚的、不清净的习气。拿现生来说,如小儿学习走路、说话、穿衣等,既长学习礼节、读书、技艺等,都需要经过一点一点学习,才能进步纯熟。有的由与生俱来,如食、色。有的由后天学习。菩萨知道众生的习气是由熏习而来,譬如,修行人有修行的习气表现,不修行的人有不修行的习气表现,这都是由过去生中所熏习的缘故,所以表现的相状就不同。六趣中的众生,也是随著他受生的趣中生活习惯,积年累月所熏习的,而表现出各趣中不同的习气相。「随众生」是包括九法界的众生。除六趣众生熏习相上面已讲过,现在只说三法界的菩萨界的熏习相。菩萨是欢喜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声闻界、缘觉界,他们就愿作自了汉,这都是各自的习性不同。随业烦恼熏习相:随著所造的业,得著应受的报,恶业恶报,烦恼一定紧随,终生就在苦恼中所现的相。善是好的习气,不善是坏的习气,无记是不好也不坏的习气——这种种的相。随入后有熏习相:随著所种的因,结应得的果,有今生就有来生;今生熏习的习气重,来生的习气一定重。次第熏习相:依著次第,有条不紊的熏习相。不断烦恼远行不捨熏习相:烦恼是很不容易断除的。远行是说即使你修无漏行,烦恼还是跟著你,不肯离开你的这种熏习相。实非实熏习相:实是眞实的,修菩萨道,求无上正觉的眞实智慧。非实是不眞实的这种熏习所现的相。见闻亲近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熏习相:见闻是说要有正见,听闻正法,不近二乘和外道,以免熏习成种子。随著所熏习的种性愿意亲近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或者佛乘,各随熏习的相状。

又知众生正定邪定不定相。所谓正见正定相。邪见邪定相。二俱不定相。五逆邪定相。五根正定相。二俱不定相。八邪邪定相。正性正定相。更不作二俱离不定相。深著邪法邪定相。习行圣道正定相。二俱捨不定相。

九地菩萨又知道众生是否得了正定正受,是否入了邪定邪受,还是也未得正定正受,也為入邪定邪受的相。众生有正见的正定相。入邪见的邪定相。二俱是既无正慧抉择,又不拨无因果,可好可坏的意思,两者都不是的相。五逆邪定相:五逆是①弑父、②弑母、③弑阿罗汉、④破和合僧、⑤出佛身血。这种邪定的相。如提婆达多就是邪定相。五根正定相:五根是信、进、念、定、慧。有这种五根才能得到正定的相。二俱不定相:正邪二者不能分别清楚的相。八邪邪定相: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这种十恶八邪的定相。正性正定的相:就是有正当的性情和正确的定的相。更不作二俱离不定相:二者均不离的不定相。深著邪法定相:深深执著外道的邪教邪法邪定的相。习行圣道正定相:修习圣人所修的正道正定的相。二俱捨不定相:二俱是指邪法邪定与圣道的正法正定。二者虽都能捨,但仍是不定的相。以上所略擧种种相,都是众生歷劫熏习所成的习气,而显现的相。

佛子!菩萨随顺如是智慧,名住善慧地。住此地已,了知众生诸行差别,教化调伏,令得解脱。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第九地的菩萨,他随顺著像前面所说的种种无上智慧,观察众生,思惟众生之所以有种种烦恼,及各种相状习气的差别,如实了知,所以称之為住善慧地。菩萨住在第九地以后,他既已明白了达一切众生所行所為的区别,和不同的相状,以及烦恼习气的根源,他就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教化所有的众生,调伏所有的刚强众生,令他们都得到解脱,获得身心平安的自由。

佛子!此菩萨善能演说声闻乘法,独觉乘法,菩萨乘法,如来地法。一切行处智随行故。能随众生根性欲解,所行有异,诸聚差别。亦随受生烦恼眠缚诸业习气而為说法。令生信解,增益智慧。各於其乘,而得解脱。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第九地的菩萨,因為已证得了四无碍辩智,对於演说阐扬各乘的佛法,特别有所成就。能善巧无碍演说声闻乘圣者所修行的法门。又善於演说独觉乘圣者所修学的法门。又善於演说菩萨乘所修行的法门。他也能演说修学佛道圆成佛果的修行法门。一切乘和一切人所修行的法门,都能如实了知。菩萨用他所证得的智慧,观察、思惟众生种种的善恶根性——钝根、利根、善性、恶性。众生各自欲解不同——希望是甚麼?欢喜的是甚麼?知道甚麼?明白的程度如何?等等众生的根性欲解纵然差别悬殊,但是菩萨随著修证得的智慧,都能了然众生在诸趣中不同的表现。有的常在六道中,有的又在四趣裡;纵然如此,菩萨随著他的愿力,跟著众生去受生。他也示现烦恼,随眠烦恼的束缚,种种业,种种习气的表现。菩萨根据众生这些苦痛,身入众生中,受同样的苦痛。用四摄法,广為宣说种种上妙佛法。所不同於凡夫的是菩萨能在境界中,不著於境界,不迷於事项。即事行事,见境界能明白境界。对众生能契机说法,令众生都能生出信心,明白了解接受正法。开啟众生智慧之门,使令增长智慧,且令每一类的众生,都能在他们所应该学的法门中,得到解脱。

佛子!菩萨住此善慧地,作大法师,具法师行。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起四无碍辩。用菩萨言辞而演说法。此菩萨常随四无碍智转,无暂捨离。何等為四?所谓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再善慧地的果位时,常作大法师,為众生演说妙法。因為他已成就了无上智慧。智慧的力量,使口业清净,才能广说妙法通达无碍,而且具足法师的威仪、细行。做大法师必须具足十种德行:①善知法义。②能广宣说。③处众无畏。④无断辩才。⑤巧方便说。⑥法随法行。⑦威仪具足。⑧勇猛精进。⑨身心无倦。⑩成就忍力。九地菩萨他都具足圆满了这十种德性,所以他能做大法师。他又善於守护如来所说的法藏。即是说他善能布施,善能持戒,善能忍辱,善能精进,善能禪定,善能修习般若,这六度都能广修,而且更能切实行持。守护是不会有稍犯稍弛之意。从前有位茉莉夫人,她一生专行布施,谨守戒行。将所有的财寳都布施于众生,从不懊悔,对受布施的人,一律平等看待,毫无分别心。戒行方面,三业清净无有瑕疵。可是临终时,忽然生出一点小瞋恨心。因為一念瞋恨,就堕落,受生為一双蝎子,这种虫是很毒的。她做了七天的蝎子就死了。死后又生到天界享天福。诸位!以她一生行布施、持戒的功德,仅临终一念瞋心,竟然堕入旁生的毒虫之中,再因一生的善行,得生入天界。由此看来,做人,尤以修道的人,时时刻刻都要照顾守护自己的心城,不要有脾气,不要随便生瞋恨心。因為瞋恨心,就是毒,所以大凡瞋恨心重的人,死后就会堕到蛇身、蝎子身、毒蜂身,或為毒蟒,这些都是有毒的旁生类,是很危险很可怕的业报。修行所修的,就是要改变贪心、瞋心、痴心,使成宽宏平等的慈悲心,对任何人都要和平慈爱,没有脾气,即使别人对我如何,都要存谅解人的心。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做事不顺利,也应反省检讨是自己的过失。修道人最丑陋的一面,莫如脾气大,专说人的短处,只讚自己的长处。应该时时有慈悲心、喜捨心、随时远离贪瞋痴心,这就是守护如来的法藏。慈悲喜捨四无量心,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如来法藏,在如来法藏裡,充满了智慧光明,修道人无论对内对外,对人不论长幼尊卑,都常存慈善喜捨的心,自然能生感应。如有人能用手治病,这并不是他的手能治病,而是他的心有慈悲喜捨爱护人的诚意,帮助人的眞心,所以用手来表法。华严经上有一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现在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手,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人能有神通,手能有眼睛会治病。假如没有慈悲喜捨心,心地不善,对人不好,哪会有神通?手也不会灵验,什麼感应也没有了。人能无自私自利的心,随时行菩萨道,不是光要人家对我好。我们要只管对人好,不问人对我如何,所以古人说:「施恩不望报,与人不追悔」。这些都是守护如来法藏的表现。九地菩萨他既具足了大法师的德性,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所以他能用种种无量善巧方便的智慧,而生起四种通达无碍的辩才,演说诸佛所说的法门,圆融无碍。他是用菩萨的四无量心,用四无碍的辩才智慧和四摄法的善巧,為众生演说诸佛的妙法,令众生听到得著清凉,捨离烦恼生欢喜心。这就是慈悲心的流露,和四无碍智辩才的妙用。

善慧地的菩萨他常常随顺著四种无碍的智慧,灵活运用演说佛法,為了教化众生,观机摄受,须臾也不会捨离。那四种无碍智慧呢?就是①法无碍智:佛法都是圆融无碍的,佛佛道同,法法无碍。一法能生无量的法,无量的法不离一法。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一多无碍。明白这种道理而生起的智慧,运用这种智慧演说诸佛所说的法,就是法无碍智。②义无碍智:对众生阐扬的八万四千法门,其义理都能互相连融会贯通。义理也是一义生无量义,无量义归為一义,一多无碍,所谓「不二法门」。这种智慧就是义无碍智。③辞无碍智:辞就是用言语表达事理,使人听了明白。如果能把佛法的事理说得清清楚楚,圆融无碍,契合众生的根解性欲,找不出一点毛病来,又说的好听,自然令人生起信心。这种言辞,令人心悦诚服,永不会厌倦,这就是辞无碍智。④乐说无碍智:乐说是欢喜说、善说、愿意说、自动说。有一种人不欢喜说,知道不愿对人说,再三请求他才说。华严经上有位胜慧菩萨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自己明白了佛法,假如你不乐意对人说,别人初来学佛法,怎会瞭解呢?所以要有乐说三昧,就是时说刻说、日说夜说、年说月说,永远都乐说不厌。如金山寺天天说法讲经,就是乐说无碍的表现。乐说无碍,一定要具足以上三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的智慧,才能有乐说无碍的智慧辩才。

此菩萨以法无碍智,知诸法自相。义无碍智,知诸法别相。辞无碍智,无错谬说。乐说无碍智,无断尽说。

九地菩萨他善於运用智慧,所以智慧越用越增长。他勤勉修学诸佛所说的法门,所以他的智慧日渐殊胜。他善能思惟观察诸法自性(自相),所以他的智慧光能普照众生。他乐於到十方诸佛道场闻法,所以他的智慧能豁达无边。再用四无碍智来形容他,说明他的智慧通达无碍,辩才无碍。四无碍辩,又叫四无碍智。显於外的,用言辞来说明的,就是辩才。藏之於内的,由自性自心内所发出的,就是智慧。所以称内则為智,外则為辩。九地菩萨了法无碍所得的智慧,就能知道一切法的自相。诸法的自相是什麼样子,自性是什麼样子,菩萨都知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生亦不灭,不可以言宣」。这就是诸法的自相自性。菩萨依据义无碍智,又知道诸法的别相。别相就是特别的相。已知诸法自相常是寂灭的,可是每种法门的义理稍有不同。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有八万四千种义理,每个义理又各有各的特别义理。诸法都是寂灭的,这是共相。每个法有自己的义理,这就是每种法的特别相。特别的相,就显出这个法的特别义理。依据义无碍智就能知道诸法的特别相。菩萨以辞无碍的智慧,所说的法义,绝对是眞实的,合乎法义的,不会有错误荒谬的。不合法义,不能与法相应的,就是错谬。譬如布施,本是给与其他的人,如果你叫所有的人把好东西都给我,你一点不给人,这就是贪心,这就是错谬。诸如持戒精进等。自己明白了,以身作则,躬行实践,实实在在的做,而且也教化别人做,影响别人,產生引导作用,才是正理。如果事事都叫别人做,而自己的行為恰好相反,这都是错谬的表现。為佛弟子,昼夜谨慎,不可错谬!菩萨所以能乐说无碍,因為他已有通达佛法义理的智慧,因之他非常乐意众生们也能了达佛法,得著眞实的常乐。於是他毫不疲厌,经常见机说法,令众生得到法乐,使佛法兴隆,令*轮常转。

復次以法无碍智,知诸法自性。义无碍智,知诸法生灭。辞无碍智,安立一切法不断说。乐说无碍智,随所安立,不可坏无边说。

金刚藏菩萨觉得上面对四无碍智的义理说得不够圆满,於是又加强语意,再对四无碍智补充说明。法是无量无边,纵包太虚,横周沙界的。法是圆融无碍、通达一切、眞实、正确的。菩萨以无碍智,了知诸法的自性。用义无碍的智慧,知道诸法的生灭。以辞无碍的智慧,安立一切法——八万四千法,用生花妙舌,广宣诸佛的法义,不断的对众生宣说。佛当年说法三百餘会歷时四十九年,就是以辞无碍知所说,用乐说无碍的精神,无碍的智慧随所安立的假名,讲说诸法都是以无性為自性的道理。如是不间断的说,永远都说不完,天魔外道们也无法破坏。安立的意思是说一切法假名同相。佛所说的法,是尽虚空徧法界,因之难以言说,无有穷尽,所以乐说无边。

復次以法无碍智,知现在法差别。义无碍智,知过去未来法差别。辞无碍智,於去来今法,无错谬说。乐说无碍智,於一一世无边法明了说。

金刚藏菩萨继续前面的解释,再次用时间来分别说明四无碍的智慧。他说依据法无碍的智慧,可以知道现在世诸法的不同之处。通达诸法的义理无碍,就可知道过去世和未来世诸法的义理差别不同之点。本著辞无碍的智慧,对於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说的法,都能明瞭、受持,用於教化众生,為人宣说,绝不会有错误荒谬的话语。菩萨拥有以上三种智慧,他為广宣法要,在三世时劫中,种种类相众生中,菩萨不辞辛劳,乐说无量无边诸法的不同事理,永不疲厌。

復次以法无碍智,知法差别。义无碍智,知义差别。辞无碍智,随其言音说。乐说无碍智,随其心乐说。

再次,金刚藏菩萨又以修多罗相来分析法义,加强说明四种无碍的智慧。依著法无碍的智慧,就能知道诸法的差别。明白诸法义理,生起无碍的智慧,就知道义理的差别。能随类宣说诸法,这就是辞无碍智的妙用。乐说无碍智,能知众生的心意,可以随他心乐何法,宜於用何譬喩,使众生乐闻无厌。菩萨就运用四无碍智,契合众生的心而说妙法。

復次法无碍智,以法智知差别不异。义无碍智,以比智知差别如实。辞无碍智,以世智差别说。乐说无碍智,以第一义智善巧说。

再次,金刚藏菩萨又依据智相,依著法类来分析法义。法无碍的智慧,就可以知道诸法的差别和同义不同义的道理。用义无碍的智慧,就知道比智所得的差别结论,是眞眞实实的,「比」是类的意思,用以立法类,法比(类)的智,是无碍体,从体立个名称,前后不同。这种「比智」可通用於大小乘,四无碍智,唯限於大乘。辞无碍的智慧,说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圆融无碍。世智是世俗的智慧,即是后得智。用世间的智慧来分别世法与出世法的眞偽,為欲令众生得著第一义的殊胜法义,假以方便解说,使与眞諦能相应,而不颠倒,这样方為善巧。不间断,常常说。多方假设,不生疲厌,这样才可称為乐说。乐於说法的智慧,可以令闻法的人,证得第一义。

復次法无碍智,知诸法一相不坏。义无碍智,知蕴界处諦缘起善巧。辞无碍智,以一切世间。易解了美妙音声文字说。乐说无碍智,以转胜无边法明说。

再次,金刚藏菩萨又以无我慢相中,依眞俗二义来分别补充说明四无碍智。法无碍的智慧:能知道诸法是平等一相的。「不坏」是说不会被天魔外道来破坏「无我」的境界。义无碍的智慧:法是一相不坏,义理是圆融无碍的。用义理无碍的智慧,就知道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那麼菩萨就要教化众生怎样把五蕴空掉。「界」是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著外境,就生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根对外六尘,中间就生出六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了六识,就有所分别。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就称為十八界。「处」就是内六根外六尘,合共名為十二处。「諦」就是四圣諦——苦集灭道。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等至生缘老死,名為十二因缘。菩萨有义无碍的智慧,所以他能明白这些佛所证悟的道理,生起善巧方便的法门。也就是六度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以六度来针对众生的缺点,方便教化他们。用布施的法门,度那些慳贪的众生。持戒的法门,度那些好毁犯越轨的众生。忍辱的法门,就度那些刚强,而瞋恚心重的众生。精进的法门,就度那些懈怠懒惰的众生。禪定的法门,就度那些散乱的众生。智慧的法门,度那些愚痴的众生。菩萨善巧运用六度法门,度一切众生出苦厄。辞无碍的智慧:是对世间一切容易明白的美妙音声,和流畅高雅的词藻而言。菩萨能以世间的言语和文辞来表达无上的义理而不损於眞理。乐说无碍的智慧:是欢喜讲经说法,说无上无我的妙理。由浅入深,慢慢的把无上殊胜的义理,对众生阐扬,转更增上。辞义中的差别,微细无边,菩萨都能用乐说无碍的智慧,说得清楚明白,令众生听了,生起无限的法乐。

復次法无碍智,知一乘平等性。义无碍智。知诸乘差别性。辞无碍智,说一切乘无差别。乐说无碍智,说一一乘无边法。

再次,金刚藏菩萨又用大小乘相,根据权实来分别法义,依证四无碍智的妙用。法无碍的智慧:知实就是法。知大乘、小乘、菩萨乘、缘觉乘、佛乘,都是平等一性的。义无碍的智慧:知权就是义。知道各乘本来是平等一性的,但分别来仔细观察,每一乘又有它不同的性。辞无碍的智慧:会三乘归於一乘,就是辞。菩萨知道佛因众生根性不一,而权宜说三乘,其实各乘是没有分别性的。乐说无碍的智慧:开方便门就是乐说得善巧运用。菩萨演说每一乘,都有无边的方法,随众生心行不同,随机以多法阐明,说诸乘的法。法虽然是无穷无尽无边,然皆為一事而已。

復次法无碍智,知一切菩萨行,智行,法行,智随证。义无碍智,知十地分位义差别。辞无碍智,说地道无差别相。乐说无碍智,说一一地无边行相。

再次补充有关法无碍的智慧,依此智知道诸位菩萨修行的行门,智慧所啟发的各方面的行门,诸法方便圆融的法门,依据无限的智慧随修随证。义无碍的智慧:可以明白十地中各地的义理和法门不同的地方。言辞无碍的智慧:分别说明十地的道理,和没有分别的相状。乐说无碍的智慧:详细说明十地每一地有无量无边修行的相状和境界。

復次法无碍智,知一切如来一念成正觉。义无碍智,知种种时种种处等各差别。辞无碍智,说成正觉差别。乐说无碍智,於一一句法,无量劫说不尽。

金刚藏菩萨又再次加强说明四无碍智的殊胜。法无碍的智慧:知道十方三世诸佛能在一念之间,成就正等正觉的果位。义无碍的智慧:能够知道在种种不同的时劫,和在不同的国土裡成正觉,随成正觉所现佛身相,依据正报的事。辞无碍的智慧:是说佛成正觉是用种种不同的法门修证得的。乐说无碍的智慧:在每一句法裡包含的法义,就以无量劫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尽。

復次法无碍智,知一切如来语,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大慈大悲,辩才方便,转*轮,一切智智随证。义无碍智,知如来随八万四千众生心行根解差别音声。辞无碍智,随一切众生行,以如来音声差别说。乐说无碍智,随众生信解,以如来智清净行圆满说。

这是第十次对四无碍智的补充,加强阐明。法无碍的智慧:能知道诸佛的言语音声,能随自意语,能随他意语,能随自他语。「力」是指能破魔的骄慢。「无畏」是能伏外道。「不共」是不共有异於二乘。「慈悲」是恒常说法不疲厌。「辩才」是说法圆融,通达无碍,不受外来的问难所屈。「方便」是能随顺物机。「转*轮」是演说正法。用法无碍的智慧:以佛的十种力,四种无所畏,十八种不共於二乘的佛法,本著大慈大悲心,发挥无碍辩才,善巧方便来转大*轮,诸佛所有的智慧中的大智慧,随之证得。义无碍的智慧:能知道佛可以随著八万四千种众生的「心意」,而摄受他们。能随著八万四千种众生的「行」而影响他们。能随著八万四千种众生的「根性」而契合他们。能随著八万四千种众生的理解程度,音声差别,而教化他们。辞无碍的智慧:随著一切众生的心行,以佛的圆音,对众生说法,使众生随类各得明白,就如佛用不同的音声说法一样。乐说无碍的智慧:随著众生的信解,以佛的智慧,清净圆满地对众生演说妙法。皆令众生悟无上道。

佛子!菩萨住第九地,得如是善巧无碍智。得如来妙法藏,作大法师。

金刚藏菩萨把四无碍智,反覆精确解释完了,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修习第九地法门的菩萨,证到善慧地,得到前面所说那样多的善巧方便无碍的智慧,也得到了佛的甚妙法藏,因之,他能為世间的大法师。

得义陀罗尼,法陀罗尼,智陀罗尼,光照陀罗尼,善慧陀罗尼,众财陀罗尼,威德陀罗尼,无碍门陀罗尼,无边际陀罗尼,种种义陀罗尼。如是等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皆得圆满。以百万阿僧祇善巧音声辩才门,而演说法。

又得到义理的总持法门,教法的总持法门,智慧的总持法门,光照的总持法门,光是慈光摄受。善慧的总持法门:刚强的众生,使用善慧降伏。众财的总持法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谓之「众财」。威德的总持法门:示教大乘的威德胜利,令下劣的众生,生起善性。无能障碍的总持法门:不断辩才,依智常说。无有边际的总持法门:乐说,深说,不倦无尽之时。和各种义理的总持法门:乐说广说。像这样种种,有百万阿僧祇的总持法门,每一个都圆满明瞭,為众生演说。以百万的善巧音声和辩才无碍的法门,而為众生开演佛的上妙法义。

此菩萨得如是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已,於无量佛所。一一佛前,悉以如是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听闻正法。闻已不忘。以无量差别门,為他演说。

这位菩萨得到像前面所说的如百万阿僧祇总持法门后,他到无量数佛的道场中,在每一位佛面前,他都是同样用百万亿总持法门来听闻诸佛的正定正受的正法。他听了以后,不会像凡夫样旋得旋忘。他对每一要义,都深深的印入记忆裡。他能用无量不同的方法,随时可以為其他人演说,令听者接受。

此菩萨初见於佛,头顶礼敬,即於佛所,得无量法门。此所得法门,非彼闻持诸大声闻,於百千劫所能领受。

这位证善慧地的九地菩萨,他不管见到十方三世中哪一位佛,他都是一见之后就五体投地,身心恭敬的礼拜。绝不会慌慌张张,或者敷衍了事,行个礼凑合了事。我们平时拜佛,一定要专心一意,恭敬肃穆的拜,还要观想佛就在眼前。拜佛不是光在形式上讲究,最主要的是个「敬」字。菩萨在佛前恭敬诚意的礼拜,得到无量八万四千法门都明白了。他在这时所证悟的法门,不是那些声闻圣者,大阿罗汉们所能在百千劫的时间内,听闻佛法所能领悟得到的。

此菩萨得如是陀罗尼,如是无碍智,坐於法座而说於法。大千世界满中众生,随其心乐,差别為说。唯除诸佛,及受职菩萨,其餘众会,威德光明,无能与比。

这位善慧地的菩萨,修学得到了像前面所说那样多的总持法门,又证得了像前面所说的四无碍大智慧,他坐上说法的大法座,面对著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各类的众生,演说佛所说的妙法。他都能随著那些众生的心理,分门别类,契合他们心中之所乐,渴欲听闻的,演说无上的妙法。法会大众之中,除了在坐的诸佛,和法会中受有职位的大菩萨之外,其餘在法会中诸大菩萨的威德光明,没有谁能与这位菩萨的威德光明相比了。

此菩萨处於法座,欲以一音,令诸大众皆得解了,即得解了。或时欲以种种音声,令诸大众。皆得开悟。或时心欲放大光明,演说法门。或时心欲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演法音。或时心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形无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或时心欲发一言音,周徧法界,悉令解了。或时心欲一切言音,皆作法音,恒住不灭。或时心欲一切世界簫笛鐘鼓,及以歌咏,一切乐声,皆演法音。或时心欲於一字中,一切法句言音差别,皆悉具足。或时心欲令不可说无量世界地水火风四大聚中,所有微尘,一一尘中皆悉演出不可说法门。如是所念,一切随心,无不得者。

这位在善慧地的九地菩萨,当他在法座上说法时,他能以一种音声演说佛法,使令一切在会的大众听到都能明白。有时他也能用各种不同的语言音声,对法会大众说法,使听到的大众,即刻明白,都能开悟,成就各自所修学的道业。因為九地的菩萨,他擧心动念,已到随心自如,神通妙用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境界,一般人看来,都是神通。在九地菩萨的份上来说,这就是他修行积聚种种善根功德所成就的境界。菩萨得到这种境界,完全是行所无事,不著一切相,也不离一切相。即一切相说一切法,即一切法现一切相。他虽然现一切相,但无这种执著。大众听到第九地菩萨种种的音声后,就能开悟,这就是所说的「闻声而悟道」。菩萨有时又想放大光明,在大光明裡,演说种种法门。罗汉欲观察一切事的时候,他必须作意观察(入定),才能知道一切的前因后果。修证到八地果位的菩萨,已证得无功用行,就不须入定作意观察而能随时明白一切事态的因果。因為菩萨的智慧无上,不像罗汉那样拘谨。菩萨修学的大乘菩萨法,他的心能包太虚,量可周沙界。所以当他放大光明时,就能在大光明裡演说诸佛的妙法门。有时他又在身上每一个毛孔裡,都显现演说妙法,每一个毛孔都放大光明。或者有时菩萨心裡又想,甚至能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一切有形相的物体,和一切无形相的物体,都在说法,都在听法,所以说「皆悉演出妙法言音」。一个须弥山、一个日和月,和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瞿庐洲,又叫一四天下。三样合起就是一个小世界,积聚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就叫小千世界。积聚一千个小千世界,就叫一个中千世界。积聚一千个中千世界,就叫一个大千世界,因為小千、中千、大千,有三个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现在菩萨能在其中大显神通。或者有时菩萨只发一种言音,众生听了,也能随类各得其解。菩萨所发的言音,谓之圆音,不须经过别人翻译,自然变成各种不同的言音,徧法界的众生听了,皆悉明白。或者有时菩萨心中又想,把所有的言音,都变作法音,不单自己所发出的言音是在说法,就连每一类的众生所发的言音也都在说法。徧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说法:人说人的法,神说神的法,菩萨说菩萨的法,二乘圣者说二乘法,天上的阿修罗和人间的阿修罗,就说好勇斗狠的法。一切音声,都成為法音,常住不灭,就如现在的无线电一样,常播不息。或者有时菩萨又想,一切世界上的簫笛鐘鼓和歌咏的音乐声,所演奏的也都是法音,歌咏纯為讚扬三寳的梵音。或者有时菩萨又想能在一个字裡,一切法句的言音中,都能具体表明它的不同意义,而且圆满。或者有时菩萨心裡愿意使令不可说无量的世界,地水火风四大所聚积的中间,所有微尘,每一粒微尘裡,都能演出无量无边不可说那麼多的法门。

像这样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能随心所欲,没有得不到的,所以说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思议。菩萨的想,不是妄想,菩萨想做任何事,都不须早作打算,他是随愿都成的。我讲经要用翻译,因為我不是菩萨,我是个业障鬼。我的业障很多,因為我随时随处都在向人化缘。我化的是别人的烦恼,化人的业障,化人的贪心,化人的瞋心,化人的痴心,希望人人把这些不值钱的东西都布施给我。所以我这儿只有业障,没有别的寳物。

佛子!此菩萨。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咸至其前,一一皆以无量言音而兴问难。一一问难,各各不同,菩萨於一念顷,悉能领受。仍以一音,普為解释。令随心乐,各得欢喜。如是乃至不可说世界所有众生,一剎那间。一一皆以无量言音而兴问难。一一问难,各各不同。菩萨於一念顷,悉能领受,亦以一音普為解释。各随心乐,令得欢喜。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满中众生,菩萨皆能随其心乐,随根随解,而為说法。承佛神力,广作佛事,普為一切作所依怙。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善慧地的大菩萨,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众生,都到他面前来,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言,向他请问所不懂得困难问题,虔诚请求指示。而每个人所问的困难问题,各个不同。因為众生的品类不同,问题自然各有不同。菩萨只在一念之间,就能明白他们的意思,仍然用一种音声,普徧為众生解释。每个众生听了,都能瞭解,也能令他们随心满愿,得到各自所希望的解答,使令个个满心欢喜。像这样的情形,甚至有不可说的世界,其中所有的众生,在一刹那的时间,个个都以无量的言音而向菩萨提出困难的问题,每个困难的问题,它的义理又各有不同,然而菩萨只在一转念之间,就都能明白他们所问的困难之处。也用一种音声,普徧為大众解释,各随他们心中所欢喜的,令他们得到满意。更甚而言之,有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世界,其中各类的众生,菩萨都能随著他们心中所高兴的,随著他们的根性,随著他们所能理解,而為他们说法。菩萨仰承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广大普徧的作大佛事,普徧為一切众生,作他们所依持的、所怙念的师表。

佛子!此菩萨。復更精进,成就智明。假使一毛端处,有不可说世界微尘数诸佛众会。一一众会,有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众生。一一众生,有不可说世界微尘数性欲。彼诸佛随其性欲,各与法门。如一毛端处,一切法界处,悉亦如是。如是所说无量法门,菩萨於一念中,悉能领受,无有忘失。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善慧地的菩萨,三业清净,已达到圆满无漏的程度,又努力精进,勤修善业。所以他成就了无上的智慧,如日月般的光明。假使在一毛端的地方,有不可说世界微尘数的诸佛,都在那儿聚众作法会。每个法会,又有不可说世界微尘数的众生。每个众生,又有不可说世界微尘数的心性欲望,各各不同。虽然如此,但在法会的诸佛,仍能随著所有众生,契合他们的根性好乐欲望,分别赐与他们不同的法门。在每一毛端的地方,一切法界的地方,都是这样各与众生不同法门,也都这样演说无量的上妙法门。菩萨在一念之中,他能领受如上所说的无量微尘数的法门,而且永远不会忘记。江裡的水,时时淌流著:金山寺宣扬佛法,也是日日讲说。我们為了要续佛慧命,令正法常住,法灯长明;有一分鐘的呼吸,就说一分鐘的法,有十分鐘的呼吸,就说十分鐘的法,為法忘躯,不计得失。

佛子!菩萨住此第九地,昼夜专勤,更无餘念。唯入佛境界,亲近如来。入诸菩萨甚深解脱,常在三昧。恒见诸佛,未曾捨离。一一劫中,见无量佛,无量百佛,无量千佛。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佛。恭敬尊重,承事供养。於诸佛所,种种问难,得说法陀罗尼。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他虽然已经证得了第九地的果位,但他仍然是不分白天晚上,专心一意更加勤奋勇猛精进,丝毫不生一点其他思想。唯一只想能明白佛法,深入佛的境界,和亲近诸佛。同时希望进入诸大菩萨的甚深解脱境界,常在正定中。不管是在定中或出定的时候,他都能经常见到十方诸佛,不曾稍有离开诸佛的思想。菩萨在每一个时劫裡,定可见到无数的佛,无数的百多佛,无数的千多佛,甚至可以见到无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而且对每位佛都是恭恭敬敬的尊重,并谨慎承事诸佛。日常对诸佛的供养,也非常仔细周到。在诸佛的道场,遇有关於修持和义理方面的疑难,一定诚恳请问,因之得到乐说诸法的总持三昧,所修的善根功德,更加光明清净了。

譬如眞金,善巧金师,用作寳冠。转轮圣王,以严其首。四天下内一切小王,及诸臣民诸庄严具,无与等者。

菩萨如是的表现,就好像一块眞金,经一位善於冶金的名师,採用精巧的制金技能,来做一顶王冠,戴在转轮圣王的头上,以庄严王首。所有四天下的诸小国王和在朝的宰官大臣,以及百姓们,尽他们所有最名贵的装饰品,也没有一样可与这顶金冠相匹配的。转轮圣王分四等:金轮王统领四天下。银轮王统领三洲。铜轮王统领一洲。

此第九地菩萨善根,亦復如是。一切声闻辟支佛,及下地菩萨所有善根,无能与等。

在第九地的菩萨,他修积所得种种的善根,就好像这顶金王冠那样名贵。至於诸二乘圣者声闻缘觉,以及九地以前各地的菩萨,他们修积的善根功德,是不能和九地菩萨相提并论的,不可与九地菩萨齐等的。

佛子!譬如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身出光明。二千界中幽远之处,悉能照耀,除其黑暗。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復如是。能出光明,照众生心,烦恼黑暗,皆令息灭。

金刚藏菩萨深恐法会大众入了无闻三昧,於是大声疾呼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我现在要為诸位说一个譬喩:好像二千世界的统治者大梵天王,他的身上可以放出大光明,这种光可以照徧二千世界中遥远幽暗的地方。平时肉眼看不见的,普通的光线都不易照到的,大梵天王身上放出的光,就可以照耀到那些地方,使其黑暗立即消灭。证得第九地果位的菩萨,他所积聚的种种善根功德,就好像大梵天王的光明一样。他能现出他的智慧之光,照射入众生心之深处,令众生尽除身心烦恼痛苦,扫灭黑暗,而得到清凉。菩萨的智慧光明得来的因缘,是他在往昔多生多劫中修行的时候,心量旷远,没有妒忌心,没有障碍别人向道的心,没有一切不正当的思想,也没有欲念,一切清净无染。他一步一步修持梵行。因為他心地清净了,本有的光明就显现出来。如果他心地黑暗,本有的光明,怎样也显现不出来。菩萨和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他的思想光明磊落,只知利人,不思利己,以救人度人利人為己任。对於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如见有一个受苦的,他就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爱护的责任,才导致这些众生受苦。菩萨虽然如此普度众生,但他心意中是度而无度,利而无利,不曾存有一个「我已度了众生,我已救了众生」的心。他是彻底扫除一切,离了一切相。他的智慧光明,是因為把一切私欲妄想扫尽,没有了欲念,因此智慧之光辉,显现出来,照彻众生的心之深处,令众生的自性光明,也显现出来了。自性之光显出,自然把烦恼黑暗断除消尽了。诸位学修道的善士!切记要断烦恼,无论甚麼境界现前,不要烦躁衝动,不要乱发脾气。一有烦恼,就是破戒;一有烦恼,就现出了丑陋的面孔;一有烦恼,就被黑暗所笼罩著了,会表现见不得人的行為,是非常不光荣的。所以修道的人,无论遇有任何的境界现前,都要逆来顺受,忍人不能忍的事,绝不能迁怒於人。所以修行的人,要有眞正的智慧,和眞正的功夫,才能以人转境,不能因境转人。如何才能做到这种地步?唯一就是要息灭贪瞋痴。如能达到没有贪瞋痴的功夫,甚麼烦恼都会没有了,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很可怕的!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力波罗蜜最胜。餘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这位第九地的菩萨,他修积十种波罗蜜的功德,其中比较偏重于修「力」波罗蜜,其他另外九种波罗蜜并不是不修,但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而见机修行。「力」是帮助人的意思,绝不是持力来欺压弱者,横蛮无理,以己為胜。而是用以柔尅刚,以弱制强的绵绵慈悲毅力,来做别人所做不到的事,不肯做的事,不敢做的事。能利益大众的合於眞理的事,这才可称為「力」波罗蜜。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訶萨第九善慧地。若广说者,於无量劫,亦不能尽。

金刚藏菩萨又悲心切切,慈念谆谆的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前面所说的经文义理,不过是略略说一说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们,在第九善慧地修行的境界和相状。假若我向广大方面来说,就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恐怕也没有方法把这些境界说完。

佛子!菩萨摩訶萨住此地,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善能统理自在饶益。能為一切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分别演说波罗蜜行。随众生心,所有问难,无能屈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一切种,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当於一切众生中為首,為胜,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发勤精进,於一念顷,得百万阿僧祇国土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百万阿僧祇国土微尘数菩萨,以為眷属。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修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功德的大菩萨,他在第九善慧地的时候,大多数示现做二千世界的主宰者——大梵天的天王。当他统治二千世界时,他是一位贤能的天王,善能治理政事,教化天众,利益众生。他有神通,自在妙用。而且能為二乘圣者声闻缘觉,和诸地菩萨们,详细解释,分别演说诸波罗蜜的行门。倘若有众生对佛法的义理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能随众生的根性,理解能力,对他们仔细解释他们的疑难。不管任何困难的问题,也不管来问的人是有意问难,或眞求指示,他总是心平气和為他们详说明白,令来问的人自然心悦诚服。菩萨他有四无碍的智慧,绝不会被人问得答不出来,或被辩论失败的。菩萨对众生布施,是眞诚的,难捨能捨的。他教化众生,总不离用四摄法,常说慈爱众生的话,令那些刚强的众生,一听到他由慈悲心中流出的眞诚,用方便智慧之舌说的正语,不管贫富贵贱的人,没有一个人不随顺他,依止他,随他皈依佛,学佛法的。菩萨他只记得要利益众生,从来不想到要利益自己。他和众生常站在一起住在一起,所谓同行同坐同卧同食,一切和众生打成一片,因之众生都能受他的感化,眞正发菩提心。菩萨用四摄法教化众生,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善业,因為他从不曾离念佛的慈悲,以及念法的无上甚深微妙,念僧广种福田,念一切种,一切的智中之智。如此上勤求佛道,下化一切众生,这才是菩萨念兹在兹而不忘怀的佛事。菩萨又这样思惟:我应当在所有众生中,作他们的首领,代他们受苦受难,作一个殊胜的领导者,德性能力都胜过一切众生,捨己為人,做人不能、不愿做的有益於大众的事,乃至作為一切智者中的有智慧的依止者。这就是说他的智慧已达到如佛的智慧,他已是了脱生死,去欲断爱的无漏圣者。菩萨修行的目的,是在成佛,不是以达自了為满愿,否则他又何必努力勤修六度万行的, 菩萨, 行呢?这位九地菩萨如果勤修精进,就在一念之间,可以得到百万阿僧祇劫国土微尘数那样多的正定正受。一个阿僧祇就是无量数,现在有百万个无量数国土微尘数三昧,多到何种程度,简直不可想像。又甚而可以示现百万阿僧祇国土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作為他的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於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假若以菩萨往昔所发的殊胜愿力来说,自在示现,还可超过上面所说的数目。乃至用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来计算,也不可能知道得清楚明白。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无量智力善观察 最上微妙世难知

普入如来祕密处 利益众生入九地

金刚藏菩萨恐怕法会中的诸位菩萨,对前面他所讲过的道理,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於是用偈颂的方法,简单的重复一遍。这几句经文,是结集经文的圣僧大德们,体会金刚藏菩萨当时悲心切切,循循善诱的苦心德行,希望加强后世众生德注意力而加上的。希望有缘听到的善信诸君们,发勇猛精进心!

无量智慧力的来源,前面曾经讲过,是从往昔修习清净梵行得来的。第八地菩萨已经修得不动的智慧,他已达到无逆无顺、无惑无欲、无是无非、无好无坏、无成无败、无善无恶的境界。他完全不為外境所转,而能转一切境界,所以称為不动地菩萨。他此时已是内无心、外无物,把根尘识都停止了活动,受智之所示,不受识的意念。眼不為色尘所汚,耳不為声尘所惑,鼻不為香尘所诱,舌不為味尘所移,身不為触尘所摇动。如此就生出了无量智慧。无量的智慧,就是无量的力量。用智慧的力量观察诸法实相,乃至「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眞实意」。这种甚深微妙法,世上的凡夫怎能懂得!祇有八地菩萨证得了妙观察智,可以深入佛的秘密法藏之处才懂得。佛的秘密法藏之处,就是「為彼说而此不知,為此说而彼不知,為彼此互说,而彼此互不知。為彼此互说,而彼此互知」。这种秘密处,就是微细处,就是难知处,就是不明白之处。菩萨勤修佛道,就是要求如佛的智慧,入如来的秘密处。入此深处,得到无上智慧之力,才能普徧观察众生,利益众生,也就进入了第九地——善慧地。如果菩萨在第八地时不继续努力,勤求上进,就在那儿永作不动地的菩萨,那永远也不会证得佛果。

总持三昧皆自在 获大神通入众剎

力智无畏不共法 愿力悲心入九地

菩萨精勤上进,到达第九地的果位,得到了百千万亿那样多的总持三昧——梵语叫陀罗尼。随心如意,无所不自得,变化无穷。获得了如是自在,如是神通,能化身无量数,徧入十方诸佛的国土,随缘教化众生。菩萨此时也获得了如佛的无上的智慧、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虽还未福智圆满,但如佛一般的神通妙用,多数已修证到了。菩萨进入第九地,是本著他一贯的愿力,和他本有的大悲心為首的因素,所以才很顺利的入第九地。

住於此地持法藏 了善不善及无记

有漏无漏世出世 思不思议悉善知

住在第九地的菩萨,他能领受修持诸佛的秘密法藏,所有八万四千法门,他都能照了,能深知诸法实相。他知道「善」与「不善」的区别。修「十善」就是「善」。造「十恶」就是「不善」。既不属於「善业」,也不能算是「十恶」的业行,这种表现就是不善不恶,就叫「无记」。这些他都清楚明白。「有漏」:就是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就不容易清净,就易生贪瞋痴的意念。如果能息灭三毒,勤修三慧——戒定慧三慧业,虽然还谈不上达到无漏,但总是在朝向「无漏」的方向迈进。「无漏」:就是要做到断欲去爱,没有坏习气,没有烦恼无明,没有嫉妒障碍,不自私不自利。更明白的说:就是要断除无明情欲,能做到这种地步,就达到了无漏的境界。无漏是不会漏到三界来受生死轮廻了,也可得到漏尽通。漏尽了,漏乾了,乾了情爱,乾了贪欲。大家因為没有听过有关「无漏」的明白解释,所以还有漏,希望听了这种道理以后,奋勉力行,以求达此胜妙境界。世:是世间,世间上一切的事物,就是世间法。我们身处世间人类之中,就应该谨守世间人类的三网五常的正法。三网:君臣、父子、夫妇。五常又叫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出世:就是捨俗出家修道,把欲界的欲断了,把色界的色也破了,对无色界也空了,如此才算眞正的出了三界之家。断了欲、除了爱,才是眞的清净无染捨了俗世。专心修学佛道,过梵行的生活,这就是出世。修学佛道的最后目的,就是证果。证初果断三界八十八品的见惑。证二果三界断欲界九品思惑,再断色界无色界的七十二品思惑,也就是八十一品的思惑。证四果,称為阿罗汉果,从此不受生死的流转,称為出世的圣人,这是修小乘的最高果位。如果不发大心度众生,不廻小向大,就只能被视為自了汉,故当年佛责备那些证四果的阿罗汉為「焦芽败种」。原因是因為入世太苦,度生不易,行大乘的菩萨道很难,要吃尽千辛万苦,所以那些证四果的圣者,能了脱生死就於愿足矣,不再作大乘的法器了。思是用意识去探究,希望得到一个答案。不思就是不去研究。世间上所谓聪明的发明家、科学家,他们的世智辩聪,达到顶点。他们脑筋灵敏,思想精细,发明种种事物,创立各种理论,这就是思议法。菩萨对於思议和不思议的一切法,他都能清楚明白。

若法决定不决定 三乘所作悉观察

有為无為行差别 如是而知入世间

九地菩萨他有择法眼,对於诸法有正确的认识,知道甚麼法是有决定性的,甚麼法是无决定性的,所谓「法无定法」,这必须有高度的智慧,不能任意自為。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圣者们所作所為,他也都能详细观察。有為是有所作為,有相状的,称為有為法。无為是无所作為,就叫无為法。这两种行事的差别,在九地菩萨的心目中,他是行无所事的。他虽修行六度万行,利益众生,但他心裡却没有一点执著,从不自夸,或者标榜。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不著於六度万行的名和境相。菩萨了知这两种作為的差别,所以他很自在的入世度生,行菩萨道,毫无艰苦困难。

若欲知诸众生心 则能以智如实知

种种速转坏非坏 无质无边等众相

菩萨假若想知道众生的心意,他就以他修得的最大智慧——他心通,就能实实在在的明白了。种种的业,很快就有所转变,或者会变坏,或者不会变坏。有的事是有形体的,有的事是无形无实质的。有的有边际,有的无边际,这些种种的道理,种种的相状,菩萨都能知道。

烦恼无边恒共伴 眠起一义续诸趣

业性种种各差别 因坏果集皆能了

烦恼是无量无边,它总是常常跟随著,做人的伴侣。随眠的烦恼生出一种的意思,或者多种的意思,因之延续在六趣中不能出离。众生的三业,造成不同的业性,有时在因地种的善因不纯,善因坏了。在果上恶业先成熟了,因此烦恼集聚而受果报。这些前因后果相互牵连的关係,九地菩萨都能明白知道。

诸根种种下中上 先后际等无量别

解性乐欲亦復然 八万四千靡不知

众生的根性,种种不同,有下根的就是劣根,或叫软根,软弱无能的。中是中根,既非上智,也不是下愚,普通平常的人,是佔人类中成份最多的一种。上是上根,就是有上智的最聪明的人。上智有世间的上智和出世的上智。先际是过去世,后际是未来世,这两者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种种不同根性的众生,在不同的时间裡,他们的理解力不同,生性不同,喜乐厌恶不同,要求欲望不同,种种色色,概括来说,大约有八万四千种。菩萨以他的分别智,而分别了解。

众生惑见恒随缚 无始稠林未除翦

与志共俱心并生 常相羈繫不断绝

凡夫不同于圣人的地方,就在迷与悟上分别。凡夫被事所惑而迷於理,圣人明白义理,透达一切事。众生受苦也就是因為受世事幻化所迷惑,自我观念重,偏见纷扰而起諍论。这是一种习气,纵然经过累世多劫,它总是紧紧的跟随在八识田中,缠缚著意识不放鬆。纵无始以来,无明烦恼就像密密的丛林,未曾剪除掉。虽然有不少人想逃脱惑见的随缚和无明的稠林,立志向道,追求佛法。但这种无明惑见,它也紧跟著善心一并增长,总是互相羈繫著不能断绝。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这偈的写照。

但唯妄想非实物 不离於心无处所

禪定境排仍退转 金刚道灭方毕竟

如果能遇著善知识的指引,一心信佛所说的教诲,这时就能明白一切的妄想,非但不是实有,而且都是虚幻,没有一个定时的,所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修学禪定,可以调摄心身,增加定力。如果没有明师指导,不但不能得到修学的方法,往往误入魔境。修禪的人最怕不认识境界;不认识境界,就不能转境界;不能转境界,就会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就容易退心,退失菩提心。一直修到金刚道灭——金刚后心的程度,这才是达到究竟不会退转的功夫——三不退。证到三不退时,才没有危险。所以修道的人,最忌被境界所转,境界来了不认识,境界去了又后悔。什麼叫境界?凡是身外能见到的、能听到的,心裡所能想到的,都是境界。种种境界发生了,要能逆来顺受,迎刄而解。有当机立断的智慧,就不会生起见惑、思惑、闻惑(闻惑这名词在教乘法上是没有的,是我跟著见惑、思惑而创造的)。修学佛道的人,不分在家出家,都要有眞正的智慧,才不会被境界所迷惑,才不会退失菩提心。

六趣受生各差别 业田爱润无明覆

识為种子名色芽 三界无始恒相续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叫人不要执著一切。人生就如金刚经上说:「如梦幻泡影」。一般世俗不信因果,起惑造业,颠倒黑白,所以永在六趣中流转,循环无端,不知求觅出离的道路。所谓「出马腹,入驴胎,阎王面前几度囘。刚从帝释殿前过,又到阎君锅裡来」。这就是说众生造业受生,六趣受生不同的原因,就在所造业因上分别。如果要明白自己的「业因」,「今生受者是」。如果要知道「来世的果报,今生作者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平时擧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故云:「无心无念无识田,私欲杂念是罪愆」。又说:「心止念绝眞富贵,私欲断尽眞福田」。「识」是第八阿赖耶识,又叫含藏识,它把所造的善恶业及念,都收藏在内。「业」就像一块田,所做善恶事,所动的善恶念都是种子,一点一滴,不分大小轻重,都下种在业田裡。「爱」就是水,来滋润业田的种子,还加上无明覆盖著,就像温床培育这些种子生根萌芽。识成就了,伴侣著堕入三界裡。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无始也无终的,永远相续不断。

惑业心习生诸趣 若离於此不復生

众生悉在三聚中 或溺於见或行道

因為见惑闻惑思惑和内心积习,就生起了诸趣的因素,如能把惑业断除了,心裡的积习自然没有了,也就不会再生到三界裡来。众生都在三聚裡。①绝对正。②绝对邪。③可正可邪。有的沉溺在见惑裡,有的也知道勤学佛道。

住於此地善观察 随其心乐及根解

悉以无碍妙辩才 如其所应差别说

修证到第九地善慧地的菩萨,他已证得了妙观察智,所以他善於用这种妙观察智来观察一切事态的因果道理。他教化众生时,必观机逗教,随应著众生的兴趣和根性及理解力而為说法。菩萨以无碍的智慧,殊妙的辩才,因人说法,因才施教。针对著众生需要,适合众生的优点,分别横说竖说,尘说刹说,通达圆融,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化不同根性的众生,皆令乐入佛道。

处於法座如师子 亦如牛王寳山王

又如龙王布密云 霔甘露雨充大海

这位九地菩萨,当他在大法座上说法的时候,他庄严的法相,就像师子一样,不怒而威。也像牛中之王,又像一座寳山巍巍然。又像龙王兴云布雨的时候,自然令人感到一股威势袭临。它所降的雨,正是众生渴求的,就如同甘露法雨一样,充满了四大海。

善知法性及奥义 随顺言辞能辩说

总持百万阿僧祇 譬如大海受众雨

菩萨他深知诸法的实相,也明了诸法奥妙的义理。他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性,随顺众生不同的语言音声,对众生反覆辩解诸佛所说的甚深微妙法,令众生各得其解。菩萨证得的陀罗尼门有百万阿僧祇那样多,也得到微尘数那样多的总持门。这就好像大海不拒细流一样,不管哪儿的江河湖裡的水,都会流归於大海裡。受众雨,就是不拒一切的细流,终入於大海。

总持三昧皆清净 能於一念见多佛

一一佛所皆闻法 復以妙音而演畅

总持三昧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正定正受,都是清净无染的。菩萨能在一念之中见著无量那样多的诸佛,他在每一位佛的道场裡,都可以听到诸佛讲经说法。他听了佛法以后,就能用他微妙不可思议的音声,对众生演说,而且非常清楚流畅。

若欲三千大千界 教化一切诸群生

如云广布无不及 随其根欲悉令喜

假若菩萨想在三千大前世界裡,普徧教化所有的各类众生,就像天上的云,广布满天空,没有一块天空不普及的。虽说是无量数的众生,但菩萨都能随著他们的根性,一一教化,使令每个众生都得著法喜充满。

毛端佛众无有数 众生心乐亦无极

悉应其心与法门 一切法界皆如是

在每一根毛端的地方,都有无数的化佛,也有不知多少的化众生。在无量阿僧祇国土中的众生,他们心所想的喜乐,也是无量到於极端的。菩萨都能适应他们的心理,给于他们应机的法门,令他们都乐意修学。像这样的情形,并不是限於一个世界,而是普及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的国土裡,都是这样。

菩萨勤加精进力 復获功德转增胜

闻持尔所诸法门 如地能持一切种

菩萨勤勉精进,奋力修学,因此获得的功德,一天比一天更加殊胜。在十方诸佛的道场所闻持的各种微妙法门,它的妙用,就好像大地能载万物,能生长万物一样。

十方无量诸众生 咸来亲近会中坐

一念随心各问难 一音普对悉充足

十方世界,无量无数的众生,大家都来到佛的法会中,亲近诸佛,恭恭敬敬的坐在那儿聆听说法。这些众生各各提出他们不明白的困难问题,向菩萨请求解答,菩萨在一念之间都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和所需要的答覆。菩萨用一种音声,普徧对大家解说,能充分满足众生的要求。

住於此地為法王 随机诲诱无厌倦

日夜见佛未曾捨 入深寂灭智解脱

住在第九善慧地的菩萨,能够做法中之王。教化众生能知道随众生的根性对他说法,就是应以何身得度的,就现那种身份為其说法。谆谆教诲,诱导其明白佛法,从不生厌倦的心。菩萨日夜都能见到许多佛,但他并不曾捨却一念之间的时间而不见佛。菩萨深入诸法常寂灭的智慧,和解脱的眞理法门。

供养诸佛善益明 如王顶上妙寳冠

復使众生烦恼灭 譬如梵王光普照

菩萨殷勤供养十方诸佛,获得善根日益明净,智慧也更加光明,就好像转轮圣王头上的上妙寳冠一样,其他任何小国王以及臣民的寳冠都无能比拟。更能使令众生的无明烦恼都灭除掉。就如大梵天王的光明,可以普照到二千世界。

住此多作大梵王 以三乘法化众生

所行善业普饶益 乃至当成一切智

住在第九善慧地的菩萨,以他这时的功德,智慧,神通妙用,多数示现做大梵天的天王。他用声闻、缘觉、菩萨三种方法来教化他的众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业,能够普徧利益一切众生,乃至於将来,这些众生可以成佛。

一念所入诸三昧 阿僧祇剎微尘数

见佛说法亦復然 愿力所作復过此

菩萨在一念之间,可以入一切的三昧。在一念之间,可以到无量数微尘那样多的刹土。在一念之间可以见到无量数的诸佛,也可以在一念之间对无量数的众生演说妙法。这种神通妙用,在菩萨是轻而易擧,如果以他往昔的大愿力而言,更可超过这些数字。

此是第九善慧地 大智菩萨所行处

甚深微妙难可见 我為佛子已宣说

以上所说的一切,是第九善慧地的菩萨,在修学第九地时的过程境界。也正是有大智慧的九地菩萨,所修行的法门。这种法门是甚深微妙的,难能可贵的,不容易亲见的。现在我已為诸位佛子宣说圆成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十法云地

净居天众那由他 闻此地中诸胜行

空中踊跃心欢喜 悉共虔诚供养佛

净居天;又名五净居天,是色界第四禪证不还果的圣者所生的地方,唯圣人居,无异生杂类。其天有五处——①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②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③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④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⑤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净居天的天民其数甚多,不能统计。那由他是印度十六个大数目之一,不知确实数目之意。那些天民听了金刚藏菩萨讲说九地的胜行境界,和九地菩萨发心精进修行的实在表现,以及成就的殊胜果位,神通妙用等种种「胜行」之后,他们心中欢喜到极点,於是大家都踊跃起来。净居天本来就在虚空之中,是由天人的净业功德,神通所化现的一块乐土,没有界限,也没有一个实体。踊跃就是而今的舞蹈,天人们的舞蹈是文雅婉约的,令人见了,赏心悦目;绝不像现在的摇摆舞,完全是一种色情狂的野变动作,徒然引人步入迷糊的幻灭中。在空中居住,也不算幻想,大概到千年以后,地球上的人住满了,海里也住满了,自然就会向空中发展。科学家门会发明一种空中楼阁,住到里面,上不沾天,下不着地。虽然同样住在空中,不同的地方就在净居天乃為净业功德所化现,是没有界限自在殊胜的清净乐土。人為的空中楼阁是否又像地球上一样,充满罪恶染汚呢?天人们欢喜踊跃,万分虔诚恭敬,用极恳切的心意表现供养诸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和十方三世诸佛世尊。

不可思议菩萨众 亦在空中大欢喜

俱然最上悦意香 普熏众会令清净

这时不但净居天的天众们欢喜踊跃,就连十方国土来此法会的菩萨们——无法测知有多少菩萨。诸佛以佛眼观之,也不能知道有多少,所以说「不可思议菩萨众」。他们纵然有「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定力,这时也被欢喜心所激动而踊跃到空中。同时他们都燃上最名贵的香,这香的香味,使人闻著心悦意畅,普及每位天人和菩萨,身心清凉。

自在天王与天众 无量亿数在虚空

普散天衣供养佛 百千万种繽纷下

这时大自在天的天王和大自在天的天众们,也是有无量亿数,他们也踊跃在虚空中,用寳贵的天衣来供养诸佛。天衣是无缝的,与现在的尼龙衣相似。不过尼龙是人工造成,天衣是自然有的。因為天人有这种福报,他们的衣食住都随念而有,不需费心费力去求。天衣无缝,这话乍听,以為无缝不能透气,但天人不像人类的呼吸要靠外面。天人是有形无质的,他祇是一股灵气,他的呼吸是在内里。天衣是最寳贵的,所以他们用来供养诸佛。有百千万种的天衣,在空中飘扬,如像「天雨寳花,繽纷而下」。不过这是「天雨寳衣,繽纷而下」。

天诸婇女无有量 靡不欢欣供养佛

各奏种种妙乐音 悉以此言而讚叹

这时诸天——净居天、大自在天,还有其他各天的天女们,也不知有多少,她们欢喜踊跃,各演奏最美妙的音乐,合唱出优雅的音声,以此表现供养诸佛,并以颂辞讚扬十方诸佛。

佛身安坐一国土 一切世界悉现身

身相端严无量亿 法界广大悉充满

天女们称扬讚叹佛的功德无量,殊妙相好,福慧具足。佛身则安閒端坐在他的国土中。其实当每位佛出世示现成道的时候,并非只有一个国土的圣者和有缘的人看得见;在其他一切世界也同时示现成佛,显现成道的盛况。佛示现成道时的身相,是无上的端庄,无量亿难以形容的相好。尽法界广大无边的国土里,没有一粒微尘不是充满了佛身禀好端严,所以说「法界广大悉充满」。

於一毛孔放光明 普灭世间烦恼闇

国土微尘可知数 此光明数不可测

佛在每一个毛孔里都放大光明,一一光明又化出无量光明。无量光明又不离开一光明,所以说是「大光明」。这种光明的妙用,能把世间的烦恼黑暗灭除。众生见道这种光明,就破除了他们最大的黑暗——贪瞋痴。没有了贪瞋痴,就没有了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了黑暗,就是光明,就是佛身充满法界。十方世界国土里的微尘,可能把它计算清楚,可是对於诸佛所放出的光明,光度究竟有多少?究竟能照射多少远的强力?究竟能照明若干地方?却没有谁能算得出,没有谁能用譬喩说得明白,更没有仪器能测量它。

或见如来具众相 转於无上正*轮

或见游行诸佛剎 或见寂然安不动

佛出现於世,示现的相状,是随著众生的品类而所见不同的。有的众生看到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在那儿转无上的*轮,教化众生。或者有的众生又看到佛正游行於十方诸佛的国土里,做大佛事。或者有的众生看到佛在那儿寂然静坐,安稳不动。

或现住於兜率宫 或现下生入母胎

或示住胎或出胎 悉令无量国中见

或者有的众生看见佛诸住在兜率天里,正在那儿候补佛位。或者有的众生看见佛将降生到人间,在那儿观察因缘,考虑降生的族姓,和选择一位有大福德善根的人,作他示现的佛母,然后入到母胎。住胎十月,出胎,完全合乎正常人出生的相状。因為佛的本意,是要人们知道佛也是一个凡人,经过修学佛道,而后证悟,成為功德善根圆满具足的佛。在经典上虽然说到佛是乘愿再来,但八相成道,是示现给众生看的。他在母胎中时,仍在转大*轮,為一切众生神鬼说法,作大佛事。这是菩萨的境界,佛的神通妙用。对此种说法,不必去深究,也不必生妬疑,这不是一般凡夫所能了解的。佛示现以上各种现象,并不是限於一个国土,他是使所有十方诸佛国土里的众生,都能见到的。

或现出家修世道 或现道场成正觉

或现说法或涅槃 普使十方无不覩

有的众生看见佛示现出家的老比丘相,他正在修世间上一种难忍的道,难行的道,也就是众生难信的道。或者又见佛在某个国土里的菩萨道场,坐在菩提树王的金刚座上始成正觉——证道成佛。或者又见佛现身在说法,教化诸大菩萨。或者又见到佛示现将入湼槃的相。以上各相,就是佛的一生八相成道的相状。佛以他功德所成就的神通妙用,普徧使十方世界的众生,没有看不见这些境界的。每个众生都觉得佛是专对自己说法,这就好像太阳普照世界,令所有的有情无情都觉得太阳正照射在自己身上,同一个道理。

譬如幻师知幻术 在於大众多所作

如来智慧亦復然 於世间中普现身

前面所说的八相成道,转大正*轮,教化一切众生种种相状,这好比幻术师。他懂得变戏法,用虚幻不眞实的手法,在大众面前,变出许多迷人耳目的事物,令人堕在虚幻中。佛教化众生,也正像幻术师一样,示现八相成道的相状,為的是对众生说法,希望众生见了,能反迷归觉。诸位!对众生说法的,并不只有佛,和目前的法师。我说这话的意思,是要诸位瞭解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在那儿说法。有情的说有情的法;善人说善法,正人说正法,教人修十善,学八正道,种善因得善果。恶人说恶人的法,邪人说邪人的法,杀人的说杀人的法,放火的说放火的法。做十恶的事,堕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种恶因得恶果,令人见了,能生警惕之心,捨邪归正,去妄返眞。蚂蚁在那儿说蚂蚁的法,令人见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有许多小动物之所以能抵抗大若干倍的动物,就因為它有团结力。蚊虫说的是蚊虫的法,牠说牠前世因為过贪,贪人的财物,不择手段,这生虽然变作了蚊虫,还是要吸人的血。无情的花草树木山石,也在说法;它虽不能说人的语言,但它春天生,夏天长,秋天落,冬天又孕育著明年的新芽。缘觉就因观万物的变化而悟道,他「春观百花开,秋覩黄叶落」。如果不是万物在那儿说代谢的法,他怎能触境而豁然开悟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般若智慧的表露。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明瞭万物都在对你演说妙法,那时还有甚麼烦恼可言?又有甚麼烦恼可生?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境与人同」。没有甚麼可留恋的,没有甚麼放不下的。亲友、财產、荣誉、势力,无常一到,甚麼也带不走,黄泉路上还是个孤魂,故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今天说法,明天说法,日说夜说,其实又有何法可说?「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今天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话是对上智的圣者所说,也是有上智圣者的智慧才能悟入。如来得智慧,神通妙用,也是如同幻师一样,在世间十方国土,都普徧示现他的身相。

佛住甚深眞法性 寂灭无相同虚空

而於第一实义中 示现种种所行事

佛是住在甚深的眞实法性之中,寂然不动,了了常明,甚麼相也没有,如同虚空一样。所以说「佛身徧满虚空」,这是指佛的法身而言。「甚深眞法性」就是妙有,「眞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眞空。眞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眞空是离相绝言的。「第一实意」,就是眞实义之意,也就是第一义諦,第一圣义諦。佛在眞实义諦之中,示现种种妙有,所行的事理,都是离相绝言的。

所作利益众生事 皆依法性而得有

相与无相无差别 入於究竟皆无相

佛因為慈悲心切,放不下众生,他就摄尽善巧方便的法门,对众生说法,教化众生,度众生出苦海。这可譬如世间上慈母心一样,虽然子女都已成年,而仍视之如稚子,饮食寒暖,仍不时叮嚀,俗谓「老婆心肠」,就是指慈悲心而言。佛也就像一位慈母,时刻注意利益众生,从不计较众生对他的反应好恶,即使众生因造恶业而堕入地狱,佛也不惜入地狱去救度他们,劝令众生发菩提心,改恶向善。佛这种心肠,所作的利益于众生的一切事,都是依著眞如实相法性的本体而做的。相和无相本来没有甚麼分别,一切都是虚妄。如果达到「究竟本源」的境界,自然「即相离相,即空离空」了。

若有欲得如来智 应离一切妄分别

有无通达皆平等 疾作人天大导师

假若有人要想得到如佛的智慧,就必须离开一切妄念,一念不生。如能一念不生,全体的光明智慧就可以显现了。如果六根忽动,生起妄念,就像乌云遮著太阳一样,遮的就是智慧光明,也就是自性。自性被遮,就变成了无明。无明的意思是想分别,想知道,而所得的都是妄分别,所知道的却是颠倒而违背自性的邪见。如能对「有无」的道理都通达明白,知道:「即有為,即无為。即无為,即有為」,这个相对的道理,自然就通达有无是平等的,空有是平等的,是非是平等的,善恶是平等的。能把这种根本问题明白了,很快就可以作人天的大导师,也就是证得佛的果位,成佛了。

无量无边天女众 种种言音称讚已

身心寂静共安乐 瞻仰如来默然住

无以数计的天女们,用各种不同的言语和声音,称扬讚叹诸佛之后,结束了她们欢欣踊跃的音乐会和舞蹈的节目。她们的身心由热烈的情绪,转入寂静安乐的气氛之中,静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注视著被她们所讚扬的佛。

即时菩萨解脱月 知诸众会咸寂静

向金刚藏而请言 大无畏者眞佛子

当大众都沉入肃穆的气氛中时,解脱月菩萨知道法会中的大众所以寂静的原因,是為了想听金刚藏菩萨继续演说第十地——法云地的无上法门。於是他就向金刚藏菩萨请法,说:你是位大无畏的菩萨,你是从佛口生的眞正的佛弟子。

从第九地入十地 所有功德诸行相

及以神通变化事 愿聪慧者為宣说

从第九地的法门进入第十地的法门,其中所应修积的功德,和修行的相状,种种游戏神通,和一切变化事物的表现,希望你这位聪明而有眞智慧的菩萨,為我们宣讲解说,令我们知道十地的法门而能证得十地的果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訶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从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是无量智慧观察觉了已。善思惟修习。善满足白法。集无边助道法。增长大福德智慧。广行大悲。知世界差别。入众生界稠林。入如来所行处。随顺如来寂灭行。常观察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名為得一切种,一切智智受职位。

当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法,说完了法会大众的希望以后,这时金刚藏大菩萨就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你这位佛的弟子!你可知道大菩萨们修行种种法门,积聚种种善根,从初地——欢喜地,经过一地一地到达第九地的中间过程,像经上所说的,是以他无量的大智大慧,恒常观察一切众生的心相。完全都明白之后,又能勤勉无懈善於思惟诸佛所说的微妙甚深法,发大菩提心,如理修习。又力求圆满具足一切没有染汚的善法,不但在行為上表现清净,而且要做到从内心里眞正清净,这样才能圆满白净法。又要积聚无量无边能帮助成道的法门,才能增长他的大福大德大智慧。普徧广行大悲,愍念一切受苦众生,知道十方世界不同的地方,深入众生界,知道一切众生都在烦恼的稠林中,受苦受难。能证得佛所修行的和他所得的果位。常常随顺著佛,修习寂灭的行门。常常观察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些就是名叫一切的种——智慧,一切智慧中的大智慧,而秉受菩萨的灌顶职位。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如是智慧,入受职地已。即得菩萨离垢三昧。入法界差别三昧。庄严道场三昧。一切种华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虚空界广大三昧。观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众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现前三昧。如是等百万阿僧祇三昧,皆现在前。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得到如上所说那样的大智大慧,入了第十地——法云地,受菩萨职位之后,就得到了菩萨的离开一切染垢的正定正受。又得到了能入於所有法界,其中不同的法界的正定正受。又得到庄严道场的正定正受。又得到所有的华放光的正定正受。又得到犹如大海中所藏的寳藏的正定正受。又得到海印发光的正定正受。又得到如虚空一样广大的正定正受。又得到能深入诸法自性的正定正受。又得到能知道一切众生心意和他们行為的正定正受。又得到十方诸佛都能现在前面的正定正受。像以上所说种种不同百万阿僧祇的正定正受,都能现在目前。

菩萨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别。其最后三昧,名受一切智胜职位。此三昧现在前时,有大寳莲华,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寳,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诸法如幻性,众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诸天处之所能有。毗瑠璃摩尼寳為茎,栴檀王為臺,码碯為鬚,阎浮檀金為叶。其华常有无量光明,众寳為藏,寳网弥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為眷属。

菩萨由第九地转入第十地的时候,他所证得的一切三昧——正定正受,都已能方便善巧,运用自如了。假若要入何种三昧,或欲生起何者三昧,都能随心自在。他亦深知一切三昧所生的神通妙用,有不同的差别作用。那种最后的三昧,名叫「受一切殊胜智慧的职位」。当这个三昧现到菩萨面前的时候,有一株大寳莲华忽然在菩萨面前生出来。这株莲华的大小,相等於百万个三千大千世界。它不同于普通莲华,它是用种种上好的寳石,互相配合镶造而成的。在莲华上还造出许多巧妙事物以作庄严的饰品,其精巧构设,超过一切世间的境界,是世间的人根本不能想像得出的。因為这是十地菩萨经过无量劫,修积聚种种善根福德所生起的。是十地菩萨证悟诸法皆虚幻,了知一切法没有本体的。是所有菩萨共同修行之善业所成就的。这株大寳莲华常常放出广大璨烂的光明,普徧照到十方法界,不是诸天的地方所能有的。大寳莲华的茎,是用毗琉璃摩尼寳做成的。栴檀中最上好的栴檀王做它的臺。玛瑙做莲华的蕊鬚,阎浮檀金為叶。这莲华经常放射出绚丽的光明,其中含藏著许多寳物,还有寳网所覆。此外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数的莲华围绕,作為大寳莲华的眷属。

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无量菩萨以為眷属,各坐其餘莲华之上,周帀围遶。一一各得百万三昧,向大菩萨一心瞻仰。

这时,十地菩萨端坐在这个大寳莲华座上,他的身体的大小,恰恰正好与这莲华相称。另外有无以数计的菩萨,作為这位大菩萨的眷属。他们就坐在四周的莲华上,大家围绕著十地菩萨和大寳莲华。这些菩萨,也都已证得百万的三昧。大家一心专注,仰望著坐在大寳莲华座上的十地菩萨。

佛子!此大菩萨,并其眷属,坐华座时。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满十方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动。恶趣休息,国土严净。同行菩萨,靡不来集。人天音乐,同时发声。所有众生,悉得安乐。以不思议供养之具、供一切佛。诸佛众会,悉皆显现。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十地菩萨和他的眷属——其餘的诸位菩萨,他们坐在莲华座上的时候,那莲华座所放射的光明,以及他们所说的话,发出的音声,普徧充满了十方法界。所有十方的世界,都一齐震动起来了!三恶道里的苦刑也停止了。十方国土也清净庄严了。曾与菩萨同参共修过的菩萨,没有一位不亲自到法会观礼。人间和天上同时奏起音乐,百千万种音声同时发出。所有十方世界的众生,大家都感到安稳快乐。用不可思议的上妙物品,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在十方诸佛的法会道场里,都显现出这株大寳莲华和十地菩萨及诸菩萨的法相庄严。

佛子!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於两足下,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大地狱,灭众生苦。於两膝轮,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畜生趣,灭众生苦。於脐轮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阎罗王界,灭众生苦。从左右脇,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灭众生苦。从两手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诸天、及阿脩罗所有宫殿。从两肩上,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声闻。从其项背,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辟支佛身。从其面门,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初始发心,乃至九地诸菩萨身。从两眉间,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受职菩萨,令魔宫殿悉皆不现。从其顶上,放百万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道场众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十地菩萨当他坐在大寳莲华座上的时候,在他的两脚下面,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这光的光芒,可以普徧照射到十方世界中各个大地狱里。光芒射到的地方,可以灭除在地狱中受苦刑的众生的痛苦。又在两个膝轮处,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普徧照到十方世界一切的畜生,可以息灭畜生道的众生痛苦。又在他的脐轮的地方,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可以普徧照到十方世界中阎罗王的地方,息灭那些饿鬼的痛苦。又从他的左右两脇中,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可以普徧照到十方世界的人,灭除受苦受难的人们的痛苦。又从两手中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普徧照到十方诸天和阿修罗的宫殿。又从他两肩上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普徧照著十方诸声闻者,令他们破无明显法性。又从他的项背放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普徧照著十方世界的诸辟支佛圣者,令他们发大乘心。又从他的面门上放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普徧照著十方世界初发心的菩萨,以及到九地的诸位菩萨们。又从他两眉间放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普徧照著十方世界受职的菩萨——受灌顶位的大士。这种光明乃是大菩萨威德的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魔王的宫殿都被掩蔽,不能显现了。又从他的顶门上放出百万无量数的光明,有如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光明,普徧照到十方世界诸佛的法会道场。十地菩萨所放的大光明,照徧了十方法界,因之十方法界无一处不是大放光明。

右遶十帀,住虚空中,成光明网,名炽然光明。发起种种诸供养事,供养於佛。餘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九地所有供养。而比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諭所不能及。其光明网,普於十方一一如来众会之前,雨众妙香,华鬘衣服,幢旙寳盖,诸摩尼等庄严之具,以為供养。皆从出世善根所生,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若有众生见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上面所说的大光明,照徧了十法界之后,在法会中向右边绕了十帀,就停在道场上面的虚空,结成了一个大光明的罗网,这个光明网的名字叫「炽然光明」。这时十地菩萨又发心做各种供养佛事——财供养、法供养,用以供养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所供养的物品,都是上妙名贵的稀世之品,不但人间少见,就是把那些在法会中的菩萨——包括从初发心以至九地的菩萨们所陈供的一切供品,与之相比,百分之一也及不上。甚至想用算数的方法来衡量也不可能,想找一个适当譬喩也找不出来。这个光明网,普及到十方每位佛的道场法会之前,并在光明网中,散放出如雨般的上妙好香。更有华鬘、衣服、幢幡、寳盖、摩尼寳等等的庄严供品,无不圆满齐备,以之供养诸佛。这些稀世之珍的上妙供具,并不是世上可以谋求得来的,而是从菩萨过去生中修行的菩萨道中,成就了出世的功德,而生出来的善根,才有这种的境界。它超出了一切世间的境界。假若有众生能见到这种境界,他必定可以得到不退转於正等正觉的无上佛道了。

佛子!此大光明,作於如是供养事毕,復绕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诸佛道场众会,经十帀已。从诸如来足下而入。尔时诸佛及诸菩萨,知某世界中某菩萨摩訶萨能行如是广大之行,到受职位。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个大光明网做完了供养诸佛的供养事以后,又右绕十方一切世界,和所有诸佛的道场法会。右绕了十帀之后,这个光明网就从十方世界每位如来的脚下而入於诸佛之身。為什麼十地菩萨顶上放出的光要入於佛的足下呢?这有两种意思:①是表示最高深的敬意。十地虽然已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在诸佛前,不可以认為自己有如佛的骄傲心。在修证的程度上说,十地只是登地的最高位,离佛的果位还差等觉妙觉才能达到圆满佛果。其神通智慧与佛相较,还差得很远,所以菩萨处处表现恭敬佛,不忘自己还是佛的弟子。不但不能对佛表示贡高我慢的骄傲心,就是对任何人也不可有。②是如来下摄,所以脚下放光。菩萨是上摄,光就入佛的境界中,是谓平等相摄。当这大光明互摄的时候,诸佛和所有的菩萨,立刻就知道在某个世界中,有某位大菩萨,他修积种种出世善根,能有这样广大的法门,已经达到受识的地位了——受灌顶位。

佛子!是时十方无量无边乃至九地诸菩萨众,皆来围绕,恭敬供养,一心观察。正观察时,其诸菩萨即各获得十千三昧。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当诸佛和诸位菩萨作如上所说的意想时,十方世界,有无以数计的菩萨,以及九地以下各地的诸位菩萨,都来围绕著这位法云地的菩萨,并且十分恭敬的供养这位菩萨,专心一意注视著十地菩萨此时的境界。当他们正在观察的时候,所有从各处集会的菩萨们,即时各个获得十千的正定正受。

当尔之时,十方所有受职菩萨,皆於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坏魔怨。百万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属,普照十方,现於无量神通变化。作是事已,而来入此菩萨摩訶萨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萨所有智慧,势力增长,过百千倍。

正当诸佛和诸菩萨观察十地菩萨的时候,十方所有曾受灌顶职位的菩萨,他们都是帮助佛宣化佛法,教化众生的大菩萨。大家同时都在「金刚庄严臆德相」中,放出大光明来。「金刚庄严臆德相」,是菩萨的相好之一。金刚是表示菩萨的愿力,菩萨的行力,菩萨的心都像金刚那样的坚固。「庄严」是菩萨修持积聚的出世善根,成就的福德,以作菩萨的庄严。「臆」是胸臆,也就是人的思想胸襟,示意这位菩萨的胸臆是万德庄严。菩萨的胸臆,只有利益众生的思想,从不為自己的利益打算。祇知有人,不知有己,这就是「金刚庄严臆德相」。 「德相」,必须有超越的善业德行,才能成就如此的德相。「德行」,是指六度万行而说的。六度万行圆满了,所作已办完,才有这种「金刚庄严臆德相」。法会中的受职大菩萨们,都在金刚庄严臆德相中放出光明,这光明的名字叫「能坏魔怨」,能够破坏一切魔的仇怨。在这光明之外,还有百万阿僧祇的光明做它的眷属,普徧照到十方世界,显现出不知有多少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像这样显现之后,这光明又来还入於十地菩萨的「金刚庄严臆德相」中。这光明旋入德相中之后,使令十地菩萨他原有的智慧,和他的神通势力,立刻增长了,而且超过了百千倍。

尔时十方一切诸佛,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无数光明以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遶十帀。示现如来广大自在。开悟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周徧震动一切佛剎。灭除一切诸恶道苦。隐蔽一切诸魔宫殿。示一切佛得菩提处,道场众会,庄严威德。如是普照尽虚空徧法界一切世界已,而来至此菩萨会上,周帀右遶,示现种种庄严之事。

当十地菩萨摄此大光明,因而令智慧势力增长百千倍的时候,十方诸佛都是从他们两眉之间,放出一种既清净又光耀的光明来,这光明的名字就叫「增益一切智神通」。这光明既增长菩萨的智慧,也能利益众生。另外又有无数的光明,作為清净光明的眷属,普徧照著十方一切的世界。向右绕了十帀,然后示现佛的佛法广大自在,示现佛的功德广大自在,示现佛的妙用广大自在,又示现佛的神通广大自在。因由这种光明的照拂,令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菩萨都开了大悟。这时大地也周徧震动,十方法界佛的刹土,也都同样震动了。这光又能灭除一切恶道中的痛苦,使令生一切善。又能遮隐一切魔王的宫殿,破坏乃至粉碎魔王的罗网。又在光中示现诸佛证悟到菩提觉道,在菩提树下聚众作佛事,转大*轮。法会非常庄严,在法会中的菩萨,都是有大威德的大菩萨。这光明如是普徧照到尽虚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之后,又囘到十地菩萨的法会上,围著道场右绕,又示现种种庄严的神妙事情。

现是事已,从大菩萨顶上而入。其眷属光明,亦各入彼诸菩萨顶。当尔之时,此菩萨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各為已得受职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堕在佛数。

这种光明显现了以上种种神妙的事以后,就从大菩萨——法云地的十地菩萨的头顶上旋入了。其餘眷属所放的光明,也同样各各入於他们的头顶内。这个时候,这位十地菩萨,又得到从前没有证得的百万多的三昧。这就是已经得到受职的地位,已经入於佛的境界,具足了佛的十力,从此就列入佛的名数之内了。十方诸佛之中又多了一位新的补佛了。因為还有等觉妙觉两个果位没有圆满成就。

佛子!如转轮圣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其转轮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寳妙金之座,张大网幔,建大幢旙。然香散华,奏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瓶,灌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堕在灌顶剎利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為转轮圣王。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转轮王所生的儿子,因為他的母亲是正后——第一夫人,他的身份就不同於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再者他的父亲有三十种相好,也有随形好。他的母亲也是端严幽嫻贞静,所谓才德貌具足,所生的儿子,当然身相具足。中国古时的周文王,他可说是位铁轮王。古书载:金轮王千子(或七百子),银轮王七百子(或五百子),铜轮王五百子(或三百子),铁轮王三百子(或百子)。文王有百子,所以说他可称為铁轮王。他虽没有铁鸟在天上飞,没有纸做的大船在海中行,但他的德行可与铁轮王相等。他的正后名「太姒」,贤德之名载之於书,流传千古。她生武王周公。周朝得有八百年的天下,不朽的文化流传后代,都是贤王贤后的德行所赐。中国有一部古书,名叫诗经,第一首诗说:「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意思是说:关雎这一对鸟,在河中的小洲上对鸣求偶,人中的才貌双全的好女子,就有贤德的好男子来向她求婚。关雎是一对雌雄鸟,栖室中筑二室。雌雄中如有一丧,存者终生不二配,是為鸟中最清净最贞节的,所以用牠来代表讚扬淑女君子不淫色,思贤才。这首诗的下面註著:「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太姒」以為之配。宫中之人,於其时至,见其幽嫻贞静之德,故作此诗以美之」。我引这首小诗的用意,就是為了说周文王是铁轮王的佐证。这位转轮王,令他的太子,坐上白色的象寳,象寳上配以上好金子所造的座位中,张著广大的网幔,特製的大幢和大幡為仪仗。燃起最好的上香,徧散出种种鲜华,又演奏各种美妙的音乐。取四大海的水——东南西北四海水,放注在金瓶中。这时转轮王拿著金瓶,将瓶中的四大海水,倾洒於太子的头顶上。这个仪式就称為「受王职位」。从此以后,就正式成為太子而是储君,可以继承王位做转轮王了。「堕在」就是说他已受了「灌顶」礼,列入了刹利王的名位之内。就有了具足行十善业道的资格,也就可以称為转轮圣王了。

菩萨受职,亦復如是。诸佛智水灌其顶故,名為受职。具足如来十种力故,堕在佛数。

十地菩萨受职,也是这个意思。十方诸佛的智慧,如四大海之水,灌注到这位大菩萨的内心,所以也名之為受职。因為菩萨已修证到了第十地,具足了如佛的十力的缘故,所以能列入佛的名位之内。

佛子!是名菩萨受大智职。菩萨以此大智职故,能行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之行,增长无量智慧功德。名為安住法云地。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我前面所说的灌顶礼的仪式,是个譬喩。在菩萨方面来说,是名為「菩萨受大智职」。是说菩萨中的大菩萨受大智慧的职后,将要入於佛位,不久就会成佛。菩萨受过大智职,為候补佛,能行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不易做到的事。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难持能持;任何人做不到的事,菩萨不辞千辛万苦,鍥而不捨,一直达到目的為止,这就叫难行能行。菩萨有此坚毅的恒心愿力,他就能精进不懈,能忍辱不移,能清净禪定,能勤习般若,能严谨持戒,能圆满修成布施,如是才能增长无量的智慧,积聚无量功德。这样修行,就进入法云地——第十地,名之為「安住法云地」。

佛子!菩萨摩訶萨住此法云地,如实知欲界集,色界集,无色界集,世界集,法界集,有為界集,无為界集,众生界集,识界集,虚空界集,涅槃界集。此菩萨如实知诸见烦恼行集。知世界成坏集。知声闻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萨行集,如来力无所畏色身法身集,一切种一切智智集。示得菩提转*轮集。入一切法分别决定智集。擧要言之,以一切智,知一切集。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六度万行,积聚种种善根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住在法云地的时候,他已证得无上智。他能眞实知道欲界中一切烦恼的原因,和集聚在欲界中一切众生的烦恼。他又眞实知道色界的天人种种习气还没有除掉的原因。他又知道无色界中众生一切妄想。他又知道世界上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无量的贪瞋痴。他又知道尽虚空徧法界中一切众生,都有无明的原因。他又知道有形有相的有為法。他又知道无形无相无所作為的无為法。他又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积聚一切烦恼的因缘。他又知道结成一切识界的原因。他又知道虚空界的一切。他又知道涅槃界的一切。这位十地菩萨,他确切眞实知道一切诸见烦恼的道理和因缘。诸见包括正知正见、邪知邪见,和一切无明烦恼的因素。他又知道世界是怎样构成的,又因甚麼缘故坏灭的,这些关係他都知道。他又知道声闻圣者修四諦法——苦集灭道而成道的修证法门。他又知道辟支佛圣者修十二因缘法门证果的过程。他又知道大乘菩萨修六度万行,难行苦行,利益众生的大悲大愿。他又知道如来证得十力,四无所畏而成就了色身和法身的经过,以及成就一切的智种,一切殊胜智慧的原因,示现得无上菩提和转大*轮的相状。十地菩萨能深入一切法,能分别一切事,能有决定一切的智慧。总之,这一切的一切,祇不过擧出数点重要的说一说。这位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他是用一切的智慧,知道一切集聚的烦恼,一切集聚的行门,一切集聚的种种智慧。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以如是上上觉慧,如实知众生业化,烦恼化,诸见化,世界化,法界化,声闻化,辟支佛化,菩萨化,如来化,一切分别无分别化。如是等皆如实知。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已像前面所说最上的觉悟智慧,能眞实知道众生所造的业,能有甚麼变化。众生的烦恼又有什麼变化。众生一切的知见又有什麼变化。这个世界可能有甚麼变化。这个法界又将有甚麼变化。声闻所修的四諦法又有甚麼变化。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缘又有甚麼变化。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又有甚麼变化。佛所成就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里面又有甚麼变化。一切分别与无分别又有甚麼不同的变化。如上所说的这些,十地菩萨他都眞眞实实地知道。

又如实知佛持,法持,僧持,业持,烦恼持,时持,愿持,供养持,行持,劫持,智持。如是等皆如实知。

十地菩萨又眞实知道佛是怎样住持在这世界上的。法是怎样住持在这世界上的。僧人又是怎样住持在这世界上的。他都知道三寳住世的实在情况。他又知道人类是受业力持使的。烦恼的力量是如何使人流转,不能脱出繫缚。时间是怎样住持世间的。愿力又是怎样令人不屈不挠而达成道业的。供养又是怎样住持善行的。行是如何住持的。劫是怎样成就住世的。智慧是怎样能住持引导万行的。像这些种种不同性质的问题,菩萨都能如理如法眞实明白。

又如实知诸佛如来入微细智,所谓修行微细智。命终微细智。受生微细智。出家微细智。现神通微细智。成正觉微细智。转*轮微细智。住寿命微细智。般涅槃微细智。教法住微细智。如是等。皆如实知。

十地菩萨又眞实知道佛是怎样深入於微细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修行功夫浅短的初发心菩萨所能入的,十地菩萨他都能明白诸佛能入的原因。如所说的修行得来的微细智慧。修道的功夫是「差之毫釐,谬之千里」,打一点妄想以為不要紧,可是这就立刻断了菩提正路,种下了地狱的生因。所以修道的人,千万不要随便动妄念,以免受到不好的结果。这就是修道时应注意微细智的原因,必须明白的道理。菩萨又知道当临命终时应注意微细智的重要性,要怎样才能生到善道,又怎样就会堕入恶道。受生微细智,就是要怎样才能受生到三善道,以免受旁生的痛苦。出家微细智,诸位不要以為出家是件容易事,古人说:「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最低限度,也是最大决心,要把父母妻子兄弟朋友都放下,富贵功名都拋弃,这是志愿,也是决心,也可说是智慧,眞正的智慧,微细的智慧。现神通微细智,表现神通,要能适时恰当,否则受到相反的效果。成正觉微细智,修道证果,难行能行,方成佛道,这一定要有最上智微细智。转*轮微细智,应该怎样转大*轮,教化众生,才能达到救度众生的目的。住寿命微细智,要如何养生滋命,才可以令寿命延长。般涅槃微细智,佛示现人间,行度化之事,令众生开佛知见,然后入般涅槃,这其间的过程,也是有大智慧才能领导万行的。应如何入涅槃,也必须有微细的智慧决定。教法住微细智,佛所说的教理,所说的妙法,应如何才能长久住世,这也必须有微细的智慧来安排的。如上所说种种微细智的作用,十地菩萨无一不实实在在地清楚知道。

又入如来秘密处。所谓身秘密。语秘密。心秘密。时非时思量秘密。授菩萨记秘密。摄众生秘密。种种乘秘密。一切众生根行差别秘密。业所作秘密。得菩提行秘密。如是等皆如实知。

十地菩萨又能深入佛的秘密之处。甚麼是佛的秘密处?就是為此说而彼不知,為彼说而此不知,彼此互不相知,故名為秘密。佛為一切众生说法,众生各得其解而不知其他,所以说佛的秘密处。如所说的身秘密,即身业的秘密、语言的秘密、心意的秘密,这是三业的秘密。要怎样修行,才能消三业的罪,并且能增长三业的善根。时和非时在思量上都有秘密。授菩萨记的秘密,就是每位大菩萨修证到最后果位时,就有诸佛来為他授记,证明他何时成佛,成佛的国土叫甚麼,住世的时劫等等。摄众生秘密,用甚麼方法摄受众生,教化众生。种种乘的秘密,包括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以及天人乘,这各乘之中有甚麼不同的差别秘密。所有一切各种品类的众生,在往昔所种的根,所修行的善行,有些甚麼不同的秘密。众生所造的善恶业不同,将来的果报不同的秘密。修善业即得菩提行的秘密。如上所说的种种秘密,十地菩萨都能明瞭而且清楚知道。

又知诸佛所有入劫智。所谓一劫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劫。有数劫入无数劫。无数劫入有数劫,一念入劫,劫入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有佛劫入无佛劫,无佛劫入有佛劫。过去未来劫入现在劫,现在劫入过去未来劫。过去劫入未来劫,未来劫入过去劫。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如是等皆如实知。

在诸佛的思想上,是没有「时间」这个观念的,所以他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祇是在众生的眼光中,才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观念。诸佛所说的以劫入劫,劫入非劫的道理,也是為了随顺众生,无说而说、无言而言,不惮其繁,来横说竖说、尘说刹说、粗说细说、有说无说。说种种法,示现种种相,都是想令众生警惕无常而生善念。十地菩萨他又知道诸佛所说的「入劫」这种境界的智慧,如所说「一劫能入阿僧祇劫」,本来是一个劫的时间,可以把它算到无量数那麼多的时劫里面;无量数那麼多的时劫,还能把它归纳到一个劫里来。一劫能散為无量劫,无量劫又能摄归一劫,这就是「一多无碍」的道理。「有数劫入无数劫,无数劫入有数劫」,有数是可以知道确实数目的,无数是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这有数无数的时劫,能相摄入来算,这也是「一多无碍,多一互融」的道理。「一念入劫,劫入一念」,一念可以延长為无量劫,无量劫又能收為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一个大劫的长时间,可以和不够一个劫数合成一个劫。虽然不够一个时劫的时间,还能把它算為一个大劫。「有佛劫入无佛劫,无佛劫入有佛劫」,有的时劫中有佛出世,有的时劫中无佛出世。有佛出世的时劫,能把它改变為无佛出世的时劫。无佛出世的时劫,又可以把它改变為有佛出世的时劫。「过去未来劫入现在劫,现在劫入过去未来劫」,没有过去劫和未来劫的时劫观念,因為过去和未来都入於现在这个劫了,所以只有现在劫。现在这个劫有能作為过去劫和未来劫看,现在这个劫就没有了。「过去劫入未来劫,未来劫入过去劫」,没有了过去劫,因它已入於未来劫。未来劫又可以入於过去劫。「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长劫可以化為短劫,短劫又可入於长劫。这种「互入相融」的道理,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初发心的菩萨所能够明白的。更不是凡夫可以想像得到的。可是十地菩萨他对於这种种的道理因缘境界,都能如是眞实知道,因為它已具足如诸佛的入劫智慧。

又知如来诸所入智。所谓入毛道智。入微尘智。入国土身正觉智。入众生身正觉智。入众生心正觉智。入众生行正觉智。入随顺一切处正觉智。入示现徧行智。入示现顺行智。入示现逆行智。入示现思议不思议世间了知不了知行智。入示现声闻智,辟支佛智,菩萨行,如来行智。

十地菩萨又能知道诸佛能普徧入於诸道的智慧。像所说的入毛道智,是最难的智慧,要能入於一切众生的毛孔内,来教化众生。又能入微尘智,其微细程度,犹如凌虚尘,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数目和体积。又能有入国土身的正觉智慧。国土身是指有情世间、无情世间、器世间。正觉是正觉世间,即净国土。菩萨有入诸佛正觉世间的智慧。又有入众生身的正觉智,好像诸佛菩萨有时化现一个严净的国土,有时化现一座山,或者一条河。这种示现,乃出於菩萨的大悲心,令众生受益而发菩提心,将来能成正觉。又有入众生心的正觉智慧。又有入众生形的正觉智慧。又有入随顺一切处的正觉智慧。又有入示现徧行的智慧。又有入示现顺行的智慧。又有入示现逆行的智慧。顺逆两者,菩萨他都知道。又有入示现思议和不可思议的智慧,和世间能了知和不能了知的行的智慧。又有入示现声闻的智慧,辟支佛行的智慧,菩萨行的智慧,和如来行的智慧。以上种种无上智慧,菩萨都已证得。

佛子!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广大无量。此地菩萨皆能得入。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十方诸佛所有的智慧,是广大的,无量无边的,无上殊胜的,十地菩萨他都已证得。凡佛所有的,他也都能深入。以上所说的七种智,都是诸佛的智慧。菩萨能得能入,所以名為智大。

佛子!菩萨摩訶萨住此地。即得菩萨不思议解脱。无障碍解脱。净观察解脱。普照明解脱。如来藏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通达三世解脱。法界藏解脱。光明轮解脱。无餘境界解脱。此十為首,有无量百千阿僧祇解脱门,皆於此第十地中得。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十地菩萨住到法云地的果位后,即刻就得到神通境界转变自在,言念不及的解脱智慧、解脱三昧。也能得到圆融无碍的解脱智慧和解脱三昧。净观察解脱:「净」就是清静,没有染汚。以清净的妙观察智慧,来观察怎样才能得解脱,所以叫「净观察解脱」。也就是教化人们遇事不要急躁,不要神经过敏。要头脑清净,冷静思想,千万不要轻擧妄动,否则,就不能说是净观察了。因為清净观察,才能得到解脱。普照明解脱,就是智慧的光可以普徧照明到尽虚空,徧法界,而不著於能照明的相,如此方能得到解脱。如来藏解脱,假若有如来藏的执著,就得不到如来藏的解脱。要「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眞空」, 「不空如来藏」就是「妙有」。 「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妙有既是眞空,眞空具足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眞空。眞空不空,不碍妙有」,这就是无所执著的如来藏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如能随顺无碍轮,就是圆融无碍,根本就没有不解脱之说。如不随顺,就不能圆融无碍,就有所执著,就得不到解脱。通达三世解脱;本来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过去就是未来,未来也就是过去。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了不可得。不过在凡夫的知见上,有三际的观念。如果通达三际是了不可得,就得到解脱了。法界藏解脱,一切种皆包藏在法界中,如能依相就能明白,通达无碍,不执著相,就得到解脱,又得到光明智慧之轮的解脱。此时菩萨的无碍智,不思议的解脱,依一而能了知无量数,所以说一切境界包括无餘的解脱境界。这十种解脱,是进住十地果位的菩萨首先证得的。其他如详细列说,恐有无量百千阿僧祇的解脱法门,都在法云地中证得。

如是乃至无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门。无量百千阿僧祇陀罗尼门。无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门,皆悉成就。

像这样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的三昧门。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的总持陀罗尼门。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的神通门。在十地——法云地中,菩萨都修证圆满具足成就。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通达如是智慧,随顺无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法云地的大菩萨,他通达了以上所说的无上甚深法门,证得无上殊胜大智,随顺著无量菩提,成就了善巧方便的法门和念力。

十方无量诸佛,所有无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於一念顷,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譬如娑伽罗龙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餘一切处,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摄,不能持。如来秘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復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萨,餘一切众生,声闻,独觉,乃至第九地菩萨,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摄,不能持。

十地菩萨这时修持的功夫,已达到於一念之间,可以接受十方无量诸佛所有无量的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都能安之泰然,能受之泰然,能摄之泰然,能持之泰然。譬如娑伽罗龙王,他霔下起很大量的雨水,只有大海才能容纳如是的雨量。其餘一切的小江小河小湖,都不能接受这样大的雨量,不能安立、不能容受、不能摄收、不能持受。佛的秘密法藏,大法明——大智慧的光明。大法照——大智慧的光,普照一切万物。大法雨——如澍雨般的大法雨,普徧滋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佛的慈悲、智慧、平等无量福德也是如是。唯有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能安、能受、能摄、能持。其餘九地以下的诸等位菩萨,以及一切众生,声闻独觉圣者,乃至第九地的菩萨,都不能安立、不能容受、不能摄化,也不能受持如来的秘密大法藏。

佛子!譬如大海,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一大龙王所霔大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诸龙王雨,於一念间,一时霔下,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何以故?以是无量广大器故。住法云地菩萨,亦復如是。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一佛法明法照法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於一念顷,一时演说,悉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云。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大海,它能安立、能容受、能摄、能持一位天龙王所霔的大雨。假若二位或三位龙王,乃至无量数的龙王,在一念之间,同一时霔下大雨,大海也能安、能受、能摄、能持。这是甚麼原因呢?「以是无量广大器故」——是因為海是一个不可限量的广大容器的缘故。住於法云地的大菩萨,他就像大海一样,一位佛的法明、法照、法雨,他能安、能受、能摄、能持。就是两位佛、三位佛甚至无量诸佛,在一念间,同时对他演说诸佛各自的妙法,菩萨同样能安、能受、能摄、能持。所以此地——第十地名之為法云地。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地菩萨,於一念间,能於几如来所,安受摄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

解脱月菩萨听了上面的一段话,就请问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大弟子!住法云地的这位菩萨,在一念之间,能在多少位佛的道场,接受、安立、摄纳,持用诸佛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呢?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不可以算数能知。我当為汝说其譬諭。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世界,其世界中一一众生,皆得闻持陀罗尼。為佛侍者,声闻众中,多闻第一。如金刚莲华上佛所大胜比丘。然一众生所受之法,餘不重受。

金刚藏菩萨囘答解脱月菩萨说:佛的弟子!你所问的这个问题,是不可以用算数的方法来知道的,不过我现在可以為你说一个譬喩。佛的弟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个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刹,在每一个佛刹中,有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这些世界中每一个众生,都得到了闻持的陀罗尼——就是闻持的三昧,听闻受持的总持法门。做佛的侍者,常常侍奉佛的出家弟子。在二乘圣者声闻众者中,是多闻第一的。好像金刚莲华上佛时,他有一位大胜比丘,就是当时闻持第一的。若无量佛刹里边的无量世界中每位众生所承受的大法明 、大法照,和大法雨,其他的众生都不会重复受同样的佛法了。

佛子!於汝意云何?此诸众生所受之法,為有量耶?為无量耶?解脱月菩萨言:其数甚多,无量无边。金刚藏菩萨言:佛子!我為汝说,令汝得解。佛子!此法云地菩萨,於一佛所,一念之顷,所安所受所摄所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尔所世界一切众生所闻持法,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諭亦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解脱月菩萨说:佛的弟子!我所说的譬喩,在你的意思以為怎样?这些众生所受的佛法,你说他是有数量呢?还是没有数量呢?解脱月菩萨囘答说:这个数目实在多不胜数,无法确知,也不能探测其边际。金刚藏菩萨又对解脱月菩萨说:佛的弟子!我现在再為你解说一番,令你明白这个道理。佛子!这位住法云地的菩萨,在一位佛的道场内,在一念之间,能安立、能领受,能摄纳、能闻持佛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和三世的法藏。前面所说的所有佛刹,所有世界内的每一个众生所闻持的佛法,如果与十地菩萨相比,他们虽说闻持了很久,可是还是百分不及一。即使用譬喩来说,也找不著一个相当的譬喩来说明白。

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说尔所世界微尘数佛。復过此数无量无边。於彼一一诸如来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是故此地名為法云。

如在一位佛的道场,好像这样的十方世界,好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多世界中如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还要超过这数目无量无边倍!在每一位佛的道场,所有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以及三个世际的法藏,这位十地菩萨他都能安、能受、能摄、能持。所以这一地的名字称為法云地。

佛子!此地菩萨以自愿力,起大悲云。震大法雷。通明无畏以為电光。福德智慧而為密云。现种种身,周旋往返。於一念顷,普徧十方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演说大法,摧伏魔怨,復过此数。於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随诸众生心之所乐,霔甘露雨,灭除一切众惑尘燄。是故此地名為法云。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要知道这位法云地的菩萨,他在往昔,曾发过大愿。因此愿力,生起如云样多而厚重的大悲心,护荫著众生。发出如天上的雷声样,作狮子吼,為众生演说妙法,令众生觉悟。他通达诸法实相,明白诸佛所说的甚深法义,证得如佛的无所畏。如电光一般的智慧之光明,普照法界一切众生。福慧具足,德无不备,就像天空中密密的云彩。菩萨恒常示现种种身相,在众生中不计艰苦,周而復始,来回往返,一遍又一遍的去来,就因為悲心切切,放不下一切迷途中的众生。菩萨能在一念之间,普徧到十方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的国土内,為众生演说离苦得乐,超脱生死的妙法,令众生速疾反迷归觉,而又能降伏天魔,制诸外道,一切的怨恨,也都能消灭。十地菩萨的境界,还要超过这种功能。他能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的国土,随著众生的心中所欢喜的,给予甘露法雨,灭除一切众生这种尘土之燄的业障和迷惑。因為这样,所以第十地称為法云地。

佛子!此地菩萨,於一世界,从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随所应度众生心而现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尘数国土,復过於此。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云。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十地菩萨在一个世界里——一个世界,包括一个日月,一个四大部洲,一个须弥山。菩萨从兜率天中下降到人间(因為成佛一定要到人间来才能成佛)。下降到人间,一定经过入胎。菩萨在母胎中,仍然在教化一切众生和鬼神,不是像凡夫在母胎中,迷迷糊糊的。菩萨自兜率天下降、入胎、出胎、出家、成道、降魔、转*轮、入涅槃,共為八个步骤,故称八相成道。菩萨经过这八个阶段,完成了他出世的本愿,至於入涅槃。这其间他随著所应该度化的众生们的心意,而示现种种的佛事,令众生早成道业。假若两个世界,或者三个世界,乃至有如上所说的微尘数的国土众生,还要超过甚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的国土,和微尘数的众生,菩萨也都是在那儿教化济度众生,示现成佛的过程。因為这样,所以第十地称為法云地。十地菩萨称為法云地的菩萨。

佛子!此地菩萨智慧明达,神通自在。随其心念,能以狭世界作广世界,广世界作狭世界。垢世界作净世界,净世界作垢世界。乱住次住倒住正住。如是无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法云地的菩萨,他的智慧聪明的程度,已经达到通达无碍的境界,照了诸法实相,修得菩萨应有的一切神通妙用,任运自如。智慧与神通虽然是两个名词,实际上是一体,有连带关係的。如果没有眞智慧,就不会有神通。没有神通,绝不会有眞智慧。智慧役使神通,神通帮助智慧。智慧是神通的原动力,神通是智慧的显现。有神通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神通。神通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神通。神通自在,是说运用得恰到好处。需要用甚麼方法来度化众生?就知道用甚麼方法,这就是「智慧明达,神通自在」。随著众生的心意,任运自己的心念,而达成教化众生的目的。十地菩萨又能随他的心念,把狭窄的世界,用他的神通变化成广大的世界。等於是把小世界变化成大世界。又能把广濶的世界变化成為一个狭小的世界。小能变化為大,大中又能够显小,这都是神通妙用的显现。如楞严经上说:「於一毫端现寳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毫端与微尘都是极小的代表,寳王刹与大*轮是大的表示。小中现大,而不曾破坏小的本体,也不曾令大的显得狭隘。这种圆融无碍的妙用和不可思议的义理,不是普通凡夫所能理解的。吾人既不必怀疑,亦不必著意妄求,老实信佛所说的法言,诚恳专一其心学佛的行仪,终有一天会达到如佛菩萨的胜妙境界。垢世界,就是染汚的世界,也就是五浊恶世界。菩萨能把垢世界变作净世界。净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因為心中没有五浊,没有了贪瞋痴慢疑,就是净世界。菩萨又能把净世界变作垢世界。我想有人听到这段经文,会生起疑问:如果这样,菩萨不是把世界都弄乱了吗?把坏世界变成好的世界,当然人人欢喜。把一个好的世界变成了坏世界,不是使得众生受苦吗?不错,菩萨这种变化,并不是他在耍神通,戏弄众生。他虽然有这种神通妙用,但他是随著众生的业因业果业报而变化的。垢净本是随众生的心而转,狭广也是随众生的业而成。一切的一切都不离众生所造的业,所起的惑。造业受报,所谓因果不爽。菩萨能变化这世界,只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这仅是神通妙用所作而暂示现而已,所以说「作」。 「作」的意思是菩萨能够这样做,可以这样做「作」。垢世界作净世界,也可以说这人本是个恶人,菩萨把他度化成為一个善人了。本来是一个善人,菩萨怎会去把他变成一个恶人呢。这些作為,都是虚妄有為法里的变化所成就的。至於乱住、倒住、正住,也是说不同的事相可以任运神通,自在转变。像以上所说的无量一切世界,十地菩萨都能把它们互相变化,而是暂时所「作」的现象。

或随心念,於一尘中,置一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尘相如故,世界不减。或復於一微尘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说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尘,体相如本。於中世界,悉得明现。

或者随著众生心之所念,把一个世界放在一粒微尘里。这个世界也有须弥山,七种香水海,和其他一切山川,可是这一粒微尘并未被破坏,它也没有变大,世界也没有变小,体相依然如故。这种小中现大的境界,也是十地菩萨的神通自在妙用。或者在一粒微尘之中,放进两个世界或者三个世界,甚至放进不可数计那样多的世界,那样多的须弥山,那样多的山川。然而那一粒微尘还是那样小,它本来的体相,并未受到影响,有所破坏。而在一粒微尘之中中的世界,它的体相宛然,显现得清楚明白。

或随心念,於一世界中,示现二世界庄严,乃至不可说世界庄严。或於一世界庄严中,示现二世界,乃至不可说世界。或随心念,以不可说世界中众生,置一世界。或随心念,以一世界中众生,置不可说世界。而於众生,无所嬈害。

或者随著众生心念,在一个世界中,示现两个世界的庄严,乃至示现不可说那样多世界的庄严。又或者在一个世界庄严中,示现两个世界,乃至不可说那样多的世界。有或者随心之所念,把不可说那样多世界中的众生,放到一个世界中。那样多的众生,也不会感到逼迫,他们仍然是有条不紊的生活,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障碍。又或者随心之所念,把一个世界中的众生,分移到不可说那样多的世界中去。那些众生,他们也不曾受到惊奇而有不安的感觉。十地菩萨的这种神通妙用自如,是多麼不可思议的境界!

或随心念,於一毛孔,示现一切佛境界庄严之事。

或者随众生的心念,在每一根毛孔里,示现诸佛的境界里,一切庄严神圣的佛事。毛孔是最小的,佛的境界是最大的,这也是表示十地菩萨的神通妙用,运用自如,小中现大的妙用。

或随心念,於一念中,示现不可说世界微尘数身。一一身,示现如是微尘数手。一一手,各执恒河沙数华奩香篋鬘盖幢旙,周徧十方,供养於佛。一一身,復示现尔许微尘数头。一一头,復现尔许微尘数舌。於念念中,周徧十方,叹佛功德。

十地菩萨有时又随顺著众生的心念,在一念之间,示现不可说世界微尘数的身体。每一个身体又示现出微尘数那样多的手。每一双手都各执著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华奩、香篋、鬘盖、幢旙种种的庄严饰品,周徧供养十方诸佛。每一个身体又示现出微尘数那样多的头。每一个头又现出微尘数那样多的舌头。这些舌头,在每一念之中,每一个舌头说的都是佛法,和在周徧十方,讚叹诸佛的功德。

或随心念,於一念间,普徧十方,示成正觉,乃至涅槃,及以国土庄严之事。或现其身,普徧三世。而於身中,有无量诸佛,及佛国土庄严之事。世界成坏,靡不皆现。

十地菩萨这种神通妙用,我们众生不可以心来思,不能用言说来譬喩,所以说是不可思议的。菩萨随著众生的心念,能在一念之间,普徧到十方世界中去示现成正等正觉——成佛,教化众生,转大*轮,然后示现入涅槃,以及庄严诸佛国土的一切善业佛事。或者又示现他能一身普徧到三个世际,而且在他的身中,还可以现出无量数的诸佛,以及诸佛国土内庄严的事相。世界的成住坏空所经过的现象,一一都显现得十分清楚明瞭。如今有许多人不相信三世,现在我擧一个很浅显的譬喩:我们都相信有昨天、今天、明天的事实吧。昨天就是过去,今天就是现在,明天就是未来,这是最近的时间观念,远的如考古家,歷史记载,往往都是上溯千万年,这是较远的过去世的实证。眼前一刹一刹的事相,这是不停流的现在。预言家预测若干年以后世界进步的情形,人类变化的状态,物质文明的预测,国土疆界的变化,战争与和平的动态,这都是未来的预测和希望。诸如此等,我们能否不相信?三世的道理,亦復如是。至於菩萨如何能普於三世现身,这也可用一个最普通的事例来作譬喩: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一部影片,它的内容很精彩,而且由数位有名的演员合作演出,这部影片在很久以前就公演过了,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而今又重新公演。我们看的是过去的演员所演,甚至那些人都已作古,然而今天现在银幕上的一切,仍然栩栩如生。在过若干年以后,再拿来公演,后代的人看来,还是不灭当年的光彩。这些人不是在三个时期中现身吗?菩萨的神通妙用,当然不是这样简单,我不过是以此做个浅显的譬喩罢了。十地菩萨作这种种的示现,其目的是在教化有缘众生,对他们说法,令众生明白「法体如是」,令众生发菩提心,修学佛道。世界的成坏,必须经过一个大劫——二十个小劫為一中劫,四个中劫為一大劫。在这长时间中,世界由成而住,由住而坏,由坏而空。然后再有新的世界出现,周而復始。

或於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风,而於众生无所恼害。或随心念,以无边世界為一大海。此海水中,现大莲华,光明严好,徧覆无量无边世界。於中示现大菩提树庄严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种智。

十地菩萨或者在自己的身上每根毛孔里面,吹出各式的风——如和风、惠风、大风、小风、颶风等等。这些风,不管大小和缓猛烈,对於众生,都不生恼害,因為其中都是和暖的徐风,不会伤人的。如兰亭序上所说:「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和畅」就是说风吹到人身上,令人觉得很舒服畅快,自然对於众生没有烦恼损害。又或者随著心念,把这无边无际的世界,都变成一个大海。在这个大海里面,生出一株大莲华来,这株大莲华放射出来的光辉,非常严好,这光能普徧覆盖著不知其数的世界。在这些世界里,又示现出大菩提树王,在菩提树王下端坐著菩萨成道,天龙八部、诸天子、诸神及十方诸佛菩萨共围绕,有种种庄严肃穆的盛况。一切种智,就是成佛的另一名词。佛经上常常用「海」字来形容其量广,因為海有八种德相。①渐渐得深:一点一点的深不知底,目前虽有海底测量探险,也只能知个大概,至於它汪洋无涯,深不知底的秘密,恐很难透澈。②同一咸味:万流归海,不分边中,都成了一种咸味了。③潮不过限:海都有海潮,如浙江的钱塘江每年到八月中旬,到那儿观潮人山人海。潮来有时,退亦有时,故古人曾咏潮「有信」。④有一切的寳藏;海内有许多特產是陆地上没有的,如七寳珍珠、七色珊瑚,名贵的海味,各种矿藏石油等。⑤大身众生所居:在海里有很大的动物,也是陆地上没有的,如海龙的身长有数百由旬,有百万吨重的大鱼,这些大身众生都居住在海里。由旬:大由旬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⑥不蓄死尸:海虽然无边无涯,深不知底,但它不容死尸沉入,都是漂浮水面的。⑦所有一切大小万流,及无数龙王同时霔雨,而海水不见增灭。⑧五河及任何江河之水俱入,而均失旧名。以上為海的八种德相。

或於其身,现十方世。一切光明、摩尼寳珠,日月星宿云电等光,靡不皆现。或以口嘘气,能动十方无量世界,而不令众生有惊怖想。或现十方风灾火灾,及以水灾。或随众生心之所乐,示现色身庄严具足。或於自身,示现佛身。或於佛身而现自身。或於佛身现己国土,或於己国土而现佛身。

十地菩萨有时或许在他的身上,显现出无量光明,照耀著十方世界。这种光明如摩尼寳珠的光,还有如日月星宿云电等的光,没有一种不现的。或者用口嘘一口气——嘘气就是一呼吸,就能使十方无量的世界受到震动,但并不会令众生有惊恐。為什麼我敢这样说呢?因為我们现在正在讲华严经。自从一九六八年开始讲楞严经、法华经、弥陀经、六祖坛经、金刚经等等以来,直到现在,未曾中断。讲经说法,就是转大*轮。天龙八部神灵,一定会来护持道场的,怎麼还会有灾难降临呢?十地菩萨有时或者会在十方世界显现风灾火灾以及水灾。大菩萨显现灾难,令众生受灾害的痛苦,这并不是菩萨不慈悲,故意和众生开玩笑,给众生吃苦头。这是对那些造业的众生,故意给他们一点灾难,让他们吃点苦头而生觉悟心。本来要有千百人受灾害死亡的,如今不过死亡数人,这是小惩而大戒的意思。有时也因灾难损失很大,死亡很多。这种现像是一种共业,是众生自作的恶业所以难以避免。我这样说,并不是在為菩萨辩护。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信不信各自思惟。菩萨有时又随众生心中所欢喜的,又示现一位相貌非常圆满、端庄、美好的英俊少年,人人见著都生欢喜心,乐意亲近。从前有位玉琳国师,生得端正圆满,身如琉璃,王丞相的女儿一见,捨命也要嫁给他。玉琳国师这时已是个香灯僧,当然不能娶她。但他俩之间,有一段宿世因缘,就是王小姐非他不能得度。於是方丈和尚令他还俗,去了此一段公案。王琳国师在洞房中对王小姐说法,领导她参禪跑香,跑得小姐头髮散乱,汉流满面,脂粉退脱,把一位千斤小姐的新娘,累得蓬头垢面,衣履不整,非常难看。这时玉琳国师叫小姐对镜自照,她看到镜里这样一副德性,立刻生渐愧心,自觉形秽,发心修行。菩萨示现庄严具足的色身,就是希望众生见著以后能发菩提心。又如地藏王菩萨当年為长者子时,不也是因见了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千福庄严,因问佛何愿而得此相?佛告「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地藏王菩萨立刻发大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為一切罪苦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方成佛道」。地藏王菩萨发此宏愿,果得相好庄严。菩萨或者把自己的身体,示现為佛身,像佛一样庄严具足。或者又把佛身而现為自身。佛身自身,无二无别。或者在佛的身体上现出自己的国土。或者在於自己的国土,而又现為佛身。

佛子!此法云地菩萨,能现如是及餘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自在神力。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法云地的十地菩萨,他能好像上面所说的种种示现,以及还能示现其他境界相状,因為他有百千亿那由他,任运自如,神通妙用的能力。

尔时会中诸菩萨、及天、龙、夜叉、乾闥婆、阿脩罗、护世四王、释提桓因、梵天、净居、摩醯首罗诸天子等,咸作是念。若菩萨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復云何?

当金刚藏菩萨说了以上有关十地菩萨的神通智力的话之后,这时法会中的诸菩萨和天龙八部、护世四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的天王、净居天的天王、摩醯首罗天的天王、以及诸天的天子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假若如上所说十地菩萨就已经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之力,那麼,佛的神通智力,又是甚麼境界呢?与佛又有何分别呢?

尔时解脱月菩萨,知诸众会心之所念,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大众,闻其菩萨神通智力,堕在疑网。善哉仁者,為断彼疑。当少示现菩萨神力庄严之事。

就在法会诸众对此发生疑念的时候,解脱月菩萨知道他们心里所疑念的事,所以乃对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弟子!现在这些法会大众,听到您讲十地菩萨有如是神通智力,大家不免生起了怀疑,掉到疑网里了。善哉仁者!请您為他们了断这个疑网,当少少示现一点菩萨神通智力庄严的事项,令法会诸众断除心中的疑惑。

时金刚藏菩萨,即入一切佛国土体性三昧。入此三昧时,诸菩萨及一切大众,皆自见身在金刚藏菩萨身内,於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庄严之事。经於亿劫,说不能尽。又於其中,见菩提树,其身周围十万三千大千世界,高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枝叶所荫,亦復如是。称树形量,有师子座。座上有佛,号一切智通王。一切大众,悉见其佛坐菩提树下师子座上,种种诸相以為庄严。假使亿劫,说不能尽。

金刚藏菩萨经解脱月菩萨代表法会诸众的请求,同时也為了却大众的疑惑,於是即时就入了「一切佛国土体性」的三昧。入了这个三昧之后,在法会中的诸位菩萨和诸天王天子们,大家都看到自己的身子,一齐在金刚藏菩萨的身内,并且在他的身内也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种种庄严的事相。像这样的事相,经亿劫的时间,也说不完。又在他的身中,看到一棵菩提树王,它的树身主干周围有等於十万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大,他的高度有十万三千大千世界那样高。它的枝叶所荫覆的地方,也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广大的地方。与树的形状和高大的数量相等并且相称。下麵有一座师子座——就是佛说法的法座。在师子座上有一位佛,佛的德号称為「一切智通王」。凡在法会的大众和诸位菩萨,都看见这位佛坐在菩提树下面的师子座上,并且看到种种的相好,作為佛的庄严。以上这些相状,假使用亿劫的时间,也说不尽。

金刚藏菩萨示现如是大神力已,还令众会,各在本处。时诸大众,得未曾有,生奇特想,默然而住。向金刚藏一心瞻仰。

金刚藏菩萨示现了像上面所看到的不可思议、大神通大智力的事相之后,仍然使令法会诸众和诸位菩萨,还到本来的地方。这时法会诸众,诸位菩萨,以及诸二乘圣者,大家都感觉到这种境相,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不免生出一种奇特的思想。於是静悄悄的、默默然的停在那儿瞻仰著金刚藏菩萨,等著他来解释这微妙的道理。

尔时解脱月菩萨,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三昧,甚為希有,有大势力,其名何等?金刚藏言:此三昧名一切佛国土体性。

在这时候,大菩萨解脱月,又对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弟子!您刚才入的这个三昧,是很特别而且希有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它有大势力,它的名字叫甚麼?请告诉大众。金刚藏菩萨囘答说:这个三昧的名字,可以称為「一切诸佛国土体性」——诸佛的国土和它的本来体性。

又问:此三昧境界云何?答言:佛子!若菩萨修此三昧,随心所念,能於身中现恒河沙世界微尘数佛剎,復过此数,无量无边。

解脱月菩萨又问:这个三昧的境界是什麼现象?能否告诉大众?金刚藏菩萨囘答说:诸位佛的弟子!假若菩萨修习这个三昧成就后,他可以随心如意,随著心念,一切都能成就现前。也能在自己的身体中,示现出来恒河沙世界那样多的诸佛刹土,并且还能超过更多的、无量无边的那样多的诸佛刹土。

佛子!菩萨住法云地,得如是等无量百千诸大三昧故。此菩萨身,身业,不可测知。语,语业。意,意业。神通自在,观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游戏一切诸解脱门。变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略说乃至擧足下足。如是一切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住善慧地菩萨,皆不能知。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修证到第十地法云地,他所证得的三昧,不单少数,而是相等於无量百千各种的大三昧。十地菩萨的身和身业——他所造的善业,没有人能测量、能知道的。他的语和语业,意和意业,都是清净的。三业清净,所以他能得大神通,能运用自在。能观察三世三昧的境界。有智慧的境界。能游戏在一切种种的解脱法门。变化所作的一切。神通之力所作的一切。智慧之光所作的一切,说也说不完。现在简略的概而言之:菩萨他一擧手一投足,都可能令大地六种变化震动。像这样种种所作,就是法王子。至於善慧地菩萨——第九地的菩萨,他们都不能知道十地菩萨的境界。

佛子!此法云地菩萨所有境界,略说如是。若广说者,假使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亦不能尽。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他所有的境界,如上面所说的,不过是一个大概。假若要详详细细把它说清楚,纵经无量无边百千阿僧祇的大劫,也无法把它说完。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若菩萨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其復云何?

解脱月菩萨又提出法会诸众曾经疑惑过的问题说:佛的弟子!假若十地菩萨的神通境界,就要经百千阿僧祇大劫都无法说尽,那麼,佛的神通智力的境界,又是甚麼样子呢?那又该怎样说法呢?

金刚藏言:佛子!譬如有人,於四天下取一块土,而作是言:為无边世界大地土多?為此土多?我观汝问,亦復如是。如来智慧,无边无等,云何而与菩萨比量!

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弟子!譬如有一个人,他在这个一四天下拿一块土,而这样问道:「在无边的世界上,大地的土多呢?还是我手中的土多?」我现在观察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就如同这样的。佛的智慧是没有边际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他相等的。怎麼可以拿十地菩萨的智慧来与佛互相比较衡量呢!

復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许土,餘者无量。此法云地神通智慧,於无量劫,但说少分,况如来地?

现在我再继续说这个譬喩。佛的弟子!如前所说祇取一四天下少许的土,其餘大地上的土,应该是无量数的。在法云地的菩萨,他的神通和智慧,须经过无量的时劫,才能说少分而已。况且佛的神通和智慧,智德圆满,已证至极点,怎可以用所说的少分,来同如来相比?

由这一段经文的譬喩,使我想到佛当年住世的时候,有一次法会,佛曾用手拿起地上一点土,问当时在会的诸众:「你们看是我掌上的土多呢?还是大地上的土多?」大家囘答说:「当然是大地的土多啊!」佛说:「在这世界上的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在六道中轮廻辗转不息,生生死死,生灭变异,不要说成佛不易,就是得个人身也不容易。」所以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由此证明,得人身之难,得人身之后又能修行更难,能修行而成道业,得到解脱更更难。如今是佛法西来,所以说「美国难生」。我们既知人身这样难得,為甚麼不利用有限的年龄来修无尽的功德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功德是无穷的。古人说:「光阴似箭如流水,转眼就是白头翁」。又说:「流水一去不復返,失却人身难再得」。甚麼是无尽的呢?唯有修行!道业与德业,歷千古而不泯灭。我们来到这世界,為的什麼?谁叫我们来的?是不是我们自己愿意来的?是不是被迫来的?都不是的,是随业受报,随著过去世所造的业而来受果报的。為什麼要受果报呢?因為根据每个人平时所作所為的一切,就是因、就是业因;有因就有果,果就是应受的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假使我们能修超出三界的法门,就可不受生死轮廻的痛苦。古人曾有八句警语,也是劝人修行的法语。他说:「不求大道出迷途」——為人如不修行,不求佛道,以出离三界的迷途,那是「终负贤才岂丈夫」——那不是辜负了贤而有德的才能,聪明智慧的才华,这岂是大丈夫之所為的呢!大丈夫要有「双手拨开生死路,双眉皱破溺名关」的大才能,大毅力。继云:「百岁光阴石火烧」——人生纵然能活到一百岁,但光阴如电光一样,瞬息即逝。又像火一样,一经燃烧就熄灭了。「一生身似水泡浮」——人的一生之中,為了名利富贵,劳碌奔波,数十年捨命钻营,到头来两手空空而逝,好像海水上浮著的水泡,转瞬幻灭。「妻财撇下非君有」——一旦无常大鬼到来,妻也空、子也空、万贯家财样样空。黄泉路上六亲眷属难相逢。「罪业偕行难自欺」——人到死时,甚麼也带不走,即使生前是盖世英雄,也没奈何!只有生前所造的罪业,紧跟不捨,随你而去受报。「试问堆金如山岳」——请问你一生,费尽千辛万苦,用尽心思,强抢豪夺得来的金银财寳,堆得像山一样高。「买的无常不来乎?」能不能买通无常鬼不来请你去见阎王老子呢?!我们听了这一段话,应该赶快觉悟呵!不然,在六道轮廻里,头出头没,何时才是了结的日子!?有人想做功德,但不知到哪儿去做。想种一块好的地,也不知道到哪儿去耕耘。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万佛城就是所有人的功德田。谁想做功德,赶快到万佛城来做。万佛城是个肥沃的农场,万佛城是大众的寳藏,谁愿意来开发这处寳藏,都可以来发掘。万佛城是给全世界的善男信女们预备的。想种善根的人,请到万佛城来!想达到希望的人,请到万佛城来!万佛城是万有寳库,不过还是要有福德的人,才能来此做功德。万佛城又是一所万佛的出生地,有无量数的菩萨来此护法。这一点,希望大家知道而不要失时。现在我说一句世间的通俗话:今天的万佛城是风也快来了,雨也快来了,水也快来了,这儿是风水具足了。这种风水是很特别的,会看风水的,看不见。不会看风水的,又看得见,就有这样奇妙。如今的万佛城,明年来看,就和今年不同。后年来看,又与前不同了。随著时日一年比一年的进步,一年一年的跟著日月发展,这是必然一定的。谁来谁都能遂心如意,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佛道证菩提,有求必应。

佛子!我今為汝引事為证,令汝得知如来境界。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无边世界微尘数诸佛国土,一一国土,得如是地菩萨充满,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彼诸菩萨於百千亿那由他劫修菩萨行,所生智慧,比一如来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我现在為诸位引用具体的事项来作证明,令诸位得能知道佛的境界。诸位佛的弟子!假设十方,每一方都有无边的世界,在这些世界中又有微尘数的诸佛国土,而每一个佛国土里面,有无数的十地菩萨充满其中,就像甘蔗那样多,竹子那样多,芦苇那样多,以及如稻子、麻、丛林那样多的十地菩萨。这些菩萨他们在百千亿那由他劫修菩萨行,所生的智慧,如果与一位佛的智慧境界相比较,那是百分也及不上佛的一分,乃至用最大的数目,或最小的数目——优波尼沙陀分来作比较,也是不能及得上佛的一分的。

佛子!此菩萨住如是智慧,不异如来身语意业。不捨菩萨诸三昧力。於无数劫,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一一劫中,以一切种供养之具而為供养。一切诸佛神力所加。智慧光明转更增胜。於法界中所有问难,善為解释。百千亿劫,无能屈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法云地的菩萨,他已有这样上妙的智慧了,他的身语意三业,清净的德行,与如来相差无几了。他纵然已达到如是的修持功夫,但他并未稍显骄傲自满,他从前所修得的那些菩萨行的行门和一切的三昧捨弃。他在修行的过程中,无数时劫以来,无时不亲近诸佛,承事侍奉诸佛,诚意供养诸佛的。每个时劫中,都是用种种上妙的供养品而供养诸佛。因之,诸佛也以神通智力加被於他,使他的智慧之光,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明。他在十法界中,无论谁有任何困难问题,来请问他,他都能详详细细,善言為他们解答,令来问者,得到满意的解答。就是经过百千亿的大劫,也没有人能把他屈伏的。

佛子!譬如金师,以上妙眞金,作严身具,大摩尼寳,鈿厕其间。自在天王,身自服戴。其餘天人庄严之具,所不能及。此地菩萨,亦復如是。始从初地乃至九地,一切菩萨所有智行,皆不能及。此地菩萨智慧光明,能令众生,乃至入於一切智智。餘智光明,无能如是。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一位善製造金饰的金师,他用最好的眞金,做一种庄严身上的装饰品,用摩尼寳镶嵌在中间。大自在天王拿来佩戴在身上,与那些其他的天人们所载的装饰品,相比之下,万万及不上他的光彩夺目。十地菩萨的一切智慧神通,较之其他诸地菩萨的智慧,也是这样。从初地——欢喜地开始,到第九地——善慧地,所有诸地的菩萨,他们的智慧和修证的行门,都及不上法云地的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以他的智慧光明,能令众生得到利益,进而能令他们深入佛的智慧之中,得证菩提。至於其餘诸地的诸位菩萨,他们的智慧光明,怎能及得上十地菩萨的智慧光明呢!

佛子!譬如摩醯首罗天王光明,能令众生身心清凉,一切光明所不能及。此地菩萨智慧光明,亦復如是。能令众生皆得清凉,乃至住於一切智智。一切声闻辟支佛,乃至第九地菩萨,智慧光明,悉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摩醯首罗天王他所放的光明,能够令一切众生接受后,感到身心清凉爽快,其他任何光明,都及不上摩醯首罗天王所放的光明。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他的智慧光明,也是这样,也能令众生感受到身心清凉畅快,进而达到成就一切的智智,到佛的境界上。至於二乘圣者如声闻、辟支佛,以及第九地的菩萨,他们的智慧光明,也都及不上。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已能安住如是智慧。诸佛世尊,復更為说三世智,法界差别智,徧一切世界智,照一切世界智,慈念一切众生智。擧要言之,乃至為说得一切智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第十地——法云地的大菩萨,他已经修证得到了最上无胜的智慧,安住於所证得智慧神妙之中。诸佛世尊,更為他讲说三世际的智慧。法界中微细的不同智慧。徧及一切世界的世间智慧。普照一切世间的智慧。慈悲愍念一切众生的智慧等等,现在祇是擧其重要的说。乃至為他说能得一切智慧中的智体,进入佛道的智慧。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智波罗蜜最為增上。餘波罗蜜非不修行。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訶萨第十法云地。若广说者,假使无量阿僧祇劫,亦不能尽。

这位法云地的菩萨,他修十种波罗蜜的法门时,在第十地的修学过程中,比较侧重於智波罗蜜的修习,因為「智是对於一切,有能决断的缘故」。其餘九种波罗蜜不是不修,而是随缘随分随力去修。诸位佛弟子!前面所说的,有关於十地菩萨修学的种种事项和境界,祇是略略的说点概况而已。假设要详细分别解说,纵使用无量阿僧祇劫的时间,恐怕也不能说尽。

佛子!菩萨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於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於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当於一切众生為首,為胜,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加精进,於一念顷,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尔所微尘数菩萨以為眷属。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修证到法云地这个果位的阶段时,多示现作摩醯首罗天的天王,对於法的观念和认识,是非常正确的。於法的运用也很圆融自在,随心自如。并且能够教化众生,传授二乘圣者和诸位下地菩萨们修学波罗蜜的行门。在法界中已没有困难的问题,能令他屈服的。他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教化诸众生以及做一切的善事,所作所為,都不曾离开佛的教化宗旨,和忆念佛的功德,更不曾离念具足诸佛的种智,和一切智智——即双照,空假二諦,也就是佛的智慧,佛的境界。菩萨又作这样的思想: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做他们的领袖,做一个能忍苦耐劳,胜任卓绝的首领,并做為有智之人的依止者。假若在勤加精进,可在一念之间,得到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的三昧——正定正受。而且更能示现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作為他的眷属。摩醯首罗天即大自在天,在色界之顶,十地菩萨将成佛之时现大自在天王的胜报。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於此数。所谓若修行,若庄严,若信解,若所作,若身,若语,若光明,若诸根,若神变,若音声,若行处,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假若以十地菩萨在往昔生中所发的殊胜大愿力,而今用以随心示现,还可超过如前所说的那些数目。好像所说:菩萨修行的法门,庄严佛土的净业,甚深的信解,所作的佛事,身业、语业、智慧的光明,诸根的敏利,神通变化,能為众生都解了的一音,以及菩萨修行的道路等等 ,乃至用百千亿那由他的时劫,也没有方法可以数知。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十地行相,次第现前,则能趣入一切智智。譬如阿耨达池,出四大河,其河流注,徧阎浮提。既无尽竭,復更增长。乃至入海,令其充满。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在十地中修行的相状,依著次第,循序而进,由初地终至第十地——法云地的修行进度,都具足圆满了,就很顺利的进入了佛的智慧之境界了。譬如阿耨达池一样,由池中流出四条大河,四大河的水流到徧阎浮提每个地方,它不但不会流尽而乾涸,而更会不断增加,一直流到大海中,令海水永远充满,而四河中的水,仍是不增不减。

佛子!菩萨亦尔。从菩提心,流出善根大愿之水,以四摄法,充满众生。无有穷尽,復更增长。乃至入於一切智海,令其充满。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他也如同阿耨达池流出的四河一样。从最初发菩提心时,所修行的菩萨道,积聚的种种功德,栽培善根大愿的功德水,用四摄法的方法,度化众生,令众生得到正法的法味,充满身心,没有穷尽的时候。更令善根一天一天的增长,大愿终於成就。乃至於流入一切智慧的大海中,令如海般的智慧,充满心田。

佛子!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

诸位佛的弟子!十地——法云地的菩萨,為修平等佛智,而起的诸行,修既无穷,所以随著在十地修行过程中,慢慢增上,修到无有差别。在未达圆满时,故而显现有差别,因為法云地距成佛尚有一段距离。

如因大地,有十山王。何等為十?所谓雪山王,香山王,鞞陀梨山王,神仙山王、由乾陀山王,马耳山王,尼民陀罗山王,斫羯罗山王,计都末底山王,须弥卢山王。

好像因為依靠大地,有十座大山王一样。那十座呢?就是雪山王、香山王、鞞陀梨山王、神仙山王、由乾陀山王、马耳山王、尼民陀螺山王、斫羯罗山王、计都末底山王、须弥庐山王。

佛子!如雪山王,一切药草,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欢喜地,亦復如是。一切世间经书技艺,文颂咒术,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诸位佛的弟子!像这座大雪山王,世间上一切名贵的药草,都出產在其中,取之不尽。菩萨修证到了初地——欢喜地时,也像雪山王一样,因為世间上一切的经书、技艺、文颂、咒术等等,都包括在这一地中,菩萨都须修习通达圆满,说也说不尽。

佛子!如香山王,一切诸香,咸集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离垢地,亦復如是。一切菩萨。戒行威仪,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像香山王,世间上一切好的香,都產在这座山中,取用不尽。菩萨修证到第二地——离垢地时,也是如同香山王一样,一切菩萨的戒行和威仪,都在这一地内修证圆满,说不胜说。

佛子!如鞞陀梨山王,纯寳所成,一切众寳,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发光地,亦復如是。一切世间禪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鉢底,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像鞞陀梨山王,纯為寳石所集成,世间上一切珍奇的寳藏都在其中,取之不尽。菩萨修证到了第三地——发光地的果位,也像鞞陀梨山王一样,一切世间所有的禪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止观等修行的法门,都在这地中修习成就,以及其他,说之不尽。

佛子!如神仙山王,纯寳所成,五通神仙,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燄慧地,亦復如是。一切道中殊胜智慧,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如神仙山王,也是完全以寳石所集成的。有五通的神仙们,都住在其中,其数不知有多少。五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菩萨修证到第四地——燄慧地时,也是同神仙山王一样的,因為凡属修道人应得的殊胜智慧,都应该在这一地的阶段中修习证得,说也说不完。

佛子!如由乾陀罗山王,纯寳所成。夜叉、大神,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难胜地,亦復如是。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像乾陀罗山王,也是纯寳所集成。种类不同的夜叉,和有大威力的神,都住在这山里面,也不知有多少。菩萨进入第五地——难胜地时,也是和这山王一样的。所有任运自在的神通变化,都须在这一地内修证圆满,说也说不完。

佛子!如马耳山王,纯寳所成。一切诸果,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现前地,亦復如是。入缘起理声闻果证。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如马耳山王,也是纯寳所集成,世间上希有名贵的果实都出產在这山里,取之不尽。菩萨进入第六地——现前地,也像这山王一样,他深入缘起的道理,相同声闻得的果位。还有无数证果的圣者,都住在这山王里,说也说不完。

如尼民陀罗山王,纯寳所成。大力龙神,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远行地,亦復如是。方便智慧独觉果证,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又如尼民陀罗山王,也是纯寳所成的。大力的龙神,都住在山里,无穷无尽。菩萨证入第七地——远行地时,也是这样的。超过前一地所深入缘起的道理,而成就方便的智慧,也是在这一地中修学圆满。如同独觉果位的圣者,不知有多少;同理在这山王中,说也说不尽。

如斫羯罗山王,纯寳所成。诸自在众,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不动地,亦復如是。一切菩萨自在行差别世界,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又如斫羯罗山王,也是纯寳所成的,所有一切的自在圣者,都住在这山里,也不知有多少。菩萨修证到第八地——不动地时,也好像这山王一样。一切菩萨修学的行门,能成就任云自在的功夫,能不动其身而可以分身到无数不同的世界神通妙用,都在这地中修证具足。也是说也说不尽的。

如计都山王,纯寳所成。大威德阿脩罗王,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善慧地,亦復如是。一切世间生灭智行,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又如计都山王,也是纯寳所成的。有大威德的阿修罗王,就住在这山里,以及其他,不知其数。菩萨由不动地进入第九地——善慧地,也是这样的。因為一切世间上的生和灭的缘起道理,以及如何消除生和灭流转苦恼的智慧和修行的法门,都在这一地中圆满成就,也是一言难尽。

如须弥卢山王,纯寳所成。大威德诸天,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法云地,亦復如是。如来力无畏不共法一切佛事,咸在其中,问答宣说,不可穷尽。

又如须弥庐山王,是纯寳所成的。有大威德的诸天们,都在这山中,不知有多少。菩萨修证进入第十地——法云地,也好像须弥庐山王一样。佛的十力、四无畏智、十八不共法,以及一切殊胜的佛事,菩萨要证得以上这种种如佛的境界,必须在此地中精勤修学,圆满菩萨所应具备的功德,方能进入等觉妙觉的果位,而证佛果。这些过程,都在十地中成就。以及种种问题,一一解答,宣说妙法等等,说不能尽。

以十山对十地的比喩:前二山体為土山,表世间。后八山体都是纯寳,表清净,含义在於法。每一段中都有「说不可尽、不可穷尽」,意思是:随顺修行,永不间断,永不暂息。

佛子!此十寳山王,同在大海,差别得名。菩萨十地,亦復如是。同在一切智中,差别得名。

诸位佛的弟子!这十座寳山王,都是在大海中,因為每一座山王都有他的特殊之点,所得的名字就各个不相同。菩萨所修学的十地法门,每一地有每一地所修证的重点不同,得的果位的名称就不同,也是这样的。虽然同在佛的一切智里,但十地中的教行,也有优劣悬殊,各地不同的行相,根据教理行相,而所得的名字,各地不同。

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种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夺。何等為十?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餘水入中,皆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寳。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过限。十、普受大雨,无有盈溢。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大海,它因有十种特别的相状,所以得到「大海」这个名字,用这个「海」字為名,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事物也不能夺取和移用的。那十种呢?①海中的水,是一点一点有浅而深的。②海水虽广大无涯,深不见底,但死尸在海中,总是漂浮的,不会沉下去。③其他的水,不论江河,流入其中,都叫海水,永远失掉它原来的名字。④无论甚麼水流入海中,都变成同一种咸味,没有另外的味道。⑤在海里出產种种无量的珍珠寳贝,以及有其他寳藏等伏藏著。⑥没有方法知道海的深度,不能知道甚麼地方是海的底。⑦海是广大无量的,望之无涯。⑧是大身的动物居住的地方。如有数千码长,数千磅重的龙,和像大山一样的其他动物藏在海里面。⑨海水时常有潮涨潮落的现象,它的涨落,都有定时,从不超过定时的。⑩海有无限的容量,无论下多大的雨,有多少水从各处注入,它也不见增加。没有雨水流入也不见减少,所以它既不会满溢,也不会乾涸。

菩萨行亦復如是。以十相故,名菩萨行,不可移夺。何等為十?所谓欢喜地,出生大愿,渐次深故。离垢地,不受一切破戒尸故。发光地,捨离世间假名字故。燄慧地,与佛功德同一味故。难胜地,出生无量方便神通,世间所作众珍寳故。现前地,观察缘生甚深理故。远行地,广大觉慧,善观察故。不动地,示现广大庄严事故。善慧地,得深解脱,行於世间,如实而知,不过限故。法云地,能受一切诸佛如来大法明雨,无厌足故。

菩萨修行的法门,同大海一样,也有十种德相的缘故,所以名之為「菩萨行」,是属於修行法门的专有名字。既不能随意更改,也不可以移用。那十种呢?如①欢喜地:菩萨在此地中能出生一切的大愿大力,精进修行,一步一步深入,到达满愿。②离垢地:离垢就是捨离一切染汚的思想和妄念,把一切不清净的言行都捨离了。尤其要断欲念,欲念不断,不能说是离垢。欲念见之於行,就是破戒,就未离垢。清心断欲,不破戒,就是清净离垢。所以在离垢地的果位上,是应该严守规律的。破戒的人,如同死尸。在离垢地是不容纳染汚法的。③放光地:菩萨修证到发光地,成就了智慧光明,因為他已捨离了一切汚垢,清净了。把世间的假名假相也捨离了,没有了好胜心,求名心,求利心。明白了世间上一切都是空的、假的、无常的,所以说「捨离世间假名字故」。④燄慧地:菩萨此时修行的功德,已护自一味,永不会遗失。意思含有如同佛的功德,和佛一味,终会得无上菩提法味。好像大海纳入诸流,终成一味。⑤难胜地:菩萨修行成就,出生无量方便神通,利益世间的功德,所作利生善业,如大海有无量寳藏珍珠。⑥现前地:菩萨能观察一切诸法纵缘生,诸法纵缘灭,这种缘起性空的甚深道理,菩萨已明了受用。其不尽功德,如海之不能知其底。⑦远行地:普萨能有广大的觉慧,善能观察诸法,如海之广大无量。⑧不动地:能示现广大而庄严的佛事。菩萨以不动身处而徧法界普度众生,护无量世间功德。如海之為大身所居,经上说:「大身者,以无量身修菩萨行」。⑨善慧地:菩萨得甚深解脱诸法门,行之於世间,观众生之根器,授以适当法门,令众生修行得解脱。如实而知,不误伤物,亦不过限,如海潮不过限。⑩法云地;证得法云地果位的菩萨,他眞能承受诸佛的大法明、大法雨,从不疲倦,从不自满。如海能容四洲之水,而不盈溢。

佛子!譬如大摩尼珠,有十种性,出过众寳。何等為十?一者从大海出。二者巧匠治理。三者圆满无缺。四者清净离垢。五者内外明彻。六者善巧钻穿。七者贯以寳缕。八者置在瑠璃高幢之上。九者普放一切种种光明。十者能随王意,雨众寳物,如众生心,充满其愿。

诸位佛的弟子!金刚藏菩萨又擧一个譬喩,他说:好像大摩尼珠,他有十种特殊的种性,超出其他众寳。哪十种种性呢?①摩尼珠是从大海中取出的。②必须经巧匠来精心治理。③摩尼珠是珠中之王,它天然圆满,无一点缺陷,也没有一点瑕疵。虽经人工穿凿,不损其完善之处。④此珠天然清净明彻,无一丝尘垢。⑤内外透明,光彻如镜。⑥经由巧匠细心钻穿。⑦用金缕把它一粒粒穿在一起。⑧把它安放在琉璃寳幢的上面。⑨经常放出五彩霞光,在寳幢上光彩远照。⑩能随圣王心意,如雨一般落下种种寳物,又能随众生的心,满足他们的愿心,所以叫寳珠。

佛子!当如菩萨,亦復如是。有十种事,出过众圣。何等為十?一者发一切智心。二者持戒头陀,正行明净。三者诸禪三昧,圆满无缺。四者道行清白,离诸垢秽。五者方便神通,内外明彻。六者缘起智慧,善能钻穿。七者贯以种种方便智缕。八者置於自在高幢之上。九者观众生行,放闻持光。十者受佛智职,堕在佛数,能為众生广作佛事。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诸位当知,十地菩萨也像摩尼珠一样,也有十种事,与众不同,超过其餘的菩萨们。哪十种事呢?①修十地法门的菩萨,他们都曾发下大志愿和大菩提心的。②要能持一切戒,三业都要绝对清净。所行所為,要非常光明正大,如持戒的头陀。③勤修四禪八定,以及诸三昧,都要修学圆满,不能欠缺。④道行都非常清白,没有染汚。离开一切汚秽的言行。⑤内外明彻;是说菩萨修证的智慧,已到对万事万物,世出世间的一切,都能照彻,内外明白。神通妙用,也知道善巧方便。如同摩尼珠样光明晶莹透彻。⑥了达缘起,知诸法实相,智行钻穿。如摩尼寳珠善巧钻穿。⑦菩萨有种种方便无碍智慧,体用微妙。神力功德,闻持普照。如摩尼珠用寳缕贯穿一样。智慧就是菩萨的寳缕。⑧「置於自在高幢之上」,第八地的菩萨,已证得无功用行。行高自在,如置高幢之上。如摩尼珠置高幢之上,光芒普照。⑨菩萨普徧观察众生的根性行為,随机教化,令众生得闻正法,受之於心,持之以行,得到闻持生出智慧之光。如摩尼珠普徧放射出万丈光辉。⑩十地的菩萨,渐进功德圆满,福慧具足的阶段了,即时受灌顶的礼仪,受佛的智职,从此列入佛数之内,一定成佛无疑了。菩萨此时能為众生广做大佛事,能教化众生,能演说妙法。如摩尼珠之能随王意,能如众生的心愿,雨众寳物,充满其愿。

佛子!此集一切种一切智功德菩萨行法门品,若诸众生不种善根,不可得闻。

诸位佛的弟子!这积聚一切善根,积集一切功德的十地法门,是修学菩萨行,广行菩萨道的菩萨,為要求佛的种智,证菩提觉果,所必修的法门。这个法门品,假若众生在往昔没有种下种种善根,没有做无量功德,不要说受持,恐怕连听都听不到十地品这个名字。不要说在家众,就连许多出家众都不曾听过这名字,至於读诵者亦少,受持者更少。我们如今能听闻读诵,当知我们都是在往昔曾种下大善根的,所以才能常常听到华严经上的十地品法门。希望诸位善士们,特别珍惜这份因缘。

解脱月菩萨言:闻此法门,得几所福?

这时解脱月菩萨听了金刚藏菩萨说,这种希有殊胜的法门难於听闻。於是就问金刚藏菩萨说:我们听了这积聚种种善根,和一切智慧的功德法门,能得多少福慧呢?

金刚藏菩萨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闻此法门,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闻此功德法门,而能信解,受持读诵。何况精进,如说修行!是故当知要得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乃能信解受持修习,然后至於一切智地。

金刚藏菩萨答覆解脱月菩萨说:就像一切智的佛,所积聚的一切福德。听闻了十地品这个法门,福德就是这样的。甚麼缘故呢?如果你不曾听到过这种集一切智的功德法门,而你能信,能理解,能领受,能修持,而又能读诵这品经典,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未曾听闻,你就不会去信、解、受、持,和读诵它了,更何况能去精进呢!既然信解受持读诵都不能,又怎能够如经上所说的方法去修行呢!因為这个道理,你应当知道,必须「, 要听闻这, 积集一切智慧功德的法门品」——十地品,才能信、解、受、持、读诵,才知道要精进不懈,才能如说修行。然后才能达到功德圆满,福慧俱足,证菩提觉道而成就佛果。

尔时,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亿佛剎微尘数世界,六种十八相动,所谓动,徧动,等徧动。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击,徧击,等徧击。

正当金刚藏菩萨囘答解脱月菩萨问题的时候,佛的大威神力的缘故,也是说无上大法——十地法门的缘故,十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同时都发生六种十八形象的地震动现象。就是㈠动:地的某一部分震动。徧动:是整个地球都震动。等徧动:是十方世界的地球都震动。㈡起:某一个地方忽然有向上涌起的形象。徧起:是整个地球普徧有向上涌起的形象。等徧起:是十方所有的世界,都一时向上涌起。其餘㈢踊、㈣震、㈤吼、㈥击,都是这样解释。动、踊、起,是属於形的范围。震、吼、击,是属於声的不同。地震有时是一种灾害,有时是诸佛菩萨在说甚深微妙法是吉祥之兆,故不必过分惊恐。

雨众天华、天鬘、天衣,及诸天寳庄严之具,幢旛繒盖。奏天妓乐,其音和雅,同时发声,讚一切智地所有功德。如此世界,他化自在天王宫,演说此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不但十方世界,十亿微尘数世界六种十八相大地震动,还有天雨各种寳华,天鬘,和天人的无缝天衣,以及雨众天华,庄严佛土的庄严之具,如幢旛繒盖等。还演奏天音乐。这种音乐的声音幽雅柔和,听起来清心悦耳。种种乐音,同时俱发,天子天女齐唱著讚叹诸佛的功德,讚叹十地法门的胜妙,讚叹十地法门為一切的智地,成就佛果的法门。如同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他化自在天王宫内的法会,正在演说十地胜妙法门,其他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也都在演说这个菩萨行法门品。

尔时,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十亿佛剎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亿佛剎微尘数菩萨,而来此会。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刚藏,快说此法,我等悉亦同名金刚藏。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悉名金刚德。佛号金刚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皆承如来威神之力,而说此法。众会悉等。文字句义,与此所说,无有增减。悉以佛神力而来此会,為汝作证。如我等今者入此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如是而往作证。

在这个时候,又因為佛的威神力的缘故,在十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十亿佛刹微尘数的菩萨,来到这个法会——金刚藏菩萨说十地品的法会,齐声说道:善哉!善哉呀!金刚藏菩萨!请你快说这十地法门吧!我们十亿佛刹微尘数的诸位菩萨,都和你同名為「金刚藏」,我们所住的世界,虽然各有差别之处,但也都名之為「金刚德」。我们国土的佛,也同样称為「金刚幢」。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承蒙佛的大威神力,也演说这菩萨行门品——十地法门。法会中诸位菩萨大众,以及道场内一切情况,也和此地法会相等。所演说的十地法门品的经典文字内容,辞句义理,也和这儿法会所说的十地法门品一样,没有增减。我们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都是仰仗佛的大威神之力,来到这个法会道场,我们是来為你作证明的。如今我们来到娑婆世界,同样我们也到十方一切世界,祇要那儿是在演说华严经的十地法门品,我们都去作证。

尔时金刚藏菩萨,观察十方一切众会,普周法界。

这时,金刚藏菩萨,观察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中,所有各地的道场法会,眞是徧满了法界。

欲讚叹发一切智智心。欲示现菩萨境界。欲净治菩萨行力。欲说摄取一切种智道。欲除灭一切世间垢。欲施与一切智。欲示现不思议智庄严。欲显示一切菩萨诸功德。欲令如是地义,转更开显。承佛神力,而说颂言:

其心寂灭恒调顺 平等无碍如虚空

离诸垢浊住於道 此殊胜行汝应听

金刚藏菩萨观察了普周法界的道场法会,他就想要讚叹发一切智智心的菩萨——初地。想要讚叹能示现菩萨境界的二地菩萨。想讚叹那能净治菩萨行的三聚净戒法门——三地的菩萨。三聚净戒:①摄律仪戒。②摄善法戒。③摄饶益有情戒。想讚叹演说摄取一切的种,一切智慧之道的三地四地菩萨。想讚叹要把所有世界的染汚垢秽都除尽的五地菩萨。想讚叹要布施给一切众生智慧的六地菩萨。想讚叹要示现不可思议的智慧,而庄严佛土的七地菩萨,了达空有无碍的境界。想讚叹要显示一切菩萨无功用行的不可思议智慧,而庄严三世间的八地菩萨。想讚叹能说能受诸功德的九地十地菩萨。金刚藏菩萨想令法会大众,和后世众生,能对十地法门品的义理,更加明白通达一点,仰承十方诸佛的威神之力,和释迦牟尼佛的加被,再用偈颂的方式,把前面的长行重说一遍。颂说:菩萨的心是寂静的,没有妄念的,不动的。因之常常是能降伏其心,也能调和其心,令其心顺於理而修於道。菩萨的心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心内无点微尘,所以它就如虚空似的。菩萨的心是清净的,他已捨离了一切的染汚和垢浊,常住於梵行与佛道中。这种殊胜的菩萨行门品,诸位佛的弟子应该仔细的諦听。

百千亿劫修诸善 供养无量无边佛

声闻独觉亦復然 為利众生发大心

菩萨是在百千亿劫的长时间中,修行种种善根,积诸功德,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也供养二乘圣者声闻独觉。菩萨為了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发大菩提心,发大愿力。

精勤持戒常柔忍 惭愧福智皆具足

志求佛智修广慧 愿得十力发大心

专一精进,勤勉学习无上道。严持净戒,不疏忽,不懈怠。一点时间也不懒惰,最小节处也不放鬆戒行,也不违犯戒律。柔和就是不刚强、不暴躁。忍是忍辱。精勤持戒要注意在人不见的地方,不是在人前精勤,或人前持戒,而是要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一人的地方精勤持戒。孔子说:「慎独」就是要在人不见,人不知时,谨守精勤持戒的常态。菩萨是精勤持戒,而且恒常柔忍的。惭是惭其前愆,愧是愧其后过。每个人如能常常明白自己的过错,注意悔改,再不重犯,长此以往,心无内疚,自然生善心善念。也就不会觉得老是见不得人,对不住人了。有了善心善念的人,一定常做善事,就是修福。福至心灵,智慧油然而生。福慧双圆,所以说「惭愧福智皆具足」。菩萨修福修慧,广修功德,他并不是要求入天的福报,他的志愿在求如佛的大智慧,希望得到佛的十种力量,所以他发大菩提心。

三世诸佛咸供养 一切国土悉严净

了知诸法皆平等 為利众生发大心

菩萨发愿供养三世的诸佛。所有一切诸佛国土,都令它清净庄严。菩萨明瞭诸法都是平等,无欠无餘的。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所以菩萨发大菩提心。

住於初地生是心 永离众恶常欢喜

愿力广修诸善法 以悲愍故入后位

当菩萨发大愿广度众生,修学十地法门,在初地时就发心永远离开一切诸恶,常常生起欢喜心。「远离众恶」就是诸恶莫作。「常欢喜」就是众善奉行。发大愿力广修众善法,以大悲心為第一,怜愍众生,所以就能证入「离垢地」。

戒闻具足念众生 涤除垢秽心明洁

观察世间三毒火 广大解者趣三地

菩萨证入第二地——离垢地,他奉持诸佛的教诲,谨守诸佛的戒律。到十方诸佛道场闻法,持清净戒,修学闻慧,二者具足而恒念众生,愍其在生死海中受痛苦,生大慈悲心。「涤除垢秽」,就是把心念中的染汚,不净都革除,洗涤清净。清净心就是明洁心。染汚垢秽的心是黑暗的,清净明洁的心才是光明的。菩萨用光耀明洁、充满智慧的心,观察世间上诸类众生,都陷溺在贪瞋痴的毒火中。菩萨有广大的慈悲心,有大智慧,得到了解脱法门,就入到第三地——发光地。

三有一切皆无常 如箭入身苦炽然

厌离有為求佛法 广大智人趣燄地

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在三界内的一切,都是不永久,瞬息幻灭的。这种无常给人的痛苦感受,就像箭射身体,又像烈火焚烧那样苦痛。我们应该赶快觉悟,厌离世间上一切有為的、无常的、虚妄的事物,而诚心追求永恒的、眞实的佛法。有广大智慧的圣者,有眞正瞭解的胜者,证入了燄慧地。

念慧具足得道智 供养百千无量佛

常观最胜诸功德 斯人趣入难胜地

念精进、慧精进、念慧同时精进,故為「念慧具足」,而得到道种智。菩萨供养佛,不是供养一佛二佛,而是供养百千无量的诸佛,令无量诸佛都生欢喜心。常常观察最殊胜的一切功德。能眞正实在修行,才有最殊胜的功德。这位勤修佛道的菩萨,就能进入第五的难胜地。

智慧方便善观察 种种示现救众生

復供十力无上尊 趣入无生现前地

用方便的智慧,善於观察一切诸法。以种种的神通,示现救度众生的妙用。又供养十力——佛,世上最尊最上的佛。菩萨於此地中证得无生无灭,而进入第六现前地。

世所难知而能知 不受於我离有无

法性本寂随缘转 得此微妙向七地

世间上最难知的一切,菩萨此时都能通达无碍了,不会受「我执」的束缚,也离开了「有无」二边,空有都不著了。也能明白法的本体是寂灭的,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可以言詮」。它是随缘生起,随缘而灭,不落於空,不著於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菩萨得到了这种微妙的智慧,就进入第七的远行地了。

智慧方便心广大 难行难伏难了知

虽证寂灭勤修习 能趣如空不动地

有了大智慧的人,他对人对事,就知道方便善巧任运使用,事事圆满,人人欢喜,心量也非常宽广,能让人容人。因之难於行通的事,也行之无碍了。难於调伏的人和事也调伏了。难於知道的知识也知道了。虽然已经证得了寂灭的理体,得到了究竟诸法实相,可是菩萨仍然勤勉修习,才能趣入像虚空一般的不动地。这时已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得到了寂灭的眞乐,入第八不动地。

佛劝令从寂灭起 广修种种诸智业

具十自在观世间 以此而升善慧地

菩萨在第八地中时,他的智慧神通,已达到殊胜的境界,如果不继续向前追求进步,就会执著空见,所以诸佛深恐菩萨停止不前,就劝告他须从寂灭之中,再生起智慧来,广修诸佛智慧的法门,如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二乘之法。具足十种自在,观察此间一切的因缘法,从这些法门再向前进入第九的善慧地。

以微妙智观众生 心行业惑等稠林

為欲化其令趣道 演说诸佛胜义藏

第九地的菩萨能以微妙,不可思议的如实智慧,如实知道众生,如实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了知众生的心行业惑,由心念而起惑造业。造种种的业,受种种的报,不知其数,相等如丛林,菩萨以无碍智,瞭若指掌。菩萨為要想教化这些苦恼众生,引导他们走上菩提觉道,而演说诸佛最上的殊胜义諦,阐扬诸佛的正法藏。

次第修行具众善 乃至九地集福慧

常求诸佛最上法 得佛智水灌其顶

修学菩萨行门,行持菩萨道,必须循序渐进勤修精学,依教奉行,具足所有的善根,才能到达第九地的果位。菩萨虽已有如是的成就,但他仍然精勤上求佛道,求诸佛最胜无上的智慧法门,更得到诸佛的智慧之水,犹如甘露灌顶。

获得无数诸三昧 亦善了知其作业

最后三昧名受职 住广大境恒不动

菩萨在第九地时又获得无量无数的各种三昧——正定正受。也善能了知众生所作的一切是善,是不善,是无记。最后证得的三昧,名叫受职。住於广大如虚空的境界,恒常不动身处而周徧法界。

菩萨得此三昧时 大寳莲华忽然现

身量称彼於中坐 佛子围绕同观察

菩萨得到最后的三昧时,忽然有一株大寳莲华在他定中出现。这株大寳莲华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大,菩萨坐在这株大寳莲华座中,身量的大小恰好与他相称。有无以数计的佛子——诸众菩萨,围绕著大寳莲华,一同观看这希有胜妙境界。

放大光明百千亿 灭除一切众生苦

復於顶上放光明 普入十方诸佛会

十地菩萨坐在大寳莲华座内,身上放射出百千亿那样多的大光明,这光所照射到的地方,可以灭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又在他的头顶上,放射出光明,普徧照射到十方诸佛的法会道场中。

悉住空中作光网 供养佛已从足入

即时诸佛悉了知 今此佛子登职位

菩萨从身上放的光,从头顶上放的光,射到虚空中,互相交织结成一个大光明网。这光网供养了十方三世诸佛之后,就从菩萨的足部进入体中。就在这时,十方三世诸佛立刻就都知道有一位菩萨,修行证得了十地果位,现在这位菩萨正登上受佛职的地位,列入了佛数。

十方菩萨来观察 受职大士舒光照

诸佛眉间亦放光 普照而来从顶入

从十方来观受职典礼的菩萨,犹如恒河沙那样众多。这时受职的十地菩萨,又放大光明,徧照诸位来观礼的菩萨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从两眉之间,放射出光明,普徧照射法会中的大众菩萨,然后囘来,从十地菩萨的头顶上,进入他的体内。

十方世界咸震动 一切地狱苦消灭

是时诸佛与其职 如转轮王第一子

当十地菩萨放光,和诸佛放光的时候,十方世界同时发生震动的现象。所有地狱中受苦的众生,也同时消灭痛苦。这时十方三世诸佛就给这位十地菩萨受佛职,行灌顶礼。就好像转轮圣王的第一个儿子,受太子灌顶礼一样的隆重。

若蒙诸佛与灌顶 是则名登法云地

智慧增长无有边 开悟一切诸世间

十地菩萨幸蒙十方诸佛给他行了受职灌顶礼之后,这就正式被称為法云地的菩萨了,是诸佛证明他已证得十地的果位。这时,菩萨的智慧增长到没有边际的境界,也能觉悟所有世界上的诸有情,令一切众生都受到教化而觉悟。

欲界色界无色界 法界世界众生界

有数无数及虚空 如是一切咸通达

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平常说的三界。法界、世界、众生界,意思是一样的,也包括在三界以内。世间上有数的和不可数量计度的,以及虚空界内的一切。以上这种种的诸法实相,十地菩萨他是无不知道,都能通达无碍。

一切化用大威力 诸佛加持微细智

秘密劫数毛道等 皆能如实而观察

法云地的菩萨,教化众生所有的神通变化,所用的善巧方便的智慧,所现的大威神力量,都是由於十方诸佛所加持而才能获得的。如秘藏微细智、劫数微细智、毛孔道微细智等等,十地菩萨都能如实知道,如实观察。

受生捨俗成正道 转妙*轮入涅槃

乃至寂灭解脱法 及所未说皆能了

佛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受生到王室、入胎、住胎、出胎、捨太子之尊,入山修苦行、证道、成正觉、降魔、转妙*轮、入湼槃,乃至於证得寂灭,解脱的妙法。以及佛已说的、当说的、未说的种种妙法,十地菩萨都能知道。

菩萨住此法云地 具足念力持佛法

譬如大海受龙雨 此地受法亦復然

菩萨住在法云地时,因為他已具足了念力和慧力,修持十方诸佛所受的佛法,一点没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难了。这好比大海,能同时接受许多天龙降霔大雨,而不会有盈溢的现象发生。十地菩萨这时的智慧,也能同时领纳受持十方诸佛的大法明、大法雨。

十方无量诸众生 悉得闻持持佛法

於一佛所所闻法 过於彼数无有量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得到了闻持三昧,受持诸佛所说的法门。菩萨在每一位佛的道场里所听闻的佛法,也在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十方三世诸佛的道场里闻到佛法。如依菩萨的宿愿殊胜,他还可以任运自在,超过此数无量无边那样多。

以昔智愿威神力 一念普徧十方土

霔甘露雨灭烦恼 是故佛说名法云

以菩萨往昔所发的大愿力,所修得的大智慧,所成就的大威神之力,可以在一念之间,普徧到达十方诸佛的国土。菩萨教化众生,弘扬正法,施於众生如降下甘露法雨,能為众生消灭烦恼诸苦,所以佛说第十地的菩萨,应称之為「法云地的菩萨」。

神通示现徧十方 超出人天世间境

復过是数无量亿 世智思惟必迷闷

十地菩萨的神通妙用,随心示现,普徧於十方世界。超出了人间和天上的境界,还可超过如所说无量亿的倍数。如果你用世间的智慧来度量他,那你一定迷惑,会闷在鼓里,永远想不通。

一擧足量智功德 乃至九地不能知

何况一切诸众生 及以声闻辟支佛

十地菩萨一擧手一投足,都表现出无量的智慧,可成就无量功德。他的作為,都有深刻的用意,一般菩萨,甚至九地菩萨都不能知道他的目的和境界,何况一切博地凡夫的众生呢?就连二乘圣者声闻、辟支佛,也不能知道。

此地菩萨供养佛 十方国土悉周徧

亦供现前诸圣众 具足庄严佛功德

法云地的菩萨供养佛,不是祇供养一佛二佛,他是供养十方国土的著佛,没有不周徧的。亦供养法,也供养二乘圣者和现前的诸位贤圣僧。他种种功德具足圆满,成就严身严土,如佛所有的功德。

住於此地復為说 三世法界无碍智

众生国土悉亦然 乃至一切佛功德

住在法云地的菩萨,又為一切众生演说妙法,菩萨因已修证得四无碍智,所以他到三世的法界说法,绝不会有障碍。到所有十方众生的国土去说法,也同样不会有任何障碍。乃至具有诸佛的智慧和功德。

此地菩萨智光明 能示众生正法路

自在天光除世闇 此光灭闇亦如是

法云地的菩萨,他的智慧之光,能指示众生一条正当的道路——修学正道,学佛行仪的道路。自在天的天王所放的光,能够驱除世间的黑暗。十地菩萨所放的智慧之光,不只能驱除世间的黑暗,更能扫除众生内心的无明闇障,远超出世间的光明。

住此多作三界王 善能演说三乘法

无量三昧一念得 所见诸佛亦如是

证得十地——法云地果位的菩萨.,在这一阶段中,多化身到三界来行菩萨道,常常以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王身份出现,统领三界,法治三界。他对三界众生,善能演说三种佛乘,不同果位的佛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妙法,是為契合众生的根性。他修得无量种种三昧,可於一念之间不需作意就可以得到,随心任用。他也能在瞬息间见到十方三世,无量无边微尘数的诸佛。

此地我今已略说 若欲广说不可尽

如是诸地佛智中 如十山王嶷然住

金刚藏菩萨说:这菩萨行法门品——十地法门的第十地——法云地,我现在已经把其中修行的过程及相状、境界,大概重点,略略的说完了。倘若要详细分别广说,恐怕尽未来际劫,也没法把它说完。像这个十地法门,各地都有特殊深邃之处,在诸佛的智海中,就好像十大山王,巍然屹立於大海中一样。尤以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在佛法的大海中,有殊胜的成就,巍巍然耸立於诸地之上,任何一地的菩萨也不能与之相比较的。

初地艺业不可尽 譬如雪山集众药

二地戒闻如香山 三如鞞陀发妙华

初地是欢喜地,在这一地中所学习的艺业之多,说之不能穷尽,就像那座大雪山王,积聚了种种稀有的药材,都生產在这山里面,能医治众生的百病。菩萨在初地——欢喜地中修学不可言尽的艺业——佛法,為的是医治众生的三毒业病。二地菩萨主修戒行,和多闻佛法,捨离诸恶垢秽,成就清净梵行,好像香山王中出產种种名贵的香一样,所以称為离垢地。第三地如鞞陀山王,能出生各色上妙之华。因為三地菩萨,必须在这一地中,圆满具足一切世间禪定、神通、解脱三昧和止观等道业,所以称為发光地。

燄慧道寳无有尽 譬如仙山仁善住

五地神通如由乾 六如马耳具众果

第四地称為燄慧地,菩萨在这一地中,成就的道中智慧,如众寳之多,无有穷尽。好像神仙山王,里面住了很多的老修行,和五通神仙一样。五地菩萨成就方便神通,内外明彻,具足一切种智。好像乾陀罗山王,一切大神都在其中,所以称為难胜地。第六地就像马耳山王,具足一切诸果,都出產在山中。以此山譬喩现前地的菩萨,「自理体出诸妙用」,化导众生修学佛道,而证二乘果位者多。

七地大慧如尼民 八地自在如轮围

九如计都集无碍 十如须弥具众德

七地菩萨成就了种种的方便广大智慧,空有无碍,化导众生,普与一切智,证得果位。如像尼民陀罗山王一样,大力龙神都安居在内,故名远行地。八地——不动地的菩萨成就无功不思议智,庄严三世间。得心自在,能教化诸下地众菩萨。因為轮围山——华语,即斫羯罗山王,有许多自在仙人居住在裡面,所以以此山作譬喩。九地——善慧地的菩萨,积集了四无碍的大力智行,能善巧摄化众生,好像计都山王内有大威德的阿修罗王一样。十地——法云地,好像须弥山王一样,具足一切的德行。以此譬喩法云地的菩萨具如来力,成就无畏,得不共法,能為众生宣说,能受诸功德,问答无尽无碍。

初地愿首二持戒 三地功德四专一

五地微妙六甚深 七广大慧八庄严

初地——欢喜地是以大愿力為主要重心修证的。第二地以戒行清净為主,所以名為离垢地。第三地是积聚种种功德所成就,因之名发光地。第四地志在专一修超出世间的大自在,所以称為燄慧地。第五地菩萨得如意神通,善巧自在的微妙智慧,故名难胜地。第六地——现前地的菩萨有甚深的智慧。第七——远行地的菩萨智慧广大无边无际,心量包括恒沙。第八地——不动地的菩萨以福德庄严三世。

九地思量微妙义 出过一切世间道

十地受持诸佛法 如是行海无尽竭

九地菩萨的大力智行,思量一切微妙义理,如实观察一切世间,如实知一切世间上众生性行。这种微妙义理超出世间一切智慧,一切世人所行持的道理。十地菩萨能受持十方诸佛的大法云大法雨,能為众生演说诸佛的妙法门。像这种修菩萨道的行门,犹如大海,永不乾竭。没有方法能把它说穷尽。

十行超世发心初 持戒第二禪第三

行净第四成就五 缘生第六贯穿七

十地法门是学修菩萨行,学行菩萨道,欲证佛果,必须修学的无上法门。他超出世间一切诸法,是欲出世间唯一的妙法,是十方三世诸佛所说,十方菩萨必修。发大菩提心的菩萨进入初地。严谨受持清净戒行,是第二地菩萨的必修行门。禪定是属於第三地的主修。修行一切清净行门是属於第四地。能成就种种善功德,神通妙用是在第五地时。证得无生无灭,了知缘生实义是在第六地的阶段中。第七地有贯穿诸下地及啟发未来之意。

第八置在金刚幢 第九观察众稠林

第十灌顶随王意 如是德寳渐清净

第八地是不动之处而可周徧十方,如摩尼寳珠置於金刚幢上,光辉照耀十方。第九地以妙观察智,观察一切众生,在生死海中,為无明烦恼所缚,如稠林一般。第十地属於灌顶位,如「摩尼寳珠能随王意,雨众寳物,如众生心充满其愿。」十地菩萨「已受佛职,列在佛数,能為众生,广做佛事」。这就好像清净的功德妙寳,一天一天的转变得更清净明彻了。

十方国土碎為尘 可於一念知其数

毫末度空可知量 亿劫说此不可尽

十方诸佛的国土,能把它粉碎得像微尘一样,虽说是如此无量之多,但可在一念之间而能知道它有多少数目。用一根毫毛来测量虚空,还可以知道他纵横宽广的确实数。但若以穷未来际的时劫,来演说这个十地法门,恐怕也不能说得完全的清楚明白。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此经书全套由尹国富(普觉)请,由上海智诚法师发心打字,并校对,有错误之处请大家体谅,并指点。全套二十四册总共歷时三年,让有缘众生共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佛法,研究佛法,修行佛法。愿把此经廻向给各人父母、师长,以及法界一切众生,愿生者消灾免难,增福延寿,闔家平安,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大家都能了生脱死,百年以后能往生极乐,各人各姓堂中亡者老祖宗、歷代宗亲、各人过去七世父母、冤亲债主齐超生,得见弥陀!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5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3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4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2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8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3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7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3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6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史话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的关系[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 壹 出家篇[栏目:净空法师说故事]
 佛教与中国文化[栏目:赖永海教授]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 Punishment.[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每天诵咒,是不是要对着佛像?[栏目: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尝味之前 Flavours Not Tasted Before[栏目:摩罗迦子经讲记·马哈希西亚多]
 佛门里面是玄学吗?[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八相成道[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1用心不用脑[栏目:德雄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