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前言 第一天
 
{返回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45

前言

此次讲授为至尊阿扎仁波切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广东梅州千佛塔寺为尼众讲授,仁波切汉地弟子发心整理成书,祈愿一切高僧大德善知识长久住世,正法久住。


第一天

传法前先念一遍《心经》,然后念诵兜率上师供。

在座各位我有熟识的,也有初次相见的。现在过了一年了,再一次与大家见面,祝愿所有听法的人吉祥如意。能有因缘一起来学习,是敏慧法师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因此对法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一次,我们学习的是《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是阐述大乘的“菩提道次第”,涵盖从大乘发心直至六度万行等内容。在学习前,我们应在心中生起正确及清净、纯正的发心动机。按照格鲁巴的传承,正式讲课前都会讲前行开示。在座各位很多都学习过道次第,知道道次第的内容,由于有传统习惯,我们在这里简要讲一下前行:

宗喀巴大师在《道次第摄颂》里面讲道:能够得到八无暇十圆满的暇满人身,无论从因缘还是体性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不要说暇满人身,就算要得到一个下劣的人身亦需要广大地布施、发愿、持戒等各种善行,才能得到。通过返观我们的内心、自己到底在善法上有多少用功,就可以思维到,将来我们是否还能得到这样的人身。现在我们得到人身,是因为过去我们学习善法、积累善行所得到的果报。既已得到如此稀有殊胜的人身,就要让它变得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不要只追逐今生的一点利益,要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

人身具备极大的能力,可令我们实现更大的利益,此利益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现前的增上生,即未来人天的果报;二是究竟的果报,即解脱成佛的果报。对于我们出家人,最低应该发起追求解脱的心。在追求解脱之心的目标下,我们不应贪著现世与未来世的安乐,而应恒时昼夜升起不间断的解脱之心。暇满人身殊胜过如意宝,令人心想事成的如意宝只能对我们今生有所利益,但是对于未来世与解脱成佛却毫无助益。然而通过人身,这样的大利却能成办。所以宗喀巴大师说道:“暇身胜过如意宝”,暇满人身可创造的功德和给我们带来的利益,远远胜过如意宝。

无伪的出离心也并非随便就能生起的,宗大师在《三主要道》中讲道:对于今生与来世的贪著,是阻碍我们生起出离心的两大障碍。对今生的贪著,需要通过思维人身无常的道理去遮除;而对未来世的贪著,则需要思维轮回苦与过患去遮除。这两方面贪著被遮除后,我们才能真正生起出离心。

对人身重要、人生意义的思维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放到内心中去感受和实践。暇满人身对我们的未来、以及未来修行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多方面地去体验,如果通过这样的身体,我们能让自己生起一份清净的皈依心、出离心、菩提心,即便只是造作的,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最有意义。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仅在知识上要求自己学习多少道理,了解多少理论、知识,这样并没有什么意义,在内心生起体验才是有意义的。

想要真正地解脱轮回,不是道理、知识上通达,或得到一点禅定、神通就可以的,关键是要在解脱道上一点点地生起体验。我们有暇满的人身,我们身心各方面都很健康,有这样的机缘可以听闻殊胜的正法,这在我们一生的时光中也是非常难以遇到的,所以大家要生起非常欢喜的心,来好好地听闻佛法。

学法修行不仅只为了自利,更应该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利他之心。我们的身体是有为法,都会坏灭,每个人都会死。而死亡的走向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人死如灯灭”那样。人死后随业投生,去向只有善恶二趣。我们未来的去向,均赖我们现在所造的业力所致,如果所造恶业很重,必定会去恶趣。所以我们应返观自身,对于恶业理应断除,善业则去增益。如果我们理智地去返观自身,会发现我们平日所造之恶业远远大过善业,未来只会堕入恶趣,于地狱中受炎热、寒冷之剧烈痛苦的煎熬。而一旦堕入恶趣,想再次投入善趣便会非常困难。如今我们有这样的条件,便一定要好好把握,在善法上努力用功。正如月称菩萨曾说过般:“我们有自在的力量及各方面有好因缘的情况下,应好好修行、学习善法,把握自己。否则一旦堕入恶趣被痛苦所左右时,便很难挣脱。”如将学习佛法的因缘一再往后拖延,届时便会后悔莫及,所以我们应把握当下,在出离心、菩提心等善法方面好好用功。

通过返观自身,我们可知晓由于恶业力量强大过善法力量,因此善心会很难生起;即使生起,力量也非常微弱,即便在造一些善业时,身、语、意三业都不够圆满。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做不善法,这样恶业的力量比善业的力量强大很多,未来只会堕入恶趣。而能救护我们的唯有佛、法、僧三宝,依靠唯一能将我们解脱出恶趣的祜主三宝,思维业果继而止恶行善,并受持别解脱戒,如理去修持,我们就可以证得解脱。如果发起更强大的心愿,不仅为自己,而且希望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够依照菩提教言去行持,得到解脱。这便是大乘菩萨的心愿,应通过皈依三宝,依菩提教言发起广大的心愿去学修。

教授大乘的佛法,听法的人也应是大乘的心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乘教法的作用。众所周知一切佛法的入门是皈依。一方面怖畏轮回之苦,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深信三宝有能力救祜我们。这种完全依托三宝的心就是皈依之心,有了皈依之心,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而大乘的入门则是菩提心,唯有生起菩提心才是大乘的佛子。通过返观自身,我们可知从无始生死以来,每次投生均有自己的父母,如此推算,每个有情在轮回相续的长河中都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这些有情希望自己得到快乐、远离痛苦的心,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我们与一切有情心心相印,能发起悲心,进而发起菩提心去帮助利益一切有情,这样去进入大乘。对于生起菩提心的言教,大家已经了解了,以上只是提醒大家回想一遍。在修学的过程中,我们讲到佛法要闻、思、修,我们能够修持佛法,必须先思维佛法;要思维佛法,必须先听闻佛法。通过闻思修,渐次升起智慧。因此为了修行佛法,我们应该好好地听闻佛法。

要发起如下心愿:一切有情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同时一切有情都希望得到快乐,远离痛苦。我们应发心救度一切有情,利益他人,所以我们来好好地听闻佛法,将听闻到的佛法随力去修持。

《入行论》的作者是寂天菩萨。在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时,我们经常听到寂天菩萨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寂天菩萨生平与他的功德:寂天菩萨是西印度一个王子,六岁时得到一个大瑜伽师的灌顶,后来经常亲见文殊菩萨,得到菩萨传法、灌顶等。文殊菩萨亲自摄受了寂天菩萨。

西印度国民均希望王子长大后能继承王位、好好处理国政。老国王去世后,就在王子登基的前夜,寂天菩萨做了一个梦。他看见王位宝座上坐着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告诉他:这是我的位置,我是你的上师。含义是,你不要登上这个王位,而应该好好去修行。这可说是文殊菩萨对他的预言。次日,寂天菩萨没有登基便逃了,他逃去那烂陀寺,出家后法名“寂天”。

由于寂天菩萨从小便为文殊菩萨所摄受,他所学的佛教理论、内证功德都很深厚,但外在却示现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僧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别的任何事情也不做,被众人讥为“三事”比丘。时间一长,寺僧便想撵走他,但因他毕竟是王子出身,还是有点害怕,便想换一种方式。那烂陀寺是一座大寺院,寺内每一位法师都会上座说法,如果说不了法,便无法继续呆在寺院。寺院便通知寂天菩萨去讲经,寂天菩萨起初说不会讲,僧人便道每位法师都必须上座,菩萨只好答应。为了羞辱寂天菩萨,寺院集中了所有班智达、僧众来听法,而法座设得很高,且并无可攀援上去的梯子。

然而次日,当寂天菩萨来到高高的法座前时,他伸手一按法座,人就在上面了。菩萨问大众,是讲以前没听过的法,还是讲从前听过的?大家内心想,此人至今还在说大话,便异口同声答道:那就说以前没听过的法吧。于是寂天菩萨就讲授了《入菩萨行论》。这便是《入行论》的由来。

通过传记,我们会得到几点启示:1、寂天菩萨是个王子,他舍弃王位一事告知我们:世间的圆满、利益并不能让我们解脱。如果可以,菩萨没必要舍弃王位去出家修行。这说明世间的富贵与圆满对于解脱和轮回是没有利益的;2、有很多修行人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然而其内证功德却可能比自己高许多。因此我们应修净相——即对待同修和他人应怀着清净之心。哪位是菩萨、哪位是大德,于他人的境界,我们凡夫是无法测量的。所以我们同修之间要修净相,而不是去观察别人的缺陷。如果常常观察他人缺陷,不返观自己缺点,这样便难有培福的机会。如果怀着清净之心对待每一位僧众、同修,则能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观察别人缺点、谈论是非则是有损自己福报的。

寂天菩萨在法座上讲授《入行论》,讲到“智慧品”有为无为的一切法,无缘最寂灭,一切无所得的时候,进入空性的状态,然后从法座上腾空而起,飞去了南印度。座下听法者很多是班智达,一开始听便知是非常殊胜的法,于是做笔记将《入行论》记了下来,但还是不够全面。而且《入行论》中说,想要对菩萨的学处、经论的理解作更好的学习,还要对《集学论》、《集经论》这两部论典好好地去研习。这两部论也是寂天菩萨所著。当时的班智达都没听说过这两部论典,于是派遣两位那烂陀寺的代表去南印度寻访,找到寂天菩萨后,便祈请菩萨回寺详细讲授《集学论》、《集经论》。由于因缘已尽,菩萨没有回来,只告诉寻访的班智达在自己休息的房子旮旯里可以找到《集学论》、《集经论》。

菩提心的生起有两种方式:一是七重因果教授修法,一是自他相等相换修法。《入行论》主要讲授自他相换修法。这个修法由释迦牟尼佛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传承到金洲大师处,然后再传给阿底峡尊者。

寂天菩萨已得到无二的智慧和神通,可以随缘应化——破斥外道,引渡众生,乃至遮除灾害。菩萨离开那烂陀寺后,随缘应化,做了很多利益众生的事业。《入行论》是寂天菩萨自己修持的体验,是寂天菩萨菩提心的自然流露,如果好好去学习,将对我们有很大助益,尤其在内心上。大家如果有能力背诵下来,对未来的修持一定会有很大作用。藏地有很多人都能背诵这部论,我以前也背过,多年以后,有部分忘了。大家背诵下来,即使忘了也没关系,可以重新再背诵。

 


{返回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二天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一百零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九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一百零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二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六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三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八十五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四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五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栏目:蕅益大师]
 灵裕的生平与著作[栏目:圣凯法师]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2、不随行威折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俺不是谁的粉丝[栏目:超然法师]
 缘起性空及其实践意义(果悟)[栏目:般若]
 07-060慈悲心钥[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不知 Knowing No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无怨无悔[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十一、母系遗风[栏目: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
 漫说《杂阿含》(卷八)~M 第221经(趣经):本经中佛陀向弟子们介绍了何谓“趣一切取道迹”以及“断..[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