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学佛法首先要了解佛法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1

修学佛法首先要了解佛法

普巴扎西仁波切

喇嘛仁波切说过:“初学者修法不重要,首先要知道该如何修法。”现前有些信众对其中理趣不是很了解的缘故,见到一位导师,就希望导师能赐予一个传承。比如他准备修加行,便希望导师能给他念诵一下加行的传承。在听完导师噼里啪啦一遍念诵之后,内心就觉得非常满足,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传承了。

难道仅仅听到一遍导师为你念诵的传承,你就知道该如何去修前行了吗?前行的整个法义是如何宣说的,科判是如何列的,每个科判的内容又是什么,你是否清楚?修行之初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修行过程当中以及后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诸多方面,你是否也已经了然于胸了呢?如果一点都不懂,只是拿着一本书在每天念诵,并且天天大礼拜,就认为自己是在修行加行了,我想这样的理解恐怕还是太浅显了一点吧。

当然为了不打消你对善法的兴趣,我们还是会说这样修行是有功德的。但实际当中,一开始的一两个月之中由于你有新鲜感的缘故,拿着法本天天念诵,是完全做得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前面对其中理趣不了解的原因,你内心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是否就这样一直修下去?这样的修行是否真的有功德?能否让我的见解增上?这些疑问得不到解决,不仅内心会越来越疑惑,而且还会成为继续精进修法之障碍。

以前我在汉地看病期间,有一些居士问我,现前汉地佛法日益兴盛,学习佛法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平时也有一些出家人在当地摄受众多弟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初入佛门的信众。可是一两年以后,这些信众就不愿意留下来再继续修学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对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人宣说佛法,无论深浅,他都有一种新鲜感。尤其作为初发心人,内心是非常虔诚的。此时对他讲解如何行持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会非常有信心,乃至告诉他初一,十五要到寺庙里烧香拜佛,往功德箱中随缘供养等等,他都会觉得非常受用,也非常乐意去行持。

但是等到新鲜感过去以后,他内心的疑问会越来越多: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于何处?为什么如是行持就能往生,其中的因和果之间以及缘起是如何安立的?现在做这么多准备真的能去往刹土吗?但是结果不是只有等待死亡以后吗?诸多疑问就会在内心当中呈现。

因此若对初入佛门的信众不讲解因果,轮回等佛教的理趣,那他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发愿往生,来世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等等。内心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信心也会开始动摇。最终除了觉得佛教很神秘之外,对解脱也无法形成定解,渐渐地也不再愿意修学佛法了,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因此,当你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对于佛法乃至见到服装不一样的法师,可能会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亲切。无论这位导师说什么,你都愿意把自己最好吃最好玩的供养给这位导师,并且内心还会觉得非常高兴,也绝对不会因此而后悔。但时间一长,最初单纯的发心是否能保持就很难说言了。

因此若想要保持初发心不退转,那么首先就要去理解什么才是佛法,并且在逐渐开始进入实修之时,先去了解该如何去修学佛法。若你能如是理解并且行持,相信你的信心与见解会越来越增上。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佛教要有智慧
下一篇:为何说生活的本质即为佛教
 调伏自己的内心就是正法
 禅修应该做到自然
 皈依之功德
 闻思修三种智慧缺一不可
 应该珍惜人身精进修法
 调伏内心令世出世间功德增长
 身体不紧不松之功德
 如何理解一法当中圆融一切法义
 应放下对世间的贪执
 怨敌乃修学佛法之增上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砖与火[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相应152经 彼-我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劝修念佛法门讲义[栏目:慧律法师]
 如果没有接受灌顶,可以念密宗的咒语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8 衣钵为证佛教正法咐嘱於六祖[栏目:怡僧法师]
 把心拖回来[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禅文化的定位(黄总舜)[栏目:禅宗文集]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一)[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心叶[栏目:佛网文摘]
 息意为道[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