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戒律学概论》序
释昌臻
{返回 昌臻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40

《佛教戒律学概论》序

释昌臻

戒、定、慧是佛法的纲领,而戒为基础。《楞严》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学佛必须从学戒入手,从持戒做起。

佛陀入灭时,谆谆告诫:“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珍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佛遗教经》)戒律是佛的法身,所以,戒律住世,如佛住世。持戒可除愚痴无明,故如暗遇明。持戒能增长善根福德,故如贫人得宝。

《涅槃经》更明确指出:“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破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非常清楚,佛弟子与魔眷属的区别,关键在是否持戒。

由此可知,没有戒律的防范,佛弟子的行为就没有规范,僧团就不能依律摄僧,和合共往。如果没有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没有如法如律的僧团,佛教将会名存实亡。

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提出修行的先决条件,为深信因果,严持戒律。明因果,守戒律,看似平凡,可是古今以来修行人没有不是从持戒修行,修因证果而成就道业的。因为,“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 “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虚云大师开示录》)而“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印光大师文钞》)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自觉地严格地遵守戒律;也只有严持戒律的人,才能时刻止恶防非,随处广种善因,修因证果,获得解脱。

反之,一个不明白因果和不信因果的人,不可能认真持戒,甚至会蔑视戒律,阳奉阴违,人前装作持戒,背后胡作非为。遭致社会指责,影响佛教声誉。言之令人痛心!这些佛门败类,谁个明白因果?谁个相信因果?但可断言,他们可以不信因果,可是他们没有一个能逃脱因果!凡是毁戒的人,因护戒善神远离,生前将遭种种厄难;临命终时,恶境现前,恐怖张惶,后悔莫及;死后终堕地狱,长劫受苦。经文具载,何用怀疑。

当前,我们作为佛子,必须树立以戒为师的思想,明确学佛应从学戒入手,应从持戒做起,方能振兴佛教,成就道业。

大恩法师深感当前提倡戒律学的必要,发心编著《佛教戒律学概论》一书。对于佛教戒律发展历史和居土戒、僧人戒、菩萨戒的类别、内容、授受以及有关戒律的原理学说,均有精要的论述。全书体系严整,内涵丰富,文辞流畅,为学佛的人提供一本简明的戒律学读物。读后不胜随喜,谨为之序。

 

释昌臻 于四川乐至报国寺 

2002年10月15日


{返回 昌臻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佛通戒偈》浅释
下一篇:无尽的追思 永恒的典范(纪念先师离欲上人圆寂十周年 )
 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昌臻老法师20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念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1996年秋季佛七总结讲话)
 八关斋戒浅释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昌臻法师2003年秋季佛七开示(2)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记胞姊张毓如往生事迹)..
 《一生解脱之路》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小义[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佛教是宗教是哲学,并应以科学为方便[栏目:蔡惠明居士]
 相应10经 名叫上座经[栏目:相应部 21.比丘相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四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修心日光 2[栏目:日宗仁波切]
 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思想[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Waking Up to Your World[栏目:Pema Chodron]
 男人四妻[栏目:禅是一枝花]
 迈向生命的圆满[栏目:仁焕法师]
 因明学研究的现代意义探析[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